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多年从事小学教育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教育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问题之一:师资严重匮乏。第一线的骨干老师依然是老师范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转正的民办教师。自从国家取消师范学校以后,学校基本没再补充新鲜血液,从农村走出去的师范类学生,认为自己读过大学,怎么也不能再回到农村教学了。即使有回来的,也千方百计地留到市级或者县级的中学,乡级中心校很难见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且增加教师编制的权利控制在行政领导的手里,导致的后果是,城镇的教师绰绰有余,乡下的教师奇缺。有个村级小学的教师平均年龄是五十岁,各个中心校老师的年龄状况基本是四十到五十之间,年轻老师凤毛麟角,高素质的人就更难觅。
问题之二: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很多家长认为“教育责任在学校、在老师”,提供“吃穿”才是家长的本份,“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情况十分严重。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代表一切”的思想仍然十分盛行。不尊重不了解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错误地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与服从关系,不断把家长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其实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加强沟通,求同存异”观念淡薄。
问题之三:复试班问题严重。所谓复试班就是一个班级有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上课时,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这样孩子们听课的时间和效率都大打折扣(有时一天只相当于上了两节课)。
问题之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就地转正的,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培训,基础较差,还有许多教师家务照做、田照种,没有把精力全用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它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有的“老油条”一年365天有364天晚上在牌桌上度过。这些人拿的是高工资,干的是差劲活,耽误了不少孩子的前程。
问题之五:教学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教师队伍庞大,并且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而国家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收取,每年光是教师工资就是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所以,政府、学校都没有能力在教学设备更新上投资,农村许多学校近几年没有添置一样如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更不用说“三机一脑”了。
问题之六: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水平低下。平等、民主、对话的家庭氛围并未真正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再者,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高,互信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没什么计划,习惯于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来解决问题。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占一定数量的家长缺乏理智。爱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应是“爱之有度,爱得理智”,应以深远的眼光来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拒之不合理的要求,并能晓之以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也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知识,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了孩子不信任的态度。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力度不够,投资少,可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问题之七:作业批改质量差,缺乏经验总结。从小学的作业中看出,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是有批无改,有日期无批评。作业是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批改作业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提高质量。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教学方法,但他们总结不出来或干脆不总结,只重视教,教学经验成型的东西特别少。一个教师课上得再好,如果不善于总结经验,不进行反思,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城市里有下岗的工人,农村里有种田赚不到钱的农民,因此,那些水平差、素质低的教师也应该下岗!
问题之一:师资严重匮乏。第一线的骨干老师依然是老师范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考试转正的民办教师。自从国家取消师范学校以后,学校基本没再补充新鲜血液,从农村走出去的师范类学生,认为自己读过大学,怎么也不能再回到农村教学了。即使有回来的,也千方百计地留到市级或者县级的中学,乡级中心校很难见到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且增加教师编制的权利控制在行政领导的手里,导致的后果是,城镇的教师绰绰有余,乡下的教师奇缺。有个村级小学的教师平均年龄是五十岁,各个中心校老师的年龄状况基本是四十到五十之间,年轻老师凤毛麟角,高素质的人就更难觅。
问题之二: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并未真正形成。很多家长认为“教育责任在学校、在老师”,提供“吃穿”才是家长的本份,“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情况十分严重。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数代表一切”的思想仍然十分盛行。不尊重不了解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错误地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理解为“上对下”的权威与服从关系,不断把家长认为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其实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加强沟通,求同存异”观念淡薄。
问题之三:复试班问题严重。所谓复试班就是一个班级有两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上课时,给一个年级上课,另一个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这样孩子们听课的时间和效率都大打折扣(有时一天只相当于上了两节课)。
问题之四: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亟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大多数教师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就地转正的,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培训,基础较差,还有许多教师家务照做、田照种,没有把精力全用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它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有的“老油条”一年365天有364天晚上在牌桌上度过。这些人拿的是高工资,干的是差劲活,耽误了不少孩子的前程。
问题之五:教学设备陈旧、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教师队伍庞大,并且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而国家取消了教育附加费的收取,每年光是教师工资就是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所以,政府、学校都没有能力在教学设备更新上投资,农村许多学校近几年没有添置一样如篮球、乒乓球等体育设备,更不用说“三机一脑”了。
问题之六: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教育水平低下。平等、民主、对话的家庭氛围并未真正形成,孩子的个性难以得到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再者,与孩子沟通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高,互信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没什么计划,习惯于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来解决问题。在奖励与惩罚方面,占一定数量的家长缺乏理智。爱的方式,是一种艺术,应是“爱之有度,爱得理智”,应以深远的眼光来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拒之不合理的要求,并能晓之以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能力,也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知识,致使教育水平不高,也造成了孩子不信任的态度。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力度不够,投资少,可利用的家庭教育资源十分匮乏。
问题之七:作业批改质量差,缺乏经验总结。从小学的作业中看出,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是有批无改,有日期无批评。作业是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批改作业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提高质量。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一套自己成功的教学方法,但他们总结不出来或干脆不总结,只重视教,教学经验成型的东西特别少。一个教师课上得再好,如果不善于总结经验,不进行反思,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已。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必须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城市里有下岗的工人,农村里有种田赚不到钱的农民,因此,那些水平差、素质低的教师也应该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