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智障儿童是特殊人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加强了对智障儿童的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智力障礙儿童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音乐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影响,探索音乐教學从单纯植入到系统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障碍儿童;影响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与其音乐教育的现状
1.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大多数智障儿童的大脑功能不完整,先天性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相比正常儿童来说,智障儿童的个性呈现出滞缓和落后等特点。虽然他们的身体指标与正常儿童相差不大,如身高、体重等,但是身体机能却有很大差别。
2.关于我国残障儿童人口的相关调查
据统计,当前我国拥有1000多万智障人口,6?14岁的智障人数达到了420多万。2015年,通过对残疾人的抽样分析测算,国内智力残疾人数约为1182万。依据我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1995年)》,各学校要重视智力残疾儿童的预防和治疗,推行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帮助智障儿童改善心理和生理缺陷,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运用音乐教育的合理性
由于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较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诗词学习、儿歌学唱、游戏互动等环节加入音乐教学,在智障儿童群体中开展针对性教学,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让其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也是音乐教学在小学阶段改革的方向:让音乐教学回归到本真,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音乐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注重运用音乐节奏,提高智障儿童的适应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既可以当成节奏训练工具,也可以当成学习所需的素材和资料。从节奏教学的实质看,在教学中学习,在实践中教学,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联动起来,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奥尔夫的运动节奏发挥出来,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信和学习自信,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
2.有效运用旋律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交际能力
音乐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语言,教师可以对不同的语言用特定的旋律和词语进行强调,加深智障儿童对语言的记忆。教师也可使用视觉提示,如让学生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既可以促进彼此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和把握。
3.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自主编曲,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练习舞蹈能够让智障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强化,特别是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性;通过演奏钢琴和吉他等乐器,能提高智障儿童的控制力,激发智障儿童学习乐器的兴趣。与此同时,为智障儿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编曲,从中找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反复地编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广泛开展乐器教学,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习乐器有一定难度,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不容易。但从乐器教学的特性看,保持了原始风格,属于纯音乐性质,如打击乐器,音调较多、操作简便、结构不复杂,为伴奏、独奏和重奏带来了便利。由于智障儿童对节奏的敏感性低于正常学生,但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能力。在乐器训练中,通过对不同乐器进行接龙训练,让智障儿童重获归属感,增强其反应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音乐教学在实践中的阻力与解决方案
1.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强
在智障学生中开展音乐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能够完成作曲和乐器的搭配,这些技能需要经过正规培训。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采取地方培训与其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地方培训为主,让教师熟悉智障学生的心理,把握音乐教学技巧和相关要求等,掌握教学的发展动向和智障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家长重视不够
部分智障儿童的家人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认为音乐教学不能促进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奥尔夫教学的方法、目的及意义,自觉参加到奥尔夫教学实践中来,切实发挥奥尔夫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把音乐教学和音乐治疗结合起来,多给智障儿童感情关怀,重视智障儿童的成长,消除他们的自卑阴影,重塑生活自信。社会各界也要关心和关爱智障儿童弱势群体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阳.浅谈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8):154.
[2]龚红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2(11):54-55.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障碍儿童;影响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与其音乐教育的现状
1.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大多数智障儿童的大脑功能不完整,先天性因素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相比正常儿童来说,智障儿童的个性呈现出滞缓和落后等特点。虽然他们的身体指标与正常儿童相差不大,如身高、体重等,但是身体机能却有很大差别。
2.关于我国残障儿童人口的相关调查
据统计,当前我国拥有1000多万智障人口,6?14岁的智障人数达到了420多万。2015年,通过对残疾人的抽样分析测算,国内智力残疾人数约为1182万。依据我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1995年)》,各学校要重视智力残疾儿童的预防和治疗,推行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帮助智障儿童改善心理和生理缺陷,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运用音乐教育的合理性
由于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较多,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诗词学习、儿歌学唱、游戏互动等环节加入音乐教学,在智障儿童群体中开展针对性教学,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让其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也是音乐教学在小学阶段改革的方向:让音乐教学回归到本真,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格,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
二、音乐教育在智力障碍儿童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注重运用音乐节奏,提高智障儿童的适应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既可以当成节奏训练工具,也可以当成学习所需的素材和资料。从节奏教学的实质看,在教学中学习,在实践中教学,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联动起来,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奥尔夫的运动节奏发挥出来,增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信和学习自信,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
2.有效运用旋律音乐,提高智障儿童的交际能力
音乐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语言,教师可以对不同的语言用特定的旋律和词语进行强调,加深智障儿童对语言的记忆。教师也可使用视觉提示,如让学生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既可以促进彼此认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和把握。
3.指导学生反复练习自主编曲,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练习舞蹈能够让智障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强化,特别是保持身体平衡和协调性;通过演奏钢琴和吉他等乐器,能提高智障儿童的控制力,激发智障儿童学习乐器的兴趣。与此同时,为智障儿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他们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编曲,从中找到成功感和自豪感。反复地编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广泛开展乐器教学,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习乐器有一定难度,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不容易。但从乐器教学的特性看,保持了原始风格,属于纯音乐性质,如打击乐器,音调较多、操作简便、结构不复杂,为伴奏、独奏和重奏带来了便利。由于智障儿童对节奏的敏感性低于正常学生,但通过反复训练,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能力。在乐器训练中,通过对不同乐器进行接龙训练,让智障儿童重获归属感,增强其反应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音乐教学在实践中的阻力与解决方案
1.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强
在智障学生中开展音乐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能够完成作曲和乐器的搭配,这些技能需要经过正规培训。所以,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采取地方培训与其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地方培训为主,让教师熟悉智障学生的心理,把握音乐教学技巧和相关要求等,掌握教学的发展动向和智障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家长重视不够
部分智障儿童的家人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认为音乐教学不能促进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深入了解奥尔夫教学的方法、目的及意义,自觉参加到奥尔夫教学实践中来,切实发挥奥尔夫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把音乐教学和音乐治疗结合起来,多给智障儿童感情关怀,重视智障儿童的成长,消除他们的自卑阴影,重塑生活自信。社会各界也要关心和关爱智障儿童弱势群体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高阳.浅谈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的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8):154.
[2]龚红梅.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智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2(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