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种(小小说)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ssss1111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凌鼎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作家网副总编,出版小小说集多部。
  伊藤秀本从大宋的京城汴梁回到东瀛后,一直心事重重的样子,好像在思考什么重大问题。夫人见丈夫如此,很是担心,就小心翼翼地问:“是否在中土碰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
  伊藤秀本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夫人:“我在日本算不算有阳刚之气的伟岸男性?”
  “当然,那还用说吗?不是我恭维你,无论用什么标准,在日本你就算顶级的美男子。”夫人很诚恳地说道。
  伊藤秀本犹豫再三,终于说道:“可我到了汴梁才知道,就我这身高,就像侏儒。大宋国的男人,哪怕最矮小的也高过我一个头。而且一个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让我自惭啊。”
  伊藤秀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不吃不喝。当他走出房间时,大声说道:“我决定了,让女儿伊藤真子去大宋度种!”
  夫人向来对丈夫言听计从,伊藤秀本决定的事,她从不反对。她唯一担心的是女儿会不会同意?她实在没有把握。
  夫妻俩商量好了,万一女儿不愿意,就晓以大义,让她从改良伊藤家族的品种这千秋万代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长远看,作出些牺牲是值得的。而且,度种也是有先例的,平安京時代初,大唐的商人来九州经商,就有女子去荐寝的,还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说白了,就是借种。
  伊藤秀本万万没有想到,伊藤真子一听让她去中土度种,一口答应,而且兴奋之情难抑。原来伊藤真子已从其他人嘴里听说了大宋的繁华,她早就向往至极。再说父亲从汴梁带回的胭脂水粉与丝绸,哪样不是伊藤真子的最爱。如果有机会亲自去一趟中土,再找个白马王子,那岂不是梦想成真,快哉!快哉!
  既然女儿这样通情达理,爽爽气气,想必其他年轻女子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要去就去一批,结伴而去,也安全,效果也好。在伊藤秀本的发动下,伊藤家族慎重地挑选了20位年龄在16到18岁,未婚,且长得眉清目秀有姿色的姑娘,同船而去。而伊藤秀本,被伊藤家族一致推举为领队。
  临行前,伊藤秀本做了三套预案,最好是在琅琊(今青岛)登岸,其次是到海州(连云港),最不济是到明州(宁波)。伊藤秀本清楚,船到了海上,洋流、风向等诸多因素决定着船的走向。
  伊藤秀本的船是六月初出发的,初夏出发,就是想避免遇上台风。开始顺风顺水,一路顺畅。哪晓得船行至半途,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天说变就变,热带风暴说来就来,所幸船在风暴边缘位置,但还是风大、浪急、涌高,船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伊藤秀本唯有像中土的渔民一样跪在船头,祈祷妈祖保佑。船不大,像一片树叶抛在海面,忽上忽下,颠得伊藤真子五脏六腑都挪了位,吐得一塌糊涂,仿佛苦胆都到了喉咙口。一船人只能听天由命,随风飘荡。经几昼夜的海上颠簸,九死一生,船终于搁浅在一片长满芦苇的滩涂上。上了岸才知道是刘家港,是长江人海口的一个小城。说起来是个小城,集市还挺热闹的,唐代时就有日本僧人、商人来过。
  伊藤秀本知道汴梁离这儿还有很远的路,不是十天八天就能走得到的。再说,因了热带风暴的折腾,一千人已人困马乏,只想休整,不想再动了,就暂且住下再作打算。
  衣带桥堍的莫家是刘家港的大户人家,伊藤秀本就借了莫家的院落安顿了下来。
  刘家港不大,但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善良,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伊藤真子见莫家的大儿子莫华山长得器宇轩昂,熊腰虎背,很是喜欢。莫华山开了一个武术馆,平时打拳舞剑。在伊藤真子眼里,莫华山的打拳也好,舞剑也罢,那一招一式都让她心动。俗话说“女追男,隔层纱”。而且伊藤真子是有备而来,目的性很明确,在她大胆、直接的进攻下,莫华山哪里挡得住,根本不可能柳下惠坐怀不乱,两人很快有了肌肤之亲,鱼水之欢。
  伊藤秀本虽然带足了金银珠宝,但坐吃山空,如果去汴梁,时间上、财力上都有点问题,索性就地解决,反正刘家港也是中土的一部分。虽说比不上汴梁繁华,但人种也大同小异。刘家港人那海纳百川的气度,刘家港那山清水秀的景色,都让伊藤秀本觉得没有白来。
  其他姐妹一看伊藤真子已先下手为强,立马群起而追之,各人寻找各人心仪的男人去了。比起东瀛矮小的男人,大宋的男人高大挺拔,太有男子汉气派了,姐妹们打心里喜欢,一个个各献手段,主动委身,无不十分投入,心情喻悦。
  不过伊藤秀本有个小小的私心,他对同船来的其他19位姑娘下了死命令:莫华山只属于伊藤真子一个人,其他人不得染指。
  大概三个月后,20位姑娘,除一位肚子还是瘪瘪的,毫无动静,其他的肚子都鼓了起来。伊藤秀本心满意足,把带来的金银珠宝都分给了莫华山等耕耘播种的青年,真所谓皆大欢喜。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伊藤秀本带着伊藤真子等不告而别,扬帆归去。
  伊藤秀本对着海风,朝着九州方向高声喊道:“满载而归!满载而归!”
  900多年后,刘家港出了一个读历史的博士,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据他考证,伊藤家族在平安京时代中后期集中出现了“伊藤茂夫”“伊藤晴夫”,以及武夫、纪夫、秀夫、哲夫、英夫、胜夫、正夫等……
  博士认为:“茂夫”应该是“莫夫”,纪念莫华山的、“晴夫”是纪念姓秦的丈夫、“武夫”是纪念姓武的,“纪夫”是纪念姓纪的……但博士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他的论文至今也没有正式发表。
其他文献
1  1949年,妈妈降生在东北大地上的一个小村庄。一面铺着黄沙的土炕上,妈妈浑身沾着黄土,小手攥着黄土,啼声嘹亮……  这或许是妈妈未来人生的一个意象。从此,七十年,妈妈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她由此展开的人生,与这块土地呼吸与共、歌哭不离……直到今天,伴着每一天的红色朝阳升起、金色夕阳落下,她还劳作在出生的这个小村庄,耕种着她耕种了一辈子的土地,一年接着一年。  1952年春天,轰轰烈烈的“土改”
期刊
坦白地说,写你,使我忐忑不安。你的很多扶贫事迹都不是从你本人口中得知的,是我听作协采风的报告和自己从老百姓得知的。你是如此低调,可你的故事却又如此吸引我、激励我,我该如何把你的刚强和担当变成我文字里的满腔正气和温暖……  绝不能让老百姓饿着肚子喝粥水  真实的故事中,你暴躁、不讲情面,让身边的人无地自容。  那一天,你因为精准扶贫立项,偷偷来到凤山一贫困独居老人家里。屋外阳光灿烂,屋内漆黑一片,如
期刊
海南农垦(简称海垦)事业的第一代创业者,是响应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为开发建设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在创业者行列中,有一支由全国各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的知识分子组成的队伍,人数虽然不多,仅有两百余人,却是海垦事业的第一生产力。他们在海垦橡胶事业建设发展的几十年间,为勘测规划、育种育苗、化学除茅、病虫害防治等科技领域以及教育、财经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支队伍有一
期刊
这两年,我一直在闭关写作,但脑海里却一直在思考,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小说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存在。很多时候,每当画完一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号时,内容无论是否虚构,我都会觉得它和我的关系不大了,在一个文学和商品一道被贴上商标的时代里,一篇文章的诞生永远不足为奇,只是有时候,回过头再去读自己的作品的时候,那些旧日所寄予其中的情感,却总是一瞬间能在纸上浮现,于是,我便日复一日地,把我所认为不可或缺的情感都
期刊
罪己词   不用原谅我的罪   我的骄傲,就是爱着一个人   我的倔强和颓丧也是   但我不会因为这孤独的爱   而放下坚持   在这苍茫的人间   我已在自己的歧途,越走越远   你在不在意,都没关系   我终究会停下来   像一只鹰,落在大地之上   卸去肉身的冗   以草木、花朵、流水的干净之躯   把我经年的痛   光明正大地喊出来   在村庄   这是我希望的宁静   带着孩子们去溪边打
期刊
作者简介:邹记福,笔名野风、野岛。1972年生,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学文化。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真爱无悔》《野性的情歌》,散文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用青春赌明天》,小说集《走出荒原》等。  远行者的恋情  母亲又在苍茫的远山  以炊烟为我第一次走出襁褓  升起温暖  还怕儿子冷么  我已经走进了  人生五月的江南  我默默地凝视远山  对那炊烟  一声呼唤  一声祝愿  泪珠儿已经在
期刊
盛夏六月,我乘坐火车从四川成都去甘肃张掖出差。途中,有人的手机里不断地播放着徐千雅那首著名的《坐上火车去拉萨》,这歌声把我的思绪带到了17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任何时候想起都会热血沸腾的季节!  1  2002年4月底,我作为青藏铁路参见单位之一的宣传人员,住进了公司格尔木制梁场。  2002年6月29日,青藏铁路首次铺轨架梁仪式在青海省格尔木南山口举行。据初步统计,当时有包括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
期刊
作者简介:李建田,出生于大兴安岭,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等杂志发表过诗歌作品,现居呼伦贝尔。  蚂蚁  山间,我小心翼翼  进入黄昏的树林,脚步向前挪动时  我屏住呼吸,笨重的身体  在榆树的影子下,微微的战栗  脚下的一只蚂蚁,灵活地爬行  它好像,比我抖动得还厉害  蚂蚁爬上土坡,让我感受到  尘埃的震动  我想,这是一只激情澎湃的蚂蚁  清苦中,煎熬着生命  它孱弱的肉体,很小 
期刊
那一段时间,延安在中国的历史上仿佛消沉了许多,当人们向年轻一代问及“嘉兴南湖”“井冈山”“遵义”“延安”等与新中国诞生息息相关的地名,得到的回答大都不全面或不清楚。近日,笔者作为所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调研组成员来到大西北,开始了自己的红色之旅。在旅途中,笔者记下了导游给我们讲的故事……  一  延安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面食吃得快,做饭大烩菜,毛巾头上带,皮袄穿在外”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那里的
期刊
作者简介:黄舟山,笔名晓舢、佚名。许多年来,先后在全国地市级以上报纸杂志、官方网站和新媒体发表各类诗歌600多首(件)。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青年作家。  穿过月光的乡愁生动地赶来  早年的我,写下一些仓促的文字  那时月光迷离。阵阵乡愁涌向心头  用风景加以叙述和铺垫  抚平沧桑  乡愁,这两个字  总是陌生而熟悉地赶来  那些纯正的底色  包括苞谷和栎树多少次的背井离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