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统浩 媒体改革圆新梦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6年前,他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直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并将“珠江模式”推至全国;26年后,壮心不已的他借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东风,欲圆提供跨境新闻、舆论、资讯、娱乐和交通信息等服务的大广播之梦,并建议凤凰卫视和南方广电集团合作创办跨境广播电台“南方凤凰”。他,就是现任凤凰卫视副总裁——余统浩。
  2009年4月,广东电台前任台长余统浩以凤凰卫视副总裁的身份从香港回到广州,会晤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广东电台的领导层。余统浩提出,凤凰卫视将尝试与南方广电集团合作,在全国创办第一个覆盖粤港澳的跨境广播电台,为正在一体化的大珠江三角洲服务。
  26年前,余统浩带领广东电台一批愿为广播改革呐喊、开拓的广播人,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直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从此,“珠江模式”成为全国广播电视改革第一阶段的主题词。26年后,这位曾经与传媒巨子刘长乐一道,成功创办国际传媒品牌——凤凰卫视的老广播人,又将回归广播,圆一个属于广东广播人共同的梦想。
  
  危机中孕育改革构想
  
  197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两年后,余统浩正式进入广东电台工作,从此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电台还只办早、午、晚三次新闻,内容大多是领导活动、政治要闻、长篇报道,其中关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少之又少。广东台在一次针对广州的心脏地带(上下九路到北京路)的收听调查中发现,广东电台与外台的收听比例是我3彼7,或是我2彼8。面对这样一份令人震惊的收听数据,时任广东电台副台长兼新闻中心主任的余统浩知道,广东电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到了“不改革就活不下去”的境地,全面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1984年底,余统浩借率领转播小组赴香港转播省港杯足球赛的机会,抽时间实地考察了竞争对手——香港电台和商业电台。考察使他明白:广东台与外台最大的差距,在于落后的广播观念和陈旧的广播形式,在于局部改革的成果还没有应用到整体改革之中。只要引进先进的广播理念和形式,确立“听众是广播的主人”的观念,进行以台(整套节目)为单位的总体改革,就有成功的可能!
  考察归来,余统浩向时任广东电台的领导建议,用省二台进行总体改革的试验,大胆引进境外先进的广播形式,办出受珠江三角洲听众喜爱的广播。建议得到领导的赞赏。随即,成立了以余统浩为首的改革筹备小组。在筹备组召开的会议上,余统浩态度坚定:我们要干一件前人没干过的大事,一定要在社会主义广播的“老树”上开出“另类新枝”!拟在广播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以台为单位的总体性节目改革,逐步形成以省一台为核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电台系列,将现有的6个台分别办成综合台、经济台、文艺台、教育台、外语台等,以各自不同的内容、特点和风格去适应多种类型的听众的多方面需要,台名暂定为“珠江经济广播电台”。
  
  “珠江模式”载入史册
  
  1986年12月15日凌晨5点,随着激荡人心的开台曲和呼号:“珠江,珠江,珠江通四海,经济第一台”的出现,中国内地第一个直播电台——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了!
  这个率先引进境外先进广播模式并结合广东实际加以改革创新的广播电台,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珠江模式”。“珠江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听众是广播的主人”的理念,将传统的录播方式改为直播方式,将过去专栏式的节目编排,改为“以新闻信息为骨架、以主持人大板块节目为肌体”的编排,每逢正点播出经济信息,每逢半点播出新闻,并在新闻与信息之外的时间创办“大板块节目”,由节目主持人按照听众在不同时段的收听习惯和生活需要安排内容,将各种新闻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的内容,汇成“音乐加话题”的悦耳广播流,送到听众的耳朵里,中间还开通热线电话与听众交流。这种以人为本的广播模式,一出现就迷住了千千万万的听众,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珠江台开播后,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很快形成珠江台热。那些日子里,电台每天都会收到上千封来信,热情洋溢的听众高度评价了电台的改革成就,收听率从第三天起就彻底转变了,从我3彼7变成我7彼3。广东电台一洗颓势,乘胜追击,派出人员协助珠三角各地级市的兄弟台改革广播模式,形成“珠江团队”与境外台竞争,使珠江三角洲一带很快成为本地广播的天下。
  珠江台的成功,是改革开放后内地台与境外台在广播竞争中胜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获得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1988年8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珠江经济台“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9月,在全省展开的“广东改革开放十年十件大事”竞选中,珠江台脱颖而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1987年专门在广州召开研讨会,总结推广“珠江模式”的改革经验。之后不久,全国各地电台纷纷前来珠江台参观、交流,在全国掀起了用“珠江模式”改革广播的热潮。就这样,“珠江模式”走向全国,成为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史上的发端而载入史册。
  
  花甲之年壮心不已
  
  1989年9月,余统浩被任命为广东电台台长兼广播电视厅副总编辑。在任职的4年间,余统浩延续以往勇于创新的风格,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广播改革的进程,在节目内容与经营创收制度上都做出新的尝试,并引导电台从单纯内宣型向内宣外宣结合型转变,从办台向办广播集团的方向转变。
  1992年,国家广电部拟以企业方式到海外办台。余统浩因此被调进广电部直属的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任副总经理,主抓海外办台业务。在探讨海外办台的过程中,他参与了公司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合作谈判,并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今日亚洲公司在凤凰卫视项目上的合作。1996年,余统浩受聘赴港出任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副总裁、执行副总裁,承担起凤凰卫视的频道经营和落地任务。他提出“概念营销”的理念,引导凤凰广告人以打造凤凰品牌概念作为核心资源进行系统营销,并取得连续6年广告总额平均每年增长69%的巨大成功。
  2002年6月,余统浩受聘出任亚洲电视营运总裁,成为在香港传媒中任职最高的有内地传媒背景的管理人员。2008年6月,在亚洲电视成功进行股权重组后,余统浩回归凤凰卫视任副总裁,同时开始凤凰与内地合作共建电台广播网的新尝试。
  2009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家关于大珠三角一体化的规划给粤港澳三地各行各业提供了战略整合的新机遇。年过花甲的余统浩壮心不已,他考虑着如何顺势而为,整合信息业、传媒业,配合国家的大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大珠三角城镇群”的建设,提供跨境的新闻、舆论、资讯、娱乐和交通信息等服务,圆跨区办大广播的梦。他建议凤凰卫视和南方广电集团合作创办跨境广播电台“南方凤凰”。目前,这个前所未有的广播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当中。
  “广播的发展和改革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在这条道路上,有先行者,但没有终结者。环境变了,压力仍在;对象变了,挑战仍在;时空变了,机遇仍在。在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新一轮的广播改革正在向新一代的广播人招手!衷心祝愿广东广播在新一轮的改革中,继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功!”余统浩说。
其他文献
风城,俗称魔鬼城。风城油田西南距克拉玛依市区约130公里,既有稀油资源,也有稠油和超稠油资源,油藏基本布局是“深稀浅稠”。  正是这个风城油田,开了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稠油资源规模开采的先河。    发现风城油田的“英雄钻井队”    1981年12月19日,风城油田风3井完井。  1982年,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李敬来到克拉玛依指导工作,专门考察了风3井,慰问了打出风3井的32878钻井队的全
期刊
《创业摇篮》  王湘云,李平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4月出版  定价:40.00元  作者简介:  王湘云,博彦科技集团副总裁,金融电信事业部总经理,紫光博彦公司总经理,先后担任清华紫光企划部紫光咨询,博彦科技集团等著名IT公司,咨询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著有《卓越执行》。  李平,资深财经记者,有10余年从事财经写作,出版的经历。曾任《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资深编辑现为《清华管理评论》
期刊
从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再到机关工作,一路走来,我所接受的教育始终告诉我,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成就一番事业。来美国之前,我在中国工作了整整10年。这10年间,我全心全意投入在工作上,开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反偷渡管理软件,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发布会上做报告,担任过年轻的缉私艇指挥官,率队在海上航行,撰写了多篇论文并汇编成册,获三等功两次、嘉奖一次。  来美国留学后,我看到了更为广阔和复杂的世界舞台,这使我从
期刊
似乎一夜之间,娱乐时代说到就到,躲都躲不过。我闭上左眼,右眼看见“艳照门”;我闭上右眼,左眼看见“潜规则”;闭上双眼,脑海里又想起“天上人间”。  不管如何抵触,你都得承认:这是一个大众对娱乐兴趣盎然的年代。无论电视还是网络抑或其它媒介,总是能够利用性感形象、政治花边和奇闻怪谈的“叠加效应”,精准无比地挑动大众的娱乐神经,使人们对此类感官刺激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最终,你可能不知道希拉里和英国外交大
期刊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思绪万千。她目睹了电大草创期的艰难,见证了电大的快速崛起,亲历亲为,曾在这熔炉燃烧过自己的激情与梦想,也曾失望过、彷徨过,终因拼搏、不离不弃而成就自己的知识报国梦。忆及自己走过的岁月,她笑言尚堪回首,“经历过的,就是一辈子的财富”。  2010年6月的一个上午,本刊记者一边品尝着浓浓的咖啡,一边听著名远程教育家、开放教育研究专家孙绿怡静静地讲述电大人的心路历程。其实,人生就似一杯
期刊
中国从古至今,怪事都不少,古代穷人家的男孩子去做太监,运气好的,会巴结主子的,说不定还会攀上荣华富贵;女孩子则不论穷富,都要从小裹上脚,如果能裹出个三寸金莲,家人倍感荣耀不说,说不定还能结上一门好亲事。男子受阉,女子裹脚,封建时代的上千年中并没有几人站出来说这些有什么不妥。  如今虽已是民主法治社会,但几千年封建余孽总难一下子消除,比如人还是在无形中分了三六九等,城里人有养老有医保有低保,农村人却
期刊
她是一名教授,28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讲台。  他是一名运动员,20年来,他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自由奔放。  他是一名歌手,18年来,他一直在用生命歌唱。  教授、运动员、歌手,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可是他们为了梦想的实现、为了人生的精彩,付出了常人难以了解的艰辛和汗水。  因为他们看不见,看不见这个世界色彩斑斓,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纷繁多姿……  教授杨佳、运动员李端、歌手杨光,一样的知名度,一
期刊
5月,受到2010年国家最高表彰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汇聚在一起。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身处不同领域,都是各自领域当中的佼佼者,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电大学生。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优秀品德,更能领略到他们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最终成为先进生产力推动者的无限风采。电大与祖国改革发展相脉动,与基层求学者需求相适应,遍布全国的教学网络将优质高等教育送向基层
期刊
前天晚上,我在华中师大的酒店里准备睡觉,忽然收到甘世佳从上海发来的信息。于是,打电话过去聊天,才知道他也是刚忙完。电话里听他讲,此兄已经荣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总撰稿与《致世博》的词作者。我当时以为,此时正处于风头浪尖的他,手机铃声自当起伏不断,宛如情人节期间的12580,没想到,甘世佳竟然说,现在是他最不忙的时候。  电话讲了一个小时,打到手机发热,终于挂断。每次与他讲电话,从来都是匆匆,这次他成
期刊
我的奋斗    作者简介:  罗永浩人称老罗,1972年生,吉林人。2001年至2006年在北京新东方学校任教由于教学风格幽默诙谐,并且具有高度理想主义气质的感染力,所以极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盗录其讲课内容在大学的校内网站上传播分享,一时间,“老罗语录”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个奇特的文化现象。其中“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已经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座右铭。  2006年8月罗永浩创立风格独特的博客网站“牛博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