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恋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晨5点,星光尚未褪尽,父亲在微信家人群里发了一段文字:“被亲人强烈地依赖,无论它是以何种方式存在,总归是一种幸福。”
  我知道父亲肯定是刚度过了一个辗转难眠之夜,而后释然感慨,起因是昨天母亲再次几乎走丢的事件。
  母親年轻时就不太记路,过了八十,找不到路便是常事了,多次发生过参加活动后坐车到另一个地方或者干脆找不到家让路人给父亲打电话的事。我们担忧的是,哪天母亲再记不住父亲电话号码怎么办?
  父母在家乡,虽也会定期到上海、北京看望儿女孙子们,但暂时还是在家乡习惯些,朋友多生活丰富。父亲还到大学讲课当评委,母亲仍带学生,姐姐在长沙办独唱音乐会时,母亲还上去引吭高歌。
  但渐渐地,母亲自理能力有些变化,其一就是她一分钟也不能离开父亲了。昨天的事情就是父亲去原来单位办点事,母亲不肯单独在家,一定要跟着去,然后父亲进大楼办事20分钟,让母亲在边上商场逛逛别走远,可等父亲出来,母亲就不见了。终于打通手机后,母亲说到办公室找父亲了。最后发现她跑到另一个楼里别的单位,在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办公室里坐着,好心的小姑娘还泡了杯茶给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母亲安详地坐在那里,以为父亲就在隔壁房间。
  母亲似乎连和父亲20分钟的分开都不能接受。
  父母是大学认识并相爱的。两人都是大学广播室的播音员,每次学校放露天电影,他俩播报完放映前的各种通知,露天屏幕前面就满了没有位置了,于是两人就跑到屏幕反面的草地上,手牵手仰着脖子幸福地看字幕是反的电影。
  毕业后因家庭出身原因,父亲被分到湖南一个偏远小县城当中学老师,母亲却到了广州,在部队歌舞团当主演,演韩英演红霞。两人天差地远,多年只能鸿雁传情。唯有一次,父亲千里奔波到广州找母亲,母亲违反规定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偷偷到车站和父亲见了一面。
  如果这份爱情在严酷的环境下动摇了,这个世界便没了我,这世界就少了一个做石化国际贸易拍过电影的商人文青,对这世界影响不大,对我却大不一样。
  世上有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有的是不可逆的。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老人在老去。父亲年轻时百米跑破过省纪录,体质好,前些年也得过两次大病,所幸痊愈,现在80岁的人走路仍虎虎生风,头脑清醒。母亲身体这些年倒没什么大问题,但就是慢慢有点小糊涂了,刚说过的事马上就忘,同学聚会忽然问大家一个去世多年的老同学最近身体怎样。这些都不重要,但不记路走丢可是大事。
  夫人已经在网上买了可以方便定位的手机手表寄过去,并让家乡的堂弟专程过去帮母亲调试好,以后只要离开父亲视线就必须戴着。这种表本来是给小孩戴防走丢的,但生命轮回,老人常常回归童真。现在白发苍苍的母亲其实就像一个拿着棒棒糖的小女孩;而父亲就像一个带着她玩耍、照顾她的大哥哥。小女孩一手举着棒棒糖一手紧牵着大哥哥的衣角不放手,大哥哥带着她到处玩好玩的吃好吃的,一辈子都这样,永永远远都这样。
  父亲在群里发完感慨,姐姐说:“相濡以沫,如影随形。”
  我说:“稍有痛并快乐着。”
  (常朔摘自《湖南日报》)
其他文献
早年我经营一家小作坊时,一名女士给我写了封求职信。  “嘿,伊丽莎白。”她直呼我的名字,然后才写她是从某个人那里得知我的名字的,而那个人我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她说她“需要”一份工作,而且她正在“考虑转入写作和编辑”。她没有附上任何样文,也没有附上简历,但让我安排一个时间面谈。  我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安排第二天面谈!   当然,这是在开玩笑。我删除了该邮件。   她这种做法几乎就是一种踩雷的做法
我的一亩田里春色已有六分吧,杏花零落,而梨花正胜雪。  风摇花瓣落,点点飘至不远的韭菜池里,一绿一白,绿的晶莹,白的剔透。 人在这色彩纷呈的暖日,眼见田里的菜苗,树苗,花苗,在渐渐流转的光阴里愈加婆娑妩媚,目光流连的地方都是大美。   这种美,来自生命沉寂后的萌动,是教化众生从头开始的自然物语。阳春白日风在香,空气里夹杂了浸润灵魂的气息,让人有所领悟亦有所修为,所以花香啊,草也香,就连土地上爬
我常常和学生说这句奇怪的话:“因为麻烦,所以做吧。”“因为麻烦,所以作罢”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说法,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觉得“啊,真麻烦”,所以才要去做。比如写感谢信、打招呼、擦洒在地板上的水、为厕所换一卷新手纸等事,正因为你觉得麻烦,才应马上去做。这些事虽然做起来非常简单,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却也是我们很难去做的事。因为我们天生就爱偷懒,还因为我们从未在做完麻烦事后体验到“小小的幸福”。  边
“人之所以要努力,是为了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正月初五,如常于天光大亮中自然醒来,这句话冲破行行重重的疫情刷屏,抵达视野,如窗外灿烂的阳光一样清新。  每天宅在家,小区少有的安静,不知是没人,还是都如此蛰居起来。少了喧嚣的声浪,也少了惯常的人气。如果不是手机里铺天盖地的消息,或许会错觉身处一角远离尘世的孤岛。  这是一段话的首句,就着窗外的好天气,我身心愉悦地读下去,“如果你从没想过做出一些改变,
寻踪一碗面的来历,会惊讶地发现,在它的身后,竟拖着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链条。即使有志于溯流而上,穷追不舍,也至多能追踪至麦子的播种,便不得不戛然止步。面前横躺着的,是一条再也无法继续行进的断头路。但麦子的播种,还远不是那碗面真正意义上的源头——那一粒粒的种子,从何而来,历经哪些人之手,依旧模糊成谜。因为种子也脱胎于种子,种子的祖母还有祖母。  从对一碗面的寻根中,不难窥见人际关系错综交织的样态。生活中
有个读者告诉我,她上了公司裁员榜的黑名单,如果未来3个月业绩还没有提升,她可能就要被解聘了。对这位读者,我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诉说自己的困惑。  起初她说自己喜欢读书,请我帮她列个书单,可书单列好后,她却从来不看。她说每天事情太多,书拿到手上,还没翻几页就会被打断。后来她又说想学写作,可不知该怎么开始。我告诉她,多读多写,再好的方法如果不动笔也不会有任何成效。可是她又告诉
信息公开透明、表达自由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现代社会,官员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对社会不公的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9月在北京表示,“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提出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边话音未落,那边的“官方声明”就出来了!当天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办公室即发表声明称,潘对“中国取消户籍制度已是历史必然”的言论纯属个人观
《庄子·德充符》里记载了一个“真人”故事。这个“真人”跛脚驼背,但跟他相处的人会整天不愿离去,女生更是哭着、喊着要嫁给他。鲁哀公跟他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决定将宰相这一重任交付给他,最后甚至以国相付。  可是,没过多久,这个“真人”便辞职而去。这让哀公惆怅了许久,恍如国中之人再无可与“为乐”一般。于是,哀公只好向国内最有智慧的人——“孔子”(《庄子》常借孔子之口来讲述道理)倾吐苦衷。  “孔子”
1978年,刘墉从台湾移居美国。虽然在国内有一份让人羡慕的教师工作,出版了诗画散文集《萤窗随笔》,但在异国他乡却举步维艰,找一份工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天,劉墉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维州丹维尔美术馆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一名艺术家。  虽然名额只有一个,但高手如云,可谓一职难求。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只剩下刘墉和另一名应聘者迈克尔进入面试环节,面试时间为早上7:00,地点为该美术馆南面一楼的画
年少的时候,常会有意无心间说到“等我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死”这个字眼,说出来已经变得很小心了,尤其是在我爸爸得了重病以后,这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禁忌字了。  我的父母都是在没有明显的离去征兆下离开了。很遗憾,在生死交际瞬间,我都没有在场。尤其是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出差,第二天还要给医院管理班的学员们上课。晚上9点接到我弟弟的电话,说母亲状态不太好,要送医院。到晚上10点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