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应该教什么,这个问题很多教师都没有思考过,打小学起,就是字词句段篇,听写、背诵,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老师讲,老师也习惯了按照教材向学生讲授,学习活动也好,教学活动也好,都始终围绕着成绩在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被忽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就高中语文而言,更多的是要让学生能喜欢语文,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基础知识的构建,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立足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压力也变大,在语文教学中,为了高考,很多教师都在不停地讲授,布置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完成,学生每天所要面对的,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对语文也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同时,在课堂中,教师为压缩时间,更多的是用讲的方式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讲授而让学生掌握住更多的知识,学生则只能是被动的听。如《劝学》中对“强、假、闻”等实词的意义,通假字和“于、而”等文言虚词的教学,多是借助教参而在课堂中讲授。如此,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兴趣了无,课堂毫无生气,且不说教学效率,这样的课堂完全违背了语文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立足学生主体,就是要能从学生角度来考虑教学的设计,要能让学生喜欢语文,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要多引导学生说,还得多鼓励学生,要学会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倡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参与
  语文是富有人文性的课程,语文教学所要做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生活。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讲授式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提倡合作探究,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学习者的位置,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问题谈论、活动探究等多种方式而展开语文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感悟。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探究活动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如《敬畏自然》的教学中,作者是如何提出观念的,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而阅读课文,找出论点,梳理论证过程,教师根据课文层次,明确作者先从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说起,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最后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如此,学生并非直接听,而是在问题引导下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对文本的理解。提倡探究,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多交流。如《荷花淀》中对水生嫂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围绕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和进步妇女的特质两方面进行,更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水生嫂。
  三、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能力
  语文教学,宗旨是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而发展不能被束缚在分数上而是要以语文为工具,借助语文来认识生活,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如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凸显语文的人文性,就得把语文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如对水生嫂的形象进行分析后,该人物有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学习,作者创造这个人物形象,目的何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后要多引导学生展开交流。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灵魂,而要凸显语文的人文性,生活元素不可或缺。我们读《警察和赞美诗》,不仅要透过文本去了解19世纪的美国的社会现状,还要引导学生透过苏贝的形象去体会作者“含泪式的微笑”。教学后,可用“你怎么看待苏贝的‘灵魂高傲’与‘好逸恶劳’”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展开讨论,以此来丰富学生对苏贝形象的认知,结合苏贝形象而了解生活,认识自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实践,以实践来渗透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鸿门宴》可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学散文可创作散文,学诗歌可仿写,如此,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的人文性才会得到彰显,也才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学习中学到更多。
  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分数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树立学生发展意识,真正从学生角度来考虑教学设计,讓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才可谓是生动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发展的教学。
  刘朋,山东邹平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
猛然间,发现进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姜树华工作室后,执教一节课竟是走一条路:利用寒假阅读王荣生教授的两本著作——《语文教学内容重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利用所阅读并能
《孟子》作为一部说理性的散文,在论辩的过程中不乏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先秦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思想在《孟子》一书中也有所反映。对此,我们选取其中表示农作物的词语进行释义分析,探求其反映的农业现象和文化意义。  在对农作物词语进行界定时,本文根据词语的语境义做出取舍。如果某个词有表示农作物的义位,但在具体的语句中没有使用这个义位,我们则不予以考虑。如“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孟子·滕
期刊
一、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体育与文化不可分割,从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角度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时代已将体育、教育、文化三者结合,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文素质又是各项素质中的基本内容。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明确了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性质,明确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
期刊
由于目前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枯燥乏味与单一性,因而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效地影响了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质量。本文根据目前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其相应的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现代汉语语音教学质量。  一、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目标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媒介的传播形式以及多媒体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因而对于有声语言方面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要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际交往频繁,良好的语言修养、恰当的表达、灵活的应对、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语态,更是“未来人”的必备能力,因此,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为了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刻不容缓。  一、摸清底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方
语文教学历来是升学教育的重头戏。语文的能力形成和迁移运用是厚积薄发的表现,是长期积淀后外化的必然。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直观性、感官性切入,是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程升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挖掘博大精深的传统语文教育资源,涉猎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料,弘扬拼搏精神,夯实语文由读写听说字词句段篇等组成的基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要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現代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证明,要想学生改变语文学习的困境,夯实
期刊
教师要为学生巧妙地创设各种交际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乐意去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静静流淌。因此,口语教学时,教师应努力创设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实物创设情境  在教低年级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利用实物,因为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它是一种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实用性语文教学的具体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表现在它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综合性方面它主要是包括了语文知识对其他领域的问题的解答,在综合其他领域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地运用语文知识是关键。在实用性方面综合性学习主要是运用口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办法力求让“课堂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实现。那怎样才能让双向互动得以真正地体现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交际的情境,实现课堂的双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