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o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创新源自“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的目标性
   好的课堂提问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提问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定,在提问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目标。
   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听说读写技能和学习动机、学习准备状态、形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等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动态分析、检验和评价。
   二、提问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提问方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就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假如把问题换成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达到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使所提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习的情绪高涨。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有味。
   三、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活动模式,它既可以是教师把综合研究学生实际、教材内容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一定策略与艺术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序而又机动的发问,也可以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问。它能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推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践“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学中,师生在交流互动过程所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所提问题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证,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收有放,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通过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把握提问中出现的问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提问的层次性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抛弃一个学生,对学校来说是千分之一的损失,但对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所以,课堂提问,千万不要把学困生搁在一边,置之不理。有的教师喜欢让个别尖子生包揽整个课堂活动,这种现象,无疑使中间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他们思维的惰性,并且自卑与逆反心理将会影响师生感情的交流,这对课堂提问是十分不利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应尽量“面面俱到”,尤其对一些学困生更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应提问一两次,因学生回答不上,而对他们失去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有针对性地提出难易度不同的问题。对于后进生提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来鼓励他们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好学生,则可以提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正确评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教育家曾这样说“语文成绩的好差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阅读的结果”。学生素养的提升源于语文,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源于阅读。   一、通过阅读教学,深化语文素养   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
期刊
新课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此看来,文言文教学要有“文”有“言”。没有“言”,哪来的“文”?没有“言”的积累,弄不通文意,何来对“文”的理解与鉴赏?反之,没有对“文”的赏鉴,言也只不过是“故纸”一堆。文言文教学有
期刊
什么是“人文精神”?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个性和人格的建构。”“个性”和“人格”可以“简单地说”,却不可以简单地理解。因为“个性”和“人格”是无比丰富、无比生动、无限具体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学习那些包含着民族独特文化精神及情感的作品和语言,学习和了解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情感,从民族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获取丰厚的养分,陶冶心性,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人。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文
期刊
首先,教师要以过硬的业务知识取得学生信任。老师的威信还来源于学生对教师的信服和敬意,就要时时刻刻遵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敬佩有能力有本事的教师,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我们的教师一摇三晃地走进教室,教态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显得疲惫不堪,讲授的内容又东拉西扯,这样的教师又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教师上课如同嚼蜡一般,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师又有什
期刊
教学需要设计,但又不能让设计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这是我的体会。   我曾经上过一节非常失败的公开课。因为是公开课,所以非常重视,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借鉴了一些名师的教案和教学实录,然后写教案,做课件。因为重视,教案写得非常详细,步骤安排得非常周密。导入、过渡、照应,提问、点拨、总结,以至于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等等无不考虑在内,环环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无缝,完美无漏。但当“剧
期刊
古今作家在诗文创作中,常有设文言(即关键字)的传统,用以传情达意,统摄全篇。但文眼的设置,往往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不用或少用虚词做文眼。而在陶渊明先生托言为五柳先生作传,实为作者自传的《五柳先生传》一文中,作者却独出心裁,在正面实叙其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三大志趣的同时,从侧面落笔,用大量带“不”字的否定句虚写其性格志趣,从侧面烘托其精神风韵。仔细玩味,非单纯的正反叙写,以求严谨的文章技
期刊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是高效的,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希望自己的课堂的主体真正是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学生刚开始不适应高效课堂模式,不知道在课堂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往往在讨论环节浪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展示和点评的时间少,一节课下来所展示的内容太少,就会导致一个课时的内容往往需要两节课完成。即使是这样,学生还是感觉没有学会,许多学生为此而失落。  
期刊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迭,历史如何变迁,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薪火相传,延绵不绝。教师职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尊重,因为教师是人才的培育者、教化的推行者、知识的传授者、疑惑的排解者、道德的引领者,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衰。要成为合格称职的教师并不容易,而要真正成为德艺双馨、众人仰慕的名师难乎其难。   如何做合格的教师,如何成为名师,是
期刊
全市教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内涵提升”活动,解放思想聚合力,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推进乳山教育高位优质发展。   我市2015年度教育工作会议隆重举行,全市中小学领导班子成员、教研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教研员,职能部门、特教学校主要负责人,教育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共计34
期刊
学生写起记叙文来,往往觉得无话可写。或三言两语,或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一是对身边的生活缺乏深入的观察,二是对如何写具体缺乏足够的认识。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作文亦是如此。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一棵树如果只有树干不见枝叶,就会给人以干枯、单调、乏味的感觉。一篇作文如果内容空洞,感情做作,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