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灾荒”与“赈济”两个问题,一直是历朝历代不可逃避的社会问题,灾荒的种类,从古至今有多种分类结果。在此,将其分为直接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祸害(兵灾 官吏问题),灾荒后的副作用(饥民,流民)三类。同时,漕运、仓储、和籴三种制度在“赈济”过程中相互配合,发挥巨大作用,围绕“粮食”产生紧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北宋灾荒分类;赈济
一、灾荒的分类
(1)已有分类列举
对灾荒进行分类,是研究荒政问题的基础。我们从其他当代研究或者史书记载,略探一二。
李鄂荣,姚清林《中国地质地震灾害》[1]将灾害划分为“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归为气象灾害。蝗,虫、鼠、兽、鸟害、畜疫归为生物灾害。沙尘暴,水土流失归为环境灾害。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归为地质灾害。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归为海洋灾害”
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列举金子史郎,谢札立、罗祖德等多名学者对灾荒的定义,这里不再赘述,个人更同意罗祖德,徐长乐的观点“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给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2]
此外,脱脱《宋史·五行志》[3](卷61至卷67,1319页至1461页)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将灾害分为五类,灾沴,灾眚、妖祥、变怪、灾凶。
我们不能只看到自然灾害,更应关注到人为灾害,以下是笔者一点个人愚见,不当之处,望多海涵。
(2)灾害具体分类
北宋前两朝处于政权建设的初期,涉及国家统一问题,对西蜀,南唐,北汉的统一战争。涉及内部阶级矛盾激化与平抚问题,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涉及民族矛盾逐渐尖锐问题,与契丹,党项少数民族的开始接触。国家处于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激化的过渡时期,背景复杂,因此可以把灾荒分为三类。
1、直接的自然灾害。
在史料中有具体记载灾害类型,波及范围,具体措施,有的加载较为简单。分析原因,可能是灾害后果严重程度,上报的详略还有学者提出距离京师远近问题,直接影响记载详略。
“黄河决澶州,濮阳县。壬申,命颍州团练使曹翰往塞之”[4](开宝五年,283页)
“六月癸丑,诏诸州民田经霖雨及为河水所漂没者,即蠲其租”[5](乾德二年,197页)等
2、人为的祸害,兵灾(农民起义,叛乱、对少数民族战争)官吏问题(过重劳役,治理不当)
“丙午,诏以西师所过,民有调发供亿之劳,赐秦,凤、陇咸、襄、荆南、房、均等州今年夏租之半”[6](乾德三年149页)
“梅山峒蛮闻江表用兵,乘闻寇潭,邵州。乙酉,诏潭州,长沙等七县民为蛮贼掳劫者,蠲去年逋租,仍给复一年”[7](开宝八年,340页)
“融州修河卒叛,杀长吏”[8](开宝六年,298页)等
3、灾荒后的副作用(饥民,流民)
“壬午,诏诸州流民所在计程给以粮,遣各还本贯,至日,更加赈给”[9](开宝六年,296页)
“丁丑,命诸州不得占流民,募告者户赏钱五千”[10](开宝六年308页)等。
涉及荒政的材料丰富,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赈济三大制度的内部配合
对赈灾措施的研究、学界已经很成熟。大致有两个层面,一是统治者层面措施,二是民间力量。统治者层面,措施多是建仓储,发仓粮,和籴与平粜,漕运调粮,蠲免赋役租税等措施。民间层面,鼓励富民,地方官僚参与救济。《宋史》《救荒活民书》等史书都系统记载关于宋代具体赈恤措施,这里不多赘述,但是,我们不只要看到这些措施,还要看到这些措施的内在联系,相互配合。钱穆先生曾说“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12]
(1)三大制度相互关系
赈灾制度亦是如此,各个制度之间相互配合,为救荒活民贡献力量。在这些制度中具有良好功效,对统治者最重要的是漕运、仓储、和籴三大制度。漕运,仓储,和籴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赵氏江山,作用不单是赈灾,在军事上担任重要角色,为国家边防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贡献,在此简要探讨下三大制度间的相互关系。
1、三者都围绕“粮食”紧密联系。
2、漕运用于调发粮食、平衡粮价。
3、仓储备荒年之需,振济灾民。
4、和籴与平粜多并行用于平衡粮价。
5、仓储备荒年之需,振济灾民。
6、仓储是漕运必备一步,用于减低粮耗。
7、和籴充实仓储。
开封依仗漕运运行,周边有“漕运四渠”其中以汴河任务最为繁重。[13]25页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14]《宋史·河渠志·汴河上》卷93,2316页。
“宋京城储仓总二十五,各置监官二人,元丰本来一的后二十五仓属司农,中兴后又有丰储仓监官二员”[15]
“时京畿大穰,物价至贱。辛卯,分遣使臣于京城四门置场,增价以籴,令有司虚近仓以贮之,命曰常平,俟岁饥,即减价粜与贫民,遂为永制”[16](淳化三年,737页)
從以上史料及学者专著对三者关系简要探讨,在此对三者关系把握远远不够,许多学者研究非常深入,见解独到。
三、结语
处于童年期北宋王朝有来自内部的固有的阶级矛盾,外部面临着上升期的民族矛盾。这必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及灾害后由于治理不当等众多原因造成的副作用明显,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同时,在赈灾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漕运、仓储、和籴三大制度,各自发挥自身独有作用的同时,三者紧紧围绕“粮食”相互联系,紧密配合,起到良好功效。
参考文献
[1]李鄂荣,姚清林.中国地质地震灾害.[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93页
[2]罗祖德,徐长乐.灾害科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3]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卷61~卷67,1319~1461页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7月
[12]郑民德.明清京杭运河沿线漕运仓储系统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25页
[13]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
[14]闫镇珩.六典通考.卷2.设官考.清光绪刻本
[1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北宋灾荒分类;赈济
一、灾荒的分类
(1)已有分类列举
对灾荒进行分类,是研究荒政问题的基础。我们从其他当代研究或者史书记载,略探一二。
李鄂荣,姚清林《中国地质地震灾害》[1]将灾害划分为“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归为气象灾害。蝗,虫、鼠、兽、鸟害、畜疫归为生物灾害。沙尘暴,水土流失归为环境灾害。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归为地质灾害。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入侵归为海洋灾害”
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列举金子史郎,谢札立、罗祖德等多名学者对灾荒的定义,这里不再赘述,个人更同意罗祖德,徐长乐的观点“灾害是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因素或二者兼有的给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2]
此外,脱脱《宋史·五行志》[3](卷61至卷67,1319页至1461页)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将灾害分为五类,灾沴,灾眚、妖祥、变怪、灾凶。
我们不能只看到自然灾害,更应关注到人为灾害,以下是笔者一点个人愚见,不当之处,望多海涵。
(2)灾害具体分类
北宋前两朝处于政权建设的初期,涉及国家统一问题,对西蜀,南唐,北汉的统一战争。涉及内部阶级矛盾激化与平抚问题,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涉及民族矛盾逐渐尖锐问题,与契丹,党项少数民族的开始接触。国家处于由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激化的过渡时期,背景复杂,因此可以把灾荒分为三类。
1、直接的自然灾害。
在史料中有具体记载灾害类型,波及范围,具体措施,有的加载较为简单。分析原因,可能是灾害后果严重程度,上报的详略还有学者提出距离京师远近问题,直接影响记载详略。
“黄河决澶州,濮阳县。壬申,命颍州团练使曹翰往塞之”[4](开宝五年,283页)
“六月癸丑,诏诸州民田经霖雨及为河水所漂没者,即蠲其租”[5](乾德二年,197页)等
2、人为的祸害,兵灾(农民起义,叛乱、对少数民族战争)官吏问题(过重劳役,治理不当)
“丙午,诏以西师所过,民有调发供亿之劳,赐秦,凤、陇咸、襄、荆南、房、均等州今年夏租之半”[6](乾德三年149页)
“梅山峒蛮闻江表用兵,乘闻寇潭,邵州。乙酉,诏潭州,长沙等七县民为蛮贼掳劫者,蠲去年逋租,仍给复一年”[7](开宝八年,340页)
“融州修河卒叛,杀长吏”[8](开宝六年,298页)等
3、灾荒后的副作用(饥民,流民)
“壬午,诏诸州流民所在计程给以粮,遣各还本贯,至日,更加赈给”[9](开宝六年,296页)
“丁丑,命诸州不得占流民,募告者户赏钱五千”[10](开宝六年308页)等。
涉及荒政的材料丰富,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二、赈济三大制度的内部配合
对赈灾措施的研究、学界已经很成熟。大致有两个层面,一是统治者层面措施,二是民间力量。统治者层面,措施多是建仓储,发仓粮,和籴与平粜,漕运调粮,蠲免赋役租税等措施。民间层面,鼓励富民,地方官僚参与救济。《宋史》《救荒活民书》等史书都系统记载关于宋代具体赈恤措施,这里不多赘述,但是,我们不只要看到这些措施,还要看到这些措施的内在联系,相互配合。钱穆先生曾说“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12]
(1)三大制度相互关系
赈灾制度亦是如此,各个制度之间相互配合,为救荒活民贡献力量。在这些制度中具有良好功效,对统治者最重要的是漕运、仓储、和籴三大制度。漕运,仓储,和籴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赵氏江山,作用不单是赈灾,在军事上担任重要角色,为国家边防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贡献,在此简要探讨下三大制度间的相互关系。
1、三者都围绕“粮食”紧密联系。
2、漕运用于调发粮食、平衡粮价。
3、仓储备荒年之需,振济灾民。
4、和籴与平粜多并行用于平衡粮价。
5、仓储备荒年之需,振济灾民。
6、仓储是漕运必备一步,用于减低粮耗。
7、和籴充实仓储。
开封依仗漕运运行,周边有“漕运四渠”其中以汴河任务最为繁重。[13]25页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东南之产,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14]《宋史·河渠志·汴河上》卷93,2316页。
“宋京城储仓总二十五,各置监官二人,元丰本来一的后二十五仓属司农,中兴后又有丰储仓监官二员”[15]
“时京畿大穰,物价至贱。辛卯,分遣使臣于京城四门置场,增价以籴,令有司虚近仓以贮之,命曰常平,俟岁饥,即减价粜与贫民,遂为永制”[16](淳化三年,737页)
從以上史料及学者专著对三者关系简要探讨,在此对三者关系把握远远不够,许多学者研究非常深入,见解独到。
三、结语
处于童年期北宋王朝有来自内部的固有的阶级矛盾,外部面临着上升期的民族矛盾。这必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及灾害后由于治理不当等众多原因造成的副作用明显,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同时,在赈灾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漕运、仓储、和籴三大制度,各自发挥自身独有作用的同时,三者紧紧围绕“粮食”相互联系,紧密配合,起到良好功效。
参考文献
[1]李鄂荣,姚清林.中国地质地震灾害.[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93页
[2]罗祖德,徐长乐.灾害科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
[3]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卷61~卷67,1319~1461页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6]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8]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1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7月
[12]郑民德.明清京杭运河沿线漕运仓储系统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7月.25页
[13]脱脱等.宋史.[M].中华书局.1977年
[14]闫镇珩.六典通考.卷2.设官考.清光绪刻本
[1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92年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