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舆图”意象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舆图”常被赋予疆土、疆域之义.植入“舆图”一词的中国古诗词所创设的“舆图”意象主要有三种:一是发怀古之忧思,以垂声教;二是抚“舆图换稿”之殇,以期一统;三是颂咏疆域之广大,以传后世.南宋故土沦丧,士大夫阶层对王朝疆域的认同基本是以九州地域为核心,因此产生的“王朝一统”的焦虑在诗作中倍感明显;而宋以后的王朝版图囊括了九州,诗作中多了豪迈之气和教化色彩.
其他文献
在小说《芳华》中,严歌苓描写了七八十年代文工团成员的生活,在其中成功塑造了何小曼这个悲剧性的边缘人物.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何小曼这一人物形象的行为成因和内心世界进行了透视.
蒙古族汉语小说作为蒙古族汉语书写中的重要文学体裁,成为展示蒙古族民族生活的重要窗口.新时期以来,蒙古族汉语小说立足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题材方面摆脱以草原题材为主的单一模式,广泛地涉足其他现代题材,体现出了对时代声音、文化根源、环境保护的探索和深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化苦旅》作为一部凝集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俗的散文集深受世界读者关注,巧妙精准地翻译此部作品不仅满足读者需求,更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良好的平台,其中文化负载词是文章精华所在,也是翻译困难之处,本文通过分析其英译本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译者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总结技巧,为助中国文化走出去积累经验.
“马工程”《外国文学史》教材于2015年秋季起在全国各大高校逐步使用.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呈现出改变“西化”倾向、回归文学作品等主要特点,强调对国外理论的吸收借鉴和本民族理论的坚持,主张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方法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这对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要求外国文学课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变成探究式教学.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探究成果等环节实施探究式教学,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运用微课、慕课、教学APP软件等各种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手段.同时,学校教
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业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人文经典阅读》入手,结合授课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人文经典阅读课程的有效结合实践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倡导高校外语教师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的基础之上,提升综合学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切实推行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古诗词作为经典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诗歌也是古人抒发感情,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能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上乘佳作,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作为经典,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本文以王崧舟老师的经典课例《长相思》和《枫桥夜泊》为例,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梳理,以期为基础教育阶段古诗词教学提参考.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近年来,《三国演义》的影视改编发展迅速,电视剧改编作品更是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三国热”的浪潮.本文从《三国演义》的影视改编概况、《三国演义》在东南亚的传播进程、东南亚地区“三国热”的原因三个方面分析探究《三国演义》影视改编在东南亚地区传播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走出去”.
群文阅读的特点是需要阅读多篇文本,内容比单篇阅读更丰富.我们要做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就需要根据学生情况、文章特点、知识重点选好教学目标,表述时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具体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用逐层推进的形式来编排,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引导、监控、检验等功能.
梅花以其凌寒独自开的气节一直在我国诗歌意象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两宋时梅花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宋人所普遍具有的梅花情节,也使得对其的描写以及歌颂达到空前的地步,咏梅词至于宋代臻于极盛.由梅花所蕴含的作者对于时代、人生、命运的刻画,对审美、思想、情感的寄托,都促成了梅花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特殊花卉之一.
主题价值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对读者会产生从心灵到行为层面上的深层影响,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主题价值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主题价值并非是从道义的角度评论,而是作者以自身的角度通过描写反射出来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于传统的道德,其意味更加复杂和深邃.从外国文学作品中能够引申和提炼出主题价值,能使读者进一步对作者所阐述的人生经验进行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