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提出和创立起来的独立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体系。本文从它的提出、发展历史、主要的理论框架、治疗的条件和技术等对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发展阶段;理论;条件与治疗技术;评价和个人体会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法即患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之一。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倡导创立的。罗杰斯对人性持有积极的观点,认为人的天性趋向于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与其他传统的指导性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它强调治疗的非指导性因此被称为非指导性心理治疗,强调指出治疗关系而不是治疗的技术。此理论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带有人本主义色彩的人性观、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以及以咨询关系为人格改变的基本条件。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阶段
按照吉利兰德(Glliland)等人的看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临床实践中的若干新概念》为标志的。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以1951年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出版为标志。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罗杰斯的体系一直被称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第三个阶段以1957年罗杰斯发表的《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篇有重大意义的著作为标志的。它被被称为“经验阶段”。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现在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的阶段,大约开始于70年代初。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
1、对人的基本看法。 罗杰斯相信人性本来就是倾向于创造性的、积极的、建设性的,需要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也就是相信人性本善的思想,而不是敌意的、破坏的、反社会的或者是邪恶的。罗杰斯强调了人的主观性,这是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所得到的感觉是他自身对真实世界感知和翻译的结果。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其对现实的独特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进一步地认为人们的内心是反对那种认为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观点的。
罗杰斯强调人的实现的倾向。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只是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身上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不同能力的倾向性。所以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2、自我及其发展。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可以作为他的人格理论,也是他的心理病理学的基础。他强调自我在个人心理生活中的作用,在自我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形成和发展、心理障碍的产生等等基本的概念。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不等于自我意识,而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个体最初的经验世界,一切事件都是混沌一片。随着个体与环境、他人的相互作用,他开始逐渐形成把自己与非自我分开,有关自己的经验在现象场中被分化开来,形成最初的自我。在实现倾向的驱动下,个体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随着这种互动,不断的获得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通过机体对经验进行评价,若经验使他满足,就知觉为积极,寻找保持积极经验;若经验令其烦恼,就知觉为消极的,并回避消极经验。经验中分化出的自我,那些关于自己的特点的认识,也是开放的、不歪曲的。这是一种健康的活动状态。
问题的根源在于儿童有一种无法靠自己来满足的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与他互动的重要的他人却总是有选择性地对待儿童的行为,给一些行为以关注,对别一些行为以忽略,再给另外一些行为以惩罚,实际上给予的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最终儿童习得一些有条件的价值感(condition of worth)。在罗杰斯看来,有条件的价值感是人自我结构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为日后当事人的心理障碍埋下了种子。
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人而言,自我与经验在相互关系上会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能够通过防御过程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当经验与自我的不一致非常不一致非常严重或者明显,或者某个显著的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突然发生,不能成功地掩饰经验与自我之间的矛盾,焦虑就产生了,并对自我而言是破坏性的力量,个体的防御机制无法有效地起到作用,使得自我结构统一的整体不复存在,此即为解体(Rogers,1959)。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条件与治疗技术
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条件。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去伪存真”。“伪”就是一个人身上的那些与其价值条件化了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或者说是那些自我概念引起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要达到这一目标,后来罗杰斯的学生根据他的著作总结出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三个条件: 一是真诚一致,这是促使成长的最基木条件。二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三是同感理解。
2、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技术。 以人为中心疗法特别重视治疗关系,把重点放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上。治疗者把自己作为一种手段,把整个人投入到关系中去,通过自己的真诚、温暖、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等来创造一种温暖的治疗关系。
四、对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评价和个人体会
首先以人为中心疗法是建立在它的包括哲学基础、人性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次以人为中心疗法不强调咨询技术而是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创立一种真诚、温暖、尊重的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的第一步。这些治疗的理论都为后来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指导作用,有着较为重大的借鉴意义。
第一,罗杰斯把一种新的人本主义概念引入到治疗者一来访者关系中,强调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这在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第二,以人为中心疗法对来访者的能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能力一是自我指导能力,一是自我负责的能力。这不仅在治疗领域,同时在教育、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它强调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这对治疗师形成自己的风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以人为中心疗法也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首先是这个体系有一种强烈的重情轻理的气息;其次它存在着个人主义的取向;再次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显得有些过于消极;最后它排斥任何诊断或评估,不对障碍进行分类,忽视了具体技术的作用。
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现在已经不是它一度风行的时候,但是它提出的重要的概念和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些概念和理念也逐渐地渗入到我们的实践操作中,已经成为整个心理咨询和治疗学科领域共同的财富。
[关键词]发展阶段;理论;条件与治疗技术;评价和个人体会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法即患者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之一。它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倡导创立的。罗杰斯对人性持有积极的观点,认为人的天性趋向于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与其他传统的指导性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它强调治疗的非指导性因此被称为非指导性心理治疗,强调指出治疗关系而不是治疗的技术。此理论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带有人本主义色彩的人性观、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以及以咨询关系为人格改变的基本条件。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阶段
按照吉利兰德(Glliland)等人的看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罗杰斯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临床实践中的若干新概念》为标志的。发展过程的第二个阶段以1951年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出版为标志。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罗杰斯的体系一直被称为“当事人中心疗法”。第三个阶段以1957年罗杰斯发表的《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这篇有重大意义的著作为标志的。它被被称为“经验阶段”。第四个阶段,也就是现在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的阶段,大约开始于70年代初。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
1、对人的基本看法。 罗杰斯相信人性本来就是倾向于创造性的、积极的、建设性的,需要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也就是相信人性本善的思想,而不是敌意的、破坏的、反社会的或者是邪恶的。罗杰斯强调了人的主观性,这是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所得到的感觉是他自身对真实世界感知和翻译的结果。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其对现实的独特的主观认识,所以他进一步地认为人们的内心是反对那种认为只能以单一的方式看待真实世界的观点的。
罗杰斯强调人的实现的倾向。实现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动机性驱动力,它的实现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只是在人身上,而且在一切有机体身上都表现出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不同能力的倾向性。所以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治疗的基本原理就是使来访者向着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和逐步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的方向迈进。
2、自我及其发展。 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可以作为他的人格理论,也是他的心理病理学的基础。他强调自我在个人心理生活中的作用,在自我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格结构、形成和发展、心理障碍的产生等等基本的概念。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不等于自我意识,而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个体最初的经验世界,一切事件都是混沌一片。随着个体与环境、他人的相互作用,他开始逐渐形成把自己与非自我分开,有关自己的经验在现象场中被分化开来,形成最初的自我。在实现倾向的驱动下,个体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随着这种互动,不断的获得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通过机体对经验进行评价,若经验使他满足,就知觉为积极,寻找保持积极经验;若经验令其烦恼,就知觉为消极的,并回避消极经验。经验中分化出的自我,那些关于自己的特点的认识,也是开放的、不歪曲的。这是一种健康的活动状态。
问题的根源在于儿童有一种无法靠自己来满足的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与他互动的重要的他人却总是有选择性地对待儿童的行为,给一些行为以关注,对别一些行为以忽略,再给另外一些行为以惩罚,实际上给予的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最终儿童习得一些有条件的价值感(condition of worth)。在罗杰斯看来,有条件的价值感是人自我结构中的必然组成部分,为日后当事人的心理障碍埋下了种子。
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人而言,自我与经验在相互关系上会维持一种动态平衡,能够通过防御过程保持自我的完整性。当经验与自我的不一致非常不一致非常严重或者明显,或者某个显著的与自我不一致的经验突然发生,不能成功地掩饰经验与自我之间的矛盾,焦虑就产生了,并对自我而言是破坏性的力量,个体的防御机制无法有效地起到作用,使得自我结构统一的整体不复存在,此即为解体(Rogers,1959)。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条件与治疗技术
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条件。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去伪存真”。“伪”就是一个人身上的那些与其价值条件化了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或者说是那些自我概念引起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要达到这一目标,后来罗杰斯的学生根据他的著作总结出了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三个条件: 一是真诚一致,这是促使成长的最基木条件。二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三是同感理解。
2、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技术。 以人为中心疗法特别重视治疗关系,把重点放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上。治疗者把自己作为一种手段,把整个人投入到关系中去,通过自己的真诚、温暖、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等来创造一种温暖的治疗关系。
四、对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评价和个人体会
首先以人为中心疗法是建立在它的包括哲学基础、人性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次以人为中心疗法不强调咨询技术而是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创立一种真诚、温暖、尊重的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达到治疗效果的重要的第一步。这些治疗的理论都为后来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指导作用,有着较为重大的借鉴意义。
第一,罗杰斯把一种新的人本主义概念引入到治疗者一来访者关系中,强调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这在心理治疗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第二,以人为中心疗法对来访者的能力的积极信念。这种能力一是自我指导能力,一是自我负责的能力。这不仅在治疗领域,同时在教育、发展心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它强调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这对治疗师形成自己的风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以人为中心疗法也存在着不少的局限性。首先是这个体系有一种强烈的重情轻理的气息;其次它存在着个人主义的取向;再次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显得有些过于消极;最后它排斥任何诊断或评估,不对障碍进行分类,忽视了具体技术的作用。
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现在已经不是它一度风行的时候,但是它提出的重要的概念和理念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些概念和理念也逐渐地渗入到我们的实践操作中,已经成为整个心理咨询和治疗学科领域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