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份倡议书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它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不竭的源泉。在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必将以知识凝聚力量,而读书是我们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巨大动力和社会风尚。
  在全国上下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发扬读书的优良传统,大兴勤奋学习之风,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等11部委共同向全社会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
  一、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团体,要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全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二、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推广活动,为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鼓励多读书,读好书。提倡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围绕“全民阅读”组织讲座、荐书、咨询、展览等读者宣传活动。全国各大书店、书城开展优惠售书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还要开展“向困难群众”赠书等专项活动,让全民人人有书读,家家有书香。
  三、鼓励读者积极参与“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的征文活动。该征文活动将于4月开始在各相关媒体同时举行,并在2007年的“世界读书日”公布优秀征文结果。让全民共同参与读书,体验读书喜悦。
  开卷有益!让我们亲近图书!让我们相约“4·23”!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历史与未来赋予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让我们共同珍惜今天的节日,让我们逐渐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时代风尚,让我们从读书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与此同时,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商报》社和《父母必读》杂志社、北京科教图书馆向社会各界发出《“4·23”世界读书日倡议书》:
  在4·23这一天,走进伴你终生读书的学校——图书馆;
  在这一天,出版社向学校赠送孩子们喜爱的书,给未来一个美好的祝愿;
  在这一天,书店推介精品,买书送花,给购书人传递一份美好的祝福。妈妈给孩子买一本新书,书店送一支康乃馨感谢妈妈的美好心愿;
  在这一天,大家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的感受和新的启迪;
  在这一天,家家关闭电视一小时,在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共享阅读快乐;
  在这一天,新闻媒体聚焦读书活动,关注爱读书的人们,创造读书的浓厚氛围。
  让我们记住:4·23——世界读书日——我们的节日!
  让我们记住: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
  
  两种声音
  
  中央11部委倡仪书发出后,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图书部门作出了积极反映,各种读书活动在各地竞相开展。与此同时,由中央部委发出读书倡仪书这一举措,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思考。这里呈献两份意见相左的文章,以飨读者。
  一篇是张迁的《全民阅读以读书去除浮躁之气》: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宣部等11家部委将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兴读书之风。此举可谓及时。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也有对有志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鼓励。在中国,“读书人”要承担特别的责任,因此素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约,而养成这样的品质,历来从以读书开阔胸襟眼界、提高个人修养入手。今古相异。现在中国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大大提高,读书不再是“读书人”的事。然而读书依然是养志安神、尊贵个人、摈去浮躁之气的好方法。
  当下中国的社会环境变化持续不停,容易令人顾左右而茫然;竞争激烈,增加了不进则退的精神压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每个人都面临无法按捺的诱惑。所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上都容易使人心无所住,浮躁不安。从个人内在而言,不同的职业,令人后天培养出不同习性。官员易有“官僚气”,商人易有“铜臭气”,普通市民易有“世俗气”,凡此种种与浮躁心态相结合,即生发种种社会怪相:有为政者求逞一时之快,眼睛向上,造出种种祸及百姓的政绩工程;有商人以假冒伪劣取利,乃至为求眼前利益,危及公众利益与子孙后代生存;普通人也有沉溺博彩,希图侥幸,为图小利,不顾公德之举等等。这种浮躁之风甚至刮到了读书人的大本营,在科技界、学术界,剽窃、造假事件也屡有耳闻。产生上述种种现象的不良心态,都可以通过读书,以“书卷气”移之易之。
  大概说来,种种浮躁之气,都是面临诱惑立不定脚跟所致:富贵满愿即骄横自是,贫困交攻则无所不为。无论身处何地,若人目光短浅,胸襟狭小,即容易将一己之欲,泛滥成无节制之行。若能反其道而行之,由读书始开阔胸襟,将个人成就得失,置于历史世界的大背景中,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将个人的喜怒哀乐,感同于他人的一颦一笑,则有会心者,即能谦恭自制,知足知辱,知止而后定。人能长养一方静气在心,免于随波逐流、物欲交征之苦,则互相伤害之事不为,非分之事必少。而做到这一切,均可以从读书起步。
  读书之大利,不仅在增加知识,更在读懂世道人心,增广智慧。明了自己与他人,此心同,此理同,忠恕之道存焉。若人人宽广其心,以个人修养的提升,助于社会和谐的达成,则读书之益,善莫大焉。
  另一篇是刘广远的《何必“全民阅读”》:
  有感于中宣部等11部委鼓励全民阅读,其实,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文件。但是,我怀疑它的效果。
  全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努力读书,终身学习——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必须有一点是要澄清的。哪些人需要看哪些书?什么人在看什么书?
  农民。农民兄弟正在为他们的儿女的学费发愁,他们的想法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以借此来改变生活和孩子的命运——他们的业余生活也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农闲时),他们不会去看什么劳什子的书,除非能带来经济效益,至少东北的农村大多如此。
  自由职业者和城市劳苦大众。他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自由职业者读点《南风窗》《参考消息》都是可能的;广大工人读点《读者》等普通读物、看看晚报、浏览新闻是通常的习惯;农民工兄弟大多逮着什么就看点什么(原谅我说实话),他们根本就没时间看书。
  商人。他们这个群体能够看书,多数是商战、兵法、智商和情商之类的——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我相信,他们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乐观其成的,前提是有利于他们的个人利益。
  官者。我知道他们阅读报纸和文件的能力肯定超强。他们肯定能够阅读的,因为他们需要阅读——阅读报纸和文件,可以掌握实事和动态,有利于个人的升迁;阅读官场文学,可以学习逼真的现实的技巧;阅读领导推荐的书籍,可以达到上下沟通。但是,阅读本专业方面的书,我认为大概没人有时间。
  学者和教育者。他们是阅读的主要力量。不言自明,他们依此为生,为稻粱谋,读书是其天职和本分。虽然,毛泽东曾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但是,允许知识阶层发点牢骚,我想不会对社会有太大影响,利大于弊。
  大中小学生。不必多讲,从4岁的学前班孩子到22岁的大学生,他们都在读书——他们也是读书的主要力量。
  全民阅读的重点放在哪里?谁应该去阅读?
  该读书的人自然去读,不去读书的人,我想还是不会读的——号召没有错,但全民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一次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近两年来我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继1999、2001、2003年之后,于2005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民阅读调查。本次调查所获取的数据既是目前全民阅读状况的反映,也是未来继续开展全国阅读活动的重要参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藏书家庭比例超过一半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84.1%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有13.0%的人认为与前些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有2.9%的人认为是越来越不重要。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比较,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
  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总体调查样本中有藏书的家庭比例为53.6%。进一步的交互分析表明,城镇居民家庭的藏书比例远高于农业户籍家庭,城镇居民家庭中有藏书的比例为72.2%,而农村家庭中有藏书的比例只有44.7%。
  ●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
  本项调查对图书阅读率有国民阅读率和识字者阅读率两个定义。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是指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调查样本总体之比,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有阅读行为的读者群体在全体国民(包括不识字者)中所占比例。狭义的图书阅读率是指识字者阅读率,即每年至少有读一本书行为的读者总体与识字者总体(拒答者除外)之比。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2.2%,而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48.7%。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以城乡户籍划分,2005年城镇居民的读书率为58.8%,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农村居民的读书率为43.0%,平均每人每年读3.3本书。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
  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狭义,下同)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下降3%,比1999年则下降了11.7%。
  ●25%的人读书时间减少
  从读书时间看,在读书者总体中,有25.0%的人读书时间减少了;有56.9%的人最近半年的读书时间与上半年基本一样;只有18.2%的人最近半年读书时间增加了。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个人读书时间增加的比例显著减少了,个人读书时间减少的比例又在2003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调查识字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其原因时,选择“没时间”读书的占43.7%,选择“不习惯”读书的比例为29.1%,这也是目前人们不读书的两个最主要原因。
  进一步的交互分析表明,从性别看,强调“没时间”读书的人中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比例。从年龄看,“没时间”读书的人群中,有54.2%的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人以答案选择比例最高而排在首位;其次为30~39岁的青年人,为50.7%;再次为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人,为49.2%。可见,在“没时间”读书的群体构成中主要为中青年。而在“不习惯”读书的人群中,有45.9%的18~19岁本应为在校学生的青年人排在首位,这种倾向值得注意。
  ●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
  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近5年来,男性网民比例已经从男性总体的8.0%提高到31.2%,女性网民由女性总体的5.3%提高到24.2%。男性网民增长了3.9倍,女性网民增长了4.6倍,近年来女性网民的增长率要快于男性网民。
  ●国民的购书周期不断延长
  在购书行为方面,国民的购书周期在延长,但有购书行为的农村读者比例在不断上升,这说明农村图书市场保持着增长势头,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购书周期是指读者购买图书的间隔时长,它反映出的是读者购书频次的变化规律。此次调查显示,近年来读者购书周期的总趋势大体是,购书周期在1个月及以下的读者的比例逐渐下降,而购书周期在2个月及以上读者的比例在逐渐提高。
  城镇读者之中从不购书的比例略有上升,而农村读者之中从不购书的比例近年来则持续下降;总的来说,2005年读者的购书周期比以前稍微有所延长,购书周期为半年的读者,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已经成为了比例最高的组别;但是,农村读者之中“从不购书”者和购书周期为“2年及以上”者的比例相对减少,仍然是近年来的一个正在形成的趋势。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信用经济,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有其必要性。而将信用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该写使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就作文内容来说,作文题目必须精选,要熔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作文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进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有话可写。  【关键词】激发;作文;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这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要求,是写好作文的需要。对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环境,综合性学习有了强大的资源后盾。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扫除综合性学习的障碍,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网页来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网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同时,制作网页能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灵,最
当前,在厂网分开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体系和机制,实现电源和电网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能源工业整体质量和效
我从传统典籍中,撷取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析出几个哲理性命题,试图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引发学生联想,使其有所发明。我还希望,以这种“古题今论”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辨别地吸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曰乐,与众曰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上文
【摘要】议论文难写,难就难在论据的选择与排列。论据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的高度。考生应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锻炼思维的缜密与深刻,合理选择论据,使文章升格。  【关键词】议论文;论据    提起作文,常听学生叫苦连天,特别是一写议论文,往往是空话连篇、肤浅无物。同学们常说:“好文章没少读,名著也曾浏览,十七八年的学生生活也不算太贫乏,可这800多字的议论文,确实难写!为佐证论点,我们苦思冥想找到的论据,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韩永文近日称,今年中国投资反弹压力依然巨大,他预测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左右。这一水平高于政府设定的2006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的增长
【摘要】古典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如“折杨柳”、“梅花落”等,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且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鉴赏古典诗词时,就一定要注意这些乐曲并把握寓意。  【关键词】古诗词;乐曲;音乐意象    一、《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写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一、集团化战略管理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2002年12月29日组建之初,全资及控股装机容量2384万千瓦,员工7万多名,所属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管理理念、管理标准、管理
个性作文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引发真情实感,培养发现问题、哲理感悟能力,激励学生大胆亮出个性,让鲜活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