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膳食纤维饮食和高脂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211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高膳食纤维饮食祀高脂改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24只,~320-35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高膳食纤维组,每组8只。术后第3天起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膳食纤维饲料,喂养至术后第10天,测量并分析三组大鼠的体置、大便性状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进展。结果相比于对照组。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的大便性状更加柔软不成形,Brist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高脂组及高膳食纤维组大鼠出现造口皮肤刺激性皮炎怖积更大。对照组与高膳食纤维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及高膳食纤维饮食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调整饮食策略可能回减少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关键词]大鼠:回肠造口;高脂饮食:高膳食纤维改食;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
  [中国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19-04
  回肠造口术通过将末端回肠提至腹壁切口处,与皮肤、皮下组织逐层缝合
  从而使排泄物途径小肠直接排出体外。由于缺少回盲瓣及结肠的生理作用,回肠造口中的排泄物较为不成形,极易发生渗漏,排泄物中含有的消化酶易侵蚀皮肤,造成皮肤损伤甚至继发感染,从而形成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术后患者的进食习惯及种类也会影响回肠造口排泄物的性状。临床观察发现,因缺乏术后饮食管理,饮食不当加重回肠造口排泄物稀水样化,加剧造口周圍皮肤的损伤,提高回肠造口护理难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其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由回肠造口排泄物性状改变发生的渗漏而造成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感染,能否通过饮食干预有效降低,己成为目前回肠造口术术后恢复的焦点。故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恢复情况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为临床接受回肠造口术患者的饮食管理及造口护理提供实验研究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选取无特殊病原体级SD大鼠(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只,雌雄各半。毛发白色,体重在320-350g范围,预先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周,清洁级标准笼养;予大小鼠维持饲料1022(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喂养,自由饮食饮水。
  1.2模型制作
  1.2.1术前准备实验大鼠术前12h禁食,并予5%葡糖糖氯化钠溶液自由饮用;术前用75%酒精将手术器械浸泡消毒30分钟,并备好无菌纱布、缝线及0.9%氯化钠溶液。
  1.2.2手术步骤
  1.2.2.1麻醉实验大鼠行10%的水合氯醛溶液腹腔内注射,剂量为0.3g/kg。
  1.2.2.2手术操作麻醉满意后,大鼠取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剔除大鼠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左右至腋前线约8x6cm2的毛发;后将大鼠距剑突下4cm起至耻骨联合,左右至腋前线约4x6cm2用脱毛膏脱去毛发,充分暴露皮肤。碘伏溶液对术野的大鼠腹部消毒两次,选取剑突下2.5cm处为切口上缘,向下延伸1.5cm,逐层开腹进入腹腔,充分暴露回盲部并保护好其他肠管组织,游离、结扎、剪断回肠末端的血管,然后切断末端回肠,将远端断端按照顺序依次放回腹腔。造口皮肤做圆形小切口后于其深面做十字切口切开肌层及腹膜层,镊子伸入切口,钝性扩张肌层及腹膜层。近端肠管自该腹壁切口拖出,使用8-0可吸收缝合线将肠管断端全层与切口皮下缝合固定,黏膜轻度外翻,造口处切口腹膜面与肠管浆膜再固定4针,原有小肠均按序排放入腹腔。最后用4-0丝线分两层逐层关腹,关腹后进行碘伏消毒。手术完毕后将大鼠放在保温垫上,醒后放入装有新换垫料的鼠笼中。
  1.3术后干预
  术后第1天、第2天所有大鼠予维持期饲料、自由饮水,术后第3天起行营养干预,固定人员在每日上午十点给大鼠更换新鲜饮食饮水。
  对照组:术后第3天起,予维持饲料喂养,自由饮食饮水。
  高脂饮食(HighFatDiet,HFD)组:术后第3天起,予脂肪供能比为45%的高脂鼠粮喂养,自由饮食饮水。
  高膳食纤维饮食(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组:术后第3天起,予维持饲料鼠粮添加维乐夫(可溶性膳食纤维)喂养,自由饮食饮水。
  1.4评价指标
  1.4.1大鼠的一般状态评价:毛发及精神状态。
  1.4.2大鼠的营养状态评价:术日及术后第3、7、10天测量并记录大鼠体重。
  1.4.3大鼠回肠造口内容物性状评价:术后第3、5、10天观察大鼠粪便性状,通过Bfistol粪便分级对大鼠粪便进行评分,粪便Bfistol分级评分标准:1型:粪便呈分散的干球状,难排出:2型:表面凹凸不平的香肠状;3型:香肠状,表面较平坦,但有裂痕;4型:香肠状或蛇状,表面光滑、柔软;5型:边缘清楚的柔软团块,容易排出;6型:边缘毛躁的软皮状、糊状便;7型:无固体成分的水样便。
  1.4.4大鼠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评价:在术后第5天、第10天评价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面积。纳入范围为造口皮肤评分工具DET评分表中出现的造口周围皮肤的变化,如造口皮肤变色(Disco10uration,D)、侵蚀(Erosion,E)、组织增生(Tissue overgrowth,T),均纳入出现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面积。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均值±标准差(x±s)描述,所有数据采用spssl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为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大鼠的一般状态
  造模开始3天后大鼠精神略显萎靡,背毛少光泽且略显凌乱,体型较前消瘦。活动较前减少,反应仍灵敏。腹部及造口周围皮肤、毛发被稀便沾染。术后10天可见造口周围皮肤出现损伤,即为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见图1、图2.
  2.1.2营养状态
  术日及术后第3天,3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食干预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且术后第10天时,SDF组体重下降较余下两组更加明显,且对照组与SDF组体重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表1.
  2.2大便性状比较
  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第3天时,对照组、HFD组、SDF组粪便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第5天、第10天时,HFD组、SDF组HFD组、SDF组粪便粪便较对照组更加柔软松散,其Brist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FD组、SDF组Brist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表2.
  2.3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
  大鼠回肠造口术后第3天时,对照组、HFD组、SDF组出現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HFD组、SDF组出现刺激性皮炎的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SDF组两组刺激性皮炎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时,HFD组、SDF组刺激性皮炎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SDF组两组刺激性皮炎面积比较,SDF组出现皮炎的面积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回肠造口的排泄物未经结肠水分重吸收故排泄物易具有量大、呈稀水样便等特点,同时由于缺少回盲瓣节制小肠排空的限速作用,食物经过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快速排出体外,不成型便更易发生渗漏。小肠液含有丰富的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消化酶,渗漏后与造口周围皮肤长期接触,局部的皮肤被肠液侵蚀后出现红肿、破渍、糜烂、剧烈疼痛,形成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回肠造口术后由于因疾病本身、手术应激等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机体消化与吸收食物功能减弱,增加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加之缺乏长期的营养计划及指导,患者认为限制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造口排出物的量,减少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身体机能减弱,免疫功能降低,影响术后恢复及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预后。故在回肠造口的术后恢复过程中,治已病,防未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本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和高膳食纤维饮食对大便性状产生影响。膳食纤维虽不在小肠内吸收,在大肠中消耗及发酵,促进肠道内水的转运,增加肠道内水分含量,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及体积,改善肠到机械蠕动,加速回肠造口内容物排出体外,影响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膳食纤维口服后不产生热量,吸水易膨胀,服用后产生饱腹感,易使病人其他营养素摄入的量及种类受限,影响病人的营养状态。富含膳食纤维会的食物引起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出现腹泻。而高脂饮食中的脂质含量可起到润滑及软化肠道的作用,同时通过与胆汁酸的相互作用增强肠道运动。有研究表明高脂饮食使机体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如碳水化合物代谢、维生素代谢、短链脂肪酸代谢等,这些基础代谢的异常常使大鼠处于不健康的代谢紊乱状态,影响肠屏障及机体的正常功能。同时,高脂饮食也会使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影响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致使回肠造口内容物松散不成型。
  两种饮食均会加重回肠造口内容物稀水样化,从而增加回肠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病率。故在饮食管理上,应教会患者选择正确的饮食方式,行低脂、低渣的饮食,同时注重烹调方式,多以蒸煮为主,减少油脂的摄入,减少肠道负担。
  目前关于饮食管理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临床上因病人基线资料不齐很难完成随机对照研究,对于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动物模型研究较少,未见明确评价系统及指标。本文采用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其皮肤是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其解剖与人皮肤相似,同时饲养成本低,取材面积充分。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选取出现刺激性皮炎的面积作为评价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指标,易于观察进展和取材测量。而本实验也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偏小,观察期较短,仍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实验探究两者之问的关系,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药法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收治60例Graves眼病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熏眼液借助氧气雾化装置为载体对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提高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收治我院CCU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模式护理,给予观察组医护一体化模式护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添加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运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运用早期添加胃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方法,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的BI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阶段性健康教育应用于鼻一鼻窦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4例鼻一鼻窦炎患者当作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3.75%,由此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
期刊
[摘要]探讨卵巢癌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分析其护理效果,总结卵巢癌术后化疗的护理过程及护理措施,强化专科知识;分析中医护理在卵巢癌化疗毒性反应的防治效果,切实做到同病异护,积累临床护理经验。  [关键词]卵巢癌术后;化疗;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12-01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麻疹和风疹病毒检测当中的应用。方法:以我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108例疑似麻疹、风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清标本与咽拭子标本,分别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疫球蛋白(IgM)抗体,RT-PCR法检测核酸。结果:108例疑似麻疹、风疹患者的血液标本、咽拭子标本当中,其中血清标本中IgM抗体呈阳性的有40例,阳性率是37.0%;
期刊
[摘要]日的:分析绩效考核一体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前后的效果对比。结果:对所有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前后的综合质量分析,管理后的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整体优势明显,对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进行分析,管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7.5%,管理前的发生几率为20%。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绩效考核一体化的方式,整体效果明显,值
期刊
[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出现局灶性短暂性血流量不足,导致一系列突发的、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综合征,本文通过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较为全面地了解这方面的动态,为中医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先兆;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我市老年肺结核病人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期提高我市老年肺结核病的诊治水平,改善老年肺结核的治疗及转归。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78例(其中190例为初次治疗患者,88例为复治患者)60岁以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好转率方面:根据影像学表现,初治患者吸收好转153例,无效35例,恶化2例;复治患者吸收好转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价值。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58例口鹰剩植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29例害者纳入实验组,行常规处理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种殖成功率、治疗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及高度、牙槽骨吸收量、美学效累评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对比2组治疗前牙槽骨宽度及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