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的形塑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i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大规模地营造忠烈祠,旨在将其作为神圣的“民族英雄”纪念空间加以营造,力求赋予“民族英雄”的核心属性。这一意图主要通过空间形态的精心设计与营造、题刻与仪式的操演等三方面来完成。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乃至乡镇各级“民族英雄”纪念空间,以此为媒介,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实现抗战动员与政权合法性建构等进一步意图。
  关键词:抗战时期;忠烈祠;南岳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32-03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多次下发行政命令,要求全国各省、市、县乃至乡镇修建忠烈祠,祭祀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至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0月,全国共有17?省?752县建立766?所忠烈祠。①我们不禁要问,在战事不断、物资紧俏的战争环境中,国民政府为何要如此大规模地营造忠烈祠,或言支撑国民政府营造忠烈祠的意义何在?
  我们或许能从南岳忠烈祠的营造得到一些启示。这766?所忠烈祠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者首推南岳忠烈祠。该祠由当时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建,于1940年动工,1943年7月落成,祠、墓、园合一,规模宏大。有学者认为,“从南岳忠烈祠的建筑规模分析,特别考虑到战时十分拮据的经济状况,可以说这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建筑投资,诚为继中山陵之后中国最重要的纪念建筑。” ②鉴于南岳忠烈祠的典型性,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我们或可集中探讨,国民政府为何要营造南岳忠烈祠,或言支撑国民政府营造南岳忠烈祠的意义何在?
  对此,在主建者薛岳后来所撰以交代建祠背景、过程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中有清晰地表述:“而祠堂先后落成,永标大节,礼也。尔者,名山片石,作万丈之光芒;浩气雄风,历千秋而不朽。精灵所积,蔚为国魂,仰止之余,当起顽懦。斯又岂止崇德报功已哉。”③薛岳实际上在此提出了关乎南岳忠烈祠的核心概念——国魂。“国魂”一词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兴起过程中流行起来的一个代表性词汇,在民族国家中,“国魂”可谓最高级别的褒扬之一。实际上,在此语境下,“国魂”所指向的人物群体可与当时另一流行的代表称谓——“民族英雄”——互换。这点可从党国要员的祠墓题刻中得到直接的佐证。薛岳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实际上与建祠规划书无异,正如其所揭示的,南岳忠烈祠被定位为神圣的“民族英雄”纪念空间加以营造,力求赋予南岳忠烈祠以“民族英雄”的核心属性。具体而言,营造者主要从空间形态、题刻与仪式等三方面来形塑其“民族英雄”属性。
  一、空间形态的精心设计与营造
  1940年3月,在薛岳组织下,湖南省建筑“南岳忠烈祠”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7位筹委会委员分别是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省党部书记长廖维藩、省政府秘书长李扬敬、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陶履谦、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胡善恒、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余籍传、第九战区高级参谋曾举直,④基本囊括了湖南各重要部门的首脑。组成如此较高级别的筹委会是昭示对建祠一事的重视,它向世人宣示,南岳忠烈祠是由国家、官方主建的,建祠是国家行为。这似乎从建筑方即赋予了南岳忠烈祠崇高的“正统”地位。
  营造者对这座民族英雄祠的坐落位置进行了充分的考虑。选址可追溯到1938年,关于将士公墓的地点,蒋介石即亲自指定南岳。⑤虽然这时仅是关于将士公墓的提议,但后来由公墓发展而来的忠烈祠在选址上实际上也是遵循了蒋介石的旨意,选为南岳。南岳是五岳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是古代帝王巡游和祭祀之地。实际上,南岳天然地适合营建忠烈祠。这点为蒋介石觉察到,这也是他选定南岳的关键原因。
  1940年时,筹委会最终选定南岳香炉峰下罗家湾为祠址。此处下距南岳古镇约四公里。有学者在中山陵研究中指出:“神圣空间的建构一般需要制造非世俗性的特征,它必须与世俗世界保持空间距离,由此造成两个世界的分离,从而让人们在进入神圣空间时具有神秘感与神圣感,并对所崇拜人物或事物产生敬畏心理。”⑥忠烈祠的选址同样体现了营造神圣空间的意图。选定的位置恰到好处,既与古镇这个世俗世界保持了一定的空间距离,又便于以后人们从古镇步行拜谒。通过选定天下名山南岳及香炉峰下,营造者首先从这座民族英雄祠的坐落位置建构其应有的显耀性与神圣性,正如《申报》所报道:“薛岳、赵恒惕等顷在南岳延寿庙筹建忠烈祠,恭迎为国牺牲之军民英灵入祠受祭,使舆名山共千古”。⑦
  具体的设计、空间布置是形塑“民族英雄”属性的主要方式与具体表现。营造者在此方面殚精竭虑,这从建成后的南岳忠烈祠的空间形态可见一斑。南岳忠烈祠由祠宇与墓葬两大部分组成。从忠烈祠正门一眼望去,祠宇部分“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方整布局,规模宏大,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建筑材料,依古代陵园方式沿中轴线构筑起了首尾贯通的大道和276级台阶,以及错落相望的牌坊、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⑧ ,南北纵深320米,东西宽约70米⑨,气势恢宏。
  若从近距离观察,则能捕捉到更多细节。⑩牌坊是第一进建筑,也是忠烈祠正门。 一列拱门三孔,琉璃盖顶,花岗岩方整石墙体。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镌薛岳所题“南岳忠烈祠”五字。
  穿过牌坊,见开阔广场,广场内花圃夹道。广场后部正中位置,一座寓意丰富的七七纪念碑岿然矗立。正方形碑基上,五颗石制巨型炮弹直指蓝天。炮弹底座的青石碑上,东南西三面均嵌有“七七”字样,靠北一方,刻薛岳署款的《七七纪念碑铭》:“ 寇犯芦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低回碑下, 记忆浮现,如闻金鼓,如见烽烟。
  再进为第三进建筑纪念堂,蓝色琉璃瓦,花岗岩石墙。檐下正中置木质鎏金“纪念堂”横额,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书。堂为三开间,明间正中竖巨碑,上刻薛岳书撰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东西次间为战利品陈列室,并于壁间嵌列石碑共26块,每块高1.53米,宽0.53米,上刻国民党军政要人题词,书法苍劲,刻工细致。   过纪念堂后,有两道平行十余米宽的石磴276级,分段递登而上,石道中间为花草圃,其中花草竞秀。石道中段辟小广场,立“安亭战役纪念亭”。亭为石质,四方立石柱,上置穹窿顶。亭中立碑,碑文载安亭战役史事。亭旁立一石碑,上镌“游人到此,脱帽致敬”,这种指令无疑是对英雄们崇高地位的明确表达。故此亭又称致敬亭。是为第四进。
  亭后复有一段石磴,登上即到达享堂。享堂居祠宇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是举行祭祀的集会之所。石墙碧瓦,飞檐翘角。大门为双面浮雕三拱的花岗石大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石柱稳托着朱红色的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柱上悬挂着十分显眼的油漆鎏金横书木匾,上题“忠烈祠”,款署“蒋中正”。进门为可容五百座位的享堂大厅,大厅靠后墙正中突出部分为祭台,台座是白色大理石砌的平台,台壁上嵌着享堂碑,碑文为“恭立忠烈祠,以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款署“薛岳敬题”。台后立一块如屏巨碑,居中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左右两侧设第一、第三、第九战区以及笫十九集团军抗战以来2 2次著名战役阵亡将士神位,还供奉着忠烈名册十本。大厅两侧墙壁嵌有16块石碑,分刻《国民党党员守则》、《军人读训》及名家题词。
  公墓区分布于祠宇周围。原设东西两大墓区,以墓道相连,以花坛凉亭点缀其间。其中,墓地划分为:将官墓每座占地600平方米,可葬27墓;校官墓每座240平方米,可葬60墓;尉官墓每座75平方米,可葬192墓;其余尚未规划的大片地段,拟作士兵墓葬区域。(按:因几次长沙会战及经费等原因,除墓道草草沟通外,凉亭未建,花坛未辟。)1943年7月举行落成典礼前后,墓区内建成的集体公墓(纪念塔)有37军60师、140师、74军等3座(按:另有16军53师、14军、70军19师、54师4座在墓区外华严湖畔),个人墓葬有胡鹤云、郑作民、罗启疆、赵绍宗、章亮基、伍仲衡,廖龄奇、陈烈浩、陈炳炽、孙明瑾等10座(按:墓区外另有陈石经将军墓在华严湖畔,彭士量墓在驾鹤峰头)。这些墓葬,华表相望,墓阙凌空,碑碣行列,塔尖入云。一派庄严肃穆气氛,令人钦敬。
  如此精心设计、营造而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忠烈祠实际上是从外观、形体上对“民族英雄”属性的直接视觉呈现与形象表达,完成了外观上对“民族英雄”属性的形塑。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武梁祠研究中所指出的,“任何被用来装饰祠堂的题材都起到双重的隐喻作用”11,忠烈祠这种形象表达也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它还寄寓了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
  整个祠墓依山而建,由低而高,是对忠烈祠及其祭奉英烈崇高地位的暗示与彰显,同时,也得以强势制造拜谒者的一种仰望的姿态与崇拜、敬畏的心理。这在设置的坡度较大的276级台阶得到集中展现。沿用中国礼制建筑的传统,运用长长的轴线作对称式布局则是用来彰显英烈们的中心定位。建筑材质也颇讲究,走道、阶梯、广场全部用花岗岩铺砌,牌坊、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礼堂、墓葬等主要建筑也由一色的花岗岩砌筑到顶,这种天然的坚固永久性材料直接用来象征英雄们的地位的稳固及其精神永存。正如薛岳所言,“名山片石,作万丈之光芒”。此外,营造者特别注意种植花草树木于祠内。在1940年3月14日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就讨论了植林部分如何办理,决议由林垦局负责设计,呈由工程处决定施行。12实际上,常青植物往往寓意着生生不息。在广场、石级等处设置花圃,营造出英雄们精神不死的氛围。
  二、题刻中的认定
  除了从外观、形体上着手,营造者还不忘题刻具有明确纪念意义的文字来直接界定、制造其“民族英雄”属性。在忠烈祠兴建期间,薛岳函电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请颁题词。到1943年时,题书者达60余人,题书逾百件。其中军政显要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立法院院长孙科、司法院院长居正、考试院院长戴传贤、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李济深、司法院副院长覃振、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外交部部长王宠惠、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龙云、第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等人。13
  这些题词的主题之一即对死者的褒扬,其中有的或明或暗将死者作为为民族、国家而牺牲的民族英雄加以讴歌。如薛岳自身称赞“蔚为国魂”。覃振称赞为“民族之魂”(《纪念堂铭》)。14居正明确称赞为“民族英雄”。孙科称赞“保艾邦家,神化丹青。功垂民族,义炳日星。”(《纪念堂铭》)。于右任称赞“桓桓我师,力争国命”(《纪念堂铭》)。陈立夫称赞:“诸先烈身殉社稷,功在国家”(《纪念堂铭》)。关麟征称赞:“我第六十师之抗日阵亡将士,忠勇殉国之艰贞伟烈,实足以侔之而无愧!”(《六十师公墓碑记》)陈沛称赞:“抗战五年来,诸先烈奋其忠贞报国之精神,慷慨效命于赣皖苏湘间”(《六十师公墓碑记》)。董煜称赞:“尽国族兴亡之重任”(《60师公墓墓志铭》)15、“振亿万年之国运,永怀壮烈,永奠精忠。” (《60师公墓联》)林启康称赞:“三千里为国驰驱,忆当年壮志凌云,誓御长风摧大敌”(《陈烈浩墓联》)。罗卓英称赞:“百战雄心存祚国”(《七十四军公墓联》)。工程处最后将这些题书一一铭于金石,布置在祠内堂中、塔身墓阙的显眼处。且大多明确款署题书者姓名,如“蒋中正”多次出现。如此多军政显要的题刻实际上代表着国家最高层面对英烈们的“民族英雄”身份与忠烈祠“民族英雄”属性的认定与形塑。
  三、仪式的制定与操演
  除了在空间形态上精心设计,营造者还以仪式来形塑忠烈祠崇高的“民族英雄”属性。国家首先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仪式规则。193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各县设立忠烈祠办法》,其中第六条规定:“牌位入祠应由地方党政军商各界以及学校团体,用军乐(无军乐地方即鼓乐亦可)送入祠内,其仪节须极隆重。”第八条规定:“每年于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纪念日)举行公祭,该县党政军学商各界均须参加,其礼仪须极隆重。”16前一条是牌位入祠仪式,后一条是固定的周期性的公祭仪式。1940年9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其中第八条规定:“各地忠烈祠应于每年七月七日依公祭礼节举行公祭。首都忠烈祠由内政部部长主祭,省(市)忠烈祠由省政府主席或市长主祭,县(市)忠烈祠由县(市)长主祭,乡(镇)设忠烈祠者由乡(镇)长主祭。当地各机关、法团均须参加。”171940年12月,内政部颁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入祀忠烈祠仪式》,其中第二条规定:“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经核准入祀,由各县忠烈祠保管机关先期制定牌位,届时通知当地机关法团学校各派代表指定地点集合恭送入祀。”第三条规定:“牌位出发时行列如左:(一)党国旗(二)白布横幅(上书“抗敌殉难忠烈官民入祀典礼”字样)(三)乐队(四)军队(枪口向下)(五)警察队(枪口向下)(六)牌位(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家属(八)各机关法团学校,前项军队警察队之名额由保管机关会商当地军警长官临时定之。”第五条规定:“牌位经过时军警应最敬礼,车辆及行人应停止进行,戴帽者脱帽,未戴帽者注目致敬。”第六条规定:“牌位抵忠烈祠后即举行安位典礼,其秩序如下(一)典礼开始(二)全体肃立(三)奏乐(四)主席就位(五)献花(六)读祭文(七)全体向烈士牌位行三鞠躬礼(八)默哀(九)主席报告烈士抗敌殉难事迹(十)奏乐(十一)礼成”。第七条规定:“抗敌殉难忠烈官民入祠之日,当地机关团体学校及工厂商店均应悬旗示敬。”18   1941年5月前后,制定颁发入祀忠烈祠安位祭文与公祭文。安位祭文是“烈士牌位入祀安位时用”,文曰:“国步多艰,蛮夷猾夏。卫我河山,实惟健者。风云惨淡,龙战玄黄。杀敌致果,允为国殇。 日月焜耀,天地寥廓。设位招魂,灵兮是托。报功崇德,生荣死哀。馨香俎豆,万古昭回。”公祭文是“每年七月七日公祭用”,文曰:“惟灵抗敌效命,为国捐躯。武功彪炳,丽河岳而常新;大节昭垂,与日星而并耀。宜肃岁时之祀,用申崇报之诚。呜呼,黄封三锡,励六师忠义之心;碧血千年,立百世儒顽之志。载陈尊簋,来格几筵。尚飨。”19
  不难发现,这些仪式规则十分详细,涵盖了大小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入祀英烈处于中心位置,政、军、学、商等各界均须致敬。
  薛岳等湖南当局则以南岳忠烈祠为场域,很好地执行、操演了这套仪式规则。“早在1940年初,当第一位进葬的胡鹤云烈士的灵柩运抵南岳时,南岳林垦局即通知商户居民,家家制备小型国旗插于门首迎灵,以示对烈士的崇敬。自那以后,凡遇入葬烈士,家家户户树旗致敬,已成定例。”20
  1943年7月,南岳忠烈祠工程大致完竣。当局选定7月7日(公祭日)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并由湖南《大公报》、《国民日报》、衡阳《力报》等报发布预告。217月7日,典礼如期举行。南岳街头国旗招展。忠烈祠内人数众多,包括湖南党政军各界首脑、机关学校法团及社会民众。上午十时许,享堂内落成典礼开始。祭祀是典礼的重要环节。由薛岳亲任主祭,在忠烈神位前恭读安位祭文(内容见前文),并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之后,修建了公墓的部队报告该部抗战、修墓和入葬简况。赵恒惕、余籍传相继报告南岳忠烈祠及烈士公墓的筹备及修建情形。时近中午一点,典礼在哀乐和鞭炮声中结束。22这实际上既是落成典礼,也是首次隆重的公祭仪式。事后也作了多方宣传,《衡阳力报》以“南岳忠烈祠今举行落成礼,薛主席及各省委莅岳主持”为题(7月7日)、 湖南《大公报》以“南岳忠烈祠昨举行落成礼,薛兼主席亲临南岳主祭”为题(7月9日)、《国民日报》以“南岳忠烈祠,举行落成礼”(7月9日) 分别进行报道。23仪式的核心是通过各界尤其是拥有崇高地位的各界首脑向英烈表达敬意,从而赋予英烈们更高的地位。
  结语
  在精心营造的特定空间中,经过仪式的郑重操演,营造者基本完成对英烈们的“民族英雄”身份与南岳忠烈祠的“民族英雄”属性的建构与形塑。南岳忠烈祠是抗战时期众多忠烈祠的代表,尽管其他忠烈祠在具体形态、规模等方面与南岳忠烈祠存在差异,然而,作为官方统一推行的忠烈祠纪念体系,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即都是建立神圣的“民族英雄”纪念空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乃至乡镇各级“民族英雄”纪念空间,以此为媒介,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最大程度上实现抗战动员与政权合法性建构等进一步意图。
  注释:
  ①见蔡錦堂《台湾的忠烈祠与日本的护国神社·靖国神社之比较研究》,《师大台湾史学报》,2010年第3期?,第3-22页。
  ②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抗战纪念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第27页。
  ③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35-36页。
  ④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12页。
  ⑤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5页
  ⑥陈蕴茜著.崇拜与记忆 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326页
  ⑦《南岳延寿庙建忠烈祠》,《申报》1940年3月15日第3版。
  ⑧原文中还有“致敬碑”,因“致敬碑”即“纪念亭”,故省去。见湖南省文物局编,湖南文化遗产图典,岳麓书社,2008.12,第428页
  ⑨ 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27页。
  ⑩以下描写为1940年代忠烈祠落成后的情景,与今天的布置存在差异。主要参考以下资料:《南岳忠烈祠建筑工程全貌》,湖南《大公报》,1943年7月18日第1版、7月19日第4版、7月20日第2版;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编,《南岳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166-167页;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25-28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衡阳市南岳区委员会编.南岳文史 第1辑[M],衡山县印刷厂,第227-233页;《南岳忠烈祠》,http://www.hywh.gov.cn/detail.asp?ycnewID=568;罗林波《忠烈祠,我为你心痛》,http://www.eeloves.com/memorials/article-show/id/332255。
  11(美)巫鸿著.开放的艺术史 武梁祠 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249。
  12 《湘建南岳忠烈祠,筹备会议决先成立工程处》,《大刚报》,1941年3月14日第3版。
  13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41-43页。
  14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35页。
  15曾瀛洲主编.抗战中的南岳[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99页。
  16《内政法规汇编 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40年,第49页。
  17《内政法规汇编 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40年,第51-52页。
  18《制定抗敵殉難忠烈官民入祀忠烈祠儀式》,《内政公报》,1940年,第13卷第7-12期,第95页。
  19《准內政部咨抄發抗敵殉難忠烈官民入祀忠烈祠安位祭文及公祭文令仰知照由》,《四川省政府公报》, 1941年第39期 ,第14页。
  20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22页。
  21《南岳建忠烈祠,定“七七”举行落成典礼》,湖南《大公报》,1943年7月2日第3版。《南岳忠烈祠于“七七”举行落成典礼,党政军首长皆前往参加》,《国民日报》,1943年7月2日第3版。《南岳忠烈祠,定“七七”行落成礼》,衡阳《力报》,1943年7月4日第2版。
  22以上描写参考了唐未之,旷顺年著.南岳忠烈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第23页。
  23《南岳忠烈祠今举行落成礼 薛主席及各省委莅岳主持》,《衡阳力报》,1943年7月7日第3版。《南岳忠烈祠昨举行落成礼,薛兼主席亲临南岳主祭》,湖南《大公报》,1943年7月9日第3版。《南岳忠烈祠,举行落成礼》,《国民日报》,1943年7月9日第3版。
  作者简介:王余辉(1991),男,土家族,湖南湘西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其他文献
摘要:纸艺旅游纪念品是具有一定特殊含义的纸质纪念物品。设计原则主要从三大方面不同角度全面分析。  关键词:纸艺;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分析方法;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86-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时间、地域、文化等差距的缩短,旅游业在迅速崛起中,旅游纪念品行业亦在迅速发展,而纸艺旅游纪念品的优势则在于便于携带和
期刊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央提出的一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其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如何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达到促增收、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目标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91-01
期刊
摘要:农业是基础产业,随着社会变迁,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工商发达、消费习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受到挑战与冲击,对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生活紧张、空气污染,大量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田园景观,作为休闲度假的场域,为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带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更多还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第三次浪潮的标志性技术之一。物联网不仅是未来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改造提升其他传统产业的重要手段。农业是物联网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最迫切、难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显的领域。  关键字:农业;物联网;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期刊
摘要:《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中国当代作家梁衡的同名散文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是在纪念镭发现100周年时写的。在文章中作者不仅赞美了居里夫人那美丽端庄的外在美,更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居里夫人那执着事业,淡薄名利的内在美,只有这种美,才可以跨越百年直到永远。  关键词:《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外在美;内在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期刊
摘要:本文从勒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出发,探讨《红与黑》中于连与德·瑞那夫人和德·拉莫尔小姐爱情的本质,揭示了当时法国王朝复辟时期社会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模仿欲望”;爱情本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10-01  一、引言  勒内·吉拉尔提出“模仿的欲望”理论的奠基石是“三角欲望”,即主体、客体和介体。主体是欲望的发出者
期刊
摘要:独生子女的死亡,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失去子女,意味着最大支持支柱的缺失。调查显示,昆明市失独老人在生活、心理、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有子女老人不同的养老诉求。  关键词:城市失独老人;生存困境;养老诉求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22-01  独生子女的死亡,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命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两个百年”目标的社会基础,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稳定对维系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生活稳定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预防和保障作用。本文在对山西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探索我省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贵州省生态移民以扶贫开发为重点,关注自然灾害频发、交通不便等地区,通过将该地区居民外迁达到改善居住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从而收获保护环境的结果。但是移民搬迁后无论是生活上、心理上都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论可以看出,R点的移民在搬迁后,受到自身学历、技术水平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为生计适应,而在心理适应和、人际关系网络适应上都表现出良好适应性。  关键词:生态移民;社
期刊
摘要:早期的“兰亭论辩”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与驱使,后期的“兰亭论辩”则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不想步前人后尘,陷入那些悬而未决的“辩论”中,而是从传世文献的正确使用这一角度,探绎李文田、郭沫若等人引用材料上存在的未经考证以及不严谨的缺陷,并对如何使用传世文献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兰亭论辩》;《金谷诗序》;传世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