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海西文化品牌的新路径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的地理空间概念。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所以海西经济建设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西文化建设。
  闽南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诞生于闽南文化土壤上的闽南民间故事和传说不仅具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并且蕴含着闽南文化发展变化的丰富信息和独特内涵,是闽南文化精神的有力载体。更重要的是,闽南民间故事以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及其独特有序的叙事模式等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巧妙地传达着闽南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传统美德,不仅成为民众传承闽南优秀文化的独特媒介,也成为民众精神追求的标准和榜样,对团结稳定闽南人文社会所起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且通过民众的广泛传播和丰富补充,不断彰显其价值与作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闽南地区可以说是台湾海峡西岸最主要的区域,因此,闽南文化的建设在整个海西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研究闽南民间故事,揭示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对现代闽南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通过对民众潜移默化的熏陶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传承民间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可以在强化文化认同中沟通海峡两岸的故土情怀,在重塑文化性格中构建闽南社会的和谐文化,在开掘文艺资源中推进海西文化的繁荣发展,对整个闽南和海西社会的建设、安定、繁荣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闽南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优秀的闽南民间文化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弘扬。闽南民间故事中所传达的敢拼爱赢的进取精神、勤劳善良的处事行为、乐善好施的助人情操,以及尊宗敬祖的情感取向等等,其实都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思想精华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以西方时尚文化为主流的快餐文化的迅猛发展,大众化娱乐节目越来越吸引观众的眼球,民间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天学界对以传承优秀的闽南文化精神为己任的闽南民间故事的研究和阐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海西地区的社会新道德而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因此,在传承民间文化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是闽南民间故事在海西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最主要的作用。
  通过挖掘揭示闽南民间故事中所传达的海峡两岸共同的故土情怀,在强化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上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文化认同意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体系认同、宗教信仰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语言认同等。”学者陈世联认为。也就是说,文化认同其实就是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自我心理认同,是一种个人对自己所属的族群文化所产生的归属感和情感依附。
  与闽南地区一水之隔的台湾汉民主要是从闽南移民过去的,尽管许多移民移居的历史已经久远,但是心中所坚守的闽南文化传统却始终根深蒂固。方宝璋在《闽台民间习俗》中也指出,“福建迁台移民,都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深切的怀乡念祖的感情,这种观念绝不会因为海山的远阻以及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因此,我们对闽南民间故事中的审美取向、宗教信仰、文化原型、生死观、民俗文化、情感诉求、人文价值等方面的考察和揭示,就是试图通过闽南民间故事这座生动独特的文化桥梁来强化海峡两岸闽南人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沟通两地民众的同胞情怀和血肉联系。
  另一方面,重提文化认同也是针对有些漠视和忽略文化传统的年轻一代的一种召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传媒的作用下,人们的活动不再单一化,交往范围也不再固定化,原有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打乱了原有社会的认同模式和认同格局,这就引发了文化认同危机的问题。崔新建在《文化认同及其根源》一文中也认为,“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现象,早就存在着。但文化认同作为一个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则是伴随着现代性及其引发的文化危机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海西现代文化建设中,应慎重考虑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今天我们努力挖掘和开发闽南传统文化精神,也是力图进一步唤起两岸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重温故土文化特有的魅力,在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精神的同时共同建设新的充满活力的海西现代文化。
  闽南民间故事中所演绎的和谐友善的文化精神对构建海西社会的和谐文化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和谐文化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深入建设和谐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构建海西社会的和谐文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海西的整体发展,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社会的和谐文化深受族群的文化性格影响,如果一个族群中的每个个体都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性格,社会自然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那么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也就顺理成章了。挖掘提炼闽南民间故事的精神,就是力图唤醒闽南人身上诸如敢拼爱赢、勤劳善良、孝悌忠诚、乐善好施、重情重义、尊宗敬祖等优秀的文化性格,并使其得到强化和弘扬,由此,潜移默化地重塑和规范民众的思想行为,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促进团结和谐稳定有序的海西人文社会的全面构建和形成。
  闽南民间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艺资源,是极其珍贵的文艺学遗产,对海西地区的文化建设乃至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与这个地区的文艺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白蛇传的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以及白居易、苏东坡、林升等人的诗使杭州西湖蜚声海内外,刘三姐的故事使广西桂林的山水文化锦上添花,王羲之及其曲水流觞、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则使绍兴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同时,要推进海西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开发该地区的文艺资源。闽南民间故事中恰恰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文艺资源,那些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如郑成功、俞大猷等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朱熹、蔡襄等济世救人的儒生形象,蔡六舍等怪诞的另类形象,还有像《欧阳詹和荔枝姑娘》中的荔枝姑娘、《八闽琴师》中的白素娟、马湘兰和《陈三五娘》中的黄五娘等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以及像妈祖、吴夲等乐善好施的俗神形象等等,其实都是一些蕴含丰富、生动独特、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闽南文化符号;而像《陈三五娘》 《姑嫂塔》的爱情故事、《田螺肉碗糕》《兰竹荔枝》的报恩故事、《好兄弟》《三家福》等情义故事都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其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独特有序、曲折动人的爱情叙事、报恩叙事、惩戒叙事等各种叙事模式,也都以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传播闽南文化精神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对打造闽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两岸经贸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挖掘闽台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单玉丽在《发挥海峡区域文化优势,促进区域融合发展》中指出。
  杭州、桂林和绍兴等地区就是因为对文艺资源作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使文化形成了一种产业,并由此而打出非常响亮的旅游品牌,从而推动了其旅游经济的迅速繁荣和发展。闽南民间故事中所蕴涵的这些丰富而珍贵的文艺资源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上述那些形象鲜明的闽南文化符号也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福建省文化旅游资源总量丰富,资源品质高,但资源开发深度与力度不平衡,资源品质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符。”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因此,应该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个有利的机会,充分发挥闽南民间故事文艺资源的优势,打响闽南文化品牌,促使海西文化产业的形成,进一步推进海西文化和海西经济的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苗乡古老造纸术  在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偏远的南皋乡山沟里的石桥村,有200多户人家,860多人口。自古以来,石桥苗族世世代代承袭古法造纸技艺,用树皮造纸。据说这里的苗族从事造纸自唐朝开始,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保存造纸传统工艺的完整性,被誉为我国现存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古代造纸术主要在汉族地区流传,而丹寨县石桥苗族至今坚守着
期刊
阿狸,国内当红原创动漫形象,2006年由Hans创作,从网络与杂志连载开始,陆续发行童话绘本和动画短片。迄今为止,阿狸的出版物突破220万份销量,在线上拥有1200万注册粉丝。一方面,其至萌至真的形象被制作成多元的虚拟产品,成为互联网主要的内容供应商;另一方面,阿狸丰富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并与多个品牌成功联合,成为本土动漫形象产品化的先锋。  在探索国产动漫产业化的道路上,阿狸自主开发了1000余
期刊
鼓盆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曲艺形式,可远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与《周易》中“鼓缶、击缶”的记载。那时的鼓盆歌主要以娱乐为主。战国时期楚人把这种音乐形式发展为“瓴缶之乐”,成为与“钟鼓之乐”、“竽瑟之乐”相并列的三种音乐形态之一。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体现了对生命轮回的超然与豁达。而这种以“鼓盆、击缶”讴歌生命的方式,至今仍流传在湖北省荆州地区,其原生态的表演形式:一面鼓,一对槌;焚香点灯, 数人围坐。
期刊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荆州人习称“过端阳”。荆州端午节习俗承载着荆风楚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一年十二个月,按十二地支配之,阴历五月为建午之月。五月为仲夏,系盛阳之时。端者,初也,正也。故有“端午节”、“端阳节”、“午节”、“重五节”之称,因节俗中涉及到艾草、菖蒲、浴兰汤等物事,故又有“艾节”、“蒲节”、“浴兰令节”之称。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荆州人习称“过端阳
期刊
几乎每个去过成都的人,都不能遗忘她。  这个城市有一张生动而多情的面孔。她的美超越了颜色、味道、光线的组合,悦人眼目,更动人心魄。她古典、散漫、慵懒、时尚、繁华、热烈、清幽;她是一种文化,一种方式,一种欲望,一种生活。她矛盾而复杂,丰盛而饱满,让人别无选择,只能爱她。  草木的理想国  坐在出租车里向外望,细细打量这个被朋友过度赞誉的城市。除了闷热,一切都好。  司机是本地人,精干瘦小,操着一口四
期刊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镇巴民歌、商洛花鼓、旬邑彩贴剪纸、汉中木版图画  朝代更替、风云变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存在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民风民俗最好的保留和体现。在《文化月刊》4月刊中,我们已经对部分陕西非遗项目做了报道,本期,我们将再次与读者一道,探访丰富多彩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朝着人生的既定目标、向着成功的方向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使梦想变成现实,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肖春林,1971年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一个普通的中医世家,现任钟祥市春林医院院长。身材魁梧的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外表憨厚老实,头脑灵活敏捷,待人真诚热情,工作踏实认真。从他的谈吐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追求有梦
期刊
陕西省宝鸡地区亦称为“西秦”,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西秦刺绣,在这里泛指宝鸡地区的民间刺绣等所有平面刺绣艺术,以及用刺绣手法制作加工的各类立体、镂空的女红艺术。  西秦刺绣作为旧时妇女的基本技能,普遍存在于宝鸡的广大地区,尤其以农村为多,它以家族、亲戚、邻里关系为纽带,世代传承。197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宝鸡茹家庄的西周井姬墓葬中发现了保留在泥土中清晰可见、色泽鲜艳、极为珍贵的红、黄、褐、棕
期刊
黄陵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是连接陕北和关中地区的交通要地。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陵,古称“桥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自轩辕黄帝驾崩至今,黄帝陵祭典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黄帝陵也成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历史沿袭  中华民族始祖轩
期刊
广东兴宁有百余座客家围屋,那是祖先遗留下的珍贵的“民间宫殿”。  当地客家围屋数量之多(现存较好的有4000余座,其中围龙屋2800多座),建筑面积之广大(坭陂进士第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建筑年代之久远(宁新街道东升围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700余年),建筑结构之完善,文化内涵之深厚,建筑工艺之精美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宁江大地,熠熠生辉,大放异彩。兴宁是世界上著名的“围龙屋王国”,也是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