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我们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固着点。学习不应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注重基础,提高素质
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根基,是环境变化中迅速更新知识的保障。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中所体现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迁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如:有一道作图题是这样的:一块三角形稻田ABC,点A靠近河边,想要过点A开两条直的水渠给稻田灌水,使水渠分稻田为三块面积相等的形状,请你设计作图方案,保留作图痕迹。
在解答时,有的学生就作了各边中垂线的交点,再与各项点相连;有的学生作了各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作法。原因就在于他们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灵活准确的选用所学知识来解题。
但是有的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要三等分线段BC,而且运用了新颖的作法;先作线段AB的四等分点E、D、F,再连结FC,作DH//FC、EC//FC,交BC于点H、G,再连结AH、AC。这种作法就是由于学生对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图方法。
三、注重实践,提高技能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由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总结数学概念、性质,然后再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制教具,然后归纳其概念,并通过分析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分析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美观实用的防护栏图案。在很多同学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其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比较得出结论,也能很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4、提出问题,发展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训练时,常常让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变为新的问题,或是在原题内容上加以引申,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发现学生有创新意识时,一定要加以鼓励和赞扬,激发他们创新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以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河南省周口市第八初级中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数学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固着点。学习不应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注重基础,提高素质
坚实宽厚的基础知识是良好适应能力的根基,是环境变化中迅速更新知识的保障。越是科技突飞猛进、瞬息万变,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基础中所体现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从中学会方法和思想使人的能力具有迁移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如:有一道作图题是这样的:一块三角形稻田ABC,点A靠近河边,想要过点A开两条直的水渠给稻田灌水,使水渠分稻田为三块面积相等的形状,请你设计作图方案,保留作图痕迹。
在解答时,有的学生就作了各边中垂线的交点,再与各项点相连;有的学生作了各角平分线的交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作法。原因就在于他们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灵活准确的选用所学知识来解题。
但是有的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要三等分线段BC,而且运用了新颖的作法;先作线段AB的四等分点E、D、F,再连结FC,作DH//FC、EC//FC,交BC于点H、G,再连结AH、AC。这种作法就是由于学生对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作图方法。
三、注重实践,提高技能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些又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经常由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问题,总结数学概念、性质,然后再用这些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制教具,然后归纳其概念,并通过分析每个模型的不同之处,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接着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分析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让学生设计出美观实用的防护栏图案。在很多同学的设计中都体现出了其较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然后加以归纳总结,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推理比较得出结论,也能很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4、提出问题,发展能力。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的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训练时,常常让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变为新的问题,或是在原题内容上加以引申,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全面、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发现学生有创新意识时,一定要加以鼓励和赞扬,激发他们创新的浓厚兴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以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河南省周口市第八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