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10.4±3.8)分,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6±2.1)分,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224-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大多起病缓慢、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1]。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且容易并发肺气肿等其他疾病。本研究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2],入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1-7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4.4±2.6)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3.7±2.9)年。
1.2 护理方法
1.2.1 生活环境护理
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进行休息,定时督促并协助患者翻身,同时经常为患者叩背和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旨在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患者入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或者对背部进行按摩,让患者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以提高睡眠质量。
1.2.2 心理护理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其预后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极易产生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缓解和身体康复。基于这一情况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层次和心理特点,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帮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主动配合治疗,及时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能量消耗较大,加之药物作用和受到其他临床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进而引发肺气肿等其他疾病。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重饮食营养的摄入,护理人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患者饮食结构加以调整,鼓励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事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禁食辛辣和油腻事物。患者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以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促进支气管粘膜修复。
1.2.4 呼吸训练护理
指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式呼吸、加压腹式呼吸和控制性呼吸,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呼吸的频率,以进一步改善其呼吸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对三种呼吸训练方式做简单介绍:①缩唇式呼吸:患者紧闭嘴唇经鼻孔吸气,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②加压腹式呼吸:紧闭嘴唇经鼻孔吸气,此时将腹部鼓起,口呼气,腹部下陷,每天训练2次,每次持续约10 - 15 min。③控制性深呼吸:患者呼吸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平稳呼吸的深度及呼气训练,以促进呼吸功能改善。
1.2.5 排痰及全身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排痰指导并鼓励患者开展适当的有氧运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会影响患者自主排痰,容易造成患者气道狭窄阻塞,加大了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排痰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进行深呼吸,深呼吸末屏气连续咳嗽,直至痰液排除;或采用叩击拍背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将手指并拢运用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胸壁,震动气道,促进痰液排出。与此同时患者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可由小到大逐渐增强,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1.3 评价方法[3]
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以及出院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状况、自理能力、躯体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得分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3.6±2.1)分,较护理干预前评分(10.6±4.3)有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为(3.6±2.1)分,出院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8±2.3)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院时与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7-0224-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大多起病缓慢、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1]。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且容易并发肺气肿等其他疾病。本研究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2],入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气喘等临床症状。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1-7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4.4±2.6)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13.7±2.9)年。
1.2 护理方法
1.2.1 生活环境护理
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舒适体位进行休息,定时督促并协助患者翻身,同时经常为患者叩背和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旨在预防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患者入睡前可以用温水泡脚或者对背部进行按摩,让患者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以提高睡眠质量。
1.2.2 心理护理
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其预后均有着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极易产生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缓解和身体康复。基于这一情况要求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文化层次和心理特点,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帮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主动配合治疗,及时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能量消耗较大,加之药物作用和受到其他临床因素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进而引发肺气肿等其他疾病。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重饮食营养的摄入,护理人员应当有针对性的对患者饮食结构加以调整,鼓励患者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和高蛋白质的事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禁食辛辣和油腻事物。患者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以增强自身机体免疫力,促进支气管粘膜修复。
1.2.4 呼吸训练护理
指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主要包括缩唇式呼吸、加压腹式呼吸和控制性呼吸,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呼吸的频率,以进一步改善其呼吸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对三种呼吸训练方式做简单介绍:①缩唇式呼吸:患者紧闭嘴唇经鼻孔吸气,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②加压腹式呼吸:紧闭嘴唇经鼻孔吸气,此时将腹部鼓起,口呼气,腹部下陷,每天训练2次,每次持续约10 - 15 min。③控制性深呼吸:患者呼吸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加平稳呼吸的深度及呼气训练,以促进呼吸功能改善。
1.2.5 排痰及全身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排痰指导并鼓励患者开展适当的有氧运动。慢性支气管炎疾病会影响患者自主排痰,容易造成患者气道狭窄阻塞,加大了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排痰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取舒适坐位进行深呼吸,深呼吸末屏气连续咳嗽,直至痰液排除;或采用叩击拍背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将手指并拢运用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胸壁,震动气道,促进痰液排出。与此同时患者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活动量可由小到大逐渐增强,以不感觉疲劳为原则。
1.3 评价方法[3]
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采用生活质量评估表对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出院时以及出院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状况、自理能力、躯体状况以及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得分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3.6±2.1)分,较护理干预前评分(10.6±4.3)有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为(3.6±2.1)分,出院一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8±2.3)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出院时与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