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作文备战冲刺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天气的转暖变热,中考的步伐也渐渐临近了。在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占了很大分值。而同学们。如何写好中考作文,拿得高分,你胸有成竹了吗?希望下面这组文章,能对你的作文有所帮助。
  
  泛舟河道涉险前行——备战07中考作文之扣题写作篇中考凝眸:
  纵观各地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大都把“扣题”摆在最前头。一般而言,依照扣题的程度,可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分析偏离题意的作文,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作法都是偏题离题。比如,2006年陕西省中考有道作文试题是以“仰望”为话题写作。结果一些同学将“仰望”理解成一般性的看见,写自已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情(甚至写的是丑恶现象)。殊不知,“仰望”最基本的含义是“抬头向上看”,除此之外,它还有“敬仰而有所期望”的含义。错误理解话题的含义。使得不少同学全文偏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这样很容易出现下文离题的问题。比如,作文试题是“窗外的(风景、故事、人……)”。有篇作文填题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结果,文章并没有因为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底而得高分。反而只得到了三类下的分数。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只重视狭义的“题目”(不包括导语等)或者“话题”,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2006年吉林省的中考作文题目是“真挚”,导语中有“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那么,你就离题了。
  
  实用技法:
  我们必须明确:任何题目都有限制,扣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而要做到扣题写作,必须先要审清题意。围绕题意确定主旨,运用恰当的语言照应题旨。
  
  一、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既要抓题眼,又要兼顾其他词语;既要吃透重点词,又要明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既要抓本意,又要明确引申义。近年来比较盛行比喻性话题。比如。从“门”中读出“沟通、交流”之意,从“歌”里读出颂扬之意。从“山”中读出“困难与阻隔”之意,从“心中的阳光”中读出“温暖、爱心”之意;如此等等。扣住比喻义来写,更合乎命题者的意图。三是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比如,面对以“借口——弱者的托辞”为话题写作,首先必须理解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你去为某人的借口开脱,甚至赞扬起来。那么文章的感情色彩就不正确了。
  
  二、落实扣题 
  实现扣题写作,可以从如下方面人手: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二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穿插在文章中间。这些做法,不断地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人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升格示范:
  下面是《充满活力的岁月》一文的开头:
  活力,是灿烂的阳光,是斑斓的花朵。“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就道破了生活的真谛。在少年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下面,我来描述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样的开头,从形式上看,彰显了语言的整齐美和形象美;从内容上看。抓住了题眼。即“活力”。但是,撇开了题目的中心词“岁月”——也就是某个时间段。开头部分就将文章的陈述中心引向了“充满活力的地方”——某个地点。这与题目要求是不相符的,偏离了题目的要求。由于这样的语言处在文章开头。很容易引得全文离题。因此,修改本文的开头,一方面要保留对“活力”部分的表述,另一方面必须兼顾和落脚到“岁月”上来。下面是修改稿;
  “活着,火着。”白岩松的一句话道破了生活的真谛。我在生命路上走过了15年,蓦然回首,发现这15载岁月盈满了一种阳光灿烂的力量——喔,那不正是活力!如果说岁月是生命个体进行过程中幻化出的一条翠蔓,那么活力便是上面最绚烂斑斓的花朵。不错,这便是充满活力的岁月,而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且看——
  修改后,紧扣题目,突出重点,并用一个“且看——”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使得结构变得更加顺畅与自然。备考练兵:
  春风,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词语!它驱走了严寒。唤醒了花儿,染绿了大江南北,温暖了城里乡下。它是春天的代言人。也是阳光的同行者。人们将他们对春天的喜爱藏在心中,也挂在嘴上:“满面春风”、“如沐春风”、“如坐春风”、“春风秋月”、“春风得意”、“春风化雨”、“春风送暖”等等。无不缘自对春风的好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春风,它就是父母的一句贴心话语,就是老师的一个关注眼神,就是朋友的携手相牵,就是社会的关爱行动……请以“春风”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友情提示:根据题意。“春风”既是指自然界的春风——从本义上看,它是物质化的;也是指温暖人心的言行举止——从比喻义上看。它是精神化的。由于按本义写作只适合写散文,不容易出新出奇。所以本文按其比喻义来选材构思比较妥当。从扣题写作的角度讲,这两种思路都不错。如果在一篇文章里糅合了自然界的春风和人间的春风,那一定是别有情趣的了)
  
  高天舞袖深海弄潮
  ——备战07中考作文之立意出众篇
  
  中考凝眸: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而一些同学因此就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人家平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剑走偏锋显消极。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是贪多求全显盲目。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实用技法:
  对于作文来说。主题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要写好作文,必须要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在动笔之前就要努力确立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一是大处着眼。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这并不就是决定了文章必然立意低下。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你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提升到时代的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二是纵向开掘。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三是挑战旧论。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比如。对不顾自己身体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如此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注意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升格示范:
  《礼物》一文在叙述一对农村父女(女儿是“我”妈妈的学生)给“我”家送来一篮子鸡蛋,“我”妈妈当即拒绝了对方的礼物之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从这段话来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画上等号,没有认识到寄托在鸡蛋里面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辨证看待是否收礼的问题,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
  妈妈,我知道,您并不是嫌弃这礼物不值钱、不珍贵。但是,您知道那里渗透了那父女俩对您的多少感激之情吗?您知道他们走了多长的路才来到这个陌生、冷漠的城市吗?您知道他们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举手敲击老师家的门吗?就是因为您的拒绝,他们心里会蒙上一层被人瞧不起的阴影,他们又得灰溜溜地将鸡蛋如数拿回去。他们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
  妈妈,这不是用来行贿的礼物,这只是老百姓最朴实的真情表达。您为什么就不能高兴地收下来,然后回赠一些礼物给他们呢?——接受真情。体恤他人,原本也是一种修养啊。
  修改之后,抓住父女俩送鸡蛋的本来意义,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新建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备考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谁不向往成功?谁没有过成功?合作中完成任务。那是成功:冥思苦想后豁然开朗,那是成功;劝说声中双方和好,那是成功;痛苦中否定自我,那也是成功……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你经历过什么样的成功呢?你对成功又是怎么看的呢?请你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字数在600字以上。
  (友情提示:面对自己选定的具体、微小的题目、材料、情境,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而要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比如,“1+1的合作,使得成功更快”、“运用投机取巧手段获得的成功。才是最大的失败”、“科技,为成功助力”、“信心才是成功之父”、“成功之后的态度决定你的未来”等。这些立意,就很有针对性地开拓了人的情感世界、理性世界。要注意按照你确定的立意去选取材料、安排布局)
  
  穿越时空的隧道
  ——备战07中考作文之选用材料篇
  
  中考凝眸:
  犹如一个人要有躯体一样,一篇文章也必须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文章的“躯体”。没有好的材料,就好比人的躯体不健康、不美观、不合理一样,文章的质量也会相应降低。中考作文中,在选材用材方面,常见的失误之处有:
  一是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老是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不够感人,只有电影电视里发生的生离死别一类的事情才是感天动地的,才是能轻易赚到高分的。于是,拿到题目后就开始胡乱拼凑起来。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造成感情不当,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的想象必须合乎情理。
  二是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有些同学,写人时就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议论时只会将相同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这样的文章。缺少细节,缺乏深度。
  三是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故事,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所以,让人觉得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四是游离中心,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 根据“感恩教育要加强”这个中心,你写生活中有些人不知恩、不感恩的现象就是正确的;如果你去罗列坦然接受他人的恩情之类的事例,就偏离了主旨。
  五是格调低下,稚拙可笑。以“尝试”为题,有人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尝试打架,尝试初恋……格调庸俗低下。还有些同学老是爱写捡到钱包这类幼稚可笑的事情,仿佛到处都有钱包可捡一样。爱用“太阳公公”、“月亮姑娘”、“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之类的称呼,完全就像小学生的作文。
  六是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要求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淹没主题。拉杂无序。有些同学爱图俭省,不动脑筋,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实用技法:
  
  选材用材都必须围绕中心开展,努力实现材料的充实、典型、新颖、真实。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做法比较可取:
  一、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回避陌生、首选熟悉,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应该是选材的一个原则。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亲耳所闻的。有深切感悟的,才是了然于心的,才能写得真实动人。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别人。对于自己不熟悉、不太熟悉的材料,选用时很容易出现漏洞,因此,一定要慎重选用。
  二、把独特的材料筛出来。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可写材料。保证选材的独特性,有个很简单的操作方法,那就是将你接到题目后最先想到的两个材料抛弃不用(因为这些材料也会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启用第三次想到的材料。
  三、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社会在发展,生括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平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时事新闻,这样,就能为文章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新景象、新理念。我们不大可能从宏观上去表现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四、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对于旧材料,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不应该完全照搬,而是要经过技术化处理,做到常用常新:可以进行延伸拓展,沿着原有的故事继续设想后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可以逆向解读,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点,从与之相反的角度去审视旧材料;可以转换视角,从叙述主体、切入角度上创新;等等。
   五、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人的思想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你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请出未来世界里的人。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让他们登台唱戏或你到他们那里神游一番,也是一种创新之举。
  
  六、把合适的材料配起来。通过不同材料的搭配、组合,可以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取得上佳的表达效果。比如,可以是主辅搭配,展示面广;可以是同类列举,凸现主旨;可以是正反对比,强调差异;等等。注意:搭配时,要考虑各自不同的代表性。
  七、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材料的精华部分,主要是与主旨紧密勾连的那个部分,具有较强感染力的那个部分。对于这些地方,要浓墨重彩,细致描绘;要放在开头、结尾等重要醒目的地方。这样,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升格示范:
  下面是片段练习作文《校园活力》:
  我们学校要进行一场体育比赛。这场比赛各班都很重视。很早就做好了准备。同学们呢,非常盼望。比赛开始:先是个人赛,比如有100米短跑、200米短跑、跳高、跳远、撑杆跳等,最后是精彩的4×100米接力跑。赛场上掌声雷动,满场沸腾。比赛结果出来,人们都向胜利者表示祝贺。我们的校园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段话,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却忽视了文段的主旨:活力。也就是说。叙述过于讲究材料的完整性,却没有扣住重点、突出主题。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另外。只写操场上的一次体育比赛。就一下子过渡到对整个校园特色的概括,材料比较单薄。典型性不够,导致过渡很牵强。
  修改本文,可以直接从4×100米接力跑现场写起,集中笔力表现现场人物的呐喊、拼搏。以凸现活力。还应该以“活力”为半径。扫描其他校园生活,简笔勾勒典型场景,用丰富的材料表现主旨,例如:
  “加油!”A班方阵队一声“河东狮吼”。“坚持住。冲呀!”B班啦啦队不甘示弱,一声“幼虎啸谷”。哇14×100米接力跑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赛场上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点根火柴就能引爆。“A班同学刷新校记录!”霎时赛场沸腾。啊,这便是校园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活”在体育赛场上,在教室、在考场,都留下我们活跃的身影:我们在教室中会囟在地吟几句“杜陵诗”,赏几幅“王维画”。也会为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还是墨索里尼。摩擦力是否就是阻力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考场上我们奋笔疾书,挥洒汗水……校园活力,就像反比例曲线图——跌宕起伏,色彩缤纷!
  修改后,开头直接切入比赛情景中,集中地描述了精彩的比赛和众人的努力,突出了“活力”成分。通过叙写在教室里、在考场上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校园生活。材料的丰富和细节描写,让文章的魅力大大增强了。
  
  备考练兵:
  请将“我身边的__________”一题补齐(横线上可填“亲人”、“劳动者”、“足球迷”、“美景”、“新气象”等),然后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说明: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友情提示:面对试题,首先你要确定自己将要写的是什么文体的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填题。如果想写记叙文、散文,最好填写人物及其相关名称。如“亲人”、“好朋友”、“母爱”、“邻里情”、“民工子女”等等;如果想写议论文。最好填写抽象事物名称,如“热门话题”、“新气象”、“新观点”等等;如果想写说明文,最好填写具体事物,比如“电器”、“食物”、“桌子”等等。
  要确定一定的写作范围,比如家庭生活。但是,生活是广阔的,我们的思维也是活跃的,因此,也不能局限于某一范围之内。这就是说,你可以写这个范围内的一事一物。也可以写这个范围内的多事多物。甚至可以超出这个范围,全面扫描生活,围绕中心选取跨空间的材料来剪辑成文)
其他文献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蒺藜科。四合木属落叶小灌木,草原化荒漠区强旱生植物,是1.4亿年前古地中海孑遗种。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多生于石质低山,沙砾质高平原及山前洪积扇等地,目前仅存有1万公顷左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世界上称其为“植物大熊猫”。  四合木高30~50厘米,成簇生长。根节上生有白色的毛根,有光泽或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片很小
期刊
①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大功告成,穿越流沙的436千米路段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了“绿色腰带”,成为茫茫沙海之中的独特风景线。  ②10月28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石油组织的专家组的竣工验收。(A)  ③专家组认为,这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是继塔里木沙漠公路之后,人类治理沙漠的又一重大创举,为今后在沙漠地区大规模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期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自古以来就源源不断地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新的时代,黄河更是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桑原先生的诗歌《巴彦高勒》就是一首对黄河水所唱的颂歌,也是一组优美迷人的山水画卷。  诗人在开头即直抒胸臆,以极其真挚的情感写出了黄河水发生的巨大变化。站在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巴彦高勒镇上,放眼望去,昔日如不驯的烈马的黄河水,今日变成了听话的“羊羔”,“不再听到嘶吼不再听到咆哮”。
期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从表面上看是在写景,是景物的累加,而实际上通过这些意象的串联,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失落和愁思。  世间万物都有它存在的因果关系,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联系。我们不妨用这个观点来分析这首诗。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
期刊
春天,我们看到了灼灼其华的桃花,是阳光消释了酷寒的冰层;夏天,我们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是阵雨带走了纷落的桃瓣;秋天,我们看到了傲立摇曳的霜菊,是金风吹走了夏的炙热;冬天,我们看到了凌寒独放的雪梅,是太阳转过了又一个萧瑟的秋。我们没有忘记,而是铭记你的赠予,感谢万物,让我们有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感谢父母,是他们让我们拥有了生命,有机会感受这人生的种种;是他们赐予了我们一双眼睛,让我们
期刊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而平铺直叙则是古今作文之大忌。那么,怎样构思才能使记叙文情节兴起波澜呢?  一、设悬法。记叙文要扣住读者,关键一法在于设置悬念,若看头知尾,一览无余,再好的文章也会逊色:反之,若悬念环生,波澜迭起,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驿路梨花》开头写“我”和老余投宿于深山小茅屋,不知主人是谁,给读者造成悬念。过了一会儿瑶族老人来
期刊
我日夜盼望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来了!近了,近了!我感到你的呼吸,已经近在咫尺了。  奥运会的圣火在它的故乡熄灭,又将在神秘的东方升起,这又是一次四年的期盼。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飞跃。从奥林匹亚到万里长城。从浪漫的雅典到神秘的北京。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世界为中国而震撼。中国奥运健儿们一举夺下了32金!创造了多少奥运神话。这不是你吉神的预兆吗?到了2008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期刊
原文  两地书(一)  亲爱的弟弟:  你好!  此次来信,要请你原谅我的罪过:我对你撒了五年的谎。  这五年中,我时刻都在愧疚,每次写信都想向你吐露真情,但穷困的生活,你的瘫痪在床的嫂嫂,不得不使我一次次向你谎报家情,骗取你的孝心,我真不配当你的哥哥呀!  你每月都给父亲寄来10元赡养费。可是你知道吗?父亲早在五年前就去世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你嫂嫂也得到了彻底的治疗,该是对你们吐露真情
期刊
面对全球水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物理法、化学法、生物工程法等污水处理方式先后面世,但“EMBC工法”的出现无疑是个奇迹——它更像是污水处理领域中的一场革命。不仅超越了一切传统方法,甚至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理念。  也许,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种方法能把污水处理得如此彻底了:黑臭的水缓缓流进模拟实验机,一个多小时后,流出的水变得纤尘不染、清澈无比。更神奇的是,这种“被处理的水”不仅是可以直接饮用的“净水”,而
期刊
欣赏性阅读是一种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而进行的阅读。授课内容主要以阅读文学作品和课外的经典名著、精美时文为主,注重对学生欣赏方法的指导,通过剖析一些典型作品或推荐一些评论文章,让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观点,逐渐提高艺术评价能力。  下面仅以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例来说明: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