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幼儿园养成教育有效性探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o200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具有極强的可塑性,但自我控制能力极为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防止幼儿沾染不良习惯。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六岁之前的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若是把培养工作做好,习惯便会扎根发芽,伴随孩子的一生。”因此,要通过榜样示范、肯定鼓励、实践运用等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形成因素;养成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而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在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下,幼儿的行为逐渐养成,并成为习惯伴随终生。笔者在幼儿园教学时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喜欢逃避问题和责任,不顾及他人感受,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一、培养良好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
   在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时,语言要尽量简练,在内容上做到明确、具体,与幼儿的年龄特征相符。例如,在要求幼儿讲卫生时,可以告诉幼儿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乱扔垃圾,把要求直接说明,之后便可以根据要求去完成。
   (二)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即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般来说,幼儿是在平常所犯的小错误中慢慢累积而形成不良习惯的。教师要耐心教导幼儿,让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并改正。
   (三)培养计划要周密,便于落实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务必要做到周密,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出现偏差。在培养计划实行之初,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先要求幼儿做到遵守课堂纪律等,再要求幼儿做一些稍难的事情。
   二、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大部分家长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方式较为单一,总是盲目给孩子制定目标,若未按照预期完成就会进行呵责,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当今社会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娇惯导致幼儿形成我行我素的不良心理。在不良行为的作用下,孩子之间极易发生偏激行为。
   (二)学校因素
   教育评价体制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如今的教育评价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中倾向智育,而忽略德育。教师只负责对孩子进行学业上的指导,而不关注学生养成教育。
   (三)社会因素
   儿童在成长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家庭、学校、社会。幼儿未来会加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历练,但时常会出现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等行为。在幼儿还没有形成正确认识时,极其容易形成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榜样示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一是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威信和权利可以和自己的父母持平,甚至要高于父母。因此,教师要规范自身,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第二是家长的言行举止。作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要求幼儿做到某件事情时,必须自己先做到。在家长言行举止的影响下,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认知
   由于年龄因素,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幼儿教师应选择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启迪。把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编成儿歌,加强幼儿记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懂得正确的道理,继而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认知。
   (三)善于把握细节
   在教育领域中,“白板说”理论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如同“白板”,习惯和知识都是后天形成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对幼儿进行教育。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的过程,一个谨小慎微的细节往往能够体现出许多情况,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
   (四)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并鼓励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幼儿更是如此。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及时肯定。在幼儿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行为形成正确的认知。其次,在幼儿做出正确行为时,教师要做到及时鼓励。
   (五)严格要求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反复强化
   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身为父母,对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良习惯要引起注意。对此,笔者建议采取肯定为主、鼓励为辅的正强化策略,引导幼儿认识到自身不良行为,继而规范行为。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严格,对其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反复强化。
   (六)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在平时生活中,要积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从而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有许多幼儿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而导致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要对其良好的行为进行反复练习,让其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和丽辉.提高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3):216.
   [2]蔡琼,叶琪.实践以文化人 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本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江苏教育研究,2019(Z5).
其他文献
摘 要: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因此经过培养,人可以形成新的正确的习惯,改正不良习惯。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学习内容不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在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策略研究  幼儿天性追求自由,不喜被约束,家庭和大人为幼儿定的条条框框总是被他们忽视,因此想要幼儿学习一种规则,养成各
构建艺术解释学的基本原理,需要通过本体论解决艺术解释学的解释对象和目的问题,通过方法论解决艺术解释学的解释过程问题,在提出避免特征描述和技巧分析、感官集合和“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的媒介也从传统纸质媒介发展成网络、电子、光学等多种门类形式.这种跨学科的、多种媒介并存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西方艺术收藏中不可
文章以陕北榆林民间剪纸的地域分类为出发点,挖掘陕北榆林民间剪纸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形式.收集和梳理陕北榆林民间剪纸作品,利用提取和对比研究方法,分析三边和绥米剪纸作品
摘 要: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以及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实践为例,提出了借助环境刺激、开展多彩活动、结合一日生活、开展参观活动等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形式与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班幼儿;垃圾分类;养成教育  垃圾分类养成教育活动,不仅能有效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使环境教育联系社会实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
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源于用户需求,企业发展则取决于新产品研发能力.符合企业文化价值定位,满足市场用户需求,同时可以获得客观效益,是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必然指向.新产品开发与
摘 要:立足幼儿园教育实践,以民间体育游戏的运用为切入点,依次分析与探讨了借助民间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不畏困难、善于合作等积极学习品质所具有的可能性及突出价值。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学习品质;积极思考;不畏困难;善于合作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积累与流传下来的传统游戏形式,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健身性。将民间体育游戏引入幼儿教育实践之中,除了可以丰富幼儿游戏的形式
摘 要:习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正处在人生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非常弱,因此,对幼儿的优秀行为习惯进行培育,需要为幼儿创建非常优异的教育环境,积极有效地寻找模仿的对象以及学习的榜样,幼儿园老师以及幼儿学生家长不可以仅仅凭借说教,更为重要的是家园携手,以身立教,榜样示范。   关键词: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一、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在
摘 要:应对当下幼儿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针对幼儿阶段的孩子需要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提高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养成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对户外环境的认知以及适应能力。因此,当下幼儿教育落实户外体育实践活动,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对当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实施策略   当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品,在色彩、图案以及构成上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然而这些特色的形成并非都是艺术探索的结果,还受到了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文章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