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安娜学《圣经》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文章说起基督教义和佛教教义的一些不同,倒让我想起当年在多伦多遭遇曾经被西方主流宗教认定为邪教并遭受迫害的“耶和华的见证人”的那些往事。
  2003年春节后,我携着七岁刚过,在国内小学一年级只读了半年的女儿飞往多伦多跟她在多伦多大学读博士的父亲团聚,先落脚在唐人街的一户福建籍华人家的一间出租屋内。在我们过去之前,孩子爹已经申请了学校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学生家庭宿舍。所谓学生家庭宿舍,就是已婚的学生,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只要是结婚组成了家庭,都可以申请入住该宿舍。该宿舍是两座对街而立的高楼,在中央地铁站旁边,据说是有钱人捐给“多大”的,租金比市场价便宜一大截,申请的人非常多。
  我们在福建房东家里没住几个月,房子批下来,于是街上的雪还没化尽,我们就举家搬了进去。
  彼时孩子爹拿的是学生签证,我拿的是探亲签证,不能工作,读英语可以,但是要交高昂的学费。我无奈之下只能待在家里,每日接送孩子上学,回家的路上顺手在公车站拿一份免费的《地铁报》回家读,再看看电视,硬着头皮以我自己的方式自学英语。
  很多先来的朋友告诉我:“你可以去教会学《圣经》,免费的!”
  可是教会的大门在哪里,她们却语焉不详,因为她们也是听说,自己并没有学过。她们打工的打工,学习的学习,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也不可能帮我去打听清楚。
  有日我送孩子去学校,回到家刚刚读完《地铁报》的头版头条,外面便响起敲门声。我打开门,一个头发铁灰夹白,高高胖胖的西方老太太站在门口,浅绿色的眼睛在眼镜片后面闪着盈盈笑意。
  她身边还有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亚洲女孩。
  我怔怔之后,便跃跃欲试在国内就一直自学的英语口语。不料我还未开口,老太太断断续续地开口:“你好。我的名字叫安娜。我的中文不是很好,请你原谅。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因为说的是中文,所以断断续续,不过这还是让我的眼镜差点从鼻梁上跌落下来。
  看得出,这句开场白,老太太已经练习过无数遍了。
  我立刻热情地说:“你的中文已经很好了!学了多久了?”
  安娜说:“已经半年了。”这么大年纪才开始学一门外语,尤其值得鼓励。
  她问我:“你听说过耶和华吗?你想得到永生吗?”
  耶和华?似乎在某篇关于文革的小说里听到过这个词语,似乎是上帝的名字。莫非这一老一小就是传说中的传教士?
  可以免费学英语,这是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立刻让我点头:“哦,就是上帝啊!”
  安娜高兴地点头:“对!我们今天来告诉你关于上帝的好消息。”
  于是在多大的宿舍楼19楼的我家门前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一一一个西方老太太用结结巴巴的中文给我讲上帝的好消息,我用我缓慢但是还算流利的英文回应着她的问题。宾主相谈甚欢,最后她恭维了我一句:“你的英文比我的中文好。”
  她从怀里拿出两本杂志一样的东西递给我说:“这两本书里有关于好消息的知识,你可以看一看。过几天我可以来吗?”
  我立刻拿出中国人的好客态度说:“当然!”
  安娜立刻掏出笔记本:“什么时间你方便?”
  于是约了再次登门的时间。
  那两本杂志,居然都是中文的,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忘记了,他们两种版本都有。两本杂志的名字叫《警醒》(Awake!)和《守望台》(TheWatchtower)。
  读完杂志,我才知道她们叫“耶和华的见证人”(Jehovah’s Witnesses)。但是我还搞不懂她们跟普通的基督徒有什么不同。
  从那时起,安娜每周两次上门辅导我学习《圣经》。学习资料除了《圣经》以外,还有她们的免费杂志《警醒》和《守望台》,以及其他的单印小册子。安娜每次上门,都要带着一个同伴,有时是年轻男孩,有时是年轻女孩。第一次同来的亚洲女孩就是一个来自越南的华人,在本地长大,能说粤语,普通话才开始学。
  一开始我还担心用中文读不能学习英语,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英文确实比她们的中文好。我们可以用中文读经文,但是讨论的时候,她们的中文显然不够,说着说着变成中英文夹杂,再说着说着变成全英文。
  安娜和她的老公都是爱尔兰裔,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结婚后生育了六个儿女。她大学学的是哲学,越学越迷茫,找不到“真理”在哪里。后来她遇到了“耶和华的见证人”,跟随他们学《圣经》,渐渐觉得自己真正地认识了上帝,找到了真理,于是毅然改变信仰,成为其中的一员。“耶和华的见证人”不鼓励信徒跟信仰之外的人结婚,但是对于婚后皈依而配偶没有皈依的,却鼓励他们尽力维护婚姻,保持家庭和睦。安娜的老公一开始对于安娜的信仰采取排斥的态度。有一次安娜跟丈夫发生争吵,还要面对正值顽皮阶段的大大小小的孩子,感到一阵阵地灰心。安娜找到长老诉苦,长老语重心长地劝诫她要用上帝的爱和宽容来对待丈夫和孩子。现在,她的丈夫已经完全接纳了她的宗教,甚至对她经常请教友回家吃饭做客也笑脸相迎,不能说不跟安娜长期的努力没有关系。
  我还见过她们的一个意大利裔的女教友,一头乌黑的卷发。据说她以前又抽烟又喝酒又交了一个又一个男友,自从重新认识了上帝,就改掉了那些恶习,并且对男友说:“结婚前不可以有Sex。”
  真是神奇。渐渐地,我对这个非主流教派有了一定的认识。19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叫查尔斯·泰兹·罗素的基督徒在研读《圣经》的时候对当时的教会对《圣经》的解释产生怀疑,于是他组织了一个《圣经》研读会,重新对《圣经》,并且严格按照《圣经》的本意做出新的解释,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派。直到1931年才更名为“耶和华的见证人”。
  一开始传教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用自行车驮着老式的幻灯机,带着自己手写的讲义做讲解。他们跟主流基督教的主要分歧有以下几点:
  1.只认耶和华为唯一的真神,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圣灵是上帝发出的动力。不承认三位一体的说法。   2.不存在永火的地狱。人死后灵魂随着肉体一起死去,不可能脱离肉体存在。恶人会永远地死去,好人会被上帝复活。只有被上帝拣选的14万4千受膏基督徒会跟耶稣一起在天上实施统治,管理成为乐园的地球。
  3.只承认上帝的王国,不承认任何俗世的政权,不对国旗国徽肖像等行礼,不庆祝任何带着《圣经》里没有确定的节日,只把它当作放假来对待。一般基督徒最重大的圣诞节他们都不庆祝,因为他们考据《圣经》,耶稣是在马棚里诞生的,不可能是严寒的季节,由此推出这个节日带着古罗马原始崇拜太阳神的异教色彩。他们特别重视“耶稣受难纪念聚会”。
  4.不参加军队。这是新加坡禁止这个宗教的理由一一对于一个人口稀少的弹丸小国,若都因为宗教原因不服役,这个国家的防卫就成问题了。
  5.禁血,甚至禁止输血。也真有教徒因为拒绝输血而失去生命的。不过他们有自己的医学委员会,这些年在他们的推动下,西方医学界已经成功地发展了无血手术,微创手术。
  6.禁止离婚,除非配偶有通奸,赌博,暴力等劣迹。
  7.传教。所有的教徒都有传教的义务。这些本国的传教员都是半职工作,半职传教。所以他们收入有限,生活简朴。派到海外的传道员可以是全职,他们只领取微薄的津贴,这些津贴全部来自教徒的捐款。
  每到周末,安娜会开车接我和女儿去“王国的聚会所”(Kingdom Hall,相当于主流教派的教堂和教会)参加聚会。女儿那时候刚到加拿大,词汇量不够,英语说得还不够熟练。可是她胆子大,每每在车上听我跟安娜用英语聊天,都会抢话说:“妈妈,你说得够多了,该轮到我了吧!”
  读到一定程度,安娜安排我和女儿参观伯特利。伯特利是“耶和华的见证人”在某一地区的办事处类的机构,里面有印刷厂、食堂、宿舍等等设施。印刷厂的机器在不停地印着《圣经》、《警醒》、《守望台》等书刊,这些教友根据自己传教的需要自取,角落里放着捐款箱,他们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愿自愿捐款,没有任何人干涉监督。我们在食堂里用餐,餐前也有祷告,食堂里的工作人员全是教友、义工。安娜的一个朋友是全职海外传道士,如今已经八十多,退休了,住在这里的一栋宿舍里,单独的一个单元,有卫生间,她把大壁橱改造成书房,她的房间里挂着她走遍世界收集来的纪念小勺,煞是好看。
  告辞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护士正给一个坐在轮椅里的白发老太太耐心地涂着红色指甲油。安娜说那老太太也是全职海外传道员。看来他们十分善待这些为了传教付出一生的老人,真正地做到老有所养。
  护士也是教友,也是义工,极为和蔼可亲,没有半点不耐烦。
  从伯特利出来,我不禁感慨地对安娜说:“这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嘛!”
  一年之后,安娜最后问我:“我们的《圣经》课程结束了,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跟从耶和华吗?”
  我说:“我很想像你们那样生活,相亲相爱,可是我觉得只有我一个人努力做不到。我不相信我做出改变,就能令对方改变。我觉得那只能让对方变本加厉。而且,我并不觉得这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一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在这一年,我跟孩子爹的感情急剧恶化,我的生活,我的信念都遭受了重大的改变。
  我只能相信我自己。
  “那你为什么跟我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圣经》?”
  “我想深入了解基督教,因为这是西方社会的主流宗教。”
  我也是学了之后才知道,“耶和华的见证人”是主流中的非主流。因为与传统基督教的分歧,它在成长的过程遭受了种种迫害。甚至一直到今天,还被主流社会排斥。我一个朋友劝我:“你要学《圣经》,找个好点的教会学。”
  我回答:“说实话,她们对耶和华的解释,我能理解,那些好点的教会所说的三位一体,我想破脑子都理解不了。”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圣父、圣子、圣灵是一体的,三合一,都是神。你能理解吗?
  大约结束《圣经》学习两年后,安娜在我们楼里传道的时候特地来跟我们告别一一她跟丈夫卖掉多伦多安大略湖边的公寓,搬到温暖、物价便宜的巴拿马定居,并在那里继续传播“上帝的好消息”。一年多来,我们数次去她优雅温馨的家里做客,在她家大楼内的游泳池游泳。所有的教友都和蔼可亲、彬彬有礼。为了向中国人传播“好消息”,他们努力地学习中文,有一个洋小伙甚至一开口就是纯正的北京腔。
  再见了,老好人安娜。我相信你将得到永生,在上帝的乐园里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
  因为写这篇文章,我特地上网查了“耶和华见证人”这个词条,意外地在百度百科看到这么一段话:
  “在纳粹德国时期,当时德国的所有宗教团体中,只有耶和华见证人拒绝听从希特勒政权的种种要求:耶和华见证人基于信仰缘故坚决不做希特勒式的敬礼,也拒绝宣誓效忠国家和国家元首,耶和华见证人的儿女也不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也不参与任何军事活动。结果,在德国,纳粹统治期间共有6262人被捕,2074人被关入集中营,有大约1200个耶和华见证人在纳粹时期丧生,其中270人因良心缘故拒绝参与军事服务而被处决。”
  就凭这个,向他们致敬!
  蜜瓜
  网络笔名汉代蜜瓜,本名秦岭,196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杭州大学(现于浙江大学合并)中文系,出国前曾经从事过广告,外贸以及教育等多种职业。
  作者2002年迁居加拿大多伦多,2005年在海外著名中文网站发表处士作都市情感故事《断指》,引起轰动。其后又陆续发表《所谓伊人》,《咖啡的几种喝法》,《全职太太的幸福生活》,《我曾经是你的士人》等婚姻爱情连载小说以及诗歌,小品文和评论文章,在海外华人读者群众有很高的知名度。2008年十月由北方文艺出版《悲情姐弟恋》(网络连载<孽情>),曾在新浪原创盘踞榜首一个月,创造日点击超过一百万的奇迹。
  2008年底迁到加拿大风景秀丽的阿尔伯塔省新兴石油城卡尔加里。作者出国后读过书,从事过商店售货员,婚纱设计,图案设计等职业,对西方社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验。
其他文献
自古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这样的文化传承下,房子似乎是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根。  “一屋”从土房土瓦到钢筋混凝土,外立面、户型、结构处处体现着硬朗与粗犷的品性。然而换个角度看,房地产何止是单一的建造楼房呢?服务、营销、居住理念、人文、景观……房产同样需要柔性的品质,不仅是一种居住的人文关怀,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一种细致生活的追求。  走到今天,置房置地更开始成
期刊
加拿大维多利亚市,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府,位于温哥华岛南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最低平均气温零上5度左右,最高平均气温28度左右,温和而湿润,四季如春。  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为维多利亚城市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条件,人们植树种草,栽培花卉,尽情装扮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走在维多利亚的大街小巷,目光所及之处到都是绿草红花,各种鲜花千姿百态,随风摇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弥漫在小城中,整
期刊
【一】  对夏威夷向往已久,去年夏天与朋友相约,临行时却因故取消;今年6月本欲与他同行,却也推延;接着就是生病,好像故意似的,就是不能成行。  终于成行了,拖着术后待愈的身体,却少了以往的激动与向往,好像一切都很平常。  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天上是七色的彩虹,当我步出机场,立即有人在我脖子上挂上缤纷的夏威夷花环……呵,美丽的,浪漫的,天堂般的夏威夷!这曾是我在心中无数次勾画过的夏威夷。  可此时已是
期刊
留学专业的选择是留学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选择什么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了留学经历和职业方向。选择专业前,先分析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如果可能的话,提前体验国外课堂是个不错的途径,真刀真枪的模拟课堂不仅可以让你感受国外课堂的乐趣,更多还有挑战。  最新消息称,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40万,再度刷新了历史纪录,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33.97万人。根据中国教育部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在外留学生人数为127
期刊
我相信美国是一个很美的国家,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她。对于一般人而言,美国会是怎样的风景,提到美国,我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可能是华尔街、好莱坞、迪斯尼,可能是NBA、NFL,也可能是满世界的美国大兵。  但这些应该都不是美国风景的本色,要想识得美国风景的庐山真面目,还得身在此山中。旅美作家程宝林先生和我们的特约记者Wendy身居此山多年,他们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美国风景,他们身居其中,也成为了风
期刊
很奇怪,这本不是一个有价值讨论的问题,可是在网上,在华人中间,却不断有人在谈这个不值得谈的话题,很久了,好几年了,都在不断的谈论,为什么?也许是这两个国家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也有很多人在两个国家之间窜来窜去的,过着游牧一般的生活。  美国的华人与加拿大的华人都是华人,按说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呆的地方不一样罢了。我们还可以问,北美的华人与欧洲的华人有什么不同,与东南亚的华人、与澳洲的华人有什么不
期刊
对于北非突尼斯最初的印象是1980年代看过一部英国电影,名字忘记了,不是什么大片。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少年站在突尼斯城的露天市场,他身边有一个纸箱子上印着中英文:中国制造。  2月8日,英国BBC新闻报道如下:  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成千上万人参加了遇刺身亡的反对派领袖贝莱德的葬礼,警察与抗议者发生冲突。警方向在墓地前打砸汽车的年轻人发射了催泪弹。据报,南方城市嘎夫萨也发生冲突,反政府抗议者向警察
期刊
近期,各国移民政策涨声一片,在此背景下,多年投资金额保持50万美元不变的美国EB-5投资移民项目是否面临涨价和调整?成为当下移民市场另一个关注焦点。美国国务院签证办公室表示,刚刚结束的2014财年(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美国政府共签发10692张EB-5投资移民签证,中国内地获得9128张(占比85.4%),其中美国驻广州总领馆办理78237张。这个数字大幅刷新了美国EB-5
期刊
一  我的一个女友前不久换了工作,到了一家非IT公司的IT部门,基本实现了活少钱多责任轻的崇高理想。她非常高兴,打算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了。  有一日她忽然打电话给我,压低着声音说自己遇到了麻烦。  什么麻烦?  她被公司里另一个IT部门的一个已婚中国男同事盯上了。  已婚的中国裔的IT部门的男同事。  起因是这样的,这个IT部门有不少中国人,既然大家同为中国人,那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见面三分
期刊
你以为这是仙境?不,这是加拿大国家公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