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色彩教学“五步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向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合格生源为目的的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普通高中创办美术特色班有利于普高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有利于保证高等艺术院校的生源质量。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应有规律,当前尽快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下面本人根据近年的学习、教学,谈谈自己在色彩教学中的“五步法”:
  
  一、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色彩研究要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这就要求我们重申色彩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首先,我们要理解色彩是由光产生的。光的照射让有颜色的物体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同时也正是光的作用,人的视觉对色彩有了感受。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不同的物体表面质感不同,在光的作用下反射出的色彩必然不同。
  其次,我们要认识色彩的基本属性。所谓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它是决定画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们平时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这三要素的变化与组合,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象。人们对色彩的不同感受与认识正是基于对这三要素的不同认识。
  第三,对色彩混合的认识。不同色彩经混合后,得出新的色彩,这是非常浅显的常识,我们无需让学生死记色彩混合的规律,但对三原色的不同混合所获得的色彩以及色彩混合后的大体色彩倾向要让学生理解。
  第四,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组合所产生的美感,离不开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我们要注意培养自身的直觉敏感,然而要明确始终是以色彩原理为基础的。
  
  二、针对性的临摹掌握基本技能
  
  掌握水粉画的基本技法是临摹的主要目的之一。水粉色彩的基本技法包括:
  1、湿画法。湿画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潮湿的画面上进行操作,或将颜料调入充足的水分涂抹在画面上;另一种是用软毛刷在白纸上刷一层清水,待半干时作画。湿画法一般要求一次画完,不宜反复修改,也可作为一个步骤铺垫底色。成与败的关键是把握好水分的多少,这种画法偶然性大,应把握住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效果,见好就收。
  2、干画法。干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水分与颜料的比例适中,一般将颜料调合均匀,从暗部落笔,最后画亮部色彩。也可使颜料不调合均匀,直接在画面上调合。这种画法既能薄薄罩染,又能层层重叠,使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体积饱满,色彩变化更为丰富。
  3、干湿并用法。干湿画法在水粉画中往往兼用,有时某个部分采用湿画法,而另一个地方又采用干画法;也有时在同一个地方采用干湿并用法。所以作画时不应被技法所限制,有时还可以灵活地创造技法,只要出现好的效果就行。
  4、干擦接色法。水粉画的难题之一是色与色的衔接问题,为了颜色衔接得当,有时直接用较干的颜料调合后干擦上去。这种方法使用得好,色彩的衔接就会比较自然,可产生一种厚重的真实感。
  5、色层积累法。这种画法,是最常用的画法之一,也叫多层画法。先铺一层底色,第二遍画时保留一些底层的颜色,而第三遍画时再保留一些底层和第二遍画的颜色,这样层层积累,便可产生斑驳、厚重、丰富的色彩效果。
  6、笔法。水粉画最重要的技法还包括运笔的方法,笔法运用得当可以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色彩的韵律和画面的结构、节奏等;同时它也是传达作画者情感的基本表现手段,也可以成为个人风格的基本符号。最好的笔法就是自由用笔。但习画者最好从摆笔入手,摆笔是水粉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当然也可以采用点、掇、勾、扫、涂等笔法。
  
  三、有效的写生训练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是常说的一句话,而真正做到整体又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可通过这样几种途径获得整体的观察方法:
  (1)色相的对比观察:这种方法应当贯穿作画的始终。大色块之间的色相差别是容易区别的,但同一色块之间的差别就不容易分辨。这就需要对比观察,而观察时应当注意光源、环境、空间对色相的影响作用。
  (2)明度的对比观察:色彩的明度和明暗、空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画者对色彩的色相是比较敏感的,但是对色相中明度的差别感受相对比较迟钝,特别是没有经过明暗调子严格训练的学生就更显得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需要将光源、空间、色相进行对比观察,才能准确地找出色彩的明度差别。
  (3)纯度的对比观察:一幅色彩画应尽可能保持色彩的纯度,但画面中每一块颜色又不可能同样鲜艳,纯度最高的色彩往往在画面的某一部分,过多纯度的色彩会造成画面的火气,过多灰暗的色彩也会造成画面不够响亮。而恰如其分地运用纯度对比就可以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4)邻近色彩的对比观察:能否画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不在于画出那些差别大的色彩,而在于把握好同类色和邻近色彩的微妙变化。如果只能区别红红绿绿、蓝蓝紫紫是不够的,色彩的修养及能力主要在于控制好邻近色的细小变化和这些色彩的搭配关系。
  在正确观察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色彩的表现问题。色彩的表现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化与概括:不管什么样的绘画作品大都离不开简化与概括。简化的目的是使形象更鲜明;概括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整体。简化不是简单,概括不是空泛,它同丰富性并不矛盾。简化与概括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针对形体关系而言;二是针对色彩关系而言。自然形象绝不等于艺术形象,艺术形象需要加工、提炼后才能获得,而获得艺术形象最直接的途径是简化与概括。
  (2)把握好色彩的色调:绘画者对色调的组织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并非是对物象的照搬,而只求色彩与物象是否一样,是极其片面的,应当放眼全局把握整体关系。适当改变或减弱物象上的某些色彩是正常的,但要注意基本色彩关系应从物象中来,否则容易造成色彩上的概念化。
  (3)整体关系的协调:整体表现和整体效果的获得虽然是画家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但作为学画者务必将整体意识贯穿作画的始终,如有不慎将会失之大矣。画面通常出现的问题,诸如造型上的琐碎、零乱,色彩上的“花、脏、粉”等,都是关系没有处理好。因而把握好画面的各种关系就是把握好了整体。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虽然有很多,但画面整体关系的和谐与否,不管对哪一幅画都是一把衡量的尺子。还要提及的就是色彩写生的作画步骤,它是成就一幅好作品的关键。
  
  四、优秀的范画欣赏提高审美素养
  
  色彩考试的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而欣赏是吸收营养很好的方法。在色彩学习中应将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不可以只为了画色彩而学色彩,而应充分地放开自己的学习视野,广泛学习,深入体悟,这样将有益于我们的成长。一位优秀的画家、设计师须有长期的良好的艺术训练与实践,他的脑、眼、手都应是训练有素的,他对物象的观察是从整体的全局的角度出发的,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体悟、判断。
  
  五、合理考查检验教学效果
  
  学生的作业质量反映了教学效果,学习方法与学习质量应是教师始终关注的重点。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主张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既要有敏锐的感受,又要有理智的分析。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基本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的领悟能力给予个别辅导,集中讲评,指出一般的共通不足之处。对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必要时要动手给学生改正错误。
  考查色彩的训练不仅是观察方法、感觉、认识和思维的训练,又是表现能力的训练,更是艺术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自然界形象、研究自我的认识和感觉,从而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实现艺术的创造。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几年来一直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探索的问题。做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个人认为,无论教学行为如何创新、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能被学生愉快地接受,并能够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就是有效课堂,即学以致用。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对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理解。    一、重视备课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期刊
新的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针对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教材音乐”作了很多努力,当前教材的呈现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音乐教学还是不尽人意。新的教材学习往往强加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味同嚼蜡”,原因何在呢?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那么他的脑海里
期刊
历史是初中的一门基本学科,内容生动丰富,但部分学生反映历史枯燥难记,其实是教学方法不当所致。通过几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只要突出历史课的系统性、形象性,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谈几点粗浅做法。  怎样加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我的做法是:抓住主线,揭示规律,纵横联系,知识成串。  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一段为例,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因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案例教学正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而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可。如何选择适合的案例,如何处理高中地理案例的难度问题,即选择哪种难度水平的案例进行教学,是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案例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要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考虑案例的难度,即呈现维度、概念维度与分析维度,每个维度由易到难可分为三个水平。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案例的难度立方图,如右图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实验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新课标、新教材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旧教材相比变化很大,对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导向。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
期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研究学习策略,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学情分析 活动 学习方式 有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思品课教师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那么思品课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改呢?    一、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兴
期刊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发,新课程理念犹如强劲的东风吹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生活并得到了广大教师和社会的普遍赞同。在教学中,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我在不断的困惑中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中思考。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期刊
课堂教学是否有序合理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优化课堂教学,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而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兴趣是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乐学、会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笔者拟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充满艺术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