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指出一些解决
  问题的途径。
  
  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体现了2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知识性系统,那么掌握语言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就成为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则会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前一种知识性系统语言观左右我国中学外语教学许多年,它的影响渗透到语言教育的许多方面,其影响是深远的。“高分低能”便是这种语言教学观的产物。尽管一些学校经过努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毕竟是曲高和寡,影响不大。再者由于测试的反拔作用,外语教学仍旧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操练上。
  后一种语言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因许多教师不了解语言知识在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虽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辩证地来看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它们实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语言知识是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基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就难以实现。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之上的。然而知识不等于能力。那种认为掌握了语言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语言的观点是错误的。
  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其标准是看他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语言知识也只有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才能得到巩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中只要缺一,语言的信息交际就会中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另外,语言知识的掌握不是靠讲,而是靠练,它只有进行言语操练,在情景中加以运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语课是实践课,它必须要通过听说读写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外围,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
  关键因素——教师
  
  如果从事物发生发展的内部规律看,从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有一个中间媒介,即语言形成自动化习惯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知识向能力能否成功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并不与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相悖。“以学生为中心”论其实质就是要教师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学识水平、动机、兴趣,以便能因材施教。目前,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师尤甚。这主要体现在:1)道德不够高;2)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够熟练;3)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
  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的升华,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些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英语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亦将不是什么难事。教师一口流利得体的英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听到的都是英语。学生只有英语听多,他才能开口说。教师通过运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原则,能极大地加快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传统的教学存在几个主要弊端,一个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语言信息量少。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应增大信息量,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外语材料。一年级的学生可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级学生可多读一些简易有趣的初级读物,并逐步提高听读外语材料的质量。第二个弊端是学生外语实践量少、面窄。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能动性,主动参与课堂中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改变这种消极被动的局面,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操练的机会。第三个弊端是学习和操作的节奏缓慢。快节奏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练习转换,环节交替紧凑,语速正常。学生操练外语的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师的提问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学生的回答节奏加快。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富有紧凑感,从而克服从前那种上课懒懒散散,智力活动松弛的现象。由此可见,外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是决定外语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语言知识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教材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语言基本功过关,还要具备听说读写演画多种技能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那些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教师,可以采取进修或自学或在职提高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逐步提高素质,还能提高组织教学能力。
  
  如何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
  
  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读写这一环节,时间一久,也就自然形成几种技能的相互脱节。
  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从而导致作用于彼此之间的能量浪费。那种以整体结构发生作用的能量往往大于个体相加的和的能量。要想使学生的4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3方面着手。1)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的目的,同时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4种技能得以实现。2)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3)增加阅读和写的量。可适当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在网络及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是21世纪赋予教师的一项新的任务。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1 通过网络,让学生走进社会,感悟生活    新课程是从事实际教学的“引子”,而大量的活生生的事例则要靠教师在生活中去挖掘。在师生生活空间、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多媒体就是了解广阔世界的好途径。通过多媒体补充、印证理论知识,可以使思想品德课生动活泼。例如:“实施科教兴国
长久以来,啮齿类的世界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世界,但最新研究发现,这个世界里面其实充满了“歌声”。
【正】宛政办[2009]6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南阳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摘要 实现高等院校内部教学资源的规范建设与共享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计算机学科,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学科。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更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来发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重点介绍构建计算机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实践体会,从中得出一些初步的课程建设经验。  关键词 计算机学科;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正】宛政办〔2009〕4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2009年4月27日召开的全省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类已灭绝的昆虫——始新虫,它们生活在大约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还在始新世开始之前,昆虫家族就不断稳步壮大,只有零星和分散的灭绝。然而,包括始新虫在内的蝎
<正>1油封的概念油封(Oil seal)是一般密封件的习惯称谓,可分为单体型和组装型,组装型是骨架与唇口材料可以自由组合,一般用于特殊油封。油封是用来封油(油是传动系统中最常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实现课堂的优化。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结构的基本要素,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课堂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可以设计教学结构,并将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但这种教学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使认知结构、知识结构、课堂结构和谐
1813年,一条岩鱼(栖于礁石中的鱼)出生在北太平洋中的某处。200年后,它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域被捕获,可能创下了最长寿岩鱼的纪录(最终结果尚待科学家检验)。鱼类的耳石(一块耳骨)包含着
古生物学家最近说,一种生活在大约99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拥有奇异盾状头部的史前鳄鱼化石在摩洛哥被发现。盾头鳄头部环绕着血管,覆盖着像壳皱恐龙(包括三角龙琊样的鞘。盾头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