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素材适用话题

来源 :新校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苦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品读感悟
  虽是普通民众,却有一腔热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们的故乡在当年受过他人的帮助,在他人遭遇灾难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往救灾,在湖南冰雪中,在四川赈灾现场,出现了他们朴实的身影。这一切,使人钦佩,令人感怀。
  
  适用话题
  纯朴、感恩、美德、普通与伟大……
  
  2、熊宁(魂归中国西部“西安最美”的女志愿者)
  
  熊宁,女,1978年8月24日生,西安人,热心公益。
  她在自愿赴青海省玉树救助雪灾群众时,于2008年3月10日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大学毕业后,熊宁对公益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发展成为理想。
  熊宁本来有机会在广州做一名月薪万元的白领,但她认为那不是自己向往的人生,她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公益活动。
  熊宁经常到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做义工。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主任熊晴说,最初熊宁只是来看望孩子,从2007年初开始,坚持来这里做义工,平均每周来一天。
  在熊宁的努力下,先后有五名孤儿被外国人收养。去年“六一”儿童节,她被福利院授予“爱心义工”称号。
  熊宁曾先后4次前往青海玉树一所孤儿学校支教,还捐了1万元。她的丈夫黄晨说,夫妻俩挣的钱除了生活,基本用于公益。
  熊宁的感人事迹在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熊宁被誉为“爱心天使”、“西安最美女孩”。共青团陕西省委、共青团青海省委先后作出决定,追授熊宁为“陕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青海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2008年4月5日,共青团中央决定追授熊宁“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8年4月28日,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全省党员干部中开展向熊宁学习活动。2008年:fin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熊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品读感悟
  年轻的心灵,涌动的是青年志愿者的崇高理想,在他乡异地,一腔热情付出自己的青春和希望,把他人的幸福与快乐当作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纵然魂归他乡,也无怨无悔。他闪亮的青春,昭示着一种思想。
  
  适用话题
  爱、理想、真诚、美的真谛……
  
  3、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1957年8月出生。湖南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1978年3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他爱生如命,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品读感悟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在身处绝境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撑起一片平安的天空,孩子们得救了,自己的灵魂进入了天堂。老师,这个称号在他身上变得更加的强大。
  
  适用话题
  选择、品质、面对灾难……
  
  4、叶志平(未雨绸缪的好校长)
  
  叶志平,男,55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不在学校。学生们是按着平时学校的要求和他们已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受灾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在桑枣中学,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叶校长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
  桑枣中学的安全和叶校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叶校长平时非常注意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较早开始使用的实验教学楼建筑质量不过关,叶校长从1997年开始,连续多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这座楼在地震中没有倒塌。
  另外,从2005年开始,叶校长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品读感悟
  未雨绸缪的叶校长,终于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带给自己的学生和老师一片蔚蓝的充满了希望的未来。有平时的谨慎、为人的真诚,才有在不幸到来时的安然无恙。只有如此,防患于未然,珍爱生命才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真切的行动。
  
  适用话题
  踏实、防微杜渐、未雨绸缪、祸患常积于忽微……
  
  5、杜丽(从痛失“奥运首金”的悲痛中站起来的射击冠军)
  
  杜丽,女,1982年3月5日出生,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镇人,奥运会射击冠军。
  2008年8月9日上午,北京奥运会射击比赛结束了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的争夺,中国选手杜丽发挥很不理想,以499.6环的成绩名列第五。捷克名将埃蒙斯打破了杜丽四年前创造的奥运会纪录,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 牌。
  东道主连续七届无缘首金几乎已成奥运会惯例。杜丽此战承受了三重压力,卫冕冠军、奥运首金,再加上主场作战。赛后,杜丽在第一时间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资格赛成绩打得比较好,还是挺满意的。决赛可能还是感觉主场的压力比较大吧,始终不能安静下来。”杜丽在混和采访区没有再接受采访,在场的200多名记者都看到杜丽离开时已流下了眼泪,尽管有记者试图叫住杜丽,但杜丽难掩伤心之情,直接回到了休息室。
  8月14日,杜丽重返赛场,在女子50米步枪3×20决赛上,她凭借690.3环的总成绩打破该项目的奥运会决赛纪录摘得桂冠,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本届奥运会上的第19块金牌。路透社评价说:“尽管第1枚金牌变成了第19枚金牌,但是杜丽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
  对于杜丽而言,这不是“在4年后再夺冠”,而是在极为短暂而又最为漫长的4天中,进行了一次从巅峰跌落低谷再到辉煌的蹦极。“4天的时间真的很难熬,我非常地感谢大家,观众、志愿者、还有我的家人。很多观众都送给我卡片鼓励我,给我喊加油,我真的非常感动,让我无法放弃这个项目。我觉得自己必须坚持住。”
  
  品读感悟
  几天的时间无法让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真正让杜丽顶住压力战胜自己的,是新时代话语空间的宽容与理解。我们的观众也在用更平和宁静的心态看待比赛。正因如此,杜丽才能在四天后重新夺冠。与其说是杜丽一个人胜利了,不如说是观众和整个社会舆论都在首金丢失的挫折考验中胜利了。
  
  适用话题
  希望与失望、失败与成功、战胜自我、宽容他人……
  
  6、何军权(没有双臂的奥运游泳冠军)
  
  何军权,男,30岁,中国残奥会代表队游泳运动员,2008年北京残奥会游泳冠军。
  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在水中前进,用头部撞击泳池的电子计时板,用脖子和肩膀夹起鲜花……没有双臂的游泳运动员何军权克服身体上的残疾,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雅典残奥会上,他用左肩与下颌夹住鲜花,站在领奖台上歪着头微笑的一刻感动了世界。在北京残奥会上,这位无臂英雄再用1金2银1铜的成绩续写了辉煌。
  对于何军权来说,游泳主要依靠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比赛时要比别人至少快一臂才行,因为他只能用头部撞击池壁的电子计时板。每次比赛,何军权都能听到自己骨头响,“头要疼半个月”,到现在他的颈椎都是歪的。对此,有人用“悲壮”来形容,何军权撇嘴一笑:“只不过是比赛技巧而已,何必想得那么沉重。”在他看来,这些就是他“52作的一部分”。
  正是依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定信念,何军权在游泳事业上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辉煌成绩,一次又一次到达人生的巅峰。从1996年5月参加第四届全国残运会到2004年9月雅典残奥会,何军权共获得了26枚金牌,其中世界级比赛金牌12枚、银牌7枚、铜牌7枚,并先后5次打破世界纪录。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何军权一举夺得4项冠军,而且3项都打破了世界纪录。
  
  品读感悟
  身残志坚。虽然没有了双手,每次比赛要用头去撞击池壁的电子计时板,但是他做到了,他坚持住了,也就有了残奥会上的鲜花与掌声。他带给人的不仅是坚强,更多的是自信。
  
  适用话题
  坚强、自信、平静、残缺与完美……
  
  7、高纯(反假药十二年的斗士)
  
  高纯,男,49岁,一个坚持12年不动摇的反腐斗士。
  高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岳阳中湘康神药物研究所制药室任主任。1995年,他揭发所在单位领导弄虚作假申报新药,从此走了上了揭发假药的路。
  尽管多次被打击报复,但是他仍不断举报、上访。他去北京21次,其中8次是在局长接待日。2003年,高纯向北京市一中院起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不作为。
  高纯不屈不挠勇斗贪官,李鹏、朱镕基、温家宝前后三位总理都对他的举报作出要严肃查处的批示。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终于在2007年12月28日被中纪委“双规”。害得多少老百姓吃不起药、不放心吃药的贪官终于垮了台。
  
  品读感悟
  一个人的战争,正义在身。一腔热血,良心驱使,真诚的付出,却让自己身遭不幸。然而岁月却彰显了他的正直。广大的民众在呼唤他的名字。
  
  适用话题
  坚持、正义、良知、理解……
  
  8、简光洲(用笔捍卫食品安全的直笔“三鹿”第一人)
  
  简光洲,男,35岁,江西九江人,《东方早报》记者。
  2003年南昌大学新闻系硕士毕业后,简光洲来到上海,成为《东方早报》创办团队的一员。他在国内新闻部负责特稿,几年来写了很多有影响的报道。
  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A20版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他的长篇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的乳品企业,食品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毒奶粉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焦点,但简光洲却在博文中写到:我没有丝毫的兴奋,而是有着诸多悲伤(不是悲哀),是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对于国内企业传媒关系上的“弱智”,对于媒体“社会良心”的失落。
  
  品读感悟
  职业道德,社会良知,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为着一腔的热忱,为着职业道德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给民众一个交代,也给良心一个说法。
  
  适用话题
  道德、良知、责任……
  
  9、黄久生(680个老人的儿子)
  
  黄久生,男,43岁,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农民。
  从1996年起,逢年过节,潢川县的680多户鳏寡孤独家庭都会收到黄久生捐赠的米面等年节货物,有时还有数百元的现金。黄久生坚持这样的善举到现在已经12年了。为此,他已经花费了上百万元。他也因此被称为“680多户鳏寡孤独家庭共同的儿子”。除此之外,每当家乡兴建利民工程,或者知道谁有了燃眉之急,他也会不时地慷慨解囊,尽管他每年的收入也不过20万元而已。
  黄久生从小是个苦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此他很小就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黄久生的“涌泉”不仅施向了恩人,而且洒向了社会。
  他不仅帮助家乡的老人,还曾采取隐姓埋名的方式,捐款给两名白血病儿童。
  
  品读感悟
  报恩,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言语;善举,不是一次垂手可得的付出。他在年幼时得到大家的帮助,在自己有一点能力回报之时,慷慨解囊,热情相助。
  
  适用话题
  报恩、善举、坚持、涌泉……
  
  10、傅宝珠(来自香港的麻风村守望者)
  
  傅宝珠,女,61岁,香港退休护士。
  她是曾做过多次手术的病人,却服务在内地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长年照顾着一群麻风病康复者。她一生没有结 婚,却拥有一个充满着爱的大家庭。
  傅宝珠护士工作退休以后,生活安逸。她偶然听说了广东潭山村的村民饱受麻风病磨难,就决定到那里做一名义工,为村民做些事。从2003年的春天到现在,傅宝珠一直住在一个旧仓库里,以专业护士的身份,照顾村民。她还四处奔波,为村民筹集善款,改善他们的生活设施。
  很多人不知道,她本人也是一个病人:做过脑部肿瘤开颅手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安装了人造髋骨。然而每次从香港回来,她都要带上几十公斤重的医疗用品,途中换乘5种交通工具转搭7次,历时9小时才能到村里。
  傅宝珠曾说,“用我的生命去扶持另一个生命,就像用蜡烛点燃蜡烛。”
  
  品读感悟
  在时刻被危险包围的疾病面前,她奉献了一颗伟大的爱心。在繁华与寂寞之间,在喧嚣与孤独之间,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提灯女神的那份崇高与伟岸的情怀。心有他人,大爱无声!
  
  适用话题
  境界、心灵、灯光……
  
  11、汪瑞(雪域高原战士的“知心姐姐”)
  
  汪瑞,女,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校女军官汪瑞,在高原已经工作、生活了10个年头。她从边防某团调到狮泉河医疗站,从喀喇昆仑来到藏北阿里,海拔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她走得坚定又执著,为的是呵护好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
  上世纪90年代初,汪瑞在南疆军区某医院从事临床医学护理工作。1995年至1997年,上级先后安排她到解放军第三、第四军医大学进修,她首选的专业就是难度较大的心理学,汪瑞倍加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充电”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7月,汪瑞以全优的成绩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并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1999年,学成归来的汪瑞主动要求调到全军条件最差、环境最苦的喀喇昆仑某边防团工作,把实验室搬上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
  
  品读感悟
  军人,是一种崇高的形象。一个看似普通的弱女子,却坚强地站在雪域高原。她以自己的言行,履行着军人的职责,也彰显出一颗美好的心灵。
  
  适用话题
  奉献、崇高、心有他人……
  
  12、吴兰玉(七旬老太讲诚信为还债拾荒九年)
  
  吴兰玉,女,74岁,乌鲁木齐市贫苦老人。吴兰玉今年74岁,家住乌鲁木齐市达丰社区。上世纪
  90年代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给她留下了为治病欠下的债务5.4万余元。当债主们纷纷上门准备讨要欠款时,她的境况却让他们难以张口,但吴兰玉给他们的却是坚定的回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管有多难,都会还清欠款。
  从1999年儿子去世后的9年时间里,吴兰玉用拾废品赚的钱还了近5万元的外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诚信之歌。
  还完最后一笔欠款,吴兰玉唱了一整天的歌。两天后,她才想起来这些年太不容易,应该犒劳一下自己,于是她拿出8块钱到厂区的小市场买了一双布鞋……
  
  品读感悟
  欠债还钱,看似简单的行动。但对于年过花甲身处心弱体苦、家况贫寒境遇下的一位孤独老人而言,令人感慨万千。风里来,雨里去,以柔弱的身躯谱写了感人之歌。诚信,人世间这一凡尘美德,在这里又一次得以光芒四射。
  
  适用话题
  诚信、坚强、苦与乐……
其他文献
(2008年)    [概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国家课程方案,积极进行教研方式改革,组织指导全省教研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指导与管理、课程改革实验与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培训、教学评价、教育质量监测,以及组织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师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在加强
期刊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给普通高中学校的改革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各方面实际条件的制约,在普通高中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尚难突破的急迫性课题。其中,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当前各个学校课改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  济南中学充分认识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改工作中全面筹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狠抓落实,积极寻找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小引]    文化,既是古典的,也是当代的;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文化是不断传承的,是不断发展的,文化,能给人以反思,引发我们的理性思考。我们应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辨证地看待文化现象,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精美作品一]    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鲍鹏山  孔子生活的时代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
期刊
一、压缩题    例:(2008年四川卷第18题)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能为北京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将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据调查,有74%的游客考虑在观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去日本、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旅游。  【答案及解析】  本题属于语段的压缩类试题,在本题中语段一共两个层次,第一句讲的是“北京奥运会为亚洲吸引更多的游客”,
期刊
没有明确条件或结论的问题,称为探索性问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探索性问题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1)条件探索性问题:给出问题的结论后,需要完备条件或探索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2)结论探索性问题:给出全部条件后,没有指明确定的结论或只给出问题对象一些特殊关系,需要探求一般规律.  (3)存在探索性问题:给出一定条件后,判断某种数学对象是否存在,并给出证明.  例题讲解:
期刊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也是历届高考的命题热点。学生在解答有关光合作用试题时,最容易在“光合作用量的计算和光合作用曲线变动的分析”上出错,本文就其错因和如何有效克服错误谈谈自己的意见,以助高三备考学子一臂之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对无数考生来说,高考是关乎前途命运的大事。很多考生在心理上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走进考场,而这往往会影响其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面对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握一定的应试策略,以不断增强高考必胜的信心呢?结合多年来指导学生参加高考的经验,笔者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高考中取得英语学科的优异成绩:    一、了解试题的命制特点,淡化对高考的神秘感    首先,从我省2008年的
期刊
数学解答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是在单一知识点上挖掘,而是注意多个知识点与方法的联系与有机结合,在知识、方法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解答题解法灵活多样,入口宽得分易,出门得满分难,几乎题题有坡度,层层有关卡,能较好地拉开学生能力的档次和区分学生各种水平,注重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应用意识的考查.  一、知己知彼:  近年来,高考数学解答题一般设计6个,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前3个题一
期刊
一、考查形式    高考试题中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出表述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一种是填充题,包括四种情况;一种是修改题。    1、选择题  例1、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期刊
在今年的18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7种题型选用了教材内容做考查材料。    一、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题    这类试题与教材关系最为直接,是一直延续下来的测试形式。大多是单独设题,也有两者组合考查的。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全国I卷)  (])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_____?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_______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