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学生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ss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月一次的《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导读活动,对读者来说,是一场珍馐佳肴的精神盛宴!在2018年1-2这一期的“作者面对面”环节,非常高兴能邀请到对于生本教学有着深刻研究的施娇娥老师来分享她与吴恢銮老师共同撰写的《“用2、5、3倍数特征”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为我们如何研究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如何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调查访谈】
  ? 想知道作者都做了哪些准备吗?
  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可反映其不同的思维水平。在“用2、5、3倍数特征”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中,吴老师与施老师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差异。测试内容是一道综合的开放性的整除问题:“在五位数25□4□的方格内填什么数字,才能使它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或许,你会疑惑:不是用“2、5、3倍数特征”来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增加条件“这个五位数还要能被2整除”?因为这样一来,个位上的数只能填“0”,降低了题目的思维含量。
  在组织学生独立解答这一整除问题后,紧接着就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与统计。文章中将学生正确解题策略分为四类:分析思维型、有序思维型、举例推理型和分类讨论型;错误解题策略也分为四类:思维无序型、思维狭隘型、顾此失彼型和思维漏洞型。每一类的解释说明不但观点明确,而且分析透彻,可读性强,能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通过调查与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三点教学改进建议:其一,教学时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水平差异和类型差异,实施差异教学;其二,要关注思维类型差异,渗透有序思想;其三,要加强对比,理清2、5、3倍数特征关系,在综合性问题解决中实现知识求联。毋庸讳言,这些基于学生实证研究的调查分析,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启示与借鉴。
  【思维火花】
  ? 想与作者面对面交流吗?
  在现场活动参与中,两位三年内的“新生代”教师与施老师在线交流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在学生的解题策略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些学生的回答属于相互交织。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回答,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施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先找出具有不同意思的典型例子;然后,再对每一个回答进行细致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归类。其中对有疑问的调查结果,可以在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再集体商议归类。
  二是如何根据不同而又相互交织的类型和差异水平去实现高效的差异教学。文章中“建议与思考”提到,“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差异和类型差异,数学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但数学能力水平差异有好坏之分。”那么,回归到课堂教学,作为年轻教师,如何根据不同而又相互交织的类型和差异水平去实现高效的差异教学?在施老师看来,在进行差异教学时,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首先,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低层次学生水平向高层次转化;第二,在课堂提问中,给予中差学生更多的机会;第三,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不是最终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对他们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
  三是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差异,我们可以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文章中提到的智慧A、B、C、D卡(A卡层次最高,D卡层次最低),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与反馈,让不同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其中施老师认为,在反馈不同层次的智慧卡时,要先反馈B卡或C卡,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和指导能力差的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引导能力差的学生向较高层次“递进”。
  【导读随笔】
  ? 想试试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吗?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与水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在设计某一教学内容时,忽视学生的学习差异,强行用同一目标、同一方式进行教学,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调查和分析学生“用2、5、3倍数特征”解决问题的思维差异后,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文章建议我们通过分层设计智慧卡来实施分层教学,以此促进不同思维层次学生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张智慧卡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智慧A卡能满足学习水平较强学生的需求,富有挑战性;智慧D卡為学习水平较弱的学生搭建起了相应的学习“脚手架”,让他们能顺势而学,最终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通过全班的交流与讨论,又让大家获得新的提高。
  学生数学学习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迫使我们的教学必须实施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的设计要从了解学生的差异开始,这是分层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才知道怎样分层、分几层。比如在“3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上,通过测查分析,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如下表)。
  [水平层次 学生表现 第一层次 不能理解图式、算式、口诀与乘法意义的相互联系 第二层次 理解图式、算式、口诀与乘法意义个别间的联系 第三层次 只能在一维模式下理解图式、算式、口诀与乘法意义的相互联系 第四层次 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理解图式、算式、口诀与乘法意义的联系,能进行相互间的多元表征 第五层次 能够理解上述四者间的相互关系,能进行多元表征 ]
  了解了学生存在的差异,我们就可以为他们架设不同的“脚手架”(见下图),让不同的学生都能顺利踏上新的一级台阶。那么,如何利用这些学习单展开教学?正如施老师所说的那样,教学时让学生先尝试解决较高层次的学习单A,如有困难再看较低层次的学习单B。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客观差异,对全体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分组时,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的水平相当;二是对组内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编号,如:A层次的学生编为1号,B层次的学生编为2号,依次类推。课上反馈交流时,让中等或中下学生优先发言。这是保护他们学习兴趣和信心所需要的。
  [“3的乘法口诀”学习单A
  选的口诀:
  写成算式:
  画图表示:
  你知道图形、算式、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事实上,研究学生的学习差异仅仅是研究学生的一个视角。我们还可以研究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学习错误和学习路径等等。但无论是哪一个研究视角,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恢銮,施娇娥.“用2、5、3倍数特征”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1-2):45-50.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小栏目所包含的数学史料,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丰富数学概念的内涵,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除号;数学文化;除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人教版教材有机渗透了数学文化内容,开辟了“你知道吗”栏目予以体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内容,让数学文化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操场上的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20公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给
【摘 要】小数可以看成是十进分数的特殊形式,在认识小数的时候要加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分母为10的分数来认识小数。通过分数来认识小数对学生来说存在困难,此阶段学生所学的分数仅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学生认识的只是分数的形式,其认知结构中并没有作为“数”存在的分数,因此无法真正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联。在形式上建立的这种联系可能导致两种对小数认识的迷思:一是认为只要取
【摘 要】从运算看,一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不是加就是减,有的学生会用猜的方式来写算式。厘清数量关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突破的重点。突破的方向是把“内隐”的思考过程“显性化”,通过“说”“演”“画”“编”等手段,让学生想的过程变得可听、可视、可触摸,促进学生基本数量关系的掌握以及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初步获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显性化  “问题解决”
“四则运算”单元的重新定位与设计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增删或调整。同时,由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更新,使得同样的课程内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材料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就是这样的典型。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邵汉民与他的团队一起,从教材比较、课程定位与策略迁移等视角,对本单元回归和新
【摘 要】运算律教学的核心是对运算律本身的理解,对其“通性通法”的理解。“什么是交换律”“交换律为什么存在”“如何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交换律却又体验到科学性和严密性”,这些都是要明晰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交换律 通性通法 价值  运算律是运算固有的性质。从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在数系的扩展中自然数的“基本运算律”依然保持有效。因此,基本運算律被称为“数与代数”领域的“通性
【摘要】本研究对两所幼儿园六个班级的149名儿童在大班末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跟踪考察。结果表明:(1)与中班时相比,大班末儿童的数数策略、数符号表征以及加减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数量守恒概念和估算能力仍在发展之中;儿童的空间概念、分类能力和排序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儿童的几种数学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大班末儿童的数学认知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园所差异。(4)回
一、问题的缘起  “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中,由直线图形变为曲线图形的关键点,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跨跃。人教版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应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是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在这样的教学后,笔者对“圆的面
【摘 要】数学课堂是一种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过程性课堂,如何通过学科课程的整合与拓展驱动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是全面实施以新课标“四基”与“四能”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七巧板”一课的教学,试在此基础上,从读懂学生、植入文化、制作学具、以生为本、七巧衔接、多维评价以及课后延伸的7个方面开展活动教学,通过不断操作、指导、反馈,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参与感、归属感,最终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
之所以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看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毕业班的春天”。当主持人和晶问起北京人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王金战从教二十年来的感受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在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看到部分同学的生活窘境时,心情非常沉重。他自责地对学生说,二十多年前我热血方刚,争强好胜,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讲,缺乏经验,现在回想起来,是把学生当成了实验品,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是对你们的一种伤害。如果现在来教你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