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有乐于参与课堂、乐意知识接受吸纳和思考探索,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性,获得知识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生态氛围营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学习 和谐生态 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与能力;还要让学生有学好信心和愉悦学习心态;愉悦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以及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课堂是和谐生态的。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和谐生态起来呢?
一、和谐生态课堂必要性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素养提升,是终身发展的学习。因此,要利用教育教学各项资源,营建良好的和谐学习环境,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思想包袱、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思维活跃地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知识。如课堂教学采用的提问激趣、故事引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组竞赛等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都是课堂和谐的表现。
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方面的微观研究,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研究学情、依据学情施教的生态平衡化构建,动态设计和生成学习思想,精选教学目标,有效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生态课堂遵循生态的系统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以课堂教学为着落点,用生态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促成学生知识的吸纳和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思维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知、不断运用所学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丰厚和能力的增强,促成潜能的有效发挥,实现教学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需要老师加强指导,并发挥学生主动性获得能力提升。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与愉悦,让学生在和谐生态课堂中愉悦学习、健康成长。
二、小学数学和谐生态构建策略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而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生态构建的要素,彼此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承认课堂学生主体意识并有能力退居幕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和谐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和谐生态课堂才可能建成。
1.调整师生关系,体现生本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课堂,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性发挥。因此,打破传统教学理念,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及发展是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如低年级《加法和减法》、《位置和方向》、《元角分的认识》、《千克和克》、《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走进商店超市和游乐场,学生观察、猜想、思考后获得生活中数学的认识,比较吸纳中形成能力迁移,提升数学运用思维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方法。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让学生思考“表面积”是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怎么构成的?如此,学生自己掌握这一知识学习。又如《统计》学习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组长带领组员对例题中不同图形进行统计,合作完成表格,发现现象,得出一定规律。
可见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生态课堂,教师就要学会放手,具有较强组织和引导能力和艺术,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真诚的微笑、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肯的鼓励和赞扬,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唤起学生自尊和自我存在需要。
2.培养数学思维,增强学好信心。
热热闹闹的课堂不一定是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运用数学思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课堂才可能是生态和谐课堂。因此,和谐生态课堂是一种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得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的课堂。如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大胆动起来。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中,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不进位的题目,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抢答;然后出示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然后进入正题,让学生完成较简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题目。这里学生已经有了加法思维,知道如何进位,如此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容易解决了。待学生解决问题之后,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于是加法的进本思维得到巩固,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之后,尝试自主或者合作学习,自己解决学习难点。如《统计与可能性练习》一课中引导学生用“数据统计”或“分类统计”自主学习并思考是如何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统计的,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然后小组内以交流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形式、过程及实施的可行度和质量,并且在实施前及过程中给予学生中肯的指导,在学生探讨探究渐渐走入正轨以后,教师可减少对学生的指导,只对针对性问题进行具体讨论,慢慢将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更成熟。
另外,和谐生态课堂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加强知识点的跨越和串联,温故而知新,突出知识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行探索数学奥秘,探求过程中享受求知乐趣,逐步提高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和谐学习氛围,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组织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好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季宝剑,邵晓娟.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2]杜井铭.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5(36).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学习 和谐生态 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与能力;还要让学生有学好信心和愉悦学习心态;愉悦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以及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需要课堂是和谐生态的。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和谐生态起来呢?
一、和谐生态课堂必要性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素养提升,是终身发展的学习。因此,要利用教育教学各项资源,营建良好的和谐学习环境,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思想包袱、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思维活跃地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知识。如课堂教学采用的提问激趣、故事引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小组竞赛等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都是课堂和谐的表现。
生态课堂是教育生态方面的微观研究,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研究学情、依据学情施教的生态平衡化构建,动态设计和生成学习思想,精选教学目标,有效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生态课堂遵循生态的系统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以课堂教学为着落点,用生态的理念营造和谐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促成学生知识的吸纳和能力的提升。
数学是一门思维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接受新知、不断运用所学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丰厚和能力的增强,促成潜能的有效发挥,实现教学与发展的和谐统一。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需要老师加强指导,并发挥学生主动性获得能力提升。因此,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自由与愉悦,让学生在和谐生态课堂中愉悦学习、健康成长。
二、小学数学和谐生态构建策略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前提,而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生态构建的要素,彼此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承认课堂学生主体意识并有能力退居幕后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和谐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和谐生态课堂才可能建成。
1.调整师生关系,体现生本理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课堂,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性发挥。因此,打破传统教学理念,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及发展是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如低年级《加法和减法》、《位置和方向》、《元角分的认识》、《千克和克》、《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走进商店超市和游乐场,学生观察、猜想、思考后获得生活中数学的认识,比较吸纳中形成能力迁移,提升数学运用思维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方法。课堂教学中,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让学生思考“表面积”是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怎么构成的?如此,学生自己掌握这一知识学习。又如《统计》学习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组长带领组员对例题中不同图形进行统计,合作完成表格,发现现象,得出一定规律。
可见构建小学数学和谐生态课堂,教师就要学会放手,具有较强组织和引导能力和艺术,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真诚的微笑、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肯的鼓励和赞扬,获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唤起学生自尊和自我存在需要。
2.培养数学思维,增强学好信心。
热热闹闹的课堂不一定是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只有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运用数学思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的课堂才可能是生态和谐课堂。因此,和谐生态课堂是一种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得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的课堂。如低年级学生知识积累较少,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鼓励学生思维大胆动起来。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中,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不进位的题目,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抢答;然后出示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并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然后进入正题,让学生完成较简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题目。这里学生已经有了加法思维,知道如何进位,如此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容易解决了。待学生解决问题之后,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思考的,于是加法的进本思维得到巩固,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与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之后,尝试自主或者合作学习,自己解决学习难点。如《统计与可能性练习》一课中引导学生用“数据统计”或“分类统计”自主学习并思考是如何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统计的,这种方法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然后小组内以交流方式进行讨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形式、过程及实施的可行度和质量,并且在实施前及过程中给予学生中肯的指导,在学生探讨探究渐渐走入正轨以后,教师可减少对学生的指导,只对针对性问题进行具体讨论,慢慢将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更成熟。
另外,和谐生态课堂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加强知识点的跨越和串联,温故而知新,突出知识衔接与延伸,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行探索数学奥秘,探求过程中享受求知乐趣,逐步提高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和谐学习氛围,需要老师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有效组织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好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季宝剑,邵晓娟.分析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2]杜井铭.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J].吉林教育,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