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学名师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一流”建设需要加强科教融合,重视本科教学。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化工;青年教师;名师
  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双一流”建设需要加强科教融合,重视本科教学[1,2]。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点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不足之处或薄弱环节,这就是,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不够[3]。一直以来, 高等学校只重视教师学历的提高和教学条件的改善, 而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个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 致使许多教师存在着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强而教学能力弱、教学效果差的问题[4]。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为了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展现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为青年教师搭建专门的教学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这一优质资源,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7年8月22—24日在山东威海举办了“高校化学化工青年教师大讲堂”(下称
  “大讲堂”)。
  本次大讲堂邀请了吉林大学宋天佑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黑恩成教授、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杨屹教授、湖南大学王玉枝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钟秦教授和西北大学唐宗薰教授共7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到会。会议上名师们倾囊相授,与会青年教师反响热烈。
  吉林大学宋天佑教授是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为青年教师做了题为“浅谈教学工作对于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的报告。宋老师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职工作就是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吉林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建设是化学学科几代教师几十年来的工作成果。自1952年唐敖庆先生为化学系第一届本科生讲授了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无机化学开始,吉林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建设历经了半个多世纪。近些年来吉林大学的无机化学教学工作日臻完善、课程建设屡获殊荣,这是在继承历代无机化学主讲教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扬自身优势所取得的。在报告最后,宋老师总结道: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以及锐意创新、精益求精的进取心。
  华东理工大学黑恩成教授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其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黑恩成老师的报告题目是“从教的回声——与青年朋友共勉”。报告中,黑老师总结了三点:一是努力做有教书育人能力的教师。教师的工作是以为民众服务、提高国民素质为前提的,教师的工作铺就了他人和自己的前进之路。教师要引领学生获取知识、教导学生做事做人。二是向学生渗透真情。从教中体会到,当好老师并不容易,当个好老师更不容易。它需要持续的拼搏,更需向学生渗透真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任教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组织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思维热点,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把学生作为知识存储器。三是以方法论指引教书育人。教师需提炼和貫彻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构建纲举目张的课程内容框架,恰切运用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讲授理解和体会。在教与学互动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科研一起抓,两手都过硬。
  清华大学李艳梅教授是2009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和2012年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研究领域为化学生物学。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是有机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MOOC课程负责人。李艳梅老师从讲授有机化学课程的体会出发,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经验。李老师认为讲授有机反应时,一定注意四个“讲清楚”:讲清楚化合物电子分布,讲清楚化合物原子位置,讲清楚化合物反应位点,讲清楚化合物电子行踪。谈到教学方法的思考时,李老师突出了方向引导、知识讲授、学科素养和批判精神四个方面。在报告的最后,李老师提出青年教师还应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以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为例,先后历经了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MOOC)等发展阶段,始终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在日常教学中,尝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李老师也提出了混合式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如无法了解学生自主线上学习的效果、无法在课堂研讨之前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无法实时了解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难以调动内向的学生参与讨论等,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北京化工大学杨屹教授主持的“仪器分析”课程先后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杨屹老师结合自己讲授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经历,提出了为什么要做本科教学、怎样做本科教学、怎样做好本科教学三个问题。做本科教学是大学职能的要求和教师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求。21世纪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项职能。通过本科教学,青年教师可以完成知识的深入与巩固(化学基础理论对科研的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归纳、演讲、组织、管理),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具体表现在被学生认可而得到的幸福感。杨老师从备课、讲课两个方面向青年教师讲解如何做好本科教学。杨老师指出,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选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并以研究的方法做教学。报告最后,杨老师分享了个人的教学心得——
  现代教育模式中怎么样才算是一名好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如何运用知识、创造知识;要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要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最重要的是要爱学生。   湖南大学王玉枝教授是2016年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分析化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分析化学MOOC负责人。王玉枝老师做了题为“教师角色转换和课堂教学策略浅谈”的报告,报告中王老师指出21世纪高校面临的新使命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高校教师的定位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教学中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尤其是青年教师,处在准备阶段,还要积极提升和发展,包括教师岗前培训、授课竞赛等活动。青年教师的优势是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基础扎实,问题是缺乏教学经验、实践能力欠缺和教学热情有待激发,应加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养。王老师还根据开设分析化学MOOC的经历,谈了在线开放课程对传统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的改变。最后,王老师鼓励青年教师要真正享受教学、快乐教学、收获教学。
  南京理工大学钟秦教授是2008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和2012年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一直从事化学工程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主讲的“化工原理”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领衔的化学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钟秦老师的报告题目是“如何成为一名大学优秀教师”。他认为,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号角已经吹响,工科高校必须改革培养模式,实施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课程体系,促进实验/实习/工程设计三链融通;强化分类指导及互励式教学,培养质疑精
  神,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育人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钟老师基于个人从教30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并以自己主持的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为例,讲述了课程的建设思路、教学要求、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成效。钟老师还鼓励青年教师们凝练科研方向,以达到科教相互促进。科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学习与创新始终在路上。
  西北大学唐宗薰教授是2006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在国内首创“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中级无机化学》教材。唐老师根据多年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了从教心得。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无机化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兴和发展时期,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呼唤无机化学教学新体系。西北大学化学学院自1988年开始实施无机化学课程分段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早,创建了一门新课程,即中级无机化学。唐老师还分享了《中级无机化学》教材编写的心路历程,以及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名师们的经验有很多共同之处。
  第一,注重教学方法的总结。黑恩成老师提到需要以方法论指引教书育人,提炼和贯彻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李艳梅老师总结了讲授有机反应要注意四个“讲清楚”,同时强调需要重视方向引导、知识讲授、学科素养和批判精神四个方面。
  第二,强调把握教育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李艳梅老师回顾了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并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杨屹老师指出所有教师都应积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选用现代的教学手
  段;王玉枝老师根据开设分析化学MOOC的经历,总结了在线开放课程对传统教学的改变。
  第三,把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道放在重要位置。宋天佑老师认为,做好教学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进取心等优良品格;黑恩成老师勉励参会老师应通过教学教导学生做事做人,成人成才;杨屹老师强调成为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爱学生;王玉枝老师鼓励参会老师们积极提升自身水平与能力,在教学中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当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不能一蹴而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发展过程。而“大讲堂”的召开无疑在青年教师和教学名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搭建了信息交换的平台,真正实现了老教师的“传、帮、带”。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方芳.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 中国大学教学,2016(4):4-9.
  [2] 马陆亭.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16(5):9-15.
  [3] 趙菊珊,马建离.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 中国大学教学,2008(1):58-61.
  [4] 林永柏. 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 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其他文献
<正> 文化的意识和氛围日见得浓重起来。不只是在专治文化史的圈子里,每个富于现实感的中国人都能敏感到这种变化,并且在促成这种变化。就文学艺术而言,“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使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界热门的话题;理论探索方面,文学艺术的文化全方位批评(或称“艺术文化学”研究),也正强烈地
<正> 一有这样一个人,四十年前就给孩子们写诗,那时他才二十岁,是个满头青丝,眼睛明亮的年轻人。今年,他六十岁了,已经满头华发了。“朝如青丝暮成雪”,已到了生命的冬天。眼睛也已昏花了。可他戴上老花镜,还为孩子
天津大学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提出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第一要务、提升学生关键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课程质量为重心的工作思路,探索创办世
<正> 戏曲出现不景气现象,与外部条件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在宋元以来的长期封建社会中,戏曲一直雄踞艺坛,是广大人民群众主要的精神食粮。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外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品种日渐繁多,艺术欣赏的选择性
<正> 我们的文艺理论落后于文艺创作,与生活的发展不相适应,不是偶然的。远一点说,和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理论准备不足有关,近而言之,可以回溯到五、六十年代国内流行的文艺学教科书。苏联的五种:季莫菲耶夫的《文学原理》、毕达可夫的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我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与死等问题的教育至关重要。生命伦理学课程将生命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正> 黑格尔在《美学》中叙及艺术表现的问题时,举了一则有趣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这里,黑格尔意在阐述美学的“实践观点”,但还给我们
校企合作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旋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北京化工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科博士研究生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
2018年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联合采访。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近期股市情
<正> 一新时期文学在表现对象中确立起人的主题,是从描写人的伤痕开始的。由人的命运的悲惨揭示出人性的被摧残;由人性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