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祈使的“A点儿!”的主观性及其对A的选译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_0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祈使句由“形容词”+“(一)点(儿)!”(下文简称“A点儿!”)构成,如“高一点儿!”、“谦虚点儿!”。但并非所有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一句式,如一般不能说“贪心点儿!”、“滑头点儿!”,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了进入这一句式的形容词具有一定的限制呢?陆俭明(1991)认为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这一限制性,只有具有“[+可控]、[-贬义]”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才能进入这一句式。袁毓林(1993)也认为进入这一句式的形容词必须具有“[+自主]、[-贬义]”的语义特征。后来,李向农、张军(2005)分析了形容词的意欲性,认为意欲性强的形容词更容易进入这个格式,但形容词语义上的可控性、量性特征和句式的语体等因素也不可避免地起到了制约作用,因此这些因素都会对进入这一格式的形容词有一定要求。概括起来,这些观点都认为进入“A点儿!”的形容词必须是可控的,但我们通过对语料库的搜索发现,具有“[-可控]”或“[+贬义]”语义特征的“聪明、糊涂”等词同样能够进入这一结构,例如:
  (1)再说句老实话,县官不如现管,聪明点儿,别再找麻烦了,我对你说的全是肺腑之言。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2)这家庭上的事儿,感情上的事儿,不能太较真儿。厚道一点儿,宽容一点儿,糊涂一点儿,比什么都好。(电视剧《中国式离婚》)
  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具有[-可控]或是[+贬义]的形容词也能够进入这一句式,形容词“[+可控]、[-贬义]”的语义特征原因似乎无法完全解释这一语言现象,换句话说,语义特征因素并不是“A点儿!”句式对A有限制选择的根本原因。那么,表祈使的“A点儿!”句式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什么样的形容词就一定不能进入这一句式?不能进入的原因又是什么?
  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对从语料库中搜集到的语料做了详尽分析,认为表祈使的“A点儿!”句式表达了不同的主观性程度等级,从弱到强存在着主观比较、主观假设和主观意愿等不同等级,而主观性的强弱直接决定和限制了进入“A点儿!”中的形容词。
  
  2 “A点儿!”的主观性程度等级
  
  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 1977,转引自沈家煊2001a)汉语主观性的研究也成为近些年汉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既有对副词的主观性问题的探讨(如沈家煊2001b、张宝胜2003等),也有对一些特殊句式,如“把”字句等的主观性问题研究(如沈家煊2002等),但目前对于汉语祈使句的主观性问题尚无专文论及。
  朱德熙(1982)按照句子的功能将其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称呼句和感叹句五类。从表达功能上来看,祈使句的作用主要是要求(包括命令、希望、恳求等)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事。袁毓林(1993)认为,“我们确定一个句子是否属于祈使句的总原则是:在去除特定语境影响(即不考虑会话隐涵)的前提下,看一个句子在形式上有没有祈使句的结构特点、在功能上是否表达了祈使意义。”他认为具备这两个方面特点的句子是核心祈使句,而不具备祈使句结构特点但具有表达祈使意义功能的句子也是祈使句,称为边缘祈使句。Halliday(1994)则认为祈使句传达的基本信息就是讲话者要听话者做某事,或者是讲话者要听话者与其一起做某事。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祈使句都是说话人要求或者是命令听话人做或不做某事,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祈使句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主观性。
  我们对语料分析后发现,说话人使用同一表祈使的“A点儿!”句式,在话语中表明自己立场、态度和感情的强烈程度却有所不同,可以表示主观比较、主观假设和主观意愿等不同意义,也就是说,其主观性呈现出不同的程度等级,而这些不同程度等级不仅与“点儿”的意义密切相关,也直接限制了进入这个句式的形容词。下面举例分析“A点儿!”主观性的不同程度等级。
  
  2.1表主观比较
  “A点儿!”句式可以用来表示说活人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对听活人,也就是祈使句的主语将要实施的动作或动作的结果,与之前的客观存在做比较,或者是与说话人心中的某种标准为参照进行比较,并表达说话人的某种倾向,且这种倾向是听活人比较容易达到或完成的动作结果。例如:
  (3)他吩咐女招待来杯咖啡,“浓一点。”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4)“福贵,你慢点。”(余华《活着》)
  (5)言毕,他抓起电话向炮兵喊:“向我开炮!近点!再近点!”
  (沈永兴、朱贵生《二战全景纪实》)
  例(3)中,说话者“他”对听话者“女招待”将实施的动作结果与一般的状况进行比较,希望听话者将咖啡冲得比一般情况下要浓一些,在“浓淡”的程度上表达一定的比较微量程度。例(4)中,说话人要求听话人“福贵”动作更“慢”点,是将听话人目前的状态与听话人将要实施的动作结果之间进行比较,这是说话人主观上对两种境况进行的比较,“A点儿!”表达的是一个比较的量,而且这种量是个较为客观的量,也是听话人基本上能够达到的一种程度。
  
  2.2表主观假设
  “A点儿!”格式还可以表示主观假设,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已经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动作做出某种主观假设,假设像说话人设想的那样的话,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而这也正是说话人主观希望达到的某种程度。说话人的这种主观假设主要是由于听话人之前没有按照说话人的意图去做,这里说话人为了强调和劝服听话人根据自己说的去做,或者是期望听话人可以那样去做。例如:
  (6)“……你没听见革命妇女的要求么?”老娘们儿冷冷地说,“主动点,别等我们动手拖你。”(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7)耐心点,情况会好起来的。”
  (杨沫《青春之歌》)
  上文例(1)中,说话者对听话者的行为或表现进行了主观假设,是为了表达如果听话者可以“聪明点儿”,同时也希望其可以更聪明些,不要再找麻烦,结果可能会更好些。在例(6)中,说话者表达目的是说“如果你主动点,我们就不用动手来拖你!”,通过主观假设达到表现其说话的意图,对听话者表示不满或是含蓄的批评,希望听话者能够做得更好。
  
  2.3表主观意愿
  表祈使“A点儿!”还可以表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意愿,说话人从自我角度出发,希望听话人的动作或者是动作的结果能够达到自己希望的程度,表达出请求、命令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强烈愿望。这类句子中的“A点儿!”的主观性最强。例如:
  (8)他是那样坚定沉着地走着,那意思好象是说:“同志,你冷静一点!这是命令!纪律!只要你把扳机一搂,整个战斗计划就全完了!”
  (李晓明《平原枪声》)
  (9)振德上去拉起她,低声说:“玲子,硬朗 点!给你兄弟做个样子。你以为爹没眼泪吗?”
  (冯德英《迎春花》)
  (10)董钊两手朝下压着,说:“各位不必激动,平静点!各位不必激动,平静[点!]事已至此,只好就事论事。(杜鹏程《保卫延安》)
  从说话者的主观立场来说,他期望听话者最好能够按照其要求来做某事。如在例(8)中,“他”希望“同志”能够冷静下来,一方面这是“命令”和“纪律”,另一方面说话者还强调了严重后果,说话人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意图,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期望对方能够按照其要求的那样“冷静”。例(9)同样如此,“振德”劝服“玲子”能够“硬朗点”,表达了说话者的强烈的主观愿望。
  
  3 “A点儿!”对A的选择限制
  
  3.1表主观比较的“A点儿!”对A的选择
  表主观比较的“A点儿!”中,说话人只是对听话人的动作或是动作结果与之前的客观现实作比较,因此,在这一结构中,“点儿”表示在程度或数量上略微增加或减少,具备可比较的客观基础,是一个客观的量。如例(3)中,“浓一点”具备了客观“浓”的程度,而说话人是要求比一般状态下略微“浓一点”,“点儿”表示客观程度上的略微减少。尽管说话人有主观的要求,但这种要求有客观量的标准,因而对于听话人来讲,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动作结果。因此,凡是具备一定的量幅,在量幅范围内能够作比较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一结构。
  黄国营、石毓智(1993)以及张国宪(2000)认为形容词在量上有量幅和量点之分,量幅表述的是弥散量,而量点表示的是固化量。量幅是相对的,有的形容词具有较大的量幅,有的具有较小的量幅,这样就将形容词分为全量幅形容词、半量幅形容词和量点形容词。量幅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进入这一结构的形容词的合法性程度,量幅空间越大的形容词进入的可能性越大。而一般来说,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是全量幅形容词,而典型的状态形容词是量点形容词,因此表主观比较的“A点儿!”中的形容词由其量幅特征决定能否进入。如“快”、“大”、“高”等量幅范围较大的形容词基本都不受限制,可以用于这一表祈使的“A点儿!”句式中,而如“雪白”、“通红”、“冰凉”等量点形容词基本都不能用于这一句式中。
  另外,在表示主观比较的句式中,说话人既可以与客观现实的存在进行比较,也可以与其心中的参照进行比较,因此形容词的客观量与主观量并不影响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的选择。
  
  3.2表主观假设的“A点儿!”对A的选择
  表主观假设的“A点儿!”是说话人对听话人已经发生的或是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动作做出某种主观假设,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和劝服听话人可以根据自己说的去做,或者是对听话人已经做的事情表示不满或含蓄的批评。因此,在这一类“A点儿!”的句式中,说话人主观认为,假设听话人是按照其期望的那样去做某事,就可以实现说话人的主观要求或是命令。
  在这类“A点儿!”句式中,说话人都是以自己心中的某种标准作为参照,假设听话人可以按照其主观认为的标准来做某事,就可以达到某种要求和期望。如在例(6)中,“老娘们”希望“你”更“主动一点”,主动性的“大”和“小”完全是以说话人心中的标准作为参照,说话人强调如果比其标准更“主动一点”的话,就可以不用被人拖。在例(7)中,说话人认为“你”并不是很“耐心”,或者说,“你”的耐心没有达到说话人心中的标准,与其参照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偏差,因此建议“你”“耐心一点”。
  因此,与表主观比较的“A点儿!”相比,表主观假设的“A点儿!”都是说话者以自己主观的标准为参照,不再进行客观比较,并对听话者提出要求或是建议,这样,“A点儿!”中的形容词就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修饰人的形容词,即述人形容词。在我们搜集的语料中,表示主观假设“A点儿!”中的形容词多是述人形容词,如“聪明、安分、勇敢、镇定、认真”等。
  
  3.3表主观意愿的“A点儿!”对A的选择
  表主观意愿的“A点儿!”表现出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意愿,希望听话人的动作或者是动作的结果能够达到自己希望的程度,这类句子中的“A点儿!”的主观性最强,主观期望很高,希望这种主观愿望最好能够实现。一般来说,主观期望都是较为积极的,因而从语义上来看,[-贬义]的形容词一般都能够进入,而很少选择[+贬义]的形容词。如一般不说“贪心点儿!”、“滑头点儿!”。刘睿研(2004)曾举例反驳了进入“A点儿!”格式的形容词必须是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如“自私点儿!用不着总替别人想。”“你得演得卑鄙点儿,这哪像买办资本家啊。”但事实上,前一例是表示主观假设,是说“如果你不是那么大公无私的话,你就不会总替别人想……”,后一例则并非是纯粹的“A点儿!”句式,而是“v得+A点儿!”,因此其与“A点儿!”句式不完全相同,不具备可比性。在我们搜集的语料中,表示主观愿望的“A点儿!”中的形容词感情色彩一般都是褒义和中性的,而没有贬义的形容词进入这一句式。如“远、整齐、正常、干脆、机灵、灵活”等。
  
  4 “A点儿!”中的“点儿”的语义虚化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将“动词/形容词+点儿”中的“点儿”归为量词,“表示程度、数量略微增加或减少”;“一点儿”用在形容词后作补语,有表程度轻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其解释为“表示少量”。萧国政(1999)将“A点”作为整体分析了其语义,认为“A点”的静态义是“A一点点”的意思,表示一种微量程度,此外,“A点”还具备“尽量、稍微”的动态附加义。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事实上,随着主观性程度的提高,“A点”中“点儿”的语义也从表“量”的实义向表“程度”的虚义发生了变化。
  在表主观比较的“A点儿!”中,“点儿”表示的是“微量(稍微)、少量”的意思,如例(3)中,“浓一点”中的“点儿”表示了一个实际的量,也是个客观的量,有少量、微量的意义;在表主观假设的“A点”中,由于说话者以其心中的参照为标准,“点儿”表示的量已经不太好衡量,或者说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已经带上了主观的烙印,如例(6)中的“主动点儿”,究竟什么样就是“主动”,什么就不是“主动”,完全是按照说话者主观的标准来说的;而在表主观意愿的“A点儿!”中“点儿”则完全不表示客观量了,而表示一种程度,“点儿”作为量词的意义已经虚化,如在例(8)中“冷静点儿”,表示的是“冷静”的程度,或者说是主观认为或是主观期望的程度,已经没有“量”的特征与意义了。
  所以说,“点儿”从表客观的量到表主观的期望程度有语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当主观性程度低时,“点儿”可以表示量的概念,当主观性程度高时,“点儿”只表示程度,不再表示量(少量、微量)的范畴,仅仅是程度上的表现,作为量词“少量”的意义已经虚化。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从主观性程度等级上来看,“A点儿!”句式的主观性具有不同的程度,从弱到强存在着主观比较、主观假设和主观意愿等不同等级,句子的主观性程度又体现了“点儿”的不同语义特点,句子的主观性程度弱时,“点儿”表量的概念,而当句子主观性程度强时,“点儿”主要表示程度,整个句子的主观性决定了“点儿”的功能,也同时限制了A的选择。
其他文献
自引进西方语言学以来,我们在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上接受的是索绪尔的“文字表现语言”的学说。教学理念源于语言文字理论,根据“文字表语说”,向外国人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是:  ●教一个系统——语言系统(音义系统)  ●教一种单位——语言单位(“词本位”)  ●教一种能力——语言能力(听说读写)  这种教学理念是:  ●不区分语言和文字,但区分白话文和文言文  认为文章也是语言,是书
期刊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结构就是由语言形式所激活的概念结构,有效的语义分析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对概念结构的分析上。对动词义位而言,其所激活的概念结构,基本上都可以落入“谁何物,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出于何种原因,为达到什么目的,对谁何物,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的图式中[1]。动词词义是其造词之初场景的浓缩,这决定了它除了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核心意义之外,还包括了动作行为性状的主体、客体、使用工具、材料、发生时间、
期刊
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文的唯一生命线。汉字是我们中国人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谋生的文化手段;是成就事业的利器。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法定文字。在国内外各种交际中,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文高级工具。在中文与英文竞争中,汉字又是我们最具抗衡能力的武器。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人文智慧的最悠久的最佳载体。复兴中华文化,汉字大有可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汉字。  汉语是我们交际即时表达信息的半本能(自然学成)的初级方式
期刊
“用”是古汉语中的常见语词,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关于“用”字的本义,诸家的说法可谓大相径庭,以下列举几家有代表性的意见。宋人戴侗认为,“用”是古代的“镛”(一种敲的钟)字,“用”作虚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蒋礼鸿同意戴侗的说法,认为“戴说为得其实”。余永梁认为,“‘用’象器形,……本谊当为用具之用,盛物器也,引申为一切资用及行施谊。”杨树达则认为“用”是“桶”的初文,“桶”可以盛东西,所以引申为器用
期刊
“花”是古今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属常用词。“花”的意义多为花朵、开花等含义,也可比喻如花的事物,如水花、美女等。但“花”也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婆子守寡了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第三十五回“去年东门外一个大庄屯人家,老儿六十岁,见居着祖父的前程,手里无碑记的银子,可是说的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鬟侍妾成群,穿袍儿的身边也有十七八个。要个儿子花看样儿也没有
期刊
古文字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出土的古代文献。早在汉武帝时就有出土孔子壁中书的记载,后来还有汲冢竹书、石鼓文等文献材料相继出土。可惜这些出土文献价值,在清代以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多数还停留在文字考释和年代考证上,但在这一过程中,古文字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随着大量出土文献面世,古文字学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新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叶玉英先生的《古文字构形和上
期刊
《逸周书·度邑》:“王曰:‘………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
期刊
隐语又叫“隐”或“度辞”,什么叫做“隐”呢?刘勰《文心雕龙》说:“情在词外日隐。”(宋张戒《岁寒堂诗话》)意思是说,所要表达的情感意义不在词义本身,而是在词的意义之外。作为修辞学术语,隐语的本质特征是,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用别的词语来暗示。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谈到古汉语的修辞时,只讲了八个方面(稽古、引经、代称、倒置、隐喻、迂回、委婉和夸饰),没有提及隐语。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讲
期刊
《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在汉字特别是俗字的研究中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由于时代、手抄等原因,俗字、讹字颇多。而吕浩博士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勘数载,终成《(篆隶万象名义)校释》一书,为《篆隶万象名义》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便于使用的校本。在翻阅此书的过程中,笔者就可商榷之处及吕浩博士应出校而未有校语的地方聊记于下。
期刊
一、“字本位”的定义及其由来    “字本位”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缩略。即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不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这里所说的“字”,包括汉字和音节。汉字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音节是口头汉语的基本单位。  “字”不像印欧语的“词”,也不像印欧语的语素和音节。印欧语的词由语素构成,语素由音节构成,词、语素和音节之间是包容关系;而汉语的“字”与汉字和音节之间是对应关系。“字”以上没有相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