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知识点、案例,其本质是“数”与“形”的有效结合体。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高效数学解析思想方法,在提升学习效能,推进教学进程,提高思维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通过概念教学、案例讲解、图形计算等活动,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作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思想方法
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学科其内涵要义,实际就是“数形结合”作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科各个不同阶段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指出:“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数学丰富内涵,让小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知识素养和方法经验,以及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学认为,数形结合是指教师在解析问题的进程中,根据其内在“衔接点”,采取“数”与“形”科学转换的形式,将抽象数学进行直观、形象、简单的呈现,所开展的一种辨析方法。实践证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习对象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算法,提高思维能力。我现通过概念教学、案例讲解、图形计算等活动,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运用作论述。
一、以数化形,直观化地展示抽象数学概念
教育学认为,学习概念内容、掌握概念内涵,是数学学科学习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工作。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数学概念总是以高度概括性的精炼语言进行呈现,给人以抽象性的“认识”。而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数学概念表面看似抽象,实际有内在规律可循,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进行生动、清晰的展示,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在抽象性数学概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所讲解的数学概念内涵,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以数化形的直观化的图形中,深刻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如在“垂线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材中对垂线的概念定义相对比较抽象,小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在讲解“垂线”概念时,教者向学生出示如图一的两条线相交的情形,组织学生运用量角器进行动手测量活动。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发现两条线相交并且度数为90度。此时,教者向学生指出互相垂直、垂线及垂足的概念定义。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互相垂直这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你又是怎么理解垂线的呢?”引导学生判断图二中的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讲解中将垂线的概念直观进行呈现,让小学生在动手测量、动脑思考的判断中,深入领悟了数学概念内涵。又如在“认识乘法”的教学中,为帮助小学生准确感知乘法的内涵,教师借助投影仪,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一条船上有三人,三条船上有几个人的画面,并询问学生如何表示。小学生自然想到可以用加法方法表示。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果现在有100条船,应该怎么办呢?小学生此时无从下手,教师水到渠成地展示乘法知识内容。
二、以形补数,形象化地揭示数学问题内涵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代言”。部分小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案例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未能找寻出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未能找准要求与条件之间的联系。在解析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动手画图,将数学问题条件内容转化为图形符号,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深刻内容。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经典类型,很多小学生解析此类问题活动时,经常出现“少加1”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此类问题时,先通过开展手指游戏,引导小学生观察“手指数与手指间隔”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之间的关系式:手指数=间隔数 1。然后,教师出示问题:“工人师傅准备在长为20米的河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需要栽多少棵树?”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活动体会,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进行思考分析。学生在观察分析示意图的过程中,得到其需要栽的树的棵数=间隔数 1。又如在“路程类应用题”解答中,教师根据路程之间的关系等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画出线段图,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有效解答问题。画线段图解析问题的方法,其本质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此种方法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数形融合,条理化地解决简单图形问题
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很多小学生学习的“软肋”。研析图形计算方面的问题,可以发现,图形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在解析计算的过程中,要指导小学生采用割补法,将复杂图形变化为简单图形,将不规则图形化割为规则图形,从而获得更广的知识面,借助所学的图形知识内容,“以数解形”。如在“如图三,求这一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解析时,教师应该抓住所揭示的图形形状及阴影部分特征,引导学生采用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利用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可见,所呈现的图形阴影面积是梯形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够让解析思维更加科学化、直观化和高效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引导,提高数形结合运用效能,培树良好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陈华.巧用数形结合 炫出数学魅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26.
[2]贺家兰.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形结合 思想方法
教育构建学认为,数学学科其内涵要义,实际就是“数形结合”作为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科各个不同阶段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指出:“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数学丰富内涵,让小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知识素养和方法经验,以及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育学认为,数形结合是指教师在解析问题的进程中,根据其内在“衔接点”,采取“数”与“形”科学转换的形式,将抽象数学进行直观、形象、简单的呈现,所开展的一种辨析方法。实践证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习对象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算法,提高思维能力。我现通过概念教学、案例讲解、图形计算等活动,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运用作论述。
一、以数化形,直观化地展示抽象数学概念
教育学认为,学习概念内容、掌握概念内涵,是数学学科学习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工作。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数学概念总是以高度概括性的精炼语言进行呈现,给人以抽象性的“认识”。而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数学概念表面看似抽象,实际有内在规律可循,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进行生动、清晰的展示,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在抽象性数学概念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所讲解的数学概念内涵,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以数化形的直观化的图形中,深刻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如在“垂线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材中对垂线的概念定义相对比较抽象,小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在讲解“垂线”概念时,教者向学生出示如图一的两条线相交的情形,组织学生运用量角器进行动手测量活动。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发现两条线相交并且度数为90度。此时,教者向学生指出互相垂直、垂线及垂足的概念定义。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互相垂直这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你又是怎么理解垂线的呢?”引导学生判断图二中的哪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小学数学教师在此讲解中将垂线的概念直观进行呈现,让小学生在动手测量、动脑思考的判断中,深入领悟了数学概念内涵。又如在“认识乘法”的教学中,为帮助小学生准确感知乘法的内涵,教师借助投影仪,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一条船上有三人,三条船上有几个人的画面,并询问学生如何表示。小学生自然想到可以用加法方法表示。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果现在有100条船,应该怎么办呢?小学生此时无从下手,教师水到渠成地展示乘法知识内容。
二、以形补数,形象化地揭示数学问题内涵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心脏”,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代言”。部分小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案例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未能找寻出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未能找准要求与条件之间的联系。在解析数学问题过程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动手画图,将数学问题条件内容转化为图形符号,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揭示出数学问题的深刻内容。如“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经典类型,很多小学生解析此类问题活动时,经常出现“少加1”的情况。教师在讲解此类问题时,先通过开展手指游戏,引导小学生观察“手指数与手指间隔”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之间的关系式:手指数=间隔数 1。然后,教师出示问题:“工人师傅准备在长为20米的河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需要栽多少棵树?”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活动体会,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进行思考分析。学生在观察分析示意图的过程中,得到其需要栽的树的棵数=间隔数 1。又如在“路程类应用题”解答中,教师根据路程之间的关系等式,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画出线段图,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有效解答问题。画线段图解析问题的方法,其本质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此种方法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其思维能力。
三、数形融合,条理化地解决简单图形问题
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很多小学生学习的“软肋”。研析图形计算方面的问题,可以发现,图形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在解析计算的过程中,要指导小学生采用割补法,将复杂图形变化为简单图形,将不规则图形化割为规则图形,从而获得更广的知识面,借助所学的图形知识内容,“以数解形”。如在“如图三,求这一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解析时,教师应该抓住所揭示的图形形状及阴影部分特征,引导学生采用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利用梯形和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可见,所呈现的图形阴影面积是梯形面积减去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够让解析思维更加科学化、直观化和高效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引导,提高数形结合运用效能,培树良好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陈华.巧用数形结合 炫出数学魅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1,26.
[2]贺家兰.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