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卷分析讲评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具有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初三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高实效的试卷分析讲评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试卷分析讲评课;复习课;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试卷分析讲评课的形式一般采用讲课前布置的习题或逐一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逐一讲解。在学生回答时,有些学生担心被提问,并不听课,而是核对下面习题的答案,不能做到全员听讲;教师主讲“一言堂”则比较沉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容易走神。試卷分析讲评课的这两种形式课堂效率都比较低,同样类型的题、同样的知识点,一讲再讲、一考再考、一错再错,习题做了很多,成绩却不见提高,教师、学生、家长都很苦恼。究竟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试卷分析讲评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确实能够从中受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历史知识呢?
一、试卷分析讲评课过程分析
在秦皇岛第四中学召开海港区历史中考备考会的教研活动中,我做了一节试卷分析讲评课的研讨课。从最初的教学设计至正式讲课的整个过程,使我感想颇丰,受益匪浅,感叹“教学相长”。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很明确即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设定教学目标即通过28题的讲评,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⑵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学生“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历程”的知识网络。
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试卷中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采用“探究—解决”模式,设计小组探究 “现场纠偏,诊断矫正”的教学策略。设计思路如下:
(1)暴露思维:对比展示典型的错误的和正确的答案(事先拍摄下来制作成PPT)。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给这些答案判分并讲评理由,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充分暴露自己解题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各类答案自我纠正思维薄弱点的过程。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探讨、分析,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辨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2)归纳提升:在学生和教师共同讲评时,教师指明矫正要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补救的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如属于知识的缺陷,还是思维失误;属于混淆概念还是答题技巧问题等。然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变式讲解,并以试题中的问题为中心将已学知识渗透其中,要以“点”带“面”,理清知识间的广泛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王超(学生):给A的答案为1分,这道题给3分,应该至少答3点,A同学答的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给1分。
教师引导:从A同学的答案内容,尤其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可以看出A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意义?为什么?
王超(学生):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因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开创的军工企业。
教师引导:回答的非常准确,由此可以看出你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从A同学的答案中可以推测出A失分的原因是什么?
王超(学生):审题不清,题目中要求答案应从材料一中寻找,A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由此请各位同学引以为鉴,做题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
张萌(学生):“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给1分,“培养了语言和科技人才”给1分,这都是材料一中的观点。
教师引导:从B同学答案可以推测出B认真审题了,知道从材料一中寻找答案。有不同意见吗?
王一鸣(学生):“培养了语言和科技人才”给1分。
教师引导:B同学其他答案为什么不给分?这可都是从材料一中的观点呀,请说明你的理由。
王一鸣(学生):B的答案尽管都从材料一中找到的,但是我觉得第一个观点不是归纳,只是举例子。
教师引导:你理解的“归纳”是什么意思?
王一鸣(学生):我说不好,就是觉得B这样答不对。(其他同学也表示不明白)
教师:出示“归纳”一词的解释,“从大量的事实中归拢出结论并使之有条理”。
B同学的“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不是归纳,只是简单的事实的罗列。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归纳”了,就试一试从B同学罗列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结论吧。(同学们讨论)。
周鑫(学生):从“新式轮船、钢制火炮、无烟火药”等方面的“中国第一”可以看出这是军事方面的发展,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是军工企业,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促进中国军工企业的发展。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这才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归拢出的结论”,请同学们在今后的习题中要注意着方面能力的提高。
梁玲婕(学生):给满分3分,C同学的答案中①②③④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的观点。
教师引导:从C同学的答案可以推测出C同学有很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也很强。以上同学们的评价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答案(出示命题者的答案):
⑴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⑵产生了第一批技术工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⑶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促进科技的发展;⑷培养了人才,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师生互动依次讲评了(2)(3)问题,学生们知道了 “什么是分析、概括、因素”等基本概念,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薄弱点,认识到在解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二、结语
总之,本节课以28题为核心,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充分再利用28题中出示的史料,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已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戴慧芬.提高试卷分析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4(28):7-8.
[2]陈英水.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方法策略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3(5):29-30.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四中学)
关键词:试卷分析讲评课;复习课;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试卷分析讲评课的形式一般采用讲课前布置的习题或逐一提问学生回答,或教师逐一讲解。在学生回答时,有些学生担心被提问,并不听课,而是核对下面习题的答案,不能做到全员听讲;教师主讲“一言堂”则比较沉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容易走神。試卷分析讲评课的这两种形式课堂效率都比较低,同样类型的题、同样的知识点,一讲再讲、一考再考、一错再错,习题做了很多,成绩却不见提高,教师、学生、家长都很苦恼。究竟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试卷分析讲评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确实能够从中受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历史知识呢?
一、试卷分析讲评课过程分析
在秦皇岛第四中学召开海港区历史中考备考会的教研活动中,我做了一节试卷分析讲评课的研讨课。从最初的教学设计至正式讲课的整个过程,使我感想颇丰,受益匪浅,感叹“教学相长”。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很明确即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设定教学目标即通过28题的讲评,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⑵矫正、巩固、完善和深化学生“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历程”的知识网络。
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试卷中28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采用“探究—解决”模式,设计小组探究 “现场纠偏,诊断矫正”的教学策略。设计思路如下:
(1)暴露思维:对比展示典型的错误的和正确的答案(事先拍摄下来制作成PPT)。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给这些答案判分并讲评理由,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充分暴露自己解题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各类答案自我纠正思维薄弱点的过程。在学生讲评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探讨、分析,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辨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
(2)归纳提升:在学生和教师共同讲评时,教师指明矫正要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补救的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如属于知识的缺陷,还是思维失误;属于混淆概念还是答题技巧问题等。然后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变式讲解,并以试题中的问题为中心将已学知识渗透其中,要以“点”带“面”,理清知识间的广泛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王超(学生):给A的答案为1分,这道题给3分,应该至少答3点,A同学答的 “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给1分。
教师引导:从A同学的答案内容,尤其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可以看出A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意义?为什么?
王超(学生):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因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开创的军工企业。
教师引导:回答的非常准确,由此可以看出你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从A同学的答案中可以推测出A失分的原因是什么?
王超(学生):审题不清,题目中要求答案应从材料一中寻找,A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由此请各位同学引以为鉴,做题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
张萌(学生):“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给1分,“培养了语言和科技人才”给1分,这都是材料一中的观点。
教师引导:从B同学答案可以推测出B认真审题了,知道从材料一中寻找答案。有不同意见吗?
王一鸣(学生):“培养了语言和科技人才”给1分。
教师引导:B同学其他答案为什么不给分?这可都是从材料一中的观点呀,请说明你的理由。
王一鸣(学生):B的答案尽管都从材料一中找到的,但是我觉得第一个观点不是归纳,只是举例子。
教师引导:你理解的“归纳”是什么意思?
王一鸣(学生):我说不好,就是觉得B这样答不对。(其他同学也表示不明白)
教师:出示“归纳”一词的解释,“从大量的事实中归拢出结论并使之有条理”。
B同学的“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不是归纳,只是简单的事实的罗列。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归纳”了,就试一试从B同学罗列的事实中归纳出一个结论吧。(同学们讨论)。
周鑫(学生):从“新式轮船、钢制火炮、无烟火药”等方面的“中国第一”可以看出这是军事方面的发展,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是军工企业,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促进中国军工企业的发展。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这才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归拢出的结论”,请同学们在今后的习题中要注意着方面能力的提高。
梁玲婕(学生):给满分3分,C同学的答案中①②③④都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的观点。
教师引导:从C同学的答案可以推测出C同学有很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也很强。以上同学们的评价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看看正确答案(出示命题者的答案):
⑴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⑵产生了第一批技术工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⑶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促进科技的发展;⑷培养了人才,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师生互动依次讲评了(2)(3)问题,学生们知道了 “什么是分析、概括、因素”等基本概念,认识到了自己的思维薄弱点,认识到在解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二、结语
总之,本节课以28题为核心,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充分再利用28题中出示的史料,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已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戴慧芬.提高试卷分析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考试周刊,2014(28):7-8.
[2]陈英水.提高试卷分析课有效性的方法策略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3(5):29-30.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