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转型教学刍议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0539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及其他科目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语文 转型教学 转型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且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一地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一地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形成一个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从而变单一的科目教学为多元教学。要做到教学的转型,必须有以下认识::
  一、教师思想的转型
  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金口玉牙,是真理的化身。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学生不敢质疑老师的教学,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教师必须从一言堂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在课堂中表现出尊重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给学生应有的权利,不强迫学生服从,善于改进自身缺点,同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理念,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很少质疑,这无形中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教师要勇于从“架子”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独到的见解,并给予鼓励,从而真正做到了“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牢记“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二、语文教学情感导向的转型
  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情感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中的知识教育过程就是情感教育过程。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文以载道”的很多文章,总是“文”、“道”交织在一起的,语文课不能离开思想单纯地讲语言文字知识,但也不能离开语言文字单纯地讲思想 ,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把情感“渗透”到语言文字的教学中,以文释道,凭道解文,从而使学生自然地受到应有的熏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只是就课文内容进行硬灌,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差。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到 “语文从生活中来”,讲台就是舞台,教室就是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这样,才真正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三、教师教学中学科的转型
  众所周知,我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几乎一切伟大的历史著作都是文学著作。例如《左传》、《汉书》、《史记》、《战国策》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历史,同时也是文学、文艺。所以语文与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整体。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经常会提到一个说法,特别是学习古典诗词时,经常会说“要知人论世”。要深入地理解一首诗词,必须了解作者生平和这首诗词相关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而了解这些就是了解历史。但相应的历史很多是用文言写的,若你的文言文功底差,又怎样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呢?倘若学习历史课认认真真地记忆、理解的话,学习语文也就简单了,特别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因为在写作文时,同学们常常苦于没有材料,殊不知历史课本中的很多人和事,就是一个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是高考满分作文,还是中考满分作文,我们都会发现,很多文章都都与历史有关。我们不主张的只是反对那种过多引用历史典故的作文,但只要我们能深入理解历史人物并进入其内心,领会其精神,有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就可以写出好文章。
  四、语文教学变成教材与电脑网络相结合的教学
  1、运用电脑网络激发学生兴趣。中学生的学习,很多方面依赖于兴趣,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则学习的自觉性会大大的提高,兴趣又往往是学习的动力,兴趣的激发,能使学生的求知欲趋向旺盛。
  如我在教古诗《钱塘湖春行》一诗时,就让学生在网上自己搜索有关春天景色的资料,很多学生都找到了春天美丽的自然风光,他们对所看到的景色赞叹不已。这样诗未讲,情已到。此时,我乘热打铁,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也将随着唐朝大诗人一同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游览一番,这个时候学生都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而且很多同学随口念了起来。由于一开始使用电脑网络的资源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整节课学得很积极、主动而且过程也很愉快。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
  2、利用网络创设情景。 语文阅读教学中“读”与“练”的模式,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读中有练,练中有读。电脑网络集文、图、声于一体,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灵巧地借助多媒体教学,能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比较真实的情景当中,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例如讲古诗《孤雁》,就可以利用电脑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一边播放《平沙落雁》古筝曲子,一边让学生到特定的网页去去查找相关信息。在清幽的古筝声中,眼、耳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很快的进入了这个美景当中去。在此时,又可适当的加入课文的朗读,很多同学都跟着轻声读起来。
  3、利用网络,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体现了更多的自主性,学生为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其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提供指导意见,同时网络内交互作用又使师生成为合作者。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种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其他文献
新课改进入课堂虽说已有几年的时间,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教师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艰难的爬行。新课改倡导的是重视学生的学,由于没有前车之鉴,有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过度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学生也感觉不适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个时候便会应运而生‘两手政策’,即有人听课便会积极实施新方法,花费功夫潜心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给领导和同行留下深刻印象,而平时上课还用老套
期刊
内容摘要: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教育者的主要任务。针对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从多角度出发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 改善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性强,发展快,而且相较于农村初中的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更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为此,就提高农
期刊
内容摘要:一堂好课的开头应是精彩的,数学课的导入也应讲求艺术。温故知新,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类比导入使学生能从类比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亲身实践导入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情境导入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设疑导入法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演示教具导入法能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中小学的日渐普及,语文的学科弱点正在逐步演变为语文的学科优势,这无疑为在尴尬境地中蹒跚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现代化教学也必将大放光彩。  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鱼目混珠的时代,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行业,你干什么事情,能否在汪洋大海中捞到自己想要的鱼,就决定了你能否成功,而这又取决于个人对信息涉取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这一点上
期刊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下的方法  1、创设情景。正式讲解之前,设计一段引子,创造利于学生接受的情境。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能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新课。通过组织、界定、比较和举例等重要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
期刊
“班级授课制”必然的弊病就是,有着不同社会和家庭文化背景、个性品质千差万别、智力和身心发展并不均衡的几十个男女,仅按年龄划分到一起,在一个教室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文本教材、聆听同一个老师授课、接受同样的信息资源!显然,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符。然而这种模式有其先进性:统一、高效、标准化、节省资源、人才产出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用新奇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就能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的心愿。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让课堂布满浓厚的学习
期刊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一、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问题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
期刊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