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价值与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新时代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当前,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的新视角、新思路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研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时代价值,从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主体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培育过程中思想梯度变化、物质资源流动和能力差距范围的梯度规律,总结归纳出能量梯度理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价值与影响因素,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对策与路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推动当代职业教育体系蓬勃发展。
  关键词:能量梯度理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影响因素;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基础是技术工人队伍,要在社会上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广大青年走技术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新引擎”,是职业教育的“新目标”。现今,在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仍存在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不足、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融入程度低、培育体系思想理论不完善和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本文紧贴当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基于能量梯度理论构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探究其影响因素与梯度规律,为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好工匠人才提供新动能。
  一、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时代价值
  (一)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工匠精神”作为持之以恒的敬业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当代高职学生必备的品质精神。高职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过分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造成高职学生只重视与个人发展有关的技能学习,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品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导致学生职业技能发展不均衡。为贯彻执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以能量梯度理论为突破口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进行研究,对不同能量梯度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差异化培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领悟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从而秉持对事业的一份细致和沉着,对细节品质的一种极致追求。工匠精神在培育过程中更是要发扬创新精神,继传统之精华,集现代之智慧,推陈出新、摒弃浮躁、沉潜于事继而滴水穿石,才能引领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成长的发展。
  (二)校企产教融合工匠人才培育的时代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速推进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推进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尽管学校的参与度很高,但仍受传统教学束缚,不敢去大胆尝试和创新;而企业也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深度不够及合作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立足校企产教融合工匠人才培育目标,探讨能量梯度理论下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模式,根据高职学生自身“能量”的高低进行梯度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使高职学生在不同领域找寻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磨砺并练就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品质和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不断对技艺千锤百炼、细细打磨,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是完成校企产教融合工匠人才培育时代使命的有效举措。
  (三)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
  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人才是战略资源,对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新要求、新愿景。当前,我国虽已达到制造大国水平,但距离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所以,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加快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步伐、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和实践体系、培育“高能量”层次的技术型工匠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和迫切需要。而高职学生是我国中低“能量”层次技术型工匠人才的主要群体,是未来实现制造强国的主力军,以能量流动理论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问题,将中低“能量层次”的技术型工匠人才培育成为“高能量”的技术型工匠人才,使得工匠精神在民众中有扎根之处,在工作之中有引领作用,这也是将能量梯度理论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举措,并最终成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新动能。
  二、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影响因素
  (一)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1.社会认知因素
  社会认知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环境基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思想动态和行动方向,在社会高能量梯度中提倡“工匠精神”可以极大地激励高职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学习和落实,为高职学生的工作方向提供新的方向和视角。长期以来,社会中有一些关于“工匠精神”的错误解读,认为“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精神,从事体力劳动,没有深度考虑“工匠精神”对于人们生活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社会风气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因此,基于能量梯度理论深入探索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有助于提升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度,为“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2.政府政策因素
  政府扶持政策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先决条件,培养“匠心、匠德、匠艺”兼备的高职学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引领。目前,政府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扶持力度较小,政策效果受制于现实条件,致使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效率欠佳;同时,在现阶段高职学生毕业找工作难的形势下,培养“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就业的一大指标,使当代高职学生静心学习,专研技术,打磨技艺,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所以,政府应加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扶持力度,提倡能量梯度理论,鼓勵、支持和引导高职院校将能量梯度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当中去。
  3.资金投入因素
  资金是“工匠精神”培育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目前,各级部门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资金投入较少,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渠道也比较有限。社会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物质能量”输入不足,这严重影响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的增加是高职学生“能量层次”提升的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企业层面影响因素
  1.企业参与因素
  企业参与积极性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而多数企业存在参与积极性不足、参与力度不够、参与效果欠佳等问题。在每届的招聘大会中,企业应向学校老师了解学生在校的品行和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落实行动情况,优先录取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做好各梯度人才的过渡与发现。企业要积极地参与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当中去,切合能量梯度理论更好地推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发展。
  2.企业文化因素
  企业文化中有关“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内涵建设体系尚未完善,“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模式尚未完全确立,同时也缺少对“工匠精神”的鼓励和支持。企业层面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为高职学生实训实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对高职学生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校企产教融合因素
  企业主要是通过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参与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当中去,校企产教融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通过校企产教融合模式可以使高职学生的能量流向正确的方向,减少高职学生从中低“能量层次”到高“能量层次”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三)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学校层面影响因素
  1.教育模式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中对“工匠精神”不够重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够满足培育具备“高能量”层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须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将能量梯度理论与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2.制度安排因素
  我国高职院校在对高职学生基于能量梯度理论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多数高职院校存在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教学制度不健全等弊端。这些问题将会导致学校正常教学缺乏健全的教学制度保障,降低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能量提升效率”。因此,学校制度安排应作为基于能量梯度理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切入点。
  3.管理引导因素
  高职院校在参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合理的管理引导和监督机制。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培育体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因此,以能量梯度理论为基础,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引导机制,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完善和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四)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教师层面影响因素
  1.教师能力因素
  高职教师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主力,其“能量”的大小对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效果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教师自身“能量”的大小对培养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提高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能量层次”的同时也要注意高职教师自身“能量层次”的提高,应基于能量梯度理论进行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工匠精神“能量层次”,强化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能量层次”教师队伍。
  2.教学方法因素
  高职学生培育伟大的“工匠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来自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高职学生间能量梯度传输效率的高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此,教师可在能量梯度理论的基础上,转变旧观念,提供新思路,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满足新时期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的期望。
  3.课程体系因素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构建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高水平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应在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中提升自我,并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中,实现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在课程中的合理渗透,以培养出对接社会需求的“高能量层次”人才。
  三、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梯度规律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思想梯度变化
  以能量梯度理论为指导思想,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进行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梯度。高职学生所处的思想梯度客观上反映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融入程度。学生的思想梯度受年龄、思想、认知等不同因素影响,同时,也影响高职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出现梯度差异性。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梯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能量梯度的提升。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的思想“能量层次”还处于中低梯度,而通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培育,可以丰富高职学生的思想,加深对“工匠精神”的认知,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梯度,对于培养“高能量”的“高精尖”工匠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物质资源流动
  物质资源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體系的运行基础,其物质资源主要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以及教育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生产生活资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中物质资源流动是循环往复、内外兼并的。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中,物质资源的流动会带动能量的流动,物质资源从中低“能量层次”向高“能量层次”流动,并将更多的物质资源作用于中低“能量层次”,以推动处于该能量层次的高职学生向更高的能量层次发展。因此,为推动高职学生从中低“能量层次”向高“能量层次”,就必须使物质资源流动起来,带动高职学生“能量层次”的提升。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能力差距范围
  基于能量梯度理论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培育效果是有能力差距范围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并非工厂实现量产化的机器,通过该体系培育的学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都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范围。这种差距范围是客观存在的,只能缩小差距范围而不能消除。能力差距范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因素,即学生自身原因。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能力及悟性不同,导致不同个体间对工匠精神的融入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了能力差距范围。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其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及教学模式等,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大了能力差距范围。因此,为缩小能力差距范围,不断完善齐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需尽可能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到偏远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完善和发展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同时,尽可能地使学生间的差距范围变小。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本文在加速完成我国工匠人才培育的时代使命的背景下,基于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发展现状,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研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时代价值及其影响因素,从能量梯度理论出发,对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主体进行探讨,分析其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影响,并从能量梯度理论角度推进我国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发展,使高职学生实现从中低“能量层次”到高“能量层次”的转变,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多重启示。第一,社会是基于能量梯度理论对高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外在环境,在客观上对高职学生的“能量层次”进行了梯度分类;第二,企业参与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当中,能够为接受“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学生提供能量展示的舞台,通过实践操作,将中低“能量”层次技术型工匠人才培育成高“能量”层次技术型工匠人才;第三,学校作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场所,要通过建立健全培育制度,推广多元的教育模式并加强管理和引导,营造合适的培育环境,以减少高职学生在培育中的“能量损耗”;第四,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中,可针对处于不同“能量梯度”的学生制定梯度教案,进行梯度教学,因材施教,提高高职学生“能量”的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邱曉红.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助力国家战略质量强国实施[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2):9497.
  [2]罗小玲,傅贻忙,康红磊.基于群落结构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生态系统形成研究[J].现代商业,2018(35):172173.
  [3]罗小玲,傅贻忙,李涛.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研究[J].时代金融,2018(36):307308.
  [4]邓昭俊,傅贻忙,文斌.新时代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业,2018(17):155156.
  [5]甄学舜.以工匠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273274.
  [6]缪学梅.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现代工匠精神培养效用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20(05):5664+7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构建应用研究”(编号:XSP20YBZ02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昭俊(1987— ),男,湖南洞口人,硕士,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罗小玲(1982— ),女,汉族,湖南汝城人,硕士,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研究;李海霞(2001—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翟雯(2002— ),女,湖南永州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和学校安稳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所处社会背景、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和表现、兼职班主任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中的地位、优势和策略措施等,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建议,为新时期兼职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心理稳态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兼职班主任;大学生;心理危机;危机预防干预  
教师领导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学者讨论的重点问题,因此培养教师领导力无疑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目标.本文立足于江苏理工学院师范院系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教师领导
河北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政策,针对高校推进“放管服”政策改革的落实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和举措。要求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简化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充分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本文在此背景下,遵循国家及河北省“放管服”改革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河北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从科研经费预算调剂权改革的现状、
涡虫是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也是动物实验教学中必观察的动物之一.对涡虫活体、整体玻片标本的观察,有助于了解扁形动物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焰细胞和神经系统等结构
摘要: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思想、领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基础上,以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契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对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基本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制定,对其他新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通过研究指出,部
结合参与《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研究编制工作的思考和体会,全面解读这一未来15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路线图,分析其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以“核心能力”为重点
摘要: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从教育理念的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四方面展开研究,对促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着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实施途径    1绪论  为了适应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提出了
摘要:能源作为宁夏的特色产业,是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金融作为现代商业工具,为经济的发展注入的新的动能。而宁夏的企业在金融工具的运用方面缺乏经验,未能充分发挥金融工具管理风险的特点,因此,加强企业套期保值过程的制度建设十分必要。而运用金融工具推动能源产业高效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单方面的事情,政府在其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政府提高区域金融竞争力,有助于推动金融服务能源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能源金融;套期保值
摘要:民宿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越来越多的游客外出旅游选择体验当地的民宿,游客对民宿的安全感知则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本研究应用IPA理论对游客武夷山民宿安全感知进行分析,从民宿外部环境、基础服务、购物安全、餐饮安全等进行重要性跟满意度的分析,分为四个不同的象限,对应不同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IPA理论;武夷山民宿;民宿安全    1研究背景  近段时期,因为国家不断重视民宿的发展,以及各地
摘要: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关系着艺术类学生日常学习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但目前来看,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综合性大学还需从完善适合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制度、拓展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管理新阵地以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发展特点;教育管理;服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