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里散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在绍兴的百草园里散步,在乌镇的林家铺边徜徉,在清华的荷花池畔赏月,在济南的小摇篮里吟雪……在文学巨匠的故乡,语文积淀成一个深厚的人文磁场,在这里,凡是有感触的人类,都会产生一次次心灵的悸动,都会生发一声声空灵的独语;在文学名作的背后,语文构筑起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这里,凡是有感情的人类,都会联想到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都会吟唱起一首首动人的乐意……
  语文从《诗经》中走来,从《论语》中走来,从《离骚》中走来。司马相如、曹子建为之作赋,秦砖汉瓦因而增色;竹林七贤、谢灵运为之吟诗,魏碑晋祠因而闪光。她登临南昌滕王阁,看秋水共长天一色;她浪漫春江花月夜,观春江潮水连海平。李白为之《将进酒》,杜甫因之《兵车行》。韩退之“复古”著《师说》,白居易情系《卖炭翁》。她有大江东去之豪迈,有杨柳岸边之婉约,有清风半夜之闲适,有朝朝暮暮之缠绵。她走过元明清,走过现当代。她走过欧美,走遍世界。她穿越宇宙,她走向未来。海天空阔,生活便是她的舞台……
  而现在,语文在课程改革面前,显得矜持而嗫嚅。睢鸠的关关之声或许已成为自然与历史的回响,蒹葭已很难采采,在沸腾着科技之光的河流岸边,也很难邂逅所谓的伊人。《论语》的箴言能挂在洁白的墙上已成为奢侈而悲凉的点缀,至于楚辞汉赋的气势,唐诗宋词的韵律也早已被“超级女声”推陈出新……典雅庄淑的语文在高唱“效率”的时代,即使是一声苍凉的叹息也会收获“异类”的目光。
  科学是把双刃剑,生活充满辩证法。既然语文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那么语文的改革就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古老的智慧都经历了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和经年累月的摸索、深化。的确,社会在变,教育也在发展变化,但总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譬如,教育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增减,但“历史和文学都是教育两大永恒的支柱”。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但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恐怕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所以,语文的智慧大多存在于经典之中,而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真实。王蒙说过:“最大的庸俗是装腔作势,最大的媚俗是人云亦云,最大的卑俗是顾影自怜。”作為经典的语文,阳春白雪固然是雅,而下里巴人不能称俗。语文就是语文,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对她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但有多少人能够触摸其冰山一角。
  当然,历经沧桑的语文太需要磨洗身上沉淀的苔泥,太需要剔除落后时代增生的骨质,太需要补充新生环境所必需的营养,但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应该是“守经答变,返本开新”。如果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甚至走回头路,那么悲哀的不只是语文,而是整个时代。因此语文的改革应该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冲动的虚妄,多一份智慧的薪传,少一些表面的繁荣。
  语文改革既然已经呐喊,就不再傍徨。
其他文献
窗外的那一轮明月,徐徐地升上夜空,照映着人世间的美好。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开始做作业,忽然,门铃响了,“这么晚了,是谁啊?爸爸和妈妈不是说去外婆家不回么?”我边走
散文是一种文体,在散文中不仅包含着优美的语言,而且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良好的散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该篇散文的整体把握,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散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去体会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本文就以《春》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好散文的策略。  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
期刊
悲剧性作品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启迪学生心理,净化学生品格的有效资源。本文主要从强化作者简介,分析人物形象,创设教学意境,回归现实生活方面,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分析和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强化作者简介,感受悲剧精神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重视文本教学,受“回归文本”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知识介绍。殊不知,强化作者简
期刊
一捆线,一摞鞋底,一根快速穿梭的针,姥姥静静地坐在她孙儿的床边,隔着老花镜不时看看壶里的水是否烧开。记忆中的幼时,姥姥始终是和蔼而有干劲的。她当过童养媳,没有文化的她
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还经常说:“来,宝贝,让我看看,你耳朵上那道疤又长平一点儿没有?”哎,妈妈呀!你都看了多少遍?有时我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我明白,妈妈是带着爱出发的。那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交流载体,其直接地表达人的意图与想法,而小学阶段正是人们训练语言听说能力的重要阶段,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首先,要强化语言积累,提高口语水平。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自身的表达水平与丰富经验,面对任何话题做到侃侃而谈,但在学习的课堂上,
期刊
某些虚词能够标示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倒装句等。可以通过虚词的标示作用,分析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接下来,笔者举例分析虚词在文言句式中的标示作用。  (一)判断句  断定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元史·许仲平义不苟取》)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①句“者”
期刊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其语言、动作比起小学生来要略逊色一些。幼儿的语言教学就比较困难,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过,幼儿天真烂漫,充满情感,其求知欲特别强,只要教师找对了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就完全可以搞好其语言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幼儿的语言教学。  一、引导幼儿识字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表达、学
期刊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升,帮助他们明确语言内容的运用路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明晰妥善的表达方法,注重特定的修辞教学。修辞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块内容,一类为语辞,即口头语言;还有一类是文辞,即书面语言。概括来说修辞就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  一、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修辞内容未能引起重视: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内
期刊
文本分析:《亡人逸事》是孙犁先生在晚年时期所写的一篇缅怀亡妻的散文,这时距离他的妻子去世已有十二年之久,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我们在品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作者文笔看似枯淡无味,实则字字饱含深情,这也是孙犁老先生晚年作品的一大特点:散文重“理”而非“诗”,外枯而中膏,学生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局限性,对文中作者隐藏的深情较难深刻体会,需要教师补充知识、选取较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作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