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写作中,抒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能运用各种方法,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情思和感受,让读者时而心有戚戚,时而潸然泪下,时而拍案惊奇。
  正如《礼记》中所言:“情欲信,辞欲巧。”以情动人的前提条件是情感要真实。矫情也好虚情也罢,纵使声嘶力竭,最终也不过是无病呻吟,让人生厌。
  我们较为熟悉的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例如老舍先生《想北平》一文的结尾部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老舍先生直截了当地敞开心扉,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身处异乡的“我”对北平的忧虑和思念和盘托出,具有极强的感染效果,是直抒胸臆的典范。
  但若所有情感都一味直陳,任思绪倾泻而下,却也容易失之直白。因此,作者往往也会采用“清淡的、弛缓的”(叶圣陶语)抒情方式,借助某种外物,如事件、景致、物体等进行间接抒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作者尽可能隐藏起自己,将内心的感受渗透融化进这些外物中,以介绍人物、描绘景致、摹写物体、阐述哲理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与“一览无余”的直接抒情相比,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与体味余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间接抒情也许更接近文学的本质。
其他文献
爱默生曾说过,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的确,文化作为民族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作為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每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不仅仅是民族,每个地域都应该有独特的文化,它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我的生长之地,是浸润着戏曲,装饰着粉墨的地方。音韵悠扬的姚剧陪伴着多少代人的成长,深深植入多少代人的血液,伴随着悠悠姚江之水传唱。然而,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悄然降临,姚剧渐渐淡出了人们
期刊
“十一”国庆期间,我回了一趟大岚山外婆家。还是那个熟识的小村庄,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我行走在布满青苔的石砌矮墙之间,感受那来自泥土的芬芳清香和自然气息,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期。  然而,近几年来,我也逐渐发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屋子只有一位高龄老人孤独驻守,还有些屋子已经布满蛛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房”。苍翠连绵的山上,也难得看到年轻人劳作的身影,只有一些老年人扛着花木艰难劳作。  其实,
期刊
前几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回来之后,我一直心潮澎湃。影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英雄儿女》拍摄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由武兆堤执导,影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英雄王成的故事只占110分钟
期刊
编者按: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设置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2个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阅读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这个火红的十月,我刊多个栏目策划了有关红色经典作品鉴赏的专题写作活动,收到了不少佳作。现择优予以刊登:学生文章将在“策源地”栏目展示,教师文章将在“阅读视界”“课文精读”栏目展示
期刊
旭日初升,我趁着微凉,观完《建军大业》,却不知何故大汗淋漓,感到有一股气力穿透厚重的历史,直灌心胸,升腾起那面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旗帜,浸染着中国梦,飘扬于新时代的上空。  1927年,中共武装斗争的旗帜,在战火飘摇中徐徐展开,飘扬在星星点点的战争岁月,成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人民的信仰。在战乱纷飞、炮火硝烟中,它激励着共产党人突出一个又一个重围,走向光明;在哀鸿遍野、血流成河的白色恐怖中,它将中
期刊
惨淡庄严的礼堂中,充斥着哀声,似有万钧重弹在胸,使人无法呼吸。而人们为之痛哭的那位姑娘,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棺木之中,深陷在永恒的沉睡中。或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传递着她的名字:劉和珍。  因为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我有机会接触到了石评梅的《痛哭和珍》。读《痛哭和珍》,我似乎来到了现场,心中的一种情被拨动了,那就是痛!  这位不平凡的姑娘,受到贫穷的土地的哺育,革命的思潮却也滋润着她,塑造着她,
期刊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论述,把文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②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越来越多的学校结合地方和本校的文化特色,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课程。  ③ 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阿来的《尘埃落定》、刘亮程的《一个
期刊
半个暑假读完《长征》,我被王树增笔下的这部壮丽史诗震撼了。这是一声与现下不少青年的颓废萎靡截然相反的、激荡着灿烂的青年精神的惊雷。  是的,在这条“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空前绝后的征途中,无论是老练稳重的中年人,还是稚气英勇的少年人,都激情万丈,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青年的躯壳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
期刊
克拉夫季娜·科罗辛娜(上士,狙击手)说:  “我们卧倒后,我开始观测。这时我发现有个德国人欠着腰站了起来,我手指头一动,他就倒下了。您知道吗?(1)我一个劲地哆嗦,全身颤抖。我哭了。我以前是朝靶子射击……根本不在乎。可是在这里,我是怎么把一个活人给打死的呢?……  “但这种恐惧很快就过去了,一次我们行军路过东普鲁士的一个小镇。到达那里时,道路旁有一座既像板棚又像房屋的建筑的残骸,已经辨认不清了。它
期刊
写作与阅读不分家。我们先来看看平时学生所做的各种文本阅读中经常出现的关于景物描写类的考题:①开头写景有什么作用?②请赏析颔联的写景手法。③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一般都是写景)的艺术特色。④小说开头(写景)有什么作用?  以上题目的答案,我们总能教会学生答出个一二三四点来。也就是景物描写几乎在诗词、散文、小说、人物传记等所有类别的文本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作家安排位置的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