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斗争性和世界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又一体现。不断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为人类探索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谋求更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提供现实经验和依据。本文从当前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入手,主要包含其当前的共产党性质、党内执行的指导思想、现阶段及未来的社会任务、发展的党员规模等,并对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加以分析,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是光明的,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与本国国情相联系,在保持共产党性质的基础上為全人类的解放不懈努力。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国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91-05
  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各组织成员加强沟通,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努力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按照组织成员的性质,当前的共产主义的政党可分为四类[1-2]:其一,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内处于长期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如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等;其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参政党地位的共产党;其三,发达国家中的共产党,如法国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等;其四,发达国家的左翼组织或学者。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各组织成员需要齐心协力,相互借鉴和扶持,形成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当前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独立发展自主创新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共产党力量主要由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内的执政共产党组成。在经历苏东政变后,各个国家或组织除了分析总结该政变的经验外,还开始了各自对共产主义的探索。
  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国国情,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以此丰富了马列主义的思想内涵。具体为:在经济上,我国顺应全球化背景坚持“改革开放”,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视实体经济和保护民营资产,坚持“去杠杆”;在文化上,我国坚持“四个自信”,不断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政治上,我国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联合民族区域自治、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等多项基本政治制度,团结各民族和各党派,共同谋求发展[4]。
  2. 越南与老挝经受住了苏东剧变所带来的冲击,依然保持了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和共产党执政的局面。其中,越南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为[5-6]:其一,越南共产党对党内部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将胡志明思想纳入其中;其二,科学分析并确认了目前国内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期;其三,推行全面改革开放,积极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借鉴建设和开放的经验;其四,对过去急于求成所导致的失败进行反思,得出了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是革命胜利的关键的结论;其五,在解决社会矛盾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推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利用工业腾飞和改革开放带动国内经济等。老挝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为[7]:其一,对党内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将老挝共产党的早期理论成果纳入其中;其二,立足国内实际情况,坚持理论创新;其三,分析并确认了国家正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的阶段;其四,今后执政党的首要任务为提升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国民温饱问题、加速摆脱不发达的社会状态[8];其五,坚持党内部和全国人民的统一与团结,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其六,重视本国与时代力量的结合,在保持原则的基础上争取国际援助。
  3. 朝鲜和古巴两国也在积极探索和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朝鲜国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呈如下特点[9]:劳动党确立了“主体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理论,强调要以新的观念看待时代发展,积极寻找和改进主体社会主义的相关经济管理方法,要以农业为中心、科学技术为重点发展经济,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古巴共产主义的发展现状为[10]:其一,对党内部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扩充和丰富,将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的思想纳入其中;其二,确立了当前古巴所处的阶段——和平发展的特殊阶段,将与帝国主义展开的“思想战”作为执政党的要务之一;其三,将“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更改”写入宪法;其四,为了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实施了改革开放、结合实际增加就业、扩大自由市场等措施。
  现阶段,上述五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人口已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20%,大量的共产党员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坚定拥护者。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始终屹立,世界共产主义事业没有败[11]。
  (二)非洲、南亚等地区的共产党规模有所扩大
  苏东剧变除了给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带来了冲击外,对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其革命性和阶级性较为鲜明,目前彻底瓦解或更换党名称的组织并不算多。甚至南亚、非洲等境内的共产党队伍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南亚地区的共产党以印度共产党最具有代表性。印度共产党(马)执政已有30多年,当前的党员人数已超过90万,相较于20世纪来说有了明显的扩大。与国内另一个共产党党派尼泊尔党已合并重新成立了尼泊尔共产党,又称“联合马列”[12],支持民众较多,目前仍旧是维持印度稳定的重要党派之一。
  2. 非洲地区不少国家在国内建立共产党,主要是受到前苏联、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前苏联模式也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还未独立的国家境内战乱纷争,具有很强的无产阶级性质,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间,不少国家宣布将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建设的基础理论之一,并在国内宣讲。当前,非洲地区的共产党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交往频繁,关系友好,仍然是推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之一[13]。南非地区的共产党,在国家独立前致力于反抗白人种族歧视及不公平政权的战斗,在国家成立之后致力于国家新政权的建设与维护,到今天,南非共产党仍然在管理国家、处理各项社会问题时作为执政联盟中的一方发挥着作用,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稳步上升[14]。   3.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组织在经历苏东政变后,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5]。其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与社会主义理想,仍然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其二,逐渐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开始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实际与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重视建设的“民族性”“多样性”,可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发展经验,但不可照搬照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无“统一模板”;其三,在指导思想上,注重本国文化、英雄思想等特异性元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结合,最终形成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指导思想;其四,斗争形式由“非法”逐渐向“合法”转变,普遍以修改法律和国家管理条例等方式取代武装斗争,避免民众的流血牺牲,争取合法地位与执政地位,不少国家的共产党现已成为国内的执政联盟党;其五,重视与其他反抗资本主义压迫的力量的联合(如左翼学者或组织),加强自己的实力。
  (三)发达国家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争论
  当前发达国家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争论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对社会主义及政党性质的认识、对变革主体的区别等方面。
  1. 关于社会主义内涵的争论。对于该争论,目前发达国家共产党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认为社会主义具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鲜明特征,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如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共产党;另一种是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框架之外,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民主、自由及公正等要素的运动过程,如法国共产党。
  2. 关于共产党性质及其作用的争论:一是坚持传统,坚信马列主义政党理论,认为共产党代表着工人阶级与其他所有深受资本主义奴役的阶级的利益,是先进的政党;二是认为共产党代表着国家全体公民,是世界反对资本主义而存在的一切进步力量。
  3. 关于区分变革主体的争论,与关于共产党性质的争论相一致,可细分为两派:一是工人阶级,二是国家反抗资本主义剥削的全体公民。
  当前发达国家内发展共产主义的情况可分为“边缘”“过渡”及“复兴”等三种,其长处是善于进行共产主义指导理论的创新、结合实际探讨国际革命中存在的问题等。
  (四)发达国家左翼及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产生了新的认知
  苏东政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组织内部的成员遭受了来自国内外的质疑,也冲击了当前发达国家中共产党的发展,向外表现为国家出现了发展问题,向内表现为加剧了各党派间的纷争[16]。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主要呈现出三种分化趋势:一种是部分党派变更了其性质与名称,演化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一种是历经党内斗争,保留住了基本力量和性质;一种是逆行向上,坚持斗争,有了新的发展。当前,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员主要为各国共产主义执政党、左翼知识分子及社会民主党派等。所有成员在反思和总结苏东政变的教训时,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了符合时代变化的创新,并对相关理论的实践方向做出了调整,使发达国家左翼组织及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产生了新的认知[17]。相关认知可依据与其他成员的看法是否一致分为相同点与不同点。
  1. 相同点。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员普遍认为:其一,苏东政变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国际共产主义组织成员仍然要坚持组织的目标和性质。其二,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其目标都应是自由、平等、无剥削和人的解放,应始终坚持 “两个必然”,重视民主,号召人民参与。其三,组织成员对原本的苏联模式进行了否定,认为各国应结合本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2. 不同点。发达国家左翼组织及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及实践道路方面与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其他成员存在分歧。下面将法国共产党以苏联模式作为现实支撑而提出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作为代表进行分析:其一,突出了人民在变革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未经人民参与的斗争是不可能成功的”;其二,认为阶级斗争的内涵应该扩大至任何反抗资本统治及奴役的由人民群众参与的运动[18];其三,将传统的“法国色彩社会主义”称法改为“新共产主义理论”;其四,开拓思维,建立 “超越资本主义”等相关战略;其五,将其政党的性质改为“人民有用的党”,指导思想确立为“开放、发展、多元的马克思主义”等。虽然调整幅度较大,但因力量较小还是未能帮助法共获得主动权,但在政治上的实践效果是令人可喜的。
  二、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分析
  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致力于统一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随着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失去中心,早期发展和后期发展的各国共产党开始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和人民的意志探索共产主义道路,由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具体如下:
  (一)不同地区的共产党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1. 在国家中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他们的任务是反思苏联模式的弊端,在汲取经验的同时进行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如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出现了新的变化,由原本的对抗对立变成了与其合作竞争;在经济制度上,由原本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联合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合作竞争的方向转化;在政治上,由极权政治转向了民主集中制;在文化方面,由专制主义的文化向包容多元文化、汲取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2. 在前苏联东欧等地区的共产党,他们的任务是在总结苏联模式的教训后预备东山再起,表示必要时会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进行斗争。该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也意识到苏联模式是不能复制的,需要建立起新的科学社会主义。
  3. 亚非拉等地区的共产党,他们的任务是解决当前面臨的各种矛盾。外部矛盾主要有东南矛盾、南北矛盾及南南矛盾等;内部矛盾有阶级间的矛盾、地区间的矛盾及部族间的矛盾等。
  4. 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如西欧、北美、亚洲部分地区,他们的任务是继续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剥削、反对霸权、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等。与美英等国的共产党相比,日本共产党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力量较为强大,能够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作风。   (二)共产党呈多元化、多党化发展
  “第三国际”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曾要求不同国家的共产党要一元化,即一个国家一个共产党。当时,有不少国家的共产党人对党的性质、发展道路、政策主张等方面认识不同,一个国家成立多个共产党的现象屡见不鲜。回顾整个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正统共产党,主要由苏共及其扶持的共产党组成;二是由党内斗争形成的托洛茨基派;三是中苏论战后形成的拥护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后,各国共产党逐渐恢复了之前多党化的发展态势。除了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内是一个共产党,其他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多个共产党同时存在。总之,在国家内部成立共产党的数量上,较为主流的观点是不要把多党化与离经叛道画等号,只要党派之间的目标一致,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是能够接受的。这样既能避免党派间无意义的争斗制约发展,又可为国际共产主义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参考,如多个共产党轮流或联合执政,促进各国共产主义共同进步。
  (三)注重各国共产党间的国际合作
  自1956年,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不存在后,各国共产党曾多次自主组建国际共产会议,目的是为了加强共产党党派间的联合与团结。1957、1960及1969年均有国际共产会议举行的记录。随后在1998年,各国联合正式以年会的形式举办国际共产党会议。该会议组织的目的并非是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而是共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大计。会议讨论的焦点在于各国群众的运动、各国失业问题及如何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等,其中反资本主义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而是反对资本主义顺势谋私,将剥削范围扩展至全球。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国的普及,国际会议还提出要利用该技术做好共产主义的宣传工作,将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党员事迹等内容多途径地推广,带动更多的人民加入共产主义的事业中。当前,国际共产会议虽无统一的领导,也未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但各成员国家、组织间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保持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良好关系。新社会主义运动已逐渐崛起,建立新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已被提上发展议程。
  (四)顺应全球化趋势在国际建立起统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线
  全球化意味着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愈发频繁和紧密,在此背景下,国际共产主义需根据过往的经验,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线。该趋势形成的原因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向世界各个国家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理论等因素的依托形式,目的是为了将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产主义革命战线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当前,为了联合发达国家的左翼组织、世界反资本主义组织等多方力量,国际共产党与工人党多次召开国际会议,以当前矛盾较为突出的工人与人民捍卫自己的社会权利等问题展开探讨,希望构建更为和谐、完善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保障国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三、结语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今天仍需继续,距离各党、各组织成员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组织成员相互扶持,立足实际。任何霸权、任何压迫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斗争和反抗。各国共产党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发展没有统一的格式,需要各国依据世界局势和本国国情探索和制定出发展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各国在发展中要始终保持共产党的性质,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努力为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 蒲国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发展70年[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05):78-87.
  [2] 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创新工程项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运动新进展研究”课题组,潘金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机遇——2019—202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5(06):22-32+94.
  [3] 唐鑫.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四个基本议题探讨[J]. 探索,2020(03):21-30.
  [4] 姜辉,潘金娥. 国际共运黄皮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19—2020)[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5(04):97.
  [5] 国际共运黄皮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18—2019)[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11):97.
  [6] 白帆. 新共产主义话语的重启——浅析当代西方左翼新共产主义思潮[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4):24-27.
  [7] 许峰,孙应帅. 新中国70年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七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8):157-159+2.
  [8] 潘金娥. 2018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变革、调整与复兴[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05):76-83+96.
  [9] 奚广庆.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第三阶段的思考[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01):33-38.
  [10] 吴克明. 17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重要经验[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02):164-169.
  [11] 石重. 2018年世界社会主义形势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18—2019)》专家审议报告会在京召开[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4(02):43.
  [12] 陈静.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起点及现实昭示——纪念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170周年[J]. 学习与探索,2017(07):41-51+190.
  [13] 汤兆云,孙应帅.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社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第四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0):156-158.
  [14] 尹峻,俞路曦. 新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第六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0):156-158.
  [15] 饶宝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影响[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179-180.
  [16] 吕薇洲. 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境界[J]. 当代世界,2018(03):4-7.
  [17] 徐浩.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7(26):185.
  [18] 邹科. 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效 增强党员干部“四个自信”[J]. 考试周刊,2017(64):184-185.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 要:德国在阿拉伯国家海外办学的背景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海外办学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办学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推进海外办学工作有较多可借鉴之处。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了德国高等院校在阿拉伯国家推进海外办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院校海外办学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和任务,提出在政府规划、经费支持、办学形式、专业设置、质量监控等方面吸收德国现有经验的
摘 要:随着法治中国的大力推进,普法教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日益丰富。但在广大乡村,社会力量仍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缺位。目前,我国乡村普法建设进展较迟缓,存在普法时效性低、实效性不足、民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我国乡村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送典下乡、为民而行”着手,体现高校教育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观。从高校法制教育实践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摘 要: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法治化建设的成败,因此不断提高其法治素养至关重要。目前,包括校园普法活动、法律相关课程等在内的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措施存在路径固化、内容针对性差、效果弱等不足,法科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未被重视,鲜有文章将法科学生作为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主体进行研究。本文以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已有措施和法科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局限性为切入点,探索发
摘 要:以史为鉴,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深入学习一百年来党的辉煌发展历史。本文从坚定革命意志确定教育信仰、缅怀革命先辈树立教育志向、塑造正确理念筑牢教育阵地、奉献三尺讲台厚植教育情怀、不负教师使命发挥教育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成效几方面阐述了教师深入党史学习的路径,以期为国家培育更多的英才,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
摘 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奠基石”,因此,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体系,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持续发展。当前,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面临着民主评议客观性偏差、缺乏动态评定机制、评定指标界定模糊、材料真实性存疑的困境。因此,高校应当完善评定监督机制、做好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建立动
摘 要:近代回族留学生为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了巨大力量。近代回族留学生在清末民初时期,成立“留东清真教育会”,创办《醒回篇》,积极参加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及后续各地的起义和革命;在民国前期,积极进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在民国后期,积极投身于海外的抗日爱国宣传,热衷于参加各地的抗日救国活动。近代回族留学生的各种爱国活动对唤醒、团结和推动各地回民爱国救国运动作用显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艺术工学作为部分设计类大学提出的一种学科概念,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艺术工学体系。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是从环境艺术专业转型升级设置的,为了寻找从艺术教育向环境工学教育转型的经验,本文以日本艺术工学类大学为调查对象,针对中日各四所艺术设计类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基础造型、感性科学等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教学成效进行反思,发现日本艺术工学教育使学生拥有了较高艺术素养又具备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创建了设计艺术大学的教育模式。
摘 要:全球化进程、经济发展与国际协作奠定了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ELF)的基础,也孕育出各种英语变体。本文梳理了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历史和文献研究成果,以功能语法理论为指导,列举部分典型中国英語表达范式,探究中国英语变体的指称表述功能和沟通交际功能。中国英语是描述中国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独特英语语言,是全球化视域下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通用语;中国英语;功能;文化自信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其他学说融通起来,秉承经世致用的原则,发挥思想文化对人的规范作用,并把这种思想文化的教化与国家治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在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这对汉代的政治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研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意义非凡。本文首先从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董仲舒政治思想形成的条件,从神权、伦理、治国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剖析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客观评析董仲舒的功与过,既突出其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又分析出其不足之处,希望能对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正确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高校是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科研团队作为高校高素质人才的集结地,成员既有教师又有学生,呈现出党员比例高、年龄分布广、科研任务重、学术压力大的特点。从初心和使命视域出发,塑造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理想信念坚定的学生队伍,探讨科研团队工作活力提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