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指出的,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尝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这样的指导精神,我们创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全新形式。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浅谈一下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效率 自主学习 小组构建
首先,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分组,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共有56名同学,我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先把他们分成三类学生,也就是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然后再按照优中差1:4:1的比例平均的把他们分成八个小组(与此同时,也会考虑每组同学说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个组中,都要民主的选出一名小组长,能够当选小组长的条件是品行端正,成绩优秀,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然后再让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积极向上的名字,成为小组的组名,并拟好小组内部的座右铭。其次,是给小组内部人员拟定职务,让他们人人有事做。比如说可以选举组内的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作业小组长,监督小组长,汇报小组长等一系列的职务。小组长的任务很明确,监管组内一切事物,平时组内一些简单的事物都交给小组长处理。小组的同学都各尽其职,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引导这个小组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同事也为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组长可以定期的举行改选。小组内部要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的按照制度执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开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有所得的。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任课教师要及时的给与恰当的引导。在教师给予讨论课题时,应限制讨论时间,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时间,又防止学生无限制的争论一个话题。学生在讨论问题之前,都应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了疑问才可以开始交流讨论,否则就容易造成“吃现成的”这种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
再其次,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教师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给小组的学生打分。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这样使得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即将下课前的三分钟内,应该评定出每节课上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与表扬。在有学生代表发言,主要内容是本堂课只是的小结。看看这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学到了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后的复习重点在哪里。定期的让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分别指出小组之间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在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最后有教师做评价总结。指出不足,和继续发扬的优点。使得整个班级都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都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这仅仅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个方案,但是在这个方案里我看到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以及合作的手段,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它基本上是成功的。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时,通过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调查证明,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方案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信心,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欲望。其三,教师要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担当起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逐渐体会到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激励竞争,增加小组合作的学习意识。
为了提高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的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组织小组讨论中,还是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效率 自主学习 小组构建
首先,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分组,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把学生分成小组学习。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共有56名同学,我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先把他们分成三类学生,也就是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然后再按照优中差1:4:1的比例平均的把他们分成八个小组(与此同时,也会考虑每组同学说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在每个组中,都要民主的选出一名小组长,能够当选小组长的条件是品行端正,成绩优秀,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然后再让每个小组自己取一个积极向上的名字,成为小组的组名,并拟好小组内部的座右铭。其次,是给小组内部人员拟定职务,让他们人人有事做。比如说可以选举组内的纪律小组长,卫生小组长,作业小组长,监督小组长,汇报小组长等一系列的职务。小组长的任务很明确,监管组内一切事物,平时组内一些简单的事物都交给小组长处理。小组的同学都各尽其职,大家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引导这个小组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同事也为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组长可以定期的举行改选。小组内部要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的按照制度执行。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开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有所得的。
5.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任课教师要及时的给与恰当的引导。在教师给予讨论课题时,应限制讨论时间,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合理的分配学习时间。这样既合理的利用了时间,又防止学生无限制的争论一个话题。学生在讨论问题之前,都应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了疑问才可以开始交流讨论,否则就容易造成“吃现成的”这种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了。
再其次,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教师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给小组的学生打分。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这样使得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即将下课前的三分钟内,应该评定出每节课上的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给与表扬。在有学生代表发言,主要内容是本堂课只是的小结。看看这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学到了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后的复习重点在哪里。定期的让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分别指出小组之间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在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最后有教师做评价总结。指出不足,和继续发扬的优点。使得整个班级都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都得到了长期的发展和提升。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这仅仅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个方案,但是在这个方案里我看到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以及合作的手段,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它基本上是成功的。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时,通过实践,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调查证明,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方案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要真正给学生信心,体会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欲望。其三,教师要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担当起应尽的义务和职责,逐渐体会到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激励竞争,增加小组合作的学习意识。
为了提高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的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交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整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组织小组讨论中,还是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