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叫成都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个去过成都的人,都不能遗忘她。
  这个城市有一张生动而多情的面孔。她的美超越了颜色、味道、光线的组合,悦人眼目,更动人心魄。她古典、散漫、慵懒、时尚、繁华、热烈、清幽;她是一种文化,一种方式,一种欲望,一种生活。她矛盾而复杂,丰盛而饱满,让人别无选择,只能爱她。
  草木的理想国
  坐在出租车里向外望,细细打量这个被朋友过度赞誉的城市。除了闷热,一切都好。
  司机是本地人,精干瘦小,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跟我天南海北地闲侃。他没去过沈阳,但却知道“小沈阳”。等红灯的间隙,一个戴着草帽的幺妹敲敲车窗,向我兜售自制的项链。红色的细线穿着瓷白的花朵,手工简陋,但香气袭人,是一种近乎放肆的香,我从没闻过。司机说这叫香水花,可以驱蚊避虫。我买了两串,下车时留给司机一串,他连连道谢,祝我旅途愉快。
  我的旅程就从一个花香漫溢的午后开始。
  成都是一个花事繁盛的城市,阿来称之为“草木的理想国”。这里没有“花开荼蘼春事了”,腊梅、梅、海棠、早樱、玉兰、李、梨、紫荆、桃、迎春、桐、丁香、含笑、鸢尾、栀子、荷、芙蓉⋯⋯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花语。
  此时是夏末,芙蓉初开的时节。成都的别称叫“蓉城”,传说蜀后主孟昶为博美人一笑,命人在城中遍植芙蓉,每逢九月,如锦如霞。芙蓉在城中四处可见,街道两旁,朵朵俏粉,点缀在大如手掌的绿叶中间尤显娇柔,不盈一握。不知是成都气候湿润、灰尘少,还是芙蓉是“质本洁来”的花,花是粉粉淡淡,叶是清清爽爽,不像北方的花草,总蒙着一层灰黄的尘土,灼灼的日光下透着几分颓败的神气。
  观赏芙蓉的最佳之所是浣花溪公园。唐代才女薛涛便是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了色彩绚丽又精致的薛涛笺,专门用来写她“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之类的多情诗句。那时,浣花溪边有许多造纸的作坊,能制出美丽而精致的笺纸。如今花笺不在,伊人成尘,唯有清淙的溪水映着一树灿烂,不管山河岁月、平湖烟雨。
  
  杜甫的草堂和竹林
  中学时代,我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到最后一句,感叹他危困之时心念的还是“天下寒士”,何等的胸襟气象!相比之下,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日子过得极为小资,即使会写《卖炭翁》,境界也狭小了许多。
  冯志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句话鲜明地刻在杜甫草堂的石头上,成为草堂最好的代言词。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草堂是杜甫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连接着他颠沛流离的命运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历时近四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初结草堂的欣喜,溢于言表。眼前的草堂也确如诗中所述,临湖而立,长廊逶迤,堂前有一池春水,里面锦鳞游泳,菡萏玉立。忽而,风起绿波,穿堂而过,吹乱了我的刘海,也吹动了人的心。若是身无负累,真想在这儿一生一世,看花开花落,云绻云舒。
  草堂的后面是一片遮天蔽日的竹林,纤纤凤尾,含青凝翠,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这是北方没有的。我特别喜爱南方的竹,但与“风骨”二字无关。《卧虎藏龙》中李慕白与玉娇龙竹林打斗的一场戏,李安的要求是“意乱情迷”。镜头前,风动竹林的背景里摇动着章子怡暧昧不明的脸,情意似有还无。这也是竹林的意象。
  可惜,草堂的竹林没有情迷,只有禅意。黑瓦朱墙的巷道穿行其中,将竹林一分为二,两侧的翠竹在空中枝叶相交,筛出金灿灿的光,既暖且美,映得那绿浓浓淡淡,或深或浅。
  在锦里雕刻时光
  游毕杜甫草堂,可乘坐景点的免费小巴,直接去武侯祠和锦里。两个景点毗邻而居,武侯祠的三义庙紧挨着锦里的小吃街。庙前的铜鼎里,淡蓝色的青烟袅娜而上,浓重的香火味里夹杂着美食的香气。
  锦里是成都最著名的一条步行街,全长550米,有“西蜀第一街”和“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街上店铺林立,茶园、饭店、酒吧、客栈、商铺挨挨挤挤,蜿蜿蜒蜒,一眼望不到头。建筑风格大多是清末的古典民居—暗红雕花窗,灰黑鱼鳞瓦,青白石砖楼,墙上刻着大朵的牡丹和典雅的寿字纹。
  锦里邻近三义庙的一侧,以小吃为主;另一侧是各种特色小店,有当地土产,也有草根原创,民俗、时尚、文艺等各种元素交织混搭。我特喜欢一家卖手鼓的小店,墙上铺天盖地全是细腰鼓,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女老板披着长发,坐在门口的一侧,也不招呼客人,只是和着音乐敲鼓,敲得一心一意、旁若无人。
  独行的最大好处是放纵时光,无需在导游的催促下马不停蹄地赶场。就这样随着心意缓缓而行,用相机定格一株暗地妖娆的植物,或一枚精致小巧的木雕。
  当最后一抹余晖散去,街上的灯笼次第亮起,红色的、橘色的,化成夜色中一点点暖暖的光晕,勾勒出独属于南国的旖旎。沿着河岸漫步,看风摇翠柳,月笼轻纱,大大小小的水榭楼台倒映在粼粼波光里,幻化成缤纷的霓虹,整个世界像一个浮华瑰丽的梦。
  岸边鳞次栉比的酒吧里,缓缓流淌出各种音乐,唱着爱情、青春和生活,有民谣,有爵士,最多的还是pop music。偶尔会有年轻男女坐在酒吧窗口,成为路人眼里的风景。
  
  辣出没的地方
  到成都不吃火锅,就像到北京没去长城一般让人遗憾。
  我不是无辣不欢的人,但也想入乡随俗。晚餐约了几个朋友,直奔青羊区的“蜀九香”火锅店。店面没有想象的大,仿古风格,门口三三两两地坐了不少人,一边喝茶,一边等位。朋友说这是常事。好不容易上了桌,荤素不忌地点了一堆,牛羊肉、鱼虾丸子、鸭血鹅肠、蔬菜粉丝,还有现宰的牛蛙。
  服务员手脚麻利,架起一只鸳鸯锅,一边乳白浓稠,一边红汤滚沸。我迫不及待地拈起几片肉,放进锅里,薄薄的肉片立马变色,嚼在嘴里,又辣又爽。蘸料不是北方人爱吃的麻酱,而是黄澄澄的蒜茸香油碗儿,大碗香油小料加上蒜泥、芫荽、蚝油,香而不腻,还能有效中和锅底的辣味。
  北方人吃火锅多在冬天,成都人尤爱盛夏临锅。我吃了不消一刻,已大汗淋漓,嗓子冒火,连灌了几口冰镇西瓜汁。再看店里其他的客人,男男女女挤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举杯挥箸,吃得欢畅无边。
  除了火锅,成都的其他小吃也非常值得一尝:钟水饺、赖汤圆、担担面、肥肠粉、韩包子、棒棒鸡、三大炮、川北凉粉、牛肉焦饼、珍珠圆子⋯⋯品种之多,一个人绝对招架不来,建议两三好友分享之。
  朋友说,其实最正宗的成都小吃很难吃到。招牌煌煌、出头露脸的,不是分店,就是分店的分店。那些最地道的小食店不是窄小简陋,就是偏僻蹩脚,本地人想一饱口福都需驱车前往,更别提旅行客了。如果你见了一家店铺,头脸破破,门前却堵着无数靓车,赶紧去排队,那才是真正的老成都。
  
  
  
  
其他文献
闽南的海风徐徐吹来,在幽幽静静的过往中,“阿嬷”一生的悲欢离合尽显其中,大海和飘落的丝丝细雨见证了这里的一切……  日前,2014北京舞蹈学院供需双选会毕业展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也借此机会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这部作品由20年前的小白鹭厦门班班主任、现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教授出任艺术总监,当年厦门班的学员、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的靳苗苗担纲总导演,在厦门已经演出十余场。
期刊
也是立春后的第九天,迎着初升的朝阳,顶着料峭的春寒,驱车来到田坝村时,我们被惊呆了。仙人岭上白雪绵绵,大田坝子绿浪滚滚。这种一眼看两季,白绿(冰绿)两重天,小街灯笼高挂,民居炊烟袅袅的景致,非田坝莫属。这原本是一个靠种茶起家的村子,现在却出落成另一番模样。田坝呀田坝,怎一个“绿”字了得。  绿色浸透了山川  现在的田坝“名不副实”,是有坝无田,犁头、耙子、水车等耕作农具成了供人观赏的古董。抑或说二
期刊
民以食为天,匆匆百年,当年北京人的吃喝许多保留至今。从冰镇酸梅汤、爆米花,到闻名全国的北京烤鸭和涮羊肉,依旧可以享用到。但与之相关的行业经营状况却是变化不小,有些改头换面,有些彻底消失无影踪。  水车行——独轮千里水送万家  早年间没有自来水的时候,京城百姓吃水,除富贵之家自有私井,都依靠水车行从公共井里打水再送入千家万户,水井会有专人管理,盖上设施,称为井窝子或水屋子。送水用的水车是独轮车,推起
期刊
踏着瑞雪,我们来到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村,探访这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国防大学教授鲍中行出生于此,虽和我们素未谋面,但在电话中说到故乡,他却如数家珍,一口气说了鲍家屯的“五个典范”和“三个活化石”,那份对故乡浓浓的眷恋,让人感动。  在鲍家屯,我们巧遇了寨老鲍中全。他当过村支书,是个文化人,对当地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又热情好客,带着我们边看边讲,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鲍家屯是明洪武
期刊
大年刚过,我们便迫切地开始了前往黔东南州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的行程。冬季的田野裸露着黄土,远处的山峦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暗色,少了春、夏季节时的苍翠。冬的萧瑟,展现了大自然另一幅景象,也让那充溢着诗情画意的生命之季和绿水青山更令人向往和珍视。  此次乡村之行,是在当今巨大变化和快速消失同时并存的一次找寻。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历史文脉……安在?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呼唤下,有多少幡然猛醒
期刊
帛画,因画在帛上而得名,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画的起源。在承继传统帛画精髓的基础上,我国现代知名帛画艺术家穆益林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传承和创造了崭新的帛画艺术。  鉴于现代帛画在中国画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艺术家穆益林先生在该领域的重要成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丹青异
期刊
苗乡古老造纸术  在贵州省黔东南丹寨县偏远的南皋乡山沟里的石桥村,有200多户人家,860多人口。自古以来,石桥苗族世世代代承袭古法造纸技艺,用树皮造纸。据说这里的苗族从事造纸自唐朝开始,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保存造纸传统工艺的完整性,被誉为我国现存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国古代造纸术主要在汉族地区流传,而丹寨县石桥苗族至今坚守着
期刊
阿狸,国内当红原创动漫形象,2006年由Hans创作,从网络与杂志连载开始,陆续发行童话绘本和动画短片。迄今为止,阿狸的出版物突破220万份销量,在线上拥有1200万注册粉丝。一方面,其至萌至真的形象被制作成多元的虚拟产品,成为互联网主要的内容供应商;另一方面,阿狸丰富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并与多个品牌成功联合,成为本土动漫形象产品化的先锋。  在探索国产动漫产业化的道路上,阿狸自主开发了1000余
期刊
鼓盆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曲艺形式,可远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与《周易》中“鼓缶、击缶”的记载。那时的鼓盆歌主要以娱乐为主。战国时期楚人把这种音乐形式发展为“瓴缶之乐”,成为与“钟鼓之乐”、“竽瑟之乐”相并列的三种音乐形态之一。庄子妻死,鼓盆而歌,体现了对生命轮回的超然与豁达。而这种以“鼓盆、击缶”讴歌生命的方式,至今仍流传在湖北省荆州地区,其原生态的表演形式:一面鼓,一对槌;焚香点灯, 数人围坐。
期刊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荆州人习称“过端阳”。荆州端午节习俗承载着荆风楚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一年十二个月,按十二地支配之,阴历五月为建午之月。五月为仲夏,系盛阳之时。端者,初也,正也。故有“端午节”、“端阳节”、“午节”、“重五节”之称,因节俗中涉及到艾草、菖蒲、浴兰汤等物事,故又有“艾节”、“蒲节”、“浴兰令节”之称。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荆州人习称“过端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