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两个维度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对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性质的理解不尽相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贬义说和中性说两个向度,这就导致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两个不同维度: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批判 建构
  
  有学者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为一个贬义概念,认为马克思是在“虚假意识”层面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也有学者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为一个中性概念,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描述性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在不同的地方含义不同,贬义说和中性说两种含义都有。可以看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有两个不同的向度:贬义说和中性说,而且这两个向度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都能找到直接的说明,这就导致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理解的两个不同维度:批判维度和建构维度。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维度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展开了第一次批判。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批判,马克思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从而解构了黑格尔从绝对观念出发来解释法和国家的理论路径,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的秘密,即先从具体事物中得出一个一般观念,把这个观念想象成存在于人之外的独立本质,这个本质就变为具体事物的“实体”,然后又把“实体”想象为“主体”。于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被神秘化为思辨精神的运动。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历史观的前提是抽象的或绝对的精神……人类的历史变成了抽象的东西的历史,因而对于现实的人来说,也就是变成了人类彼岸精神的历史。”马克思指出这种思辨的唯心主义已经严重遮蔽了现实生活中的关系。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以“清算”自己从前的信仰,黑格尔以后的哲学主要指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此哲学认为宗教、概念、普遍的东西统治着现存的世界,总之,观念、思想、概念,被他们变为某种独立的东西的意识的一切产物,是人们的真正的枷锁。所以,马克思批判道:“既然青年黑格尔派的幻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那么,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人的、批判的、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消除他们的限制。”
  可以看出,青年黑格尔派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词句,绝不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马克思把德国包括黑格尔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和各种所谓的社会主义者都称为意识形态家,并认为他们的理论和学说不仅具有思辨性、抽象性和非批判性特征,而且还遮掩了现实关系。马克思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揭示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本质:“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影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古典经济学理论的非批判性和虚假性。古典经济学家通过抽象的“经济人”假设,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天然的制度,充分显示了古典经济学家的非批判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展开了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分析:
  首先是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就使用价值而言,商品是平凡而简单的,并无神秘之处。但是,一旦作为商品就变得“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东西。”马克思为此还举例说:“例如,用木头做桌子,木头的形状就改变了。可是桌子还是木头,还是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但是桌子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变成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从它的木脑袋里生出比它自动跳舞还奇怪得多的狂想。”商品的神秘性不是其使用价值,而是来源于交换价值。
  其次是对货币拜物教的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东西,不论是不是商品,都可以转化为货币。流通成了巨大的社会蒸馏器,再出来就成为货币的结晶。”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作为特殊的商品,它又进一步“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
  最后是对资本拜物教的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作为实物形式的资本和货币资本都会自行增殖。而马克思指出资本在其本质上并不是物,而是一种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因为“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的人的时候,资本才得以产生。”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拜物教的批判,指出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宣扬的自由、平等的虚假本质。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批判向度对马克思以后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对晚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哈贝马斯对科技理性的批判都可以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的解构向度中找到线索。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建构维度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建构向度是指从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出发,把意识形态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方面。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的中性含义就已经萌芽,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已经把意识形态的产生和传播与阶级关系“结合”起来,认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因此,“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叙述中,对意识形态的中性含义给出了明确的表达,把意识形态看成社会经济生活过程在其中得到反映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在说明变革时代的特征时马克思指出:“在考察这些变革时……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在这里,意识形态已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了,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包括了各种思想观念和各种理论,就是一切社会意识的总体。因此,在马克思的理论视域中,意识形态的含义除了作为批判工具的否定性意义之外又被作为一个描述性的中性的概念——作为一种阶级意识,它的内容和功能由其意识主体的阶级性决定,它的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它的功能既可以是进步的,也可以是保守的。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指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主要指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在不同的占有形式上,在社会生存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同时指出,个人是通过传统和教育而接受意识形态,个人所接受的意识形态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具有实践倾向的精神力量而支配着人的思考和行动,即把个体建构成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主体,这就是意识形态通过教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所以马克思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教育把工人阶级建构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机器的本质:“资产者唯恐其灭亡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不过是把人训练成机器罢了。”这就是说由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非科学性,它所建构的主体并不具有真正的主体性。所以,要想使无产阶级真正成为现实的主体,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就必须用共产主义意识来教育工人,使无产阶级确立自己的阶级意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由此,可以认为作为每一时代的人们从事历史实践的前提,不仅有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且有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意识形态传统。因此,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历史创造者,就必须摆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意识形态在这里已经不是被简单地看作是关于现实生活的唯心主义思辨,对局部利益的维护和掩盖,只是各种意识形态由于理论基础的不同,而有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的建构作用就是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提供合法性证明,保证自己服务的经济基础顺利发展。
  小 结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两个维度的啟示: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建构维度,与时俱进地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起批判向度,对种种错误思潮进行批判,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代建制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此次四川震区大量援建项目实施代建制,充分满足了灾后重建的客观需要。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灾区援建项目代建制,还需要在运行模式与制度安排等方面做出探索。  【关键词】灾区援建 代建制 项目管理模式    自从2008年“5·12”地震之后,来自大江南北的各省市及港澳特区对四川省地震灾区援建项目多达3417个(截至2009年12月
【摘要】商品过度包装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尽管部分现行法律已对商品过度包装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统一的《包装法》来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统一规范、管制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商品过度包装 立法思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摘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是阻碍扩大消费的主要因素。要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居民需求。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 抑制因素 措施    扩大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但在经济危机下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加之国外贸易壁垒不断形成,造成外贸出口难度加
【摘要】国企改革是经济学研究的热點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国企改革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围绕着产权改革、制度变迁等问题,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廓清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模糊认识,可以为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分权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理论基础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institution)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程序和行为规
【摘要】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却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可以说是法治思想的源头之一。他的良法思想、法律适用思想以及对法与道德的论述,可以使我们从其法治思想的源头上进行一些追溯,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法治的本意有所裨益。  【关键词】良法之治 正当性 善    法治,一种治道,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式的城邦政治体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
【摘要】在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假象的解释是不同的,假象的涵义也不一样。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的“假象”的基础上,对假象作了科学的规定和概括。但是作为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的黑格尔,他所提出的假象有其独特的内涵,也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假象 本质 现象    黑格尔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本体论、逻辑、认识论三者一致的思想(包括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的思想)
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建立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该体系不是静态的展现,而是从普通的道德理性与哲学的道德理性交汇的层面解析责任原则,从完全理性与不完全
【摘要】从产业安全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及致因机理及各方面对产业安全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基本上涉及了产业安全产生的各种因素,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解决对策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产业安全研究框架的形成。  【关键词】产业安全 外商直接投资 影响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内对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产业安全
【摘要】《纽约公约》第五条规定了拒绝承认或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一个理由即裁决违反法院地公共秩序。为了保证裁决的可执行性,仲裁员需要在做出裁决时考虑到相关的公共秩序,因此应该明确公共秩序的范围和仲裁中的应用,避免对该条款的滥用和曲解。  【关键词】公共秩序 国际商事仲裁 法律适用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和适用法律。对于这一点,各国国内法以及仲裁机构的仲裁规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已成为商品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本作为至关重要的新型生产力,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从管理激励这一全新视角入手,积极探索激励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机制,进而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能动性及创造性。  【关键词】国有企业 动力机制 激励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均已根据《公司法》的要求实施了改革,改制后的国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