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现行教育系统中,高职、中职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它们相互分割、缺乏内在联系,这就使得其中的衔接不畅问题非常突出,会在很大程度上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文将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实现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教育过程;衔接;有效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但涉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现代职业体系的完善和中职高职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不断需要理论创新,而且还需实践经验总结。
一、教育目标衔接
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目标的指引。培养教育对象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共同目标,而这种目标又是基于岗位需求的实际要求和职业行业的特定规范进行制定的。中高职教育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教育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程度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职业带”的相关理论认为,社会职业人才需要可以分为技工、技术工种和工程师。中职教育主要负责技工和一些技术工种的培养,而层次较高的工程师和技术工种培养则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侧重方向。中职和高职教育想要进行有效衔接,就必须首先进行教育层次衔接,重点进行职业技能培养衔接。在确保自身基本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中职教育要努力向高职教育院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鉴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系统下,此项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强化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以为学生的入“高”奠定知识储备基础。
二、专业设置衔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范围、专业名称、专业要求和专业分类等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问题。尽管中职教育覆盖范围较小,但专业类别却相当繁杂,需要想进入高职继续进行教育的学生发现,专业匹配问题会让他们感觉不知如何进行专业选择。因此,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专业覆盖范围和专业口径的拓展。这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前提。当然,中职教育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找到匹配的专业版本,因为很多服务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的专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专业设置。与中职教育相比,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很多高职院校都会首先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专业开设,而非社会人才需求。因此,为了更好与中职教育衔接,高职院校应在确保自身生源充足和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开展,在确保职业定向的基础上,专业设置尽量做得宽泛一些,要能体现中职教育的专业内涵要求,并间距中高职教育的专业对应要求,多对口性的竞争专业设置。
三、课程体系衔接
(一)课程体系要注重“中职基础,高职主导”的原则
课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实现,需要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将中职教育教学要求作为自身的起点。中职院校需根据国家颁布的对应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组织,给学生提供具有宽泛性的基础职业教育内容,以为他们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将中职院校的共同专业基础作为自己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根据专业衔接口径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程的补充和磨合问题,并力求专业课程的纵向、横向提升和拓展。
(二)实现学生毕业标准和课程设计的统一
在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进过程中,还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进行统一,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两个课程体系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体系中,以确保中高职教育课程不重复、不脱节、不趋同,进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第二,统一高职招生标准,制定统一的中职教育毕业规范,重点搞好两个标准之间的衔接。
四、学制衔接
(一)对口升学衔接
中职院校毕业生报考对口高职教育院校,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模式,也是中职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的主要路径。对口升学衔接应根据中职实际教学内容和专业定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考试,而非向普通高考那样,千篇一律,不分轻重的進行考试选拔。
(二)“3+1”培养衔接
所谓“3+1”培养模式就是中职教育的前3年开设与高职院校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基础文化教育,后面的1年,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实行预备就业和预备升学教学。为了做好中高职升学衔接,“3+1”分段学制构建应秉承“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工学交替、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就业、结业教育,让学习制度更加弹性。完善学分制度,符合学分要求后即可为学生发放毕业证书,前3年完成学分要求的,可以继续留校接收文化和专业课程教育,也可以自主择业或者参加成人高考,4年教育期限截止后,符合毕业要求的发放毕业证书,并可参加当年的高职入学考试,不符合毕业学分要求的,但已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结业证书,并对其进行就业推荐或者允许其自主择业,在后续学分完成后,在进行毕业证书发放。
结 语
总之,想要做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从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的角度发出,完善教育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衔接,只有这样中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框架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模式,两者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方艳.高、中职教育衔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23-24.
[2]马建富,沙启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3(28):9-l1.
[3]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47—49.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教育过程;衔接;有效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不但涉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和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现代职业体系的完善和中职高职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不断需要理论创新,而且还需实践经验总结。
一、教育目标衔接
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目标的指引。培养教育对象的职业技能是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共同目标,而这种目标又是基于岗位需求的实际要求和职业行业的特定规范进行制定的。中高职教育目标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教育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程度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职业带”的相关理论认为,社会职业人才需要可以分为技工、技术工种和工程师。中职教育主要负责技工和一些技术工种的培养,而层次较高的工程师和技术工种培养则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侧重方向。中职和高职教育想要进行有效衔接,就必须首先进行教育层次衔接,重点进行职业技能培养衔接。在确保自身基本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中职教育要努力向高职教育院校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鉴于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系统下,此项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职院校要不断强化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以为学生的入“高”奠定知识储备基础。
二、专业设置衔接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范围、专业名称、专业要求和专业分类等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问题。尽管中职教育覆盖范围较小,但专业类别却相当繁杂,需要想进入高职继续进行教育的学生发现,专业匹配问题会让他们感觉不知如何进行专业选择。因此,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专业覆盖范围和专业口径的拓展。这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前提。当然,中职教育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能够在高职教育中找到匹配的专业版本,因为很多服务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的专业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专业设置。与中职教育相比,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很多高职院校都会首先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专业开设,而非社会人才需求。因此,为了更好与中职教育衔接,高职院校应在确保自身生源充足和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开展,在确保职业定向的基础上,专业设置尽量做得宽泛一些,要能体现中职教育的专业内涵要求,并间距中高职教育的专业对应要求,多对口性的竞争专业设置。
三、课程体系衔接
(一)课程体系要注重“中职基础,高职主导”的原则
课程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实现,需要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将中职教育教学要求作为自身的起点。中职院校需根据国家颁布的对应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组织,给学生提供具有宽泛性的基础职业教育内容,以为他们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将中职院校的共同专业基础作为自己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参考,根据专业衔接口径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程的补充和磨合问题,并力求专业课程的纵向、横向提升和拓展。
(二)实现学生毕业标准和课程设计的统一
在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进过程中,还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对中高职教育课程设计进行统一,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两个课程体系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体系中,以确保中高职教育课程不重复、不脱节、不趋同,进而实现课程设置和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第二,统一高职招生标准,制定统一的中职教育毕业规范,重点搞好两个标准之间的衔接。
四、学制衔接
(一)对口升学衔接
中职院校毕业生报考对口高职教育院校,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模式,也是中职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的主要路径。对口升学衔接应根据中职实际教学内容和专业定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考试,而非向普通高考那样,千篇一律,不分轻重的進行考试选拔。
(二)“3+1”培养衔接
所谓“3+1”培养模式就是中职教育的前3年开设与高职院校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基础文化教育,后面的1年,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实行预备就业和预备升学教学。为了做好中高职升学衔接,“3+1”分段学制构建应秉承“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工学交替、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就业、结业教育,让学习制度更加弹性。完善学分制度,符合学分要求后即可为学生发放毕业证书,前3年完成学分要求的,可以继续留校接收文化和专业课程教育,也可以自主择业或者参加成人高考,4年教育期限截止后,符合毕业要求的发放毕业证书,并可参加当年的高职入学考试,不符合毕业学分要求的,但已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结业证书,并对其进行就业推荐或者允许其自主择业,在后续学分完成后,在进行毕业证书发放。
结 语
总之,想要做好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就必须从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的角度发出,完善教育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衔接,只有这样中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框架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模式,两者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
参考文献:
[1]方艳.高、中职教育衔接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23-24.
[2]马建富,沙启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与技术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13(28):9-l1.
[3]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