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推进的浪潮下,国家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学案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笔者介绍了导学案的含义,阐述了它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实例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67-01
前言:我们要明确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情况,对原本用于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传统方式相对比,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可以照顾每位学生的想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课程进行创新整合。导学案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
一、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导学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导学案有专门的自主学习环节,包括自主预习、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等环节。学生可以在这些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导学案也丰富了评价体系。教师在评价学生,不再以“分数高低”和“对与错”为区分,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能力态度以及合作意识等等均纳入了评价体系之中。通过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客观多元的认识。例如:导学案会涉及“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出了哪些建设性的意见“等问题,有助于学生自我总结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导学案中,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活动方案。高中语文导学案呈现的学习过程只是学生开展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导学案中,经常会出现“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注意用双色笔修改导学案”或者是“在学习中,注意根据学习情况绘制树状图以总结学习心得”等等类似的学法提示。这些学习方法经验是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常识。在高中語文教学中,采用导学案对学生自学活动进行指导,引领提高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或者养成过分依赖任课教师和标准答案习惯。
二、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明确导学案的教学核心意义
为保证导学案合理科学地应用,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导学案和学案的差异,明确导学案的核心意义,避免因定义模糊等出现的问题。这是保证教师科学合理使用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前提。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学习的创造性劳动,重点主要是对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强调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导学案是以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为基础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级目标。而学案一般指的是由语文老师撰写编制,师生参与借助学习问题来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案,重点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所以,从定义上来看,导学案与学案相比,导学案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劝学》为例,语文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类,主要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探究方面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全文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劝学》中“权”字有何作用,作者是怎样论述的?在课后拓展方面,教师可以联系初中的《孙权劝学》,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找与学习论述相关的文言文诗歌来拓展知识面[1]。
2.提升导学案的普遍适用性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有针对性地编制导学案,从而提升导学案使用效果和教学质量。高中语文老师在编制和设计导学案时,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语文教师应该照顾每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可以在与自己适合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分层次和分类型,从而全面地提升导学案适用范围。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很多学生都会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中国文学作品上,对外国的文学作品阅读较少。《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教师就应当在导学案中加入详细的小说背景以及作者介绍,让不太熟悉外国文学的学生也可以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2]。
3.丰富导学案设计模式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是要注重设计时,要注重设计形式灵活。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模式有两个设计原则,一是设计形式灵活。比如在讲授文言文时,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用纸质导学案,再比如在讲诗歌小说或者科普说明文时,需要用到大影音图像文件来配合教学,教师可以用课件或者微视频形式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二是问题设计灵活。教师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教师还要深入教材,在设计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设计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选修教材《情真意切释猜嫌》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差差异以及矛盾焦点,进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宝黛合一的重要意义。
结语:语文是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未来接受教育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有很重要的价值。教师善于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制定最适合学生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1]陈伟钰、以导学案为基础,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6(10):94.
[2]文进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应用策略[J].广西教育,2016(30):58-59.
[3]宋金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22-24.
作者简介:陈明勇,男,1971年8月,陕西汉阴,大学本科,中教一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陕西汉阴中学。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9-067-01
前言:我们要明确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就是教师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情况,对原本用于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传统方式相对比,高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可以照顾每位学生的想法。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课程进行创新整合。导学案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
一、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导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导学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导学案有专门的自主学习环节,包括自主预习、自主测评、学习反思等环节。学生可以在这些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导学案也丰富了评价体系。教师在评价学生,不再以“分数高低”和“对与错”为区分,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能力态度以及合作意识等等均纳入了评价体系之中。通过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客观多元的认识。例如:导学案会涉及“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提出了哪些建设性的意见“等问题,有助于学生自我总结提高。
2.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导学案中,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活动方案。高中语文导学案呈现的学习过程只是学生开展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导学案中,经常会出现“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注意用双色笔修改导学案”或者是“在学习中,注意根据学习情况绘制树状图以总结学习心得”等等类似的学法提示。这些学习方法经验是学生开展自学活动时必须具备的常识。在高中語文教学中,采用导学案对学生自学活动进行指导,引领提高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或者养成过分依赖任课教师和标准答案习惯。
二、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明确导学案的教学核心意义
为保证导学案合理科学地应用,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导学案和学案的差异,明确导学案的核心意义,避免因定义模糊等出现的问题。这是保证教师科学合理使用高中语文导学案的前提。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学习的创造性劳动,重点主要是对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强调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导学案是以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为基础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级目标。而学案一般指的是由语文老师撰写编制,师生参与借助学习问题来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案,重点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所以,从定义上来看,导学案与学案相比,导学案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劝学》为例,语文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分类,主要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探究方面设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全文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劝学》中“权”字有何作用,作者是怎样论述的?在课后拓展方面,教师可以联系初中的《孙权劝学》,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找与学习论述相关的文言文诗歌来拓展知识面[1]。
2.提升导学案的普遍适用性
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有针对性地编制导学案,从而提升导学案使用效果和教学质量。高中语文老师在编制和设计导学案时,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语文教师应该照顾每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可以在与自己适合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所以,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分层次和分类型,从而全面地提升导学案适用范围。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很多学生都会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中国文学作品上,对外国的文学作品阅读较少。《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教师就应当在导学案中加入详细的小说背景以及作者介绍,让不太熟悉外国文学的学生也可以做到知人论世,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2]。
3.丰富导学案设计模式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是要注重设计时,要注重设计形式灵活。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模式有两个设计原则,一是设计形式灵活。比如在讲授文言文时,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用纸质导学案,再比如在讲诗歌小说或者科普说明文时,需要用到大影音图像文件来配合教学,教师可以用课件或者微视频形式的导学案。这样的导学案,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二是问题设计灵活。教师要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教师还要深入教材,在设计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设计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选修教材《情真意切释猜嫌》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差差异以及矛盾焦点,进而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宝黛合一的重要意义。
结语:语文是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未来接受教育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有很重要的价值。教师善于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制定最适合学生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1]陈伟钰、以导学案为基础,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16(10):94.
[2]文进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应用策略[J].广西教育,2016(30):58-59.
[3]宋金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22-24.
作者简介:陈明勇,男,1971年8月,陕西汉阴,大学本科,中教一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陕西汉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