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化工工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和扩建项目很多,在发展化工主营业务的同时,安全和环保问题突出,影响和制约了化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石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环境保护 安全
一、节约能源
随着社会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继续依靠高消耗、低产出来支撑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化工行业统计,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0%,其余60%则作为公用工程消耗。因此,石化行业实现节约发展应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两个方面入手。
二、环境保护
由于化工产品产能连年的快速增长,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要面对多年形成的"顽症",还要应对新增产能带来的治理压力,新增化工项目无疑成为新的节能减排负担。而化工企业普遍感到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要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
人们对防治污染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放在点源治理上,80年代逐步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90年代开始实行化工污染全过程控制,到21世纪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已为广大企业所认知,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绿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三、安全生产
指通过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安全生产工作,则是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的活动,由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4个部分构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安全防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市场准入、监管监察、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安全服务、科研教育和宣传培训等。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企业责任主体、中介服务主体、政府监管主体和从事安全生产的从业人员。
四、安全在化工生产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生产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越来越生活化,而人们也越加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重视生命安全。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事故发生。其实,很多的事故,如果我们当时能多注意一些,事故就不会发生。但时间不容许我们重来,没有如果。而我们需要面对的往往是那些小小的不注意、尝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失去了生命,生存也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全生产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化工生产特点多是高温、高压或深冷、真空,化工生产过程多是连续化、集中化、自动化、大型化,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因此,化工行业已成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由于化工生产中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且相互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后果严重。所以,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均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
安全技术的作用在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采取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生产事故为目的的技术措施,其内容包括: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即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
(2)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采用安全保护和保险装置等;
(3) 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警报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等;
(4)特殊安全措施,如限制自由接触的技术设备等;
(5)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如预防性实验,作业场所的合理布局,个体防护设备等。
五、总结
要实现化工生产装置的环保安全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技术进步及多专业密切合作等多方面长期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在现有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设计控制系统是保证化工装置顺利运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志芳.危机下化工行业如何与环保并行[J].环境保护(17),2009:69-71.
[2]吴宇.化工企业的绿色环保之路[J].环境教育(3),2009:78.
[3]张福琴,纪晔,雒世军.石化工业与节能、安全及环保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外能源(11),2006:92-95.
[4]何天平,程凌,潘彤.邻水区域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准入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6),2008:53-56.
作者简介:程刚,性别男,民族汉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环境保护 安全
一、节约能源
随着社会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继续依靠高消耗、低产出来支撑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必须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中国化工行业统计,目前中国化工生产中,作为原料消耗的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0%,其余60%则作为公用工程消耗。因此,石化行业实现节约发展应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能耗两个方面入手。
二、环境保护
由于化工产品产能连年的快速增长,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要面对多年形成的"顽症",还要应对新增产能带来的治理压力,新增化工项目无疑成为新的节能减排负担。而化工企业普遍感到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不足,要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的项目,给予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
人们对防治污染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放在点源治理上,80年代逐步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90年代开始实行化工污染全过程控制,到21世纪初,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已为广大企业所认知,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把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打造绿色产业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三、安全生产
指通过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运作,使社会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的状态。安全生产工作,则是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在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的活动,由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4个部分构成。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安全防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市场准入、监管监察、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社会中介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安全服务、科研教育和宣传培训等。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主体包括企业责任主体、中介服务主体、政府监管主体和从事安全生产的从业人员。
四、安全在化工生产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生产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产越来越生活化,而人们也越加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重视生命安全。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事故发生。其实,很多的事故,如果我们当时能多注意一些,事故就不会发生。但时间不容许我们重来,没有如果。而我们需要面对的往往是那些小小的不注意、尝试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失去了生命,生存也就无从谈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义。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全生产始终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化工生产特点多是高温、高压或深冷、真空,化工生产过程多是连续化、集中化、自动化、大型化,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因此,化工行业已成为危险源高度集中的行业。由于化工生产中各个环节不安全因素较多,且相互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危险性和危害性大,后果严重。所以,化工生产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均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事故处理技能.
安全技术的作用在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预防伤亡事故和灾害性事故的发生。采取以防止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生产事故为目的的技术措施,其内容包括: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即使生产装置本质安全化;
(2)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采用安全保护和保险装置等;
(3) 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警报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等;
(4)特殊安全措施,如限制自由接触的技术设备等;
(5)其他安全技术措施,如预防性实验,作业场所的合理布局,个体防护设备等。
五、总结
要实现化工生产装置的环保安全问题,需要从管理体制,技术进步及多专业密切合作等多方面长期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在现有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设计控制系统是保证化工装置顺利运转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志芳.危机下化工行业如何与环保并行[J].环境保护(17),2009:69-71.
[2]吴宇.化工企业的绿色环保之路[J].环境教育(3),2009:78.
[3]张福琴,纪晔,雒世军.石化工业与节能、安全及环保协调发展的探讨[J].中外能源(11),2006:92-95.
[4]何天平,程凌,潘彤.邻水区域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准入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6),2008:53-56.
作者简介:程刚,性别男,民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