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从有效评价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n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低年级引进多种朗读评价方式,以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保护孩子的朗读热情,显得更为重要。教学中,运用赏识评价、诱导评价、多元评价、形象评价、个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可以让孩子逐渐爱上朗读。
  【关键词】朗读 评价 激励 点拨 个性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78-02
  【现状点击】——这里问题多多
  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篇篇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很高,贴近儿童生活,语言典范生动的文章,学生百读不厌,每一篇都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然而学生的朗读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唱读现象严重、读破句、多字、落字……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老师未能采用合理有效的朗读评价手段,没有激发孩子朗读兴趣,因而也未能提高朗读效果。
  纵观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评价,我们认为存在着下面这些问题:
  单调 例如:“好”“读得不差”“真有感情”等积极性评价语,在同一学生身上及不同学生身上频繁使用,刺激过多,会使学生习以为常,从而使激励作用“贬值”。
  模糊 “好”“不错”等评价语本身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学生难以具体了解“好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维优势的可延传性,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频繁 有一些教师喜欢就学生的某一闪光点加以频繁表扬,这样的表扬往往会造成“表扬廉价”,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夸大 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常常予以夸大,表扬张度过人。如“你的朗读比倪萍还棒。”“你长大后一定能成為了不起的播音员。”等。
  【策略探微】——这里花香四溢
  怎样的朗读评价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激情,提高学生朗读的能力呢?这是新课改中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究。
  一、勤于激励,激活情感——敢读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实行新课程后,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的识字量大,课文篇幅长,这无疑给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孩子们带来了朗读的困难。对那些本来就不敢表现自己的孩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害怕朗读,更害怕在大家面前朗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每个细小的闪光之处,用发展与欣赏的眼光来激励、评价他们,树立自己能做好的信念,让他们敢读。
  1.制造“美丽”,唤起热情
  朗读要有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时时保持良好的朗读状态,所以我们要不断“刺激”学生。人都有被赞美的欲望,这种欲望一旦被点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试着去制造些“美丽”。
  一位老师借班上课,请一个孩子朗读课文,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老师却说:“你们没有发现,这位小朋友反复读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的孩子!”老师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结果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
  2.真心赞美,培植自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重情感投入,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每次让学生站起来读课文,我要求其他学生首先要静心、耐心地听完别人的朗读,不要随便打扰,因为无声便是赞美。其次,我还让学生在倾听时加入一些动作和肢体语言,使孩子在关爱、鼓励、呵护中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无痕而评,心领神会——爱读
  小学生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待于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
  1.结合语境,妙趣横生
  我们可以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这样,既把对课文的理解、感受融在了评价中,又把朗读的指导也包含到了其中。拭去了刻意评价的痕迹,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创造课堂气氛的“其乐融融”。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在评价中提高了朗读水平。
  2.幽默风趣,一语道破
  课堂上,咱们也不妨幽默一番。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使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的美好境界。它是专门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式。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和谐幽默,一语道破,这样的评价语,使教学信息的传导自然而风趣。
  3.身体态势,一目了然
  除口头评价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像体态语,就是通过教师的身体态势对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变化作形象化的演示,就像指挥家指挥乐队一样,让学生通过教师简洁明了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姿体语言体会课文的音韵规律,感受其间的音乐美。
  三、敏于点拨,举一反三——会读
  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逐步指导,朗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得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继续练习”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很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低年级朗读评价之本。
  1.有的放矢,准确得体   在低年级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利用指导性的评价语言清楚明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能从教师的指导中储备更多朗读方面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从而逐步接近第二学段(3~4年级)朗读训练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捕捉放大,锦上添花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及教学资源是很珍贵的,它有时是奇思妙想,有时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在朗读教学中,有时学生朗读精彩之处,恰恰是课文的生成点,是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千万不能放过,要善于捕捉、放大,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这样的朗读评价,既阐摩了语言文字,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又使朗读找到了情感的落脚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勇于突破,彰显个性——善读
  1.独特创新,信手沾来
  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的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饋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有一次,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不知不觉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2.因人而异,量身定做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少运用适用于每个学生的“读得真好”等评价语言,多运用适用个体的评价语言,发挥每个学生不同的自身优势。例如:
  ——“你的嗓音可真好,富有磁性。”这是夸奖学生的先天素质。
  ——“你不但读得很流利,而且还能让人从中体会到作者快乐的心情。”这是表扬学生阅读的习惯好。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
  这样的个性评价,利于学生寻找自身优势,发扬自身长处,体会到自身的朗读价值,从而在内心里爱上朗读。
  3.新释文本,尊重个性
  朗读评价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不要千人一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理解。我们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就不能搞标准化,不能把感情朗读变性为“感情+朗读”,即统一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感情或用什么语气去读课文。老师应当突破老的框框,对他这种创新的朗读方法进行大力表扬,为他这种创新的精神喝彩。这样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都是有裨益的。
  理想的朗读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地铺垫、点拨、引导,让朗读真正入情。学生的朗读千变万化,评价的语言又怎一个“好”字了得?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让我们的朗读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 青岛海洋大学2001年版.
  [4]《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本节课以筷子提米的小实验为切入点,巧妙地将摩擦力的概念引入,利用逗说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和探究,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感受到物理不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整节课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在媒体的选择上,注重实验探究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重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应适当地学习“数学文化”,领会和感悟数学特有的文化内涵。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的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所以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就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借助数学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文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提升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德育功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6-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2
期刊
【摘要】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就确定了“学生应该学什么,老师应该教什么”,为了真正完成语文科的使命,笔者凭着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经过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在本文重点阐述了立足于小学生表达能力提升教学策略试探。以期能够给予同行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立足于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由于很多老师故步自封,致使学生对文言文不仅没有兴趣,学习效果更是达不到课程标准。为此,笔者努力探索,创新实施了“过关斩将”古文教学法。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完成课程标准,还激发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古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过关斩将”法 古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
期刊
【摘要】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既培养了兴趣,又获得了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的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探索思维,我们教师只有从学生出发,围绕他们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关键词】兴趣 教学手段 习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
期刊
【摘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寓写话于日常生活当中,随时发现,随时汲取,优化训练过程,激发写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 细节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80-0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阐释教育的真谛,他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使学生把最好的方面展现出来的那个东西。”常言道:“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没有丰富的生活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师生共同阅读,更新理念,构建适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阅读语文 理念 灵气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88-0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期刊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载体,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从寻找阅读的契合点,激发阅读的兴趣点,提升阅读的能力值,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分享阅读中的收获等方面将语文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拓宽孩子们阅读的广度、深度,高度,让阅读浸润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有效衔接 低年级语文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县级中专旅游专业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课程设置笼统化、师资水平不高,教学对象定位模糊等多方面问题,通过在县级中专开展精致化教学(包括旅游课程内涵精致化、教师队伍建设精致化、教学对象精致化、现代化教学课堂精致化),完善中专旅游课程,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促进专业发展,培养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  【關键词】县级中专 精致化教学 旅游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