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消解途径刍议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x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时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社会热点,当代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就业背景下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虽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个人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因此,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缓解其就业压力,是政府、学校、社会的责任,更需大学生对自身合理定位,客观对待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源探析
  压力,指由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大学生就业压力是由就业引起的超过个人应付能力而由焦虑引发的一种状态。探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大环境的因素。
  1.高校扩招、劳动需求供给矛盾的影响。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造成大学生数量剧增,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就业群体,使得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另外劳动需求供给矛盾突出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大学生欲择业而被拒,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使得用人单位欲求贤而不得。
  2.社会资源、家庭背景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往往还受到其家庭背景,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影响,一些拥有较好家庭背景,丰富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即使专业技能一般,实践能力并不突出,但相对也能抢占先机,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对缺失此种优势的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不公平感”更加大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二)学校因素。
  高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其向社会输送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专业课程老化,缺乏实践、实习教学基地,有时為满足市场需求跟风,在师资等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设置热门专业,严重影响了教育成效。大学生在校缺乏实践机会,加之对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就业指导,这些都成为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三)个体因素。
  自身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抗挫折能力薄弱,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都会影响大学生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此外,就业观念落后,就业目标不明确,创业意识不强,也限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消解途径
  (一)政府、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政府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是促进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劳动力需求增大;其次是推进就业导向政策体系改革,完善基层就业配套措施,让大学生不只眼光“向上”,迷恋大城市的就业岗位,使基层也成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才干的场所。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和联系,搭建良好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多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学以致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引导。
  (二)学校不断完善教育与就业指导机制。
  高校作为人才的输出地,要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重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增进双方的联系和沟通,为大学生实习、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利用讲座、社会实践、经验介绍等多种方式,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择业过程,了解社会需求与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加强学校就业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大学生面对种种就业情境,使就业指导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
  (三)大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素质。
  首先,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充分做好知识储备工作,使专业知识精湛,力争一专多才。多为自己争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要客观,理性,要充分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切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追求公务员以及其他高薪岗位,而要把目光放长远,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只要能发挥自己知识和才干的岗位,都可作为就业选择。在就业面前,还要摆脱依赖思想,不等,不靠,而要充分展示自身优势,积极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再次,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格局,不畏惧,求进取,在对就业前景充满美好向往的同时,也要对就业困境做充分的预期,最终以良好的就业素质获取优势就业资源。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研究“教育与发展”这一课题时,曾说过:“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学科,旨在提高人的推理、想象、创造能力,是培养与锻造学生思维绝佳途径。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对于学生初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思维构建中,存在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差、惰性思维严重、解决问题过程中缺乏创新思
期刊
在过去,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做舟”,认为学习是苦的。新闻上也曾报道:高三的学生高考完后开篝火派对,烧的不是柴而是书。这反映了学生对学习是多么的痛恨!近几年,随着教育不断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学乐精神”。通俗的说就是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新的教育观念也伴随着新的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学习不在枯燥,随时会有新鲜元素;2.所学知识很容易掌握,
期刊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化学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一、联系生活情境,让作业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学生做作业如同吃饭,“家常菜”千篇一律做多了会腻,不妨翻翻花样,加入一些富有创意、趣味性的元素,情境尽量创新,联系生产生活,用好丰富多彩的素材,形式新颖
期刊
中职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运用的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呢?  一、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学习障碍,许多人仇视学习,生活中有的人缺乏自信、畏惧退缩,有的人态度冷漠不愿交往。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消除他
期刊
摘要: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中发现问题,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在强化實验探究的同时,不应偏废理论探究,这样才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期刊
一、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这就意味着创新不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语言、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如教“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考老师”,电脑屏幕上顺序出现一串滚动的彩色削球,
期刊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试验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究教学称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是太佳。为此,笔者撰写此文,与大家共同探讨探究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探究教学的内涵  探究教学是通过丰富学生的体验活动,在老师的积极指导下有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期刊
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学习惯呢?我采取师生合作,以一曲“双人舞”来做到有效自学!  一、师舞,指导学生自学  我们知道自学一般定义为在没有接受指导和教育的情况下掌握某种技能。而小学生的特殊性又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对他们的自学放之任之,而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以下便结合我的语文教学,谈谈教师如何帮助孩子自学。  (一)先查后学,指导孩子有效预习。  在指导学生自学之初我主要采取了“先查后学”的自学方法,即
期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为了适应各地区自身的经济特点,近年,逐渐升级或新建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旨在为祖国培养大批的地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开设像金融数学专业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加上有关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当不成熟,甚至完全空白,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学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十分
期刊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刚踏上讲台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对桃李满天下的希冀不再热情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也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这一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即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找出引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