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粳稻新品种九稻41号选育经过,产量、品质、抗性等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适应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九稻41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1.2 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85-041
九稻41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大粒型粳稻品种。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81、吉审稻2003004。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1技术路线及选育经过
1.1技术路线
采用桥梁材料进行籼粳亚远缘杂交,品质、抗性同步跟踪鉴定,稻瘟病旱田晚播叶瘟鉴定与田间异地多年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
1.2选育经过
1990年配制杂交组合九稻15号/浙辐802,同年冬海南加代F1;1992年吉林省磐石病区种植F2,选拔抗病优良单株,并开始进行米质鉴定,同年冬海南加代F3;1997年育成F10稳定的优良株系;1998~1999年参加产比和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异地多点自然诱发鉴定、旱田晚播葉瘟鉴定和全部米质指标分析;2000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代号九9934);2001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区域试验和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吉玉粳”组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吉玉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试验结果
2.1产量结果
2.1.1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2002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水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307.5kg/hm2,比对照通35号平均增产8.5%,增产点次75%,最高单产11 044.5kg/hm2。
2.2.2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153.0kg/hm2,比对照吉玉粳平均增产4.7%,最高单产10 314kg/hm2。
2.2稻米品质
九稻41号吉林省区域试验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3.7%、精米率76.3%、整精米率69.9%、粒长5.0mm、长宽比1.6、垩白粒率34%、垩白度2.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8%、蛋白质含量8.2%。依据农业部《优质食用稻米》(NY122-86)标准,该品种10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1级标准,1项指标达部优质米2级标准。国家北方水稻品种区试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糙米率82.8%、整精米率65.6%、粒长5.1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21.6%、垩白度2.2%、胶稠度87mm、直链淀粉含量17.0%,依据国家《优质稻谷》(GB/T17891-1999),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米标准。
2.3抗稻瘟病鉴定结果
九稻41号吉林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鉴定和成株期异地多年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中抗(MR)苗瘟、中抗(MR)叶瘟、中感(MS)穗瘟,对照品种通35感(S)苗瘟、中感(MS)叶瘟、感(S)穗瘟。北方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表现:抗(R)苗瘟(0~2级)、中感(MS)叶瘟(0~5级)、感(S)穗瘟(0~7级),对照品种吉玉粳中抗(MR)苗瘟(0~4级)、中感(MS)叶瘟(0~5级)、感(S)穗瘟(0~7级)。
2.4稳产性和适应性
北方水稻区试AMMI模型分析表明:九稻41号较靠近IPCA轴0点,稳定性好;吉林省和国家北方水稻区试、生试平均增产点次70.5%,在各试点代表的生产生态种植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
生育期142d,需≥10℃积温2 800℃左右。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07cm,分蘖力强,主蘖穗整齐,抗倒、耐盐碱等综合抗逆性强,活秆成熟,平均穗长19.6cm,平均穗粒数10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30.4g。籽粒椭圆,无芒,颖及颖尖黄色。
4适应区域
吉林省中熟—中晚熟稻区、黑龙江第1积温带上限、辽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北方稻区。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35d;合理稀植,最适移栽秧龄4.0~4.5叶,插秧规格为30cm×20cm,每穴插3~4根苗。施肥采用氮磷钾配合施用,施N 120~150kg/hm2、P2O5 75kg/hm2、K2O 75kg/hm2,磷肥做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钾肥按底肥40%、蘖肥30%、补肥30%分期施入。水管理以浅水为主,抽穗后间歇灌溉。生育后期结合长势及天气情况注意稻瘟病穗瘟防治。
关键词 水稻;九稻41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 S511.2 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85-041
九稻41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大粒型粳稻品种。2003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81、吉审稻2003004。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1技术路线及选育经过
1.1技术路线
采用桥梁材料进行籼粳亚远缘杂交,品质、抗性同步跟踪鉴定,稻瘟病旱田晚播叶瘟鉴定与田间异地多年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
1.2选育经过
1990年配制杂交组合九稻15号/浙辐802,同年冬海南加代F1;1992年吉林省磐石病区种植F2,选拔抗病优良单株,并开始进行米质鉴定,同年冬海南加代F3;1997年育成F10稳定的优良株系;1998~1999年参加产比和品比试验,并进行稻瘟病异地多点自然诱发鉴定、旱田晚播葉瘟鉴定和全部米质指标分析;2000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代号九9934);2001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区域试验和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吉玉粳”组区域试验;2002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吉玉粳”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试验结果
2.1产量结果
2.1.1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2002年参加吉林省中晚熟水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307.5kg/hm2,比对照通35号平均增产8.5%,增产点次75%,最高单产11 044.5kg/hm2。
2.2.2国家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稻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153.0kg/hm2,比对照吉玉粳平均增产4.7%,最高单产10 314kg/hm2。
2.2稻米品质
九稻41号吉林省区域试验稻米品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3.7%、精米率76.3%、整精米率69.9%、粒长5.0mm、长宽比1.6、垩白粒率34%、垩白度2.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8%、蛋白质含量8.2%。依据农业部《优质食用稻米》(NY122-86)标准,该品种10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1级标准,1项指标达部优质米2级标准。国家北方水稻品种区试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糙米率82.8%、整精米率65.6%、粒长5.1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21.6%、垩白度2.2%、胶稠度87mm、直链淀粉含量17.0%,依据国家《优质稻谷》(GB/T17891-1999),稻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米标准。
2.3抗稻瘟病鉴定结果
九稻41号吉林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鉴定和成株期异地多年多点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中抗(MR)苗瘟、中抗(MR)叶瘟、中感(MS)穗瘟,对照品种通35感(S)苗瘟、中感(MS)叶瘟、感(S)穗瘟。北方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表现:抗(R)苗瘟(0~2级)、中感(MS)叶瘟(0~5级)、感(S)穗瘟(0~7级),对照品种吉玉粳中抗(MR)苗瘟(0~4级)、中感(MS)叶瘟(0~5级)、感(S)穗瘟(0~7级)。
2.4稳产性和适应性
北方水稻区试AMMI模型分析表明:九稻41号较靠近IPCA轴0点,稳定性好;吉林省和国家北方水稻区试、生试平均增产点次70.5%,在各试点代表的生产生态种植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3特征特性
生育期142d,需≥10℃积温2 800℃左右。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07cm,分蘖力强,主蘖穗整齐,抗倒、耐盐碱等综合抗逆性强,活秆成熟,平均穗长19.6cm,平均穗粒数10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30.4g。籽粒椭圆,无芒,颖及颖尖黄色。
4适应区域
吉林省中熟—中晚熟稻区、黑龙江第1积温带上限、辽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通辽等北方稻区。
5栽培技术要点
4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35d;合理稀植,最适移栽秧龄4.0~4.5叶,插秧规格为30cm×20cm,每穴插3~4根苗。施肥采用氮磷钾配合施用,施N 120~150kg/hm2、P2O5 75kg/hm2、K2O 75kg/hm2,磷肥做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钾肥按底肥40%、蘖肥30%、补肥30%分期施入。水管理以浅水为主,抽穗后间歇灌溉。生育后期结合长势及天气情况注意稻瘟病穗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