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不熄??辉煌不止

来源 :羽毛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再见八一队,再见铜盘山!”
  去年年底,朋友圈里再次出现这一句句旗帜鲜明的话语。当我们再次想起这支在中国羽毛球史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球队时,我们已然站在了告别的路口。
  随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的调整和改革的推进,“八一体工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全国辉煌之师,曾培养出林丹、李雪芮、赵婷婷等大批名将的八一羽毛球队亦随之退出羽毛球圈的视野。
  谨以此文致敬八一羽毛球队。

源起:全军代表,由四合一


  上世纪70年代,全军主要有四支羽毛球队伍:八一羽毛球队、广州军区羽毛球队、空军羽毛球队和福州军区羽毛球队。所以,当时的全国羽毛球锦标赛上会同时出现多支代表军队的队伍。
  1980年,全军精简整编,这四支队伍相继解散;1985年,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1992年,全军重新布局体育项目,把不同的项目分别落实至各个军区和兵种,羽毛球项目落在南京军区,所以实际上当时球队的全称是南京军区政治部羽毛球队,是全军唯一的一支专业羽毛球队。
  这支日后斩获无数佳绩并为我们所熟知的八一羽毛球队,是综合了全军的资源重建的。它隶属南京军区,在撤编前最后采用的名称“八一羽毛球队”源自1974年在广州沙河镇(现天河区)成立的八一羽毛球隊,而其基地和配置则是以福州军区羽毛球队为基础。


位于福建福州铜盘山的八一羽毛球队基地

奠基:铜盘山岗,八一之港


  说起八一羽毛球队,就不能不提福州的铜盘山,这个大家口中的“小山岗”孕育出历代八一羽毛球豪杰,还启蒙过无数羽毛球世界冠军。
  前八一羽毛球队总教练高路江是铜盘山发展的最佳见证人,1972年他刚进入福州军区羽毛球队时,队伍的基地还在鼓楼市中心。当时的基地地方不大,还同军区的其他多支体育队伍共用。之后军区就在铜盘山划出新址,建起了两个全新的球馆。
  经历了两年多的建设和搬迁,铜盘山基地在1974年年底正式启用。当时,两个球馆各司其职,一号馆供篮球队和排球队使用,二号馆供羽毛球队和乒乓球队使用。作为进驻铜盘山基地的第一批队员,高路江对基地附近的一草一树都无比熟悉。当年,他们绕着整个山岗洒下了种子,见证着小树苗的萌芽和生长。到现在40多年了,成排的大树已经有好几层楼高,超过了球馆,仿如球馆的守护伞。
  时至今日,当我们沿着葱绿的小路往上走时,两个球馆依然岿然不动地迎接着老朋友的归来。1992年后,两个球馆合计20片场地全部为八一羽毛球队使用。成为中国羽协集训基地的二十多年间,这里还举行过无数次的国青队集训、体能大比武、国家队集训等全国性项目。可以说,铜盘山不仅蕴含着八一队的集体记忆,还是过去三十年里整个中国羽毛球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林丹是八一羽毛球队最突出的代表

重建:选材艰难,种下希望


  1992年重新集合后,八一队马上面临着来年全运会的挑战。重新开始的队伍等于是清零重启,招募队员比参赛争冠更难,因为12年前那四支老牌队伍的队员早已超龄退役或各奔东西。当时,包括高路江在内的几位教练只能到全国各地奔走争取球员,各省市已经离队的老队员成为了队伍重建后的第一批主力,包括林岚、叶四春、郎秋菊、刘桂梅、秦姬华、李立君、杨晖、赵智勇等。
  1993年七运会上,全新的八一队比起其他全国强队要逊色不少,队伍也只抱着锻炼的姿态参赛,无缘奖牌在预料之内。1997年八运会上,八一队虽然只夺得一枚铜牌,但队伍在这四年的收获远远不只这一枚奖牌,因为他们在全新的全运周期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年轻的后备人才。
  1995年,八一队迎来第一批少年球员。在这批真正意义上八一队自己培养的队员中,就包括了名将林丹和赵婷婷。提到羽毛球就不得不提林丹,提到林丹就不得不提他的两位恩师——高路江、陈伟华。
  作为八一女队的主教练,陈伟华多年来带着弟子们披荆斩棘,造就国内一代皇牌女团,但他和林丹的故事比八一女队的故事更早。上世纪80年代,陈伟华在福建龙岩上杭体校当教练,见证了林丹父母从恋爱、结婚到生子。当年,陈伟华对林丹父亲打趣道:“如果你儿子不想走普通人上学的路,那就跟我练球吧!”就是这么一句玩笑话,刚满5岁还在上幼儿园的林丹在陈伟华的指导下开始拿起羽毛球拍,直到9岁进入少体校,陈伟华是林丹名副其实的启蒙教练。


赵婷婷、蒋燕皎、汪鑫这三位女将都是八一队因材施教的成功范例

育人:因材施教,成材率高


  林丹是中国羽毛球的缩影,同样是八一羽毛球队培养球员的最佳典范,他正好代表了八一队最典型的两方面:因材施教,军人作风。   1995年,12岁的林丹在全国少年羽毛球赛上夺得男单冠军,他的灵敏协调一下子被看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进入福建队,而是被招入八一队麾下,开启了属于他的二十年军旅生涯。
  像林丹一样入选八一队的球员不在少数,包括后来大放光彩的蒋燕皎、汪鑫等名将,这些队员都是在没有被地方队录取的情况下被八一队“收编”的。高路江曾这样形容:“我们没有跟各省市队抢过人。”陈伟华以前更是会对队员们说不甚恰当但很刺激人上进的话:“你们是别人‘挑剩下’的,但我不相信你们就是‘垃圾’,你们要强给别人看!”
  在队伍重新组建的前十年,选材真的是八一队面临的最难的事之一。但就是这批“别人挑剩下”的苗子,在八一队的老教练手上练出了花。林丹在青年赛上刚出成绩时,高路江就狠抓他进攻的质量和连贯,同时让他慢慢去理解推球弧度这个命题,最直接的实战难题是:面对1米9的鲍春来,你怎么能做到挑推既不出界,也不给对手进攻机会。
  蒋燕皎和汪鑫个子都不高,但教练们给她们量身定制了不同的路线:多拍和速度。2005年十运会女单决赛前,高路江曾跟蒋燕皎提出方向,让她最大程度发挥体能和多拍优势,越到后面她会越有优势。决赛和对手龚睿那战至第三局时,蒋燕皎就是用相持几十拍都不急喘的多拍能力取得了胜利。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身高、同时期入伍、同样的左手,汪鑫却一路艰难,比蒋燕皎成名晚许多。汪鑫是当时唯一没有在国家二队待过就直接升到国家一队的球员,在福州训练时,队伍积极创造条件,让她到当时在铜盘山集训的国青队男单组跟训。最终,她也凭借独特的速度和进攻,走出了一条个子不高也能以快制胜、以攻制胜的路。
  世界冠军赵婷婷在青年时期是整个国青队女单最厉害的一位,当她进入国家队后,出于球员能力和队伍需要考虑,高路江却极力把她推荐到双打组。在他看来,赵婷婷的爆发力好,在单打中就展现出抽挡和封网优势,打双打可能更有发挥空间。
  事实证明,因材施教,量身定制的风格大大提高了八一队的成材率。


八一男队于2013年全运会历史性地登上领奖台

信条:军人纪律,军人精神


  军人作风、军人纪律、军人精神,这是八一羽毛球队铁一样的信条。每当新兵入伍,八一羽毛球队都会组织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军人精神和部队纪律。“你首先是一名军人,其次才是一名运动员。”这是高路江经常教育孩子们的话。
  高路江回忆道,林丹刚入伍时好动调皮,偶尔违反纪律,于是高路江组织了一次教育总结会。会上,八一队全体成员穿着军装集合,队伍代表出列对林丹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通报,之后再由林丹出列,面向全队做检讨,过程严肃、正规。面对这样的架势,当时还年轻的林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检讨的稿件都改了好几遍,为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97年八运会之后,八一队组织了林丹这一批新队员到驻海岛的部队中历练。当时,这批队员普遍才十三四岁,到部队里还被全部打散到不同的班中。他们在那一个多月时间里彻底放下球拍,与部队将士们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一个多月后,高路江去接孩子们回铜盘山时惊喜地发现,每个人都瘦了、黑了、长高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焕然一新,纪律作风和礼貌礼节有了全面的进步。
  除了一系列部队纪律,八一队还讲究生活作风,包括宿舍打扫卫生、评比制度、晚上进行读报等文化学习活动、睡前查铺等。铜盘山上的场馆和宿舍历经多年不变,这条件放在20世纪算是不错的,但放在当下显然算是艰苦的,但军魂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培养起来的。正如队员所说的:“以前觉得我们的球馆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后来我们发现,在(铜盘)山上打习惯了,我们去到其他任何地方打都适应,都能打出水平。”


林丹在全运会上实现男单四连冠可谓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何汉斌/ 赵婷婷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夺得混双金牌

崛起:拾级而上,多面开花


  熬过了最初取材难的十年,随着林丹、赵婷婷等第一批球员的冒尖,八一羽毛球队逐渐进入到稳步上升的新局面,很多地方开始主动向福州输送优秀苗子。正如陈伟华所言:“是林丹和赵婷婷他们为我们八一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1997年八运会,八一队的凭林岚/叶四春夺得一面女双铜牌。
  2001年九运会,初出茅庐的林丹在男单决赛中惜败于罗毅刚,为八一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银牌。
  2005年十运会,林丹和蒋燕皎双双加冕单打金牌,林丹更是开启了全运会四连冠的王者之路。
  2009年十一运会,何汉斌/赵婷婷混双夺冠再破冰。
  在新世纪的头十年,八一羽毛球队在全运会上不断发力,在全国大赛上更是拾级而上,尤其是阵容齐整的女团。2002年,八一女队在全國团体锦标赛上首次进入四强,当时队伍的平均年龄是16.3岁。一年后,她们再次获得第四名,连续两年无缘领奖台的姑娘们表示,来年一定要打进前三。
  在2004年全国锦标赛上,她们真的拿到了第三名,可遗憾的是当年的全国锦标赛只为冠亚军颁奖。经历了2005年全运会女团第五名后,八一女队在2006年终于迎来爆发,以蒋燕皎和赵婷婷为核心的队伍首夺全国锦标赛女团桂冠。   2006年是八一队浓墨重彩的一年,女队在全国锦标赛上登顶,当时日后的奥运冠军李雪芮甚至还没进入八一队。同年,蒋燕皎和赵婷婷以国羽女团主力身份夺得尤伯杯,这也是八一女队第一次有两人同时夺得世界级团体冠军。在此之前的2004年,林丹和赵婷婷分别代表中国队出战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双双夺冠,那是八一队队员第一次成为羽毛球世界冠军。

巔峰:圆梦全运,双线新高


  多年的铺垫,八一羽毛球队最终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登上巅峰。当年,除了林丹和李雪芮的两枚单打金牌,女队还历史性地捧得女团金牌。事实上,陈伟华认为女队的实力巅峰期应该是在2009年,但当时她们在1/4决赛时输了,这个遗憾用了四年来弥补。
  除了这三枚金牌,男队的男团铜牌同样创历史新高。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五场大战,决胜场第三单打更是打到决胜局的最后一分。前四场比赛,八一队的林丹、周昱杰以及北京队的张楠/陈智贲、于小渝/刘雨辰各取两分。第三单打,八一派上的是年仅23岁的小将吴昕对阵北京队老将吕轶,当时已经是晚上12点,全场只剩下这场比赛。打至决胜局的加分段后,吕轶多次拿到场点都被吴昕化解,最后吴昕在28比29落后时连得两分,以30比29的极限比分为队伍抢下历史性的男团铜牌。


2013 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八一女队首夺全运会女团金牌

  对于那届全运会,30比29的比分或者已渐渐被遗忘,当时八一男队全是清一色的左手持拍的四名男单亦已相继挂拍,但那枚铜牌珍贵的来由永远不会褪色。虽然在之后的2017年全运会上八一队没能延续金牌梦想,但在撤编前的那些年,八一队依然在全国赛场上大放光彩,八一队队员依然活跃在国际性比赛上,包括2019年军运会上的佳绩、2019年八一女队再夺全国锦标赛女团冠军等。

告别:卸下军装,故事未完


  2020年年底,重建后走过了28个年头的八一羽毛球队正式撤编。那段时间,朋友圈被一条名为《最后一次操课》的视频刷屏了。这段长达四分钟的视频记录了队伍全员身穿军装,到操场上跑步,教练给队员整理仪容,队员最后一次身穿军装敬军礼的画面,很是催泪。
  这一年里,前八一队队员们先后回到铜盘山基地,回去的人无不感叹和感触。令笔者印象很深的是,现国家队女双队员郑雨在铜盘山基地的球馆中坐着,放声大哭,口中喃喃道:“不要,不要,我不想走。我喜欢这里,我很喜欢这里,这里挺好的。”作为国家队现役球员中为数不多的原八一队队员,郑雨常常给自己肩上加上队伍的期待和责任,而恩师陈伟华却常常让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负重前行,必有担当。


2009 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上何汉斌/赵婷婷夺冠


铜盘山基地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还培训出很多羽毛球裁判员

  八一羽毛球队是一支极具传奇色彩和国家特点的队伍,高路江表示,队伍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军队各级的坚强领导,教练团队的科学施教,队伍上下的团结奋斗,以及铜盘山基地的创建和发展。
  铜盘山上,两个球馆依然矗立,砖混和框架结构见证了这支队伍的兴衰荣辱。在这一砖一瓦下,这支以“政治方向端正、军队特色鲜明、竞技水平高超”的队伍一路前行,无惧风雨。
  时间进入2021年,关于八一羽毛球队的故事似乎落幕了,但它永远不会迎来结局,因为它会永远被铭记。
  别流泪,把热泪饱含于眼眶中,记得他们敬出的军礼——只要军魂在,辉煌就会继续!
其他文献
2020年原本应是体育的大年,但这场突发的疫情让全球大受影响。世界性的所有行业皆受冲击,羽毛球行业当然难以幸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羽毛球行业的同仁们纷纷改变节奏,或自救,或进步,以与平常不同的方式让这个行业继续艰难运转。于是,我们把镜头锁定行业内的他们,听听他们在这一场斗争中的心声。羽球众生“带货”直播  2020年的春天,一场蔓延世界的疫情,让这个时期变得特殊。它重塑了人们惯有的生活步调,如涟
期刊
VICTOR最近推出了一把非常纯粹的全面拍DX-9X,波莉、拉哈尤和王子维都在使用。涂装和手柄  VICTOR推出使用日本纳米尼龙材料、搭载悬浮核心科技的全新手柄,也是9X的新亮点。9X的主体是哑光藏青的,在拍框处有蓝色和白色的特殊光泽处理,光照之下异常闪烁。搭配特殊的纹路,给哑光的质地增添了跳动的音符,整体低调中透着奢华。  就软硬度而言,它相对较软,击球舒适度大大提升。这大概也是搭配硬中管的原
期刊
在湖南郴州资兴有一个隐秘的球馆,叫东江湾羽毛球馆。它没有广告牌,甚至在地图软件都上搜不到,因为它是在菜地上建起来的;它有点破旧,下雨时屋顶会漏水,但却常年无休,灯火通明。  在这里,羽毛球不仅是运动,还是浓墨重彩的社会和人生。  肖安源的教练梦  球馆的馆主叫肖安源,今年52岁,来自湖南安化。肖安源7岁就开始打羽毛球,但这45年里羽毛球都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如今是一名电力职工。正如他所说,安化人对
期刊
朋友圈冰堰#球友情#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谢谢某某羽毛球俱乐部的球友们,谢谢你们做我的兄弟姐妹,谢谢你们走进我的生命。”球友这个词,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已成为了热爱羽球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缘巧合,我在16年前无意间走进羽毛球圈。这些年不仅结识了很多羽毛球的球友,也见证了许多球友十几年如一日携手走过的羽球故事。这些情感既区别于一起拼杀的战友情,也区别于互相帮助的同学情。一直希望这些感动他
期刊
由中国羽毛球协会审定、全国资深羽毛球裁判专家参与翻译修订的《羽毛球竞赛规则(2020)》一书,近日已与广大羽毛球爱好者见面。  《羽毛球竞赛规则(2020)》是根据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最新的羽毛球规定翻译和修订的,全书共五个章节,从羽毛球比赛规则、羽毛球比賽通用规程、羽毛球运动道德行为规范、残疾人羽毛球比赛的有关规定、相关规定英文文本等方面全面梳理羽毛球竞赛规则。  2020版的“竞赛规则”与上一版都
期刊
春夏之交,空气渐暖,羽毛球运动日渐回暖,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回归球馆。此时,红双喜羽球器材携年度重磅新品“锐风”系列羽毛球强势归来,为羽毛球运动更添一份火热。在红双喜锐风系列羽球中,有一款特地为场馆爱好者所打造、用于专业训练和业余比赛的红双喜锐风RF02羽球,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做一介绍。材质工艺  选材上,红双喜銳风RF02羽球采用精选鸭毛,毛片较轻,毛杆粗壮,密集不容易蓬松,受力集中,即使羽毛受到轻
期刊
7月24日,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拉开了大幕,一场奥运热潮也随之兴起。对于运动员来说,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运动生涯的最高目标,登上奥运舞台、夺得奥运奖牌更是毕生梦想;对于体育人、体育迷以及媒体而言,奥运会同样是胜于其他所有赛事的一场饕餮大宴,观看奥运、了解奥运、报道奥运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全情投入。  自当上体育记者以来,三十多年间已经历了9届奥运会,从初次涉足的兴奋慌乱到如今的看似云淡风轻,成长的
期刊
不知何时起,  悄悄地爱上你。  爱上你的洁白无瑕,  爱上你的潇潇洒洒,  爱上你静如处子的素颜无华,  爱上你动如脱兔的英姿勃发。  从蓝天白云下,  黄土地上的嬉戏玩耍,  到简陋条件中的摸爬滚打,  再到专业赛场的奋力拼杀,  凝聚着爱的升华。  虽然,不得不短暂地把你放下,  咫尺若天涯,  但,放不下的是牵挂,  还有眼巴巴。  從少年、青年,  你陪我走过从前,  一直到今年、明年,
期刊
1996年,年過40的鄢汉荣因为一场大病身体垮了,只能在家长期休养。当时,因为家离汉口的滨江公园很近,为了恢复健康,鄢汉荣每天早上都到公园去走一走。在公园里,她看到到处都是锻炼的人,男女老少个个充满活力,于是便加入其中。在经历了学打太极拳、跳舞等项目后,最终,她选择了打羽毛球。久违重逢的感觉  鄢汉荣从小就喜欢玩,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时,不管是跳橡皮筋还是踢毽子,总少不了她的身影。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
期刊
舞动青春、羽动梦想。转眼间,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以下简称“大羽赛”)已经挥拍二十四年,除去2003年因非典停办一年,共成功举办了二十三届。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发,仿佛回到了2003年那个让人痛心的时刻,当大家都在问我今年的大羽赛能不能如期举办、或是能不能举办等问题时,我想答案诚然未知。但有必要把我们举办过的大羽赛进行一次梳理,让我们重温那些激动人心、荡气回肠的青春故事。“羽”由新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