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的技巧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hao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格斯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科学的内容就是概念的体系.”概念在任何科学体系中都非常重要,在数学科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数学概念的建设处于数学科学建构基础的核心地位,数学概念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及目前新的课程标准都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如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提高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技巧,加强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效果.
  一、数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数学概念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大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数学概念具有以下特性.
  首先,数学概念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及其本质属性的抽象,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一个数学概念又会有许多具体内容去支撑它,又具有具体性.
  其次,数学概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与反映,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数学概念毕竟是人的思维形式,又具有主观性.
  再次,数学概念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数学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规律性、相对稳定性,具有确定性;另一方面,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客观世界,数学概念也会随着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又具有灵活性.
  最后,数学概念是独立性与系统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数学概念是在抽象之上的抽象,也就是说许多概念是由先前概念所引出的概念,这就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另一方面,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是不同的,数学概念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技巧
  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能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首先,应该注意数学概念所产生的背景、提出或引入的过程;其次,要注重概念的二重特性;再次,还应该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对比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技巧进行详细的论述.
  1.实例引入,注重概念发生的基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从定义出发”,先让学生学习掌握定义,再从现实世界中寻找符合定义的实例或是现象;或是在进行一个概念的定义时,直接从概念定义到概念定义,或是间接引用另一个概念的定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参与概念的形成,仅仅只是注重概念内容的学习,忽视了数学概念下定义的过程,往往会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够完全理解数学概念,更不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应该是为概念而将概念具体化,即先学习概念的定义,再根据数学概念的定义去寻找使之具体化的材料、实例;而应该是在概念学习之前就将概念具体化,即在概念的定义学习前,先去寻找使概念发生的基础,如那些具体化的材料、实例等,使学生将实例或是现象数学化,从而能对数学概念有一个自然的理解.
  2.注重数学概念的二重性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概念是抽象性与具体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确定性与灵活性、独立性与系统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数学概念的二重性,深化对数学概念二重性的认识.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让学生从现实现象或是模型中领悟到概念的二重特性;还要重视概念的对象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概念的属性.
  在当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拥有的强大的计算与演示功能,将数学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改变传统的静态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展示出概念的动态生成过程,使得概念的动态形成过程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数学思想都得以展现.
  3.引入对比,加深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中学数学中,数学概念不但多而且很相象.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苦恼就是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难以掌握.在中学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尤其是对于相似的数学概念非常有效,它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现新旧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破思维障碍,所以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一种很好的技巧.
  例如,在进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它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不等式的解是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取值范围,而方程的解则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具体的数值,虽然两者都能使原式成立,但解的个数不同,不等式的解一般情况下是符合范围的无数个解,而方程的解一般情况个数是有限的.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趋势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学困生问题时刻困扰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果.因此,如何预防或减少分化是每个教师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八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严重
依据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应该形成的课堂教学的理念.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可以实现有效教学.  当教材版面发生变化,像科普读物,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炼化学知识,在提炼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新时期化学教师面临的新任务.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
摘要 EM菌作为近代治理水体应用较为广泛的菌剂,本文将之用于不循环水体治理。结果表明,EM菌对水中总磷、总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值均有降解作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下降趋势均较为稳定,水中鱼类的死亡现象消失,水体逐渐澄清。  关键词 EM菌;人工湖;不循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140-02   阿坝师
摘要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三峡坝(库)区,经济社会条件优越,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建材石料,而由于长期采石使大量的废弃采石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本文以分乡镇为例,在分析采石场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几种植被恢复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采石场;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湖北宜昌;夷陵区;分乡镇  中图分类号 S732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的心理环境和如何诱发心理动因方面来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西部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我所在的市属公立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占了80%以上,个别班级甚至达到90%.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深入分析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必然要求.  根
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理解,都是在大量物理事实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过程概括而建立的.  在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农村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中学生感性认识不够,难以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使物理学习更加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教学”的含义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一点上,传统教学在多媒体教学面前就显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学校教改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并将其纳入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一、时代的要求与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
有人说:“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恰当应用会使学生获得仅属于化学学科的快乐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其乐无穷以下是笔者就如何让初中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快乐体验的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恰当地利用带有刺激的例子增强学生愉悦感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作用,可以说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对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要求,教育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对物理教师而言,在素质教育中要尽量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