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业绩未达标”,如何处理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公司(深圳)有一名员工,劳动合同将于2018年4月到期,劳动合同已经续签了一次。目前,由于该员工没有完成2017的业绩目标,我们想等到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深圳地区,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已经签订两次,第二次续签时,公司应当发出通知告知员工此时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不愿意续签的,劳动合同才能到期终止。但是,在劳动合同续签时,如果员工存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第二项的,公司可以不予续签,即员工出现医疗期满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或者当员工出现不胜任,经培训或者调岗仍不胜任时,公司才可以不予续签。
  由于该员工没有完成2017年的业绩目标,可以视为不胜任工作。贵公司应发通知告知员工,再给员工一個考核周期,如果员工还是没能完成相应业绩就按照仍然不胜任工作处理。操作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如果公司考核周期过长,如一年考核一次这种,那么得再等一年才能符合“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者调岗仍不胜任”,操作难度大。第二,公司需要留下培训的书面记录。如果能证明该员工还是不能胜任,劳动合同到期便可以终止。
  可以只约定竞业义务吗
  我们公司(上海)与某员工沟通协商解除劳动关系,请问解除时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没有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这样的竞业限制是否有效,员工是否能以未领取竞业限制补偿金而拒绝履行?
  根据上海市的规定,约定竞业限制义务,没有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是有效的,仍对员工有约束力,员工应当按照竞业限制条款或者协议约定的内容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如果公司在条款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竞业限制,只是限制员工就业,并要求员工赔偿损失,这种情况下,贵公司的相关约定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建议将竞业限制定义、范围、时间等进一步明确约定。
  约定竞业限制义务后,即便公司在员工离职后没有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员工仍需要根据约定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在员工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三个月后,可以要求解除,除要求公司支付三个月竞业限制补偿金外,还可额外再要求公司支付三个月。
  对于竞业限制违约金,法律上并没有统一规定,建议将违约金数额约定得多一点,比如年收入十倍之类的,因为出了争议后,法官对于数额特别高的,有自由裁量的权利。
  当员工离职才与其协商竞业限制事宜,难度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员工都是找好下家才会提出离职,如果员工不愿意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公司便无能为力了。针对员工级别比较高的情况,建议可以重申一下商业秘密的保守义务,然后可以视情况再约定一个违约金。
  离职员工突然返岗,如何处理
  我公司已经将部分项目分包出去了,有位员工,在其办理了离职手续后,近日又私自回来上班(未与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数日后人力资源部门才知道此事。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根据来信表述,该员工已经与贵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现该员工又回来上班,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员工到底与贵公司还是外包公司,构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根据以下三个要素确认:(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目前这种情况,如果想要员工跟外包公司构成劳动关系,就看员工是否以外包公司的名义来上班。如果是以外包公司的名义来上班,公司与外包公司有合作协议,后附有相关人员名单,员工接受外包公司的管理,那么即使员工目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是与外包公司发生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员工偷偷来上班,接受贵公司的管理,遵守贵公司的规章制度,那么该员工将直接与贵公司构成劳动关系。
  最后,对于没有注意或者注意了没能阻止该员工前来上班的部门负责人,是存在失职行为的,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员工“闪职”造成损失怎么赔
  春节临近,根据往年经验很有可能出现劳动者“闪辞”的现象。“闪辞”员工中,有些是劳动者“不辞而别”,有些是被竞争单位“挖墙脚”,无论哪种情形都会给公司造成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我们该如何追究“闪辞”员工的法律责任?
  在企业用工管理实践当中,劳动者“闪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例如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而径自离开工作岗位,使得短期内企业无法补充人员,或者导致公司的重要项目可能因劳动者的不辞而别而无法完成,造成外部的商业违约风险,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
  2.劳动者在离职后违反相关约定导致企业损失。如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泄露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产生经济损失。
  两种情形通常是在员工离职后发生的,双方已不存在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损失赔偿责任,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并结合实际损失大小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此时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仅以主张损害赔偿为限,不能向劳动者追究“违约金”。计算赔偿责任主要以《民法通则》等作为法律依据,以实际损失为主要参照标准。
其他文献
今年6月5日,瑞士将进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每月无条件给每名公民派发2500瑞士法郎,儿童每月可获得625瑞士法郎。英国《独立报》评论说,倘若提案最终获得通过,瑞士将成为世界上首个无条件向所有公民发放最低工资的国家。批评者称,虽然有调查显示,人们获得最低工资也会工作,但这将鼓励好吃懒做者,让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感觉不平等。报道说,这个最低工资方案是当地一群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提出的,目的是希望将工作和收入脱
杰夫·贝佐斯在接受采访,被问到在许多人失败的情况下,他是如何成功地完成从创业者到管理者再到决策者的转变时,他回答道:“当你创业时,只是个人的事情……你不仅要谋划做什么,而且要付诸行动……公司规模扩大后,大多数时候是在琢磨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最终,绝大多数时候是在考虑让谁来做,而不是做什么。所以,可以把这一转变看作从问‘怎么做’到‘做什么’再到‘谁来做’的过程。随着业务的扩大,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记得儿时,母亲教育我不要说谎时会讲“狼来了”的故事;上学后,老师讲万有引力定律时会讲牛顿的故事;工作中,领导讲爱岗敬业时会讲铁人王进喜的故事。道理不必多说,故事有角色,有情节,突显人情味儿。  而今,故事的魅力早已不限于日常,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受到故事浪潮的席卷,正尝试着用一个个故事来增强决策的说服力、团队的凝聚力和自身的影响力。  IBM的管理开发部早已不再迷信于权威的管理大师,反倒请会讲故事的好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可培训公司的区域负责人蔡总,却略显憔悴,办公室落地窗外的春色竟显得不合时宜。  有句话怎么说的,问你爱我有多深,分个手试试。  一周的时间,竟有三名资深培训师离职,不少项目红灯预警。离职理由让蔡总费解——无法忍受钉钉打卡。  钉钉再次无端躺枪。蔡总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没过两天,总部发来人事调动通知,蔡总因管理不利,调离原岗位。这下蔡总歇菜了。  打卡卡在哪?HR爱之,员工恨
日本资深项目管理顾问好川哲人发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仅是管理者,每个项目成员也要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以保证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特别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常需要在现场做出判断,如果管理者和项目成员的概念技能较低,就无法进行合格的项目管理,因此,他将自己的经验撰写成《概念式思考》一书,希望能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启发。概念技能:管理者的核心技能  要了解何谓“概念式思考”,首先得从“
这年月还有谁在写信?这信是那种通过横撇竖捺的墨迹写在原稿纸上,再通过路边那绿色的邮箱寄出去的。   小纪是所在公司的招聘专员,现代通讯工具一应俱全,可他偏爱写信;每年春节前,心动于笔,笔笔撩人——“记着你的好,感念你的心,虽然不能天天见,我们彼此相挂牵”,常常让收信人感动不已。收信人大都是曾供职于公司的骨干员工,皆经他手办理离职。小纪认为,他们虽因不同缘由离开,但仍牵情故园。所以除表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当天,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缓缓驶在长沙的马路上。大家追着灵车,跑了很远很远。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有主播,边追着灵车边哭;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吃晚饭的时候,刷抖音,看到一条消息: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似乎也不会哭了。但是,就在袁隆平去世的那天,无数年轻人因这位91岁的老人抱头痛哭。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更多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其中强调,重点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加快建
企业扩张始于高管扩张,高管孵化是常态化工程。360创始人周鸿祎一语中的:“我要这样改造公司,把大公司做小是能耐,培养更多的CEO而不是培养更多的员工。”然而,现实是冰冷的。研究表明,60%的公司面临领导力短缺问题,另外还有30%的公司或将在未来5年面临同样的困境。企业高管队伍建设问题百出:平时忽视了人才培养,市场机遇来临时高管数量和质量就跟不上扩张步伐;虽重视高管培养,但是缺乏系统的培养理念、方法
尽管HR和员工都很讨厌培训效果反馈表,但事实上我们又不得不继续使用它。一场培训下来,学员们期望得到学习评价,企业也需要某种形式的反馈。这一传统做法能够沿袭至今,说明我们对这种反馈表所带来的益处还是非常认可的,至少我们认为使用学习反馈表还是相当有利的,这一点似乎不容置疑。然而,目前的情况远非如此。  就我个人近年来的所见,培训效果反馈表绝对是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工具箱中最危险的工具!一个参考了1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