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就是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很重要。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培养的,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老师要创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交流。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故事书、1条小金鱼、1个城市、1名学生、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根小棒是1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城市),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条小金鱼)。全面让学生理解1中有多,多中有1的概念。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学习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再加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数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建立了数感 。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过程中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信息、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并读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的水,另一个筒装有700毫升的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们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的。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数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判断这些结果是否正确。在老师的引导下这些结果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整数、小数之间建立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比较,体会别人是从哪个角度思考的,拓宽自己的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同一问题,增进了数感的形成。
  三、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报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粒?咱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等等。大多数学生自觉地把要估算的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一份有多少,再看整体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大数,使学生在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观察并感受大数有多大,了解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比较估算中,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大事物进行分析估算,建立数与物的联系,体会数的大小与物大小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在学生对数有了初步的体验时,通过比较才会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体会数的大小、多少的不同,能以小数感知大数,辩证的看待一个数,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已有数感基础,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评估,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使自己的数感得到强化发展。
  学生们解决问题时,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构建社会生活与知识的相关联系,强化了学生的数感,所以说人们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能够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反之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又会强化其数感的形成。
  总之,数感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为学生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实现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形成,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用多种形式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认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0.引言  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所在,一旦出现题,可能导致一些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对基础施工必须严把质量关,下面就几类常见的基础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1.工程局部处理的地基表面不符合要求   突出的表征为:局部地基处理层的厚度不足,顶面标高误差过大,表面不平整;局部地基处理的面层未形成水平面或台阶形。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未按设计要求
【摘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
期刊
最近公布的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把信息技术列为必修科目,把算法与程序设计定为该科目五个选修模块中的一个选修模块。程序设计的思维是很独特的,既有严密的逻辑性
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所有高中新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同学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努力学好高中数学这门课程。
【摘要】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关键词】以创造思维创新技能解决数学问题  一、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
期刊
建筑工程外墙渗漏水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是业主投诉的热点之一;如何减少和杜绝外墙渗漏也是摆在广大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1.外墙渗漏原因分析  材料原因导致外墙渗漏:  1.1砌筑砂浆和外墙面打底砂浆无严格按配合比拌制,有些搅拌不均匀,导致局部砂浆强底低,不够密实、饱满、容易引起渗漏水。  1.2外墙饰面砖缺角破损,铝合金门窗材质不合格,铝合金窗框与墙体连接处四周
数学是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系统。新课改实行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新的理念进入课堂,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有效的数学课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改进与创新一、改进原因人教版初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见下册P30),要求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然
一|课题的内涵和实????的意义1.课题的内涵所谓课题,指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重大事项。所谓化学小课题,是针对化学教学中教材提出的特定的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
唱闽剧就要有“虾油味”,这种味就是闽剧声乐的地方特色.闽剧是代表福州的一个地方剧种,与其他剧种一样,把舞台上的所有人物,按年龄、性别、职业、穿戴以及行为特征的不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