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在中国的翻译及传播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战争时期,始终重视并推进着《法兰西内战》的出版和传播。在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活动中,回顾《法兰西内战》在中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出版和传播的历史,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兰西内战》;翻译版本;传播
  一、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法兰西内战》的翻译与传播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党中央领导抗日战争的中心,也就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党中央于193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建立了党的第一所马列学院,学院中有一部分同志专门从事马列著作翻译工作,这是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编译马列著作的机构。不久,党中央又在延安建立了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统一领导党的出版发行工作,中央出版发行部出版的马列著作开始用“解放社”名称。《法兰西内战》第一个中文译本于1938年3月出版,由时任中宣部长的吴黎平和刘云(张闻天,又名洛甫)合译,其实,张闻天在莫斯科留学时他译的中文版本单行本在1929年便由联共中央局出版,参考的是俄文版本的《法兰西内战》。
  当时物质条件极为困难,出版印刷条件非常之差,印刷机器设备和印刷用纸等经常短缺的情况下,以“马克思恩格斯丛书”第五种的形式出版。该书共收入了6篇文章,其中包括恩格斯1891年写的“引言”,马克思写的两篇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和一篇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1939年2月,重庆新华日报馆又把解放社的版本重印,在大后方广泛发行。同年3月,中国出版社再次重印了吴黎平和刘云翻译的这个版本。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通过党的地下组织,坚持领导着《法兰西内战》的出版和传播工作。上海,是出版马列著作的一个重点地区。1939年4月5日,上海海潮社出版了郭和翻译的版本,并于1940年11月重新出版,书名改为《巴黎公社》。后被载入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这一版中并未载恩格斯于1891年所写的单行本导言。
  二、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法兰西内战》的翻译与传播
  解放战争时期,《法兰西内战》在解放区和国统区都有流传。在国民党统治区空前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党的地下出版机构和革命的出版工作者仍想尽一切办法来出版和传播这本著作。1946年12月,生活书店正式出版发行马克思著《法兰西内战》,译者吴黎平。吴黎平的译本里指出,《法兰西内战》是 K·马克思于 1871 年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撰写的致欧洲及美国全体会员的一篇宣言。《法兰西内战》一文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正义革命行为,控诉了欧洲黑暗反动政权血腥绞杀巴黎公社的暴行。
  与此同时,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科学汲取了1871 年巴黎公社实践斗争的正反经验,进而充实、发展和完善了无产阶级革命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上一篇非常重要的著作,《法兰西内战》阐释了巴黎公社爆发的历史诱因和必然趋势。在解放区,解放社重新出版了10年前的版本,1948年交由华北书店发行。1949年1月,中原新华书店也出版了这个版本。3月,东北生活书店把该书作为“马列文库之九”出版,由新华书局(光华书店)发行。5月,华东新华书店出版印刷该书10000册。
  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法兰西内战》能被翻译和传播的原因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样艰难的时期,《法兰西内战》的翻译和传播还是得到了极大的传播?
  1.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要实现“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支撑了他们前行的信念和行动。在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不仅得面临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害、屠杀,还得时时处处应对国民党政府的破坏。他们派遣特务威胁、追捕著译者和出版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方式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和传播。为了摆脱敌人查封,在翻译出版马克思著作时,常常变换译著者的姓名,有时把书的封面加以伪装。有时出版机构遭到破坏,就再建立新的出版机构,继续出版马克思著作等革命进步书籍。这也可能是当时不断变换发行单位,加印、重印,还有郭和版译文更名为《巴黎公社》的原因吧。
  2.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变化发展也为其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有资料显示,在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数从原来的5.7万人骤降到1万多人,到1934年发展到30多万人,但经过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到1937年初又跌至4万多人,坚强的革命党人经历了一次次的鲜血的洗礼,逐渐走向成熟,从1937年4万多人到1949年10月的448万人,发生了百倍的变化,说明党的纲领和政策愈加科学,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愈加坚定,同时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宣传,所以《法兰西内战》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3.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为马列主义传播准备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工人阶级的一定革命觉悟,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的基础。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心。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看清的国共两党的区别,谁是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帮助共产党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实现了人民的胜利,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极为关注与俄国毗邻的中国,曾先后写了多篇有关中国问题的著作。俄国革命成功之后,列宁及其领导下建立的共产国际,特别注重对中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法兰西内战》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就是刘云即张闻天在莫斯科留学时参考俄文版所译。这也是《法兰西内战》在我国能够很快传播的重要外部原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都始终不渝地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陈有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61-66页.
  [2] 中央编译局马恩室:《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页.
  作者简介:王娟(1991-),女,汉族, 山西长治,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顽强的生命力彰显在从贵族到平民的诸多角落,风格迥异。如果说高雅的诗歌“上得了厅堂”,那么通俗的具有民间气息的诗歌便“下得了厨房”。诗歌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唐诗也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将从唐诗的语言、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归纳唐诗生活气息的来源。  关键词:唐诗;生活气息;语言;内容;形式  唐诗的地盘从来不是单调的,静逸明秀如王维,慷慨奇伟如高适,豪放洒脱如李白,沉郁顿挫如杜甫,凄
期刊
摘 要:在群山深处的元江中上游河谷,因为其艳丽的民族服装和五彩腰带而被称为“花腰傣”。在显见的亮丽的服饰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传统的织布技艺是如何展现的。本文从科技史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探求一下这门古老的技艺。  关键词:花腰傣;织布;花腰带  民族服饰长久以来都是作为身体装饰文化表征的一部分,哀牢山脚下的傣族之所以称为花腰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的妇女习惯于使用一条色彩缤纷的
期刊
摘 要:单簧管产生于欧洲,自传入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广受我国人民大众喜爱的管制乐器之一。单簧管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受到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浓厚的中国特色。本文通过梳理单簧管传入中国的历程及民族化演变,探寻它的本土化发展方向及特点。  关键词:单簧管;民族化;本土化  单簧管为西洋乐器,出现于18世纪,后流传至中国。单簧管以其广阔的音域、富于表现化的技巧及多样情绪的音色表达,得到我国人民的
期刊
摘 要:《赵氏孤儿》本事的流传演变历时千年,到纪君祥时最终定型,法国伏尔泰将其改变为话剧《中国孤儿》,当代亦有许多相关作品。本文通过对故事素材流变的线索追踪,对比各版本的不同细节,并最终落脚于纪君祥版杂剧,对其悲剧性的重要因素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知。  关键词:赵氏孤儿;流变;变化原因  赵氏孤儿演变千年,以纪君祥的杂剧版本为标志,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主要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阶段,主要是各类史书记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何与图形、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综合实践四个大板块。 与小学数学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知识范围、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习惯几个方面,如果小学和初中的数学知识过渡的自然,难度系数还不是很大,但是相对于小学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就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就有相当的难度了,而且初中数学学习是递进式的,也就是说下一章节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前一章节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和前提下进行的,这样
期刊
摘 要:初唐诗歌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陈子昂、初唐四杰和沈宋(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唐诗之始到盛唐之间的起着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初唐诗歌虽然在格式上没有完善,但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散发着永恒的光彩。  关键词:初唐诗歌;陈子昂;初唐四杰  唐朝作为一个强盛的王朝,在文学上最显眼的表现就是诗歌的兴盛。中国诗歌的滥觞是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在汉代又发展出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
期刊
摘 要:中国和日本通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从语言,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都给日本带来了影响。但是同属东亚文化圈中日两国却有着属于本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特征。作为语言文化研究课题之一的亲属称呼的研究,与两国的家庭观、价值观、民族意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两国文化民族意识等的不同,亲属称呼的转用用法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通过对中日两国亲属称呼转的用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民族性格,
期刊
摘 要: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的价值日益凸显,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相较于传统学科,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范畴,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成为诸多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基于合理的教学方式,探究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建设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攻鼓子是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一种鼓舞表演艺术形式。是《西凉乐舞》的遗存,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属于古代西凉少数民族的一种鼓乐舞,它在《凉州曲》中属“健舞”,是一支群体性的鼓乐舞蹈,重点在重大节日和佛教、祭祀活动中表演。本文通过攻鼓子“滚法”之音与“攻城”之意关系以及服饰、道具、音乐、表演、技术等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进一步的挖掘、研究攻鼓子历史文化,对其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
期刊
摘 要:作为我国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史研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自90年代“美国热”以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不断的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新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不断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要求下,对其研究愈发的现代化。本文在对美国史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现代化视野下的美国史研究视角及其侧重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美国史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现代化;视野;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