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来:真心谱写和谐情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c02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笔者采访黄英来先生的动意由来已久,但一来他为人处世历来非常低调,再者他身兼多职、事务繁忙,想采访他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终于有机会与黄英来先生见面,但他仍是一再谦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报道的事迹,不值得采访。虽然整个采访过程更像是一次私人之间的聊天,但好在笔者一行早就从认识黄先生的人那里零星地了解到有关他的事迹和资料,不至于无话可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采访过程中,笔者脑海中突然闪过这句诗。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春夜喜雨》一诗中的名句。诗中所描绘的大地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而其中的“润”字更是生动传神,准确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质。
  聆听黄英来先生的故事,感受他的人生理念,笔者从他身上分明感受到一种“润物细无声”般和谐而又凝重的力量,一番独特的人生况味与境界。而使之臻于这一境界的,无疑是黄英来先生对国家、对香港、对社会、对社团的一片满腔真情,以及他数十年来始终倡导与践行的“和谐”理念。
  
  “不和谐”的年代:奏响人生进行曲
  
  黄英来先生1945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华侨家庭。他的少年时代,正是祖国从饱受战火之苦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激发出他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热爱。受父辈的熏陶,黄英来从小就对祖国充满着热爱,他经常站在辽阔的田野遥望远方,遥望自己的祖国,遥望那片从未踏足的故土。浩淼的大洋,浩瀚的苍天,每每令他心潮汹涌,无限向往……
  1960年,年仅15岁的黄英来终于来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祖国,随后进入武汉华侨补习学校学习中文。五年后,他参加高考,顺利考入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后改为北京第三外国语学院)。这让黄英来先生备受鼓舞,他立志奋发向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但此时“文革”开始了,黄英来先生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到湖南洞庭湖的一个军垦农场去接受锻炼,虽然农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却认为这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和完善自我的良机。
  两年后,他被分配到福建工作。由于他是英语专业出身,当时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于是他就被分配在一所中学,拿起教鞭,当起了英语老师,而且一教就是六年。虽然他在教师的岗位上干得非常出色,但是由于当时正处在文革时期,教师也被打入另册,成了“牛鬼蛇神臭老九”, 何况黄英来先生还有“海外关系”。本想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好好干出一番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残酷的现实却令他备感失落。无奈之下,他不得不选择离开。那时周恩来总理对华侨子弟的处境一直非常关心,并作出指示。国家对归侨学生出国定居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实,于是,黄英来先生也得以成行。但当时他已无法回到印度尼西亚,只能在香港落脚。没想到的是,他在香港一呆就是数十年。
  
  移居香港:发展事业征程似锦
  
  刚来香港时,黄英来先生的处境异常艰辛。身上只有区区几十元港币,而且人生地不熟,一切困难都要靠自己想办法去克服。于是他就到工厂打工,有时一天要打两份工才能维持生计。他唯有拚命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甚至周末都很少休息。没过多久,他的勤奋、踏实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信任,一步步把他提拔到管理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黄英来先生决定辞职,出来做点小生意。他和几个合作伙伴一道,在香港界限街做鲜花生意。由于他们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再加上团结一心、善于协作,干得很不错。正是他们让原来以香港最大鲜花集散地着称的花墟道恢复了花团锦簇的本来面貌,当时的《东方日报》曾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之后,黄英来先生停掉鲜花生意,进入到电子配件行业,于1982年与几个兄弟合资盘下了一间电子配件厂,开拓新的事业。一开始电子配件厂同样支撑得很辛苦,后来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推进,内地对计算器等电子产品的需求量激增,这为黄氏兄弟的电子配件厂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与竞争对手相比,他们生产计算器外壳,在丝网印刷和冲压两大技术环节都非常完善,从而形成了对手无法比拟的核心优势。不仅如此,黄英来先生和他的兄弟们还始终有着敏锐的市场眼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总能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结构转型和产品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工厂的实力不断增强,业绩也越来越好。日本同行业的公司也伸出橄榄枝,主动提出合作,在内地合资设厂,扩大生产实现了强强联手,在广东建立达成绿川薄膜开关厂。达成绿川目前主要生产微波炉开关、线路等产品,客户包括松下、日立、索尼、埃默森、惠而浦等十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另外他们生产的医疗器械用薄膜开关则主要供应北欧市场。多年来,达成绿川注重高品质、诚信务实的企业精神已在行业内形成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1986年,不乏远见卓识的黄英来先生和他的兄弟们,顺应内地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毅然将厂房搬迁到毗邻香港的深圳,后于1995年迁至惠阳,使得公司已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内地的成本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有志实业报国的黄英来先生又通过旗下的伟利宝有限公司,先后在北京、湖北黄石等地投资多个行业。与此同时,黄英来先生本人也逐步积累了丰厚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业界声誉日盛,事业版图也不断扩展。
  “我从1982年开始创业,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也见证了香港的发展变迁。总的来说,我觉得香港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本事、肯实干,就可以得到用武之地。这印证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只要肯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真诚务实:投身社团心态很重要
  
  古语说:“崇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黄英来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十多年来,他全心全力参与社团工作以及其它有利侨界社群的各项活动。
  黄英来先生表示,谈到他的社团工作经历,要从香港侨友社说起。早在1992年,正值侨友社十周年之时,他加入其中,从此开始投身社团工作。1996年,一批曾就读于武汉华侨学校的旅港校友,发起成立了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黄英来先生也是创会成员之一。
  作为香港侨友会当届会长,黄英来先生一直非常钦佩前几任会长做社团工作无偿出钱出力出时间、无怨无悔、鞠躬尽瘁的精神。在我们采访的过程中,他也多次提到王钦贤等历届会长的名字,并再三表示自己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要以历届会长为表率,尽心履职,倾力而为。
  众所周知,要做好社团工作并不容易,甚至是“吃力不讨好”,要克服种种困难,必须要有一种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的精神。黄英来先生则认为做这些工作,虽然要付出不少,但有助于加深年轻一代侨胞对祖国、对家乡的了解。他觉得爱国爱乡意识,对于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识形态影响下生长的年轻一代华裔,靠说教效果是不好的,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真切地体会“根”是怎么一会事,才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港、爱侨的热情。因此,他总是尽可能地身体力行,投入其中。
  在卸任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会长一职之后,黄英来先生曾有感而发,写下一篇题为《不当会长以后》的文章,将其务实、奉献的心态展现无遗。以下不妨摘录一二:
  “当初我们成立校友会时,我被大家推选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心想等到把校友会筹备工作完成之后,校友会正式成立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理事会的工作就让别的校友去做吧。这是我当时的心态。”
  “但是没想到大家把我选为理事长,一当就是八年!其间,每当换届改选时我总是提出让贤的问题。因为我的想法是,校友会的第一把手不宜连任太久,更不要出现“终身制”现象。会长若由同一个人当太久,就容易出现会务停滞不前、缺乏新意等现象。为了令我会不断的发展创新,必须要有新血注入,才能有活力、有进步,才能与时俱进。但是每次我让贤的提议都遭到否决。从每次的否决,我心里深深感到理事会对我的厚爱与信任,同时感到压力更重。这是我当会长时的心态。”
  “当一个人由普通会员被推选为会长,或由会长退下作普通会员,其心态和行为必需改变,能否适应就要看自己如何进行调整。当我在位时,老实说我考虑比较多的是担子的问题,因为‘有为才有位,有位需有为’。在公司里,我们企业的用人方针是:‘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社团里,虽是不能照本宣科,但我是经常检讨自己的,常常因未能尽职而感到内疚。有位而无为决不是我的意愿。所以我对自己力求尽量低调,且要办实事,这是我在位时的心态。”
  “不当会长之后,我很感谢新会长、理事们和校友对我还是那么的尊重,经常对有些事务征求我的意见和看法。在对待这些问题上,我对自己订立了一个准则,那就是:要真心,要慎言。我有义务有责任协助新会长的工作,既要关心会务但又不能干预理事会的工作,要放手让新会长去发挥他的才干;对有些事务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只能是提供参考意见,重大问题最终要由新会长和理事会做决定。新会长做得好,我们应该支持和高兴。即使有时因缺乏社团工作经验做得不够,我们大家当一齐来协助他搞好。这也是不当会长的心态。”
  黄英来先生还表示:“做会长确实很辛苦,有时候真是苦不堪言,但苦中也有乐。我的责任很重大。”2007年6月20日,黄英来、王钦贤等香港侨界社团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第四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自接见并握手,这令他倍感自豪。回香港后,太太问他,跟胡主席握手时有什么感想,黄先生说:“我告诉太太,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确实很激动、很高兴,但我当时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凭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礼遇?我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侨友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侨友社的肯定,而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荣耀。前任的王会长和其它社团领袖的贡献不知比我大多少倍。可是他们却甘当绿叶,让我享受这份荣耀,这才是真正值得褒奖的。所以我想,一定要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来考虑问题。我决不能因为今天,在某场合别人会长前会长后就飘飘然。”
  
  和谐奉献:倾力培育社团文化
  
  黄英来先生强调,要推动社团工作的发展,一个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培育健康、正确、深厚的社团文化。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他指出,“和谐”是一个关键词。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创建和谐社会,黄英来先生认为,大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小到一个社团、一个家庭,都应当力争实现和谐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十多年前,黄英来先生就已经旗帜鲜明地倡导和实践这一理念。
  “在我刚进入香港侨友社时,我就比较认同‘和谐社团’的概念。虽然一开始我只是普通理事的身份,但当时我就提出,反对社团内部和社团之间搞分裂,也不要一点小事就闹不团结,结果搞得大家都不开心。我们应当在‘爱国、爱港、爱侨,为侨服务’的大前提下,齐心协心,精诚团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为香港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当时,我曾表态,如果有谁弄不团结,我会第一个退出。不过,让我倍感欣慰的是,侨友社在各位会长的领导下,始终保持着团结、和谐的局面,为各个社团作出了表率,也成为侨界社团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过,话说回来,我觉得我们社团里面大部分还是比较团结的,不团结只是一小部分,不会形成主流。我出任侨友社会长才一年时间,在侨友社,比我有时间、有魄力、有才干的大有人在,这给我带来很大压力,让我怎样在这个平台里面发挥作用。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现在侨友社已经做到这样一个台阶了,如果我上任之后,不进反退,我也很难交代。不过,幸运的是,有各位同仁、各界朋友地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我的工作难度都小很多。特别是前任会长王钦贤先生,不像很多社团领袖,退下来就什么都不管了,他还是一如继往地在各个方面都给我提供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都体会到他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献身社团。另外,侨友社还有一大批侨友,都本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团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都会鞭策我不断前进,不敢有丝毫懈怠。
  目前,侨友社的各项会务都在不断推进,可谓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我们定期编印出版会刊、会讯,与社会各界始终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另外我们拥有非常出色的歌唱团和舞蹈团,这是在香港社团界非常自豪的一点。”
  在开展各项会务活动中,黄英来会长不但强调深入基层、融入社会,也始终坚持有意识地把侨友社的“和谐文化”进行更广泛的推展,使之产生更积极的影响。2007年10月,香港侨友社60人的访问团在前任会长王钦贤及现任会长黄英来先生的带领下,赴印度尼西亚访问,与雅加达、万隆一些社团机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黄会长所作的关于和谐社团文化的演讲以及侨友社的和谐氛围,赢得了当地社团的高度赞赏。
  “其实,和谐并不是靠我讲出来的,而是侨友社本身的创会宗旨决定了我们的社团文化。我虽然不是创会人,但我知道,侨友社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爱国爱港爱侨’的主张——要知道,当时的香港还处在港英政府统治下,没有几个社团敢像侨友社这样做的。我觉得这一点很不简单!现在香港回归祖国了,更应当秉承这一宗旨,实实在在做到爱国、爱港、爱侨,为侨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未来侨友社,将进一步围绕‘和谐社团文化’这一理念发展会务,除了要进一步扩大会员队伍之外,我们还要跟兄弟社团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另外,面对侨友会成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的现状,我们要考虑如何让侨友社年轻化,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的问题。”临了,黄英来先生非常诚恳地说道:“我还有两年会长任期,在我的任期内,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管理等方面搞进一步,不断完善侨友社的组织和体系,力争做一个称职的会长。”
  黄英来先生现任湖北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董事、香港北京华侨联会名誉会长、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北京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惠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黄石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香港湖北联谊会理事、贵州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年过六旬的他,依然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耕耘者,继续为各项社团工作和社会事务竭诚尽智、默默奉献。
  后记
  
  黄英来先生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谦和、朴实又让人信服的老朋友,您真切地感受到,黄英来先生的谦和与朴实之中,饱含着一股令人震憾的力量、一种感人腑肺的精神。
  在黄英来先生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条书法条幅,上面是四个遒劲的大字:“天道酬勤”。相信能凭个人的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改变命运,用汗水和心血赢取成功的果实,这正是黄先生对这四字深刻领悟所形成的人生理念。
  黄英来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从印度尼西亚回到国内时,正是最艰苦的时候,后来又碰上“文革”,到军垦农场去接受锻炼,确实吃过不少苦头,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也是一番人生历练,很好地磨练了自己意志,后来我再到香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觉得没什么克服不了的。所以我经常跟儿子女儿们讲到这些,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由于出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黄英来先生他们这一代人没有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今,他的下一代都学有所成,儿子毕业于香港大学,后来进一步深造,获得英国的硕士文凭,女儿也是香港科技大学毕业。“虽然比起其它一些华侨子弟来说,他们算是一般的,但我已经觉得很欣慰了,也常常激励他们珍惜时光、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业余时间,除了旅游之外,黄英来先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他说自己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除了出席商务和社团活动,他喜欢多点时间陪伴家人,或者一个人静静地上网、看书……古人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社团领袖的黄英来先生却能如此恰到好处平衡“动” 、“静”结合之道,无疑是一番不同寻常的人生况味,一种人生境界。
  
  【人生格言】
  天道酬勤
  
  黄英来(Wong Ying Loi)
  印度尼西亚华侨。现任伟利宝有限公司、达成金属制品厂、惠州达成绿川薄膜开关厂董事总经理,并任湖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香港侨友社会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常务董事、旅港武汉侨校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北京华侨联会名誉会长、厦门市归侨联合会常委、湖北省归侨联合会委员、黄石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贵州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其他文献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香港菁英同学会创会主席、香港恒通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荣忻是著名实业家、诗人和书法家施子清先生的幼子。在继承和发扬父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作风的同时,施荣忻先生更以新生代的眼界、胆略和学识开创事业,成绩卓著,可谓“将门虎子”。  作为香港菁英同学会和百仁基金的创始人,施荣忻先生团结香港社会的菁英力量,特别是当今香港富豪的第二、三代人物,积极推展国情教育,弘扬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在香港,说到食神“韬韬”,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连小朋友见到他都会喜笑颜开去牵他的手。韬韬——梁文韬,是香港TVB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饮食节目《日日有食神》的主持人。清朝皇族后裔爱新觉罗溥铮曾亲笔题字——“食神”赠他。他在大荣华酒楼推广新界围村菜,回归自然、环保、健康的美食,被媒体赞为“韬韬食堂,美食天堂”;他热爱美食,热爱分享。他在电视中、书本上、旅游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从审计转战投行,吴德龙先生的工作征途一直是顺风顺水,没有经过多少坎坷波折。也许,这与他勤奋踏实、尽忠职守的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从社团工作到青年工作,吴德龙先生也做得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为他始终坚信“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原则。    起航——事业的平稳开拓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然,这是在三者只能取其一时所作的比较。试想想,如果不用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有人说,人生就是应该在风浪中逆风前行,体会挑战和冒险的滋味;也有人说,人生应该是在预知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体味一路风景的美妙,百态皆为人生。香港联艺针织厂董事长陈立汉先生,就循着一条大巧若拙、稳重求胜、风雨之中巍然不动的道路前行。其实平稳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波澜、没有挑战乃至失去激情, 相反,平稳也许是另一种怡然自得的姿态,笑看沿途景象万千。    人生伊始波澜起
期刊
大型系列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楼市与股市是香港经济两大支柱,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地位,关乎着香港经济的兴衰。在香港楼市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有一群人功不可没。他们活跃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维护地产物业的持续有序发展,推动香港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就是地产代理行业的从业者们。  今日香港有大、中、小地产代理公司四千余家,持有牌照的从业人员达两万三千多人,地产代理已成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根若盘石风不移,心如红日雨难侵。  此生不作异国梦,只缘爱国惜紫荆。   ——题赠朱松胜先生  走进朱松胜先生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相片和奖状,整齐地摆放于三面墙上:有全家福,有和政府领导合影,还有担任社会公职的委任状,以及获得社会荣誉的奖章、证书等。  每一张照片或奖状,都记录了朱松胜先生的社会履历,都展现了他在某一时期的人生角色。但是,静态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没有经历过坎坷磨难的人生,永远领略不到人间的奇峰异景,永远不会走向成熟与深刻。瑰丽雄奇的风景都在常人难及的深谷山巅之处。所以,我们要笑对人生,这是人生的基石。我们要有一颗平淡的心,既不因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骄傲不前;也不因命运的坎坷而怨天忧人。因为命运的纤绳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 题 记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但从很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赠言青少坦然进,林木成材需正心;  松临风雨仰天笑,锡铁熔炉堪比金。  —— 题赠林松锡博士  在2007年世界杰出华人奖暨美国加州圣格拉斯加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颁授典礼上,满头银发的他潇洒地走上领奖台,四周响起相机快门的声音。然而,一张张照片所记录的,只是他光彩的一刻,其背后的感人故事,只能用言语去诉说,或者用文字去描述。  为此,笔者走近了他——东江集团有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很少有人会在访问中一直提起自己的太太。但香港西贡区议员、绿色专线小巴总商会前主席,现任该会永远名誉会长的邱戊秀先生却是个例外。在我们短短一个小时的访问时间里,邱戊秀先生不断地谈起他的太太,而太太也一直陪伴在他左右,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在他眼中,二人的世界早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濡以沫一同面对人生的所有起伏,将这份深情刻成隽永,铭记于心。   —— 采访手
期刊
大型纪实文献《今日华人》入编稿:    股海之中,有“二八法则”之说,即20%的人赚钱,80%的人亏本。侥幸的人说,风水轮流转。而智慧的人却少言,他们用极其精到的眼光,通观全局,见微知着,无论进出,总有所获。曹绍伟先生便是这样的一位智者。在股票市场,曹绍伟先生独具慧眼,在高低起伏的股海中掌舵航行,于深入剖析香港及国际形势后始会“低购高沽”而取得一次次胜利;在房地产业,曹绍伟先生又以其高准确度的投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