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拍场上的那些乾隆年制玉壶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时期的玉壶造型丰富,品类繁多。既有仿早期青铜器的玉投壶、贯耳壶,又有与瓷器造型相类的长身高柄执壶。而造型变化最多、纹饰最为精美的,当属类似茶壶的带流带柄玉壶。这里做下相关盘点。
  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图1),通梁高16.8、通盖高10.1、口径8.9、足径6.8厘米。2017年香港苏富比港币7547.5万元拍品。


  壶以和阗上等白玉雕琢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器身以十二瓣瓜形为圆腹,壶盖与足亦均分十二瓣。盖钮以多瓣瓜造型层层相叠为宝塔形。最精致者为壶内及盖内亦打凹分瓣,与外腹之十二瓣形成呼应,盖、壶以子母口相合,严丝合缝。玉壶以羊首为流,羊角、耳、眼、胡须、牙齿甚至鼻翼等处均雕琢精细,栩栩如生,阴刻线纹丝不乱,细部打磨抛光亦光滑细腻,处理精当。玉壶以錾刻花卉纹饰的鎏金铜柄为提梁,在提梁的顶端、梁身及提钩处均以铜胎掐丝珐琅装飾,精美的珐琅如意云头提钩及梁身镶嵌的三条珐琅鱼为提梁玉壶增添了动感韵律。整体看来,此提梁玉壶用料上乘,做工精湛,后期打磨抛光亦十分到位,一望而知为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玉雕精品。
  清乾隆·御制青白玉瑞兽鱼雁纹铺首衔环耳壶(图2),高41.8厘米。2014年邦瀚斯拍卖行港币1916万元拍品。


  玉质青色,温润滋肥,有绺及白色瑕。玉材罕大,形制华丽大气。仿古彝器壶形,颈较细,饰三道凸弦纹及卷云纹、夔龙纹各一周,壶腹饰玄武、鳞鱼及宝鸭纹,分上下两栏,以三道带纹区分,全以浅浮雕工艺雕成。颈两侧及下腹部饰高浮雕兽衔环耳,其下套活环。璎珞纹圈足。带“乾隆仿古”隶书刻款。整壶雕刻繁复,深浅均匀,制作精细规整,可见玉师的一番别具匠心,制作时损料颇多且倍加雕工的难度,为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顶尖之作。
  清乾隆·白玉龙纹活环双耳壶(图3),高24厘米。2014年中国嘉德人民币460万元拍品。
  此壶选用上等白玉雕琢而成,质白且润,如脂若冰,掏膛厚薄均一,造型比例匀称。整器呈扁圆体,椭圆形瓶口,口沿外侧以阴线雕有云龙纹,束颈溜肩,颈部饰有抽象图案及花纹,颈部两侧出瑞兽首一对,长角圆目,长鼻勾环及颈。腹部两面各饰三龙,上方为一大龙,目视前方,面色威严、颇显威势,眼鼻口须角皆以阴线刻画,下方对称雕琢两条小龙,相背而视,兽身蜷曲,尾部回勾,姿态甚是威武,造型古朴庄严而不失华贵。椭圆形底足,与瓶口一般大小。纹饰细腻,雕工精湛,边角配饰,正装体统,图案布局讲究居中与对称,造型古朴中不失灵动,纹饰繁缛而有序,富贵华丽,雅致脱俗,颇为难得。
  清乾隆·白玉双凤活环耳盖壶(图4),高20.5厘米。2007年香港佳士得港币300.75万元拍品。
  白玉质,有绺纹。体呈扁圆形,椭圆形口、平足。镂雕如意云头盖顶,套两活环,盖面满饰拐子龙纹。通体饰拐子龙纹,一双背向凤鸟双尾紧抱成座,凤首下颌连于颈,套活环,上承绶带结耳壶。乾隆朝玉器无论在形制和纹饰上都加以模仿和创新,在风格上带仿古意蕴,器型上加以新的元素。此器造型独特,纹饰古朴,甚具时代的特色。
  清乾隆·青白玉僧帽壶(图5),高18.5厘米。2010年北京中汉人民币257.6万元拍品。
  僧帽式口沿呈阶梯状,长颈收敛,阔肩扁腹,弧腰式方圈足,流琢深挖成尖喙形与壶口连成一体,上承椭圆钮盖,口沿饰回纹一周。方形曲柄作夔龙之形,雕镂精细,纹饰古朴。此壶以整块白玉雕琢而成,玉材致密淳厚,宛若凝脂,抛光讲究,规整中可见别致,精巧中蕴含大气。
  僧帽壶创制于元代景德镇,因形似僧伽之帽而得名,与藏传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永宣景德镇窑所创甜白、宝石红、青花等僧帽壶明冠一时,为明清宫廷及历代藏家所珍,亦有清盛世仿烧制器传世。壶多见瓷质,以玉为之则极其罕见,益显珍贵。此件拍品线条雅致大方,主要以玉质及造型取胜,雕琢繁简得当,更接近僧帽壶原型。
  清乾隆·青白玉鸭形壶(图6),高21厘米。2014年成都八益人民币253万元拍品。
  白玉,玉质莹润有光泽。壶形似鸭,盖顶多层环形钮,浮雕弦纹两周;颈部圆雕兽首,极其凶猛;鸭身做腹,鸭颈为流,紧贴壶身,两侧饰仿古回文,头顶两根长翎接于器身,喙微张;腹部两侧浮雕双翅,翅的前部饰仿古勾云纹,后部雕羽毛,昂首凸胸,健壮有力;鸭腿及镂雕海水纹为足,使整器似在云海之间嬉戏游走。
  清乾隆·碧玉雕饕餮纹兽面衔活环耳大扁壶(图7),高37.5厘米。2016年香港佳士得港币222万元拍品。
  乾隆朝慕古之风大盛,本壶形制及纹饰正是源于周代青铜壶。壶为碧玉质,器型高大威武。颈部两侧带兽面衔活环耳,腹部雕琢饕餮纹。足刻“大清乾隆仿古”款。
  清乾隆·白玉梅花盘龙钮壶(图8),高13.3、长17.8厘米。2017年AAA中国艺海展览港币200万元拍品。
  此件玉壶采用大块和田白玉雕琢而成,通体呈四方形。高颈折肩,壶体略下弧,平底起圈足。四面开光,皆内饰镂空梅花纹。梅枝苍郁,虬曲而生,花朵冰清,含苞待放。壶作方形三弯流式,把身根部立起攀匐大小双螭龙,龙身细长,尾部蜷曲,紧贴壶把,龙首前伸,探若乖张。壶顶配置方钮,高盖厚唇边,壶盖凸作莲台钮柄,钮外镂空雕螭龙,立琢之龙身盘结于盖面,曲折蜿蜒,极具装饰效果。壶腹内穿作单孔,玉料掏制莹薄,光晕之下,壁透亮如纤纸。流把出于壶腹中央,亦做方柱形,其上高浮雕螭龙盘结于流身,且辅以缠枝花卉。壶流、壶把双龙口衔灵芝互望而视,气势俨然,端庄凝重。
  此壶玉质洁白无瑕,质如凝脂,造型典雅隽秀,雕刻层次分明,配琢螭龙纹饰,腾驾于云端,穿梭于仙草间,极尽华美之姿,可谓白玉壶中的精美之作。   清乾隆·白玉凤首壶(图9),高16厘米。2014年广州华艺人民币195.5万元拍品。
  此件白玉凤首壶用上等白玉琢制,壶为仿古彝器,长圆筒形身,圆扣形顶,僧帽钮,椭圆口,短颈,壶身由上至下收敛,圈足。凤首为流,流弧曲适度,流与器身衔接处阳雕兽面纹,兽面怒目圆睁,獠牙上挑,极富威严。凤尾为柄,柄身饰锦纹,纹饰细腻美观,柄侧起线,线条弯曲流畅。流颈之间饰凤冠,高低错落,婉转飘逸。凤之两肋减地阳雕凤翅,上饰饕餮纹,凤羽上扬,展翅欲飞之态,壶身烤有皮色,巧饰流云,借以衬托飞凤,体现玉工俏色之巧。此壶设计新颖,琢磨精细,纹饰线条流畅,宝光内蕴,为乾隆时期玉雕精品。
  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凤纹注壶(图10),宽14厘米。2011年北京保利人民币115万元拍品。
  注壶口呈覆斗形,壶柄巧雕作凤鸟形状,短直流。壶身略内收,方足。壶身两面分别雕琢图案,一面雕绘古树瑞鹿,大树枝叶虬结繁茂,枝干遒劲,沧桑厚润,叶盖婆娑,纠缠掩映,错落有致,形态自然,意趣横生,形成了极为空灵的场景。树下刻鹿一只,回首遥望,悠然自得。画面古意盎然,瀟洒独立。另一面绘苍松一株,松针如冠,有仙鹤飞来,鹤鸟展翅,翩翔之姿灵动如生。壶柄巧作凤形。鹤为仙禽,鹿为瑞兽,凤鸟吉祥。
  整壶将中国古代寓意美好的特征景物融于一体,作品构图疏朗有致,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颇具意趣。凤鸟、鹤、鹿、景致,比例协调,线条优美流畅,雕绘精美,手法细腻,变化多端,传世极为罕见,为珍惜之物。
  清乾隆·白玉寿字纹龙图壶(图11),高21厘米。2010年西泠印社人民币100.8万元拍品。
  清代宫廷玉器无论在选材、加工、雕刻都达到玉器发展的顶峰,而清代玉器制作的鼎盛时代便是乾隆期。此清乾隆上品白玉制万寿壶,玉质润泽,器型端庄,柄与盖用玉链相连,卓显精致。壶身雕饰龙纹与“寿”字,为乾隆御用的万寿壶,万里挑一。此壶借鉴上古青铜器为艺术蓝本,巧妙嫁接古青铜制品华丽高贵的精神气质,融入匠人对作品的个性理解,使作品的形、器、用达到高度和谐。
  清乾隆·白玉仿古宝鸭提梁壶摆件(图12),宽17厘米。2014年北京保利86.25万元拍品。
  此件提梁壶取材整块白玉雕刻而成,玉质莹润细腻,玉色清丽温婉、典雅恬静。雕碾一宝鸭为壶身,螭钮盖与壶身咬合紧密,颈部两侧分饰双活环耳,上带提梁。此器器型别致,构思巧妙,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宝鸭昂首,长翅拢于身,后端为长羽,短足。纹饰及羽毛纹理刻画细微清晰,满饰仿古勾云纹。雕刻技法娴熟精到,比例协调。此造型在清代宫廷玉器中亦属常见题材,如渔樵、动物等,以喻天下太平民众安居乐业。
  清乾隆·碧玉仿青铜纹双环耳壶一对(图13),高23.5厘米。2010年中国嘉德人民币80.64万元拍品。
  此瓶碧玉制成,光泽温润。侈口、微束颈、弧腹,圈足外撇。左右各有一铺首衔环耳。口沿处有变形蕉叶纹一周。颈部中间有凸弦纹两道,内浅浮雕兽纹两组,每组均以一兽面为轴,两侧各有一伏兽。腹部主体为一首双身龙纹,龙身又与螭纹相交,营造出一种仿若神界的神秘气氛。近底处亦为变形蕉叶纹。
  造型仿自古代青铜壶,兽纹为仿古而来。而口底部的变形蕉叶纹则常见于明清瓷器。在仿古中又有所创新,是清代此类器物的典型风格。整器造型规整,纹饰精细,制作一丝不苟。铜器的朴拙大气和玉器的轻灵典雅完美结合,极具收藏价值。配盖。
  清乾隆·黄玉饕餮纹螭龙耳方壶(图14),高13.8厘米。2016年香港苏富比港币62.5万元拍品。
  此器瓶肩棱角分明,器型精致,黄玉质地莹润,浅浮雕饰精细,愈显品质。两侧细琢镂空螭耳,妙添趣味。黄色素为皇家御用之色,如此玉之鲜黄漫净,甚为清廷所钟爱。
  清乾隆·白玉双提梁壶(图15),长16厘米。2006年北京江洋富通人民币66万元拍品。
  此壶玉质纯净晶莹,洁白无瑕。壶形为玉壶中极为罕见的双提梁三兽足壶形,壶盖为半球状,帽式钮,椭圆口,短颈,壶身阳刻兽面,提梁柄下雕龙头活环。此器设计清新,造型秀气娇美,做工工整,雕琢极精,是一件上佳的玉器。
  清乾隆·白玉榴开百子壶(图16),宽8厘米。2013年北京保利人民币59.8万元拍品。
  此壶以整块白玉为材,立体圆雕,掏膛雕琢而成石榴形。玉质晶莹,色泽光洁柔润,局部带黄褐色沁色。一面琢石榴果实,饱满肥硕,寥寥数笔即勾勒出石榴果实,且饱满之气呼之欲出,足见匠人高超的技艺,布局不俗,颇显独具匠心。据《博物志》记载,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种植的,深受世人喜爱,因为它是象征着多子多孙、家庭兴旺的一种吉祥物,寓“榴开百子”之意。此件榴开百子壶形制乖巧可人,打磨圆润,雅致精美,是乾隆时期制玉佳作。
  清乾隆·白玉三螭壶(图17),高13厘米。2008年北京匡时人民币17.36万元拍品。
  此壶为仿汉尊制式,三条螭龙游于其上,肌肉张弛有度,神态呼应巧妙。古人以三为大吉之数,佛有三宝,道有三才,三螭取意“天地人”的统一和万物生息的和谐,宫廷秘物其情其意令人叹服。此乾隆玉器不仅具有精美绝伦的工艺和严谨厚重的艺术思维,而且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性化的艺术灵魂。
  清乾隆·黄玉雕仿古兽面纹小壶(图18),高4.3厘米。2012年上海大众人民币13.8万元拍品。
  此件黄玉小壶以上古三代青铜壶为原型雕就,壶口内卷,呈壶盖状,并阴刻卷云纹为饰。束颈两侧突饰双兽首耳,颈部阴刻夔龙、双弦纹及绳纹图案,腹部阴刻兽面纹,圈足外撇并对穿有穿带孔,底刻“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由此可见,艺术市场上的乾隆年制玉壶一般以和田白玉和碧玉(或青玉)制成,少量见有黄玉。这一时期的玉工在继承和运用历代琢玉工艺的同时,还借鉴绘画和外来雕刻工艺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琢玉艺术。
  尤其是乾隆皇家御用玉壶,代表了当时玉雕的最高水平。它们形制丰富多样,图案、做工精巧,并能以传统工艺加以变通综合应用。它们雕琢繁缛精细,讲究抛光,地子平滑,弧线圆润。特别是为了掩盖玉料瑕疵,还利用了俏色技法将其融入玉壶的构图中,其精妙构思,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
其他文献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年画,产于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产生于明崇祯年间,清雍乾至清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再在纸上印墨,然后套单色版两三次,并用彩笔填绘,而勾、刻、刷、画、裱等则采用纯手工制作。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明艳的色彩、形式多样的丰富内容,构成了杨柳青年画气氛祥和、鲜明活泼、情节幽默、题材感人的独特风格。为此,中国
期刊
备受我国人民喜爱的梅花纹,是华夏传统的陶瓷装饰纹样之一,亦为中国历代陶瓷艺人惯用的装饰题材。梅花顶风凌雪、岁末吐芳的高贵品质,一直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而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也是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传达自身思想的方式之一。因此装饰在陶瓷上的梅花纹,充分彰显了时下人们的时代精神之需求。  中国历代陶瓷上的梅花纹装饰,不仅受“阳春白雪”的喜爱,亦受“下里巴人”的广传,是当时极具
期刊
籍贯江南无锡(今属江苏)的邹一桂(1686─1772),与董邦达、蒋廷锡、钱维城等皆属满清朝前期词臣画家,各自画风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在昔日皇家文化生活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邹一桂从政之余,创作了不少丹青作品,尤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他亦能诗文,乃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因此在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享誉一时。  根据史料记载,邹一桂字元褒、原褒,号小山、让卿,晚号二知老人。其父卿
期刊
前秦建元二年(366),一位叫乐僔的僧人西游敦煌,“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一心修行的乐僔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他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经北魏至元代十几个朝代连续千年的营建,在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千余身,唐宋木结构窟檐5座,形成了今
期刊
近些年来,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国学热,儒学重新兴起。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备受尊捧。他的塑像、画像也从文庙里、画册上请出来,竖立在一些学校的操场上,培训班的教室里,让学生、学员顶礼膜拜。曲阜“三孔”游人如织,不但有国人,还有许多外国来客。祭祀孔子的仪式更加宏大、庄严、肃穆,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同等级的“大祀”。历代文人墨客、官宦、雅士都称自己是孔子的学生,都在践行“孔孟之道”。自然有人会将孔子的
期刊
官窑和哥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一直是陶瓷史中研究的重点,但仍有较多问题,如哥窑的产地及时代,“官哥难辨”的历史疑案等。1998年安徽省繁昌县发现的元代窖藏出土的官窑贯耳瓶,为研究“官哥”两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贯耳瓶的发现及细部特征  当时现场发现三只大罐(2件青花兽耳大罐,1件龙泉窑荷叶盖罐),直接埋藏于地下,小件器物装在青花云龙纹、孔雀纹大罐内,除一对贯耳瓶之外还有造型各异的13件青花龙纹
期刊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古人有“装潢为书画之司命”之说。由于中国书画的材料主要是绫绢及宣纸,质地比较薄及柔软,一旦着墨上色后往往褶皱不平,所以为了便于收藏鉴赏,必须对之进行加厚加固,这便是装裱最为根本的作用。  中国书画装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代。据史书记载,至迟在两晋时代,中国独立的书画装裱技术已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技法并不完善。唐代的张怀瓘曾言“晋代装书,真草混杂,褙纸皱起”。南北朝
期刊
中国古代绘画是华夏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画面。其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其巨大的文化含量和不可复制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并随着近几年兴起的古代书画热而持续升温,尤其是一些名家佳作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断上升。此现象跟其由于数量稀少、价
期刊
从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都长安,到张骞出使西域开创“古丝绸之路”开始,再到唐、宋、元、明、清、民国以及至今,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先后出土和传世的体育文物至少在千余件以上。这里先挑选五类体育项目,包括舞蹈、骑术、狩猎、球类和百戏,给予简略介绍。  舞蹈  古代的舞蹈,既是娱乐活动,又是身体锻炼。在陕西所发现的出土舞蹈文物中,表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的特点,其中还有一部分西域舞蹈的图像。  陕北
期刊
2015年10月底,在北京国艺美术馆开展的“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上,我第一次见到赵望来本人,但是他的名字我早已耳熟。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过报道他的文章,自然对他的书写行迹也就格外注意了。就是在那次书画展上,望来的榜书作品得了金奖,那年他二十五岁。  这不是他第一次获奖,从大学时代到毕业从教,再到后来进修读研这几年,他多次参加过各种较有影响力的书画展和团中央、中华慈善总会等单位组织的书画艺术公益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