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玛雅文明失落之谜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q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文明中的佼佼者。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 成就。可在玛雅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都出现过繁荣的城市中心突然被废弃,强大的国家突然走向衰落的事件。 虽然有许多客观因素导致玛雅文明走向衰落,但从主观角度分析,玛雅人自身形成的独特世界观与玛雅文明的 失落也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祭祀和历法的制定,玛雅人形成了一种时刻生活在神灵掌控下的世界观。他们的世 界和生命由神灵塑造,也可以被神灵摧毁终结。所以在一些很难对抗的灾难发生时,放弃生命或者家园虽然不 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必须顺从神灵的意志。正是这种带有宿命论色彩的世界观,使得玛雅人将“摧毁” 和“重建”当作了宇宙和生命的常态,使得玛雅文明的失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键词:玛雅;中美洲;世界观;祭祀

中图分类号:K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112-03

前言

古代美洲文明根据地理划分主要存在两个不同的文 化圈,分别是以墨西哥和中部美洲地区为代表的“中美 洲文化圈”和以秘鲁高原为代表的“安第斯文化圈”。 这两个文化圈是古代印第安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与“安 第斯文化圈”以印加帝国一枝独秀不同,“中美洲文化圈” 的代表有三个,分别是奥尔梅克、玛雅和阿兹特克。三者 中最富盛名也最为神秘的首推玛雅文明,这不仅是因为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和建筑上都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 成就,他们缘何将那些高耸的金字塔和带有精美雕刻的 石碑遗弃在美洲丛林中,自己却举国迁移,不知所踪,单论 这个问题就已经令人思绪万千感慨系之了。玛雅文明失 落之谜已经成为至今难解的历史谜团,本文试图通过对古 代玛雅人世界观的分析来解读玛雅文明的失落之谜。

一、玛雅人的历史

当代人了解玛雅人的历史,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其一是十六世纪初西班牙人在征服中美洲时留下的记录。由 于西班牙征服者将美洲的许多文明都视为异端,所以将 许多珍贵的玛雅书籍和手稿焚毁殆尽,这使得了解玛雅 历史变得异常困难。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考古 学的日趋发展,玛雅人留下的古城遗迹为现代人了解玛 雅文明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历史学家通过考古取得的成果将玛雅历史分为三 个主要时期。前古典时期(大约公元前 1200 年—公元300 年),古典时期(公元  300 年—公元 900 年),后古典时期(公元 900 年—公元 1524 年前后)。后古典时期是 西班牙征服中美洲之前。在国家建立的过程中,玛雅人 并不像其北方的邻居阿兹特克人,也不像秘鲁的印加人, 玛雅人从来没有统一成一个帝国。玛雅国家的建立过程 更像是古代希腊半岛上形成的大小城邦。玛雅的国家主 要是以贸易中心为基础建立的城镇,随着人口增加和财 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由国王统治的城邦或者独立王国。
  前古典时期的玛雅文化承袭自有中美洲“母文化” 之称的奥尔梅克文化。[1]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察,玛雅的 雕刻艺术和玛雅的象形文字与计数符号都与奥尔梅克文 化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玛雅的前古典时期,中美洲靠 近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南部高原地区出现了许多早期的玛 雅酋邦。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些玛雅酋邦在鼎盛时期曾 多达 60 个。财富的积累和城邦实力的增加,使得前古典时期出现了第一批强权实体。公元前 600 年,位于今危 地马拉高原的卡米纳尔胡尤成为了这一地区最强盛的城 市。除了依靠宗教和战争,卡米纳尔胡尤还修建了宏大 的水利工程用来灌溉农田。这座城市一度成为了玛雅前 古典时期的祭祀中心,但是它还未发展成国家就衰落了。 [2]27  在今天危地马拉佩滕地区崛起的埃尔米拉多尔迅速形成了一个有国家组织的社会,并于公元前 300 年左右成为全玛雅地域最大的城市。公元 150 年至 400 年间, 包括埃尔米拉多尔在内的米拉多尔谷地的所有大城市均 遭离弃,整个玛雅走向衰落。
  随着埃尔米拉多尔的衰落,玛雅前古典时期也走向 终结。之后,低地南部地区的蒂卡尔成为了南部地区最 大的城市。蒂卡尔在玛雅语的意思是“人声嘈杂的地方”, 玛雅人在蒂卡尔连续一千多年从事着建设活动。[2]36 蒂 卡尔有着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包括高大的神庙和金字塔, 平整宽阔的广场。根据在蒂卡尔考古所得的石碑和文物, 历史学家发现统治蒂卡尔的是一个家族王朝,历时 800年,先后有  39 位国王在位。蒂卡尔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以夺取地区霸权和资源,在公元 300 至 400 年间征服了他 北方的邻居瓦萨克顿,之后又与北方强国卡拉克穆尔为 了争夺贸易路线的控制权发生冲突。蒂卡尔曾经一度占 据优势,但是随着连年征战,敌对国逐渐增多,国力被大大削弱。到公元 629 年,蒂卡尔战败,失去了地区的霸权。国家终于在公元 869 年走向瓦解和衰落。 古典時期的玛雅除了蒂卡尔,还有许多国家也曾繁荣强大,低地西部的帕伦克先后由三个王朝统治,并且出 现过女性统治者。帕伦克历经 400 年左右于公元 799 年 末代国王登基后失去了历史记录,走向衰亡。位于低地 东南部的科潘长期控制着玛雅地域东南部的大片地区。 科潘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玛雅东南部的影响力从未间 断。但是随着科潘的影响力逐渐增大,统治集团内部出 现了分裂,由于中央权力的逐渐丧失,科潘失去了对原来 许多地区的控制,最终在公元 810 年前后也走向了衰落。   根据考古发现,古典时期末期的(公元 800 年—900 年)100 年间,整个低地南部地区全面走向了衰落。[2]52 以尤卡坦半岛上的玛雅文明为代表的玛雅后古典时期文 明开始于公元前 900 年左右。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 是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杰出代表,始建于公元 5 世纪,11 世纪进入鼎盛期,中心区面积达 26 平方千米。[3] 奇琴 伊察通过对外扩张,征服了周边的亚苏纳和科巴等邦国, 成为了尤卡坦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奇琴伊察除了继承 部分古典时期玛雅文化的特点,还融合了来自墨西哥中 部的托尔特克,北部的阿兹特克文明的许多特征。与早 期玛雅地域内的国家不同,奇琴伊察在宗教方面盛行羽 蛇崇拜,并且修建了大量的神庙和金字塔。政治上,奇琴 伊察实行国王与贵族议事会共同执政的制度。贵族阶级 在祭祀和政治上获得了比早期玛雅国家更多的权力,这 种制度在一定时期保证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公元 1050 年奇琴伊察的建设突然中断,50 年后彻 底衰落,失去了尤卡坦地区霸主的地位。通过考古学家 的发现,奇琴伊察在这一时期人口下降,神庙也遭到破坏 和遗弃。至于衰落的具体原因,目前史学家们还没有定 论。[2]63 接替奇琴伊察成为霸主的是玛雅潘,它是玛雅后 古典时期最后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因盛产盐和玛雅蓝 染料而兴旺。玛雅潘存续了 260 年,在公元 1441 年由于 发生内乱同时遭遇入侵而走向衰亡。玛雅潘衰落后,尤 卡坦半岛再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实体,玛雅文明已经走 向彻底的衰落。剩下的许多小国在这一地区互相争斗, 直到 16 世纪初西班牙人的到来,这些欧洲征服者彻底终 结了古玛雅文明。

二、玛雅人的世界观

玛雅人的世界观带有一种宿命论的悲情色彩。这与 他们的宗教和信仰有非常大的关系。玛雅人虽然从未形 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和 许多古老的民族一样,玛雅人也属于多神崇拜的民族。 神灵形象多样,包括天神、月亮女神、风神、雨神以及玉米 神等。玛雅人相信他们的神灵有些年老,有些年轻;有些长相如同动物,有些则与人相似,还有的兼具人与其他动 物的特征。这些众多的神灵创造了这个世界,维护着玛 雅人的生活。同时,神灵们也随时可以摧毁世间的一切, 将人类彻底毁灭。

根据玛雅人的象形文字和考古学家的考古发现,玛 雅文明各个时期流传的创世神话虽然各不一样,但是都 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多次创世的思想。玛雅人认为, 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实际上存在的第一个世 界。创世神们始终在努力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每当他 们努力失败时就用洪水冲毁一切,再重新开始创造。[2]109 玛雅的诸多神灵们执掌天上的星体,管理自然界的万物 并且伴随每一个人的一生。玛雅人相信国王和祭祀们拥 有与神灵交流的特殊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出神冥想等超 自然的意识形态与神灵或者先祖进行交流。不仅如此, 玛雅人相信他们今生每个人都与一位神灵的命运交织在 一起。[2]119 玛雅人的世界里处处都与神灵们有着密切的 关系。

正是因为对神灵的敬畏无处不在,所以玛雅文明各 个时期都对祭祀神灵有着极大的热情。玛雅人相信神灵 有着非凡的能力,有着改变玛雅整个文明的能力,所以每 一个玛雅城邦或者国家都会修建众多的神庙来表示对神 灵的崇拜,玛雅的金字塔也不像古埃及一样只是用作国 王的陵墓,更多的是用来举行祭祀神灵的仪式。出土于 玛雅古典时期王国亚斯奇兰 24 号过梁上雕刻的“霍克 夫人之献祭”,表现了亚斯奇兰国王盾牌·美洲豹的妻子 霍克夫人正在用一根长满尖刺的藤条来刺穿自己的舌 头,滴下的鲜血掉入盆中燃烧后便获得了与神灵交流的 能力。根据铭文的记载,霍克夫人进行放血是为了祈祷 她的丈夫能在出征时获得神灵的帮助,从而取得战争的 胜利。

玛雅人认为人祭是对神灵最崇高的敬礼。鲜血是对 神灵的喂养,而生命才是神性的本源,所以献祭人的生命 才是最高级的仪式。[2]127 祭品通常选择战争中被俘虏的 敌方贵族和武士,用他们的头颅和心脏来祭祀是对神灵 最崇高的致敬。玛雅潘出产的著名染料“玛雅蓝”有 一项重要用途,就是在举行人祭时,将被献祭的人涂成蓝 色,然后戴上特定的装饰物,在玛雅人的注视下带往金字 塔塔顶献出他们的心脏。被献祭者的地位越高,就表现 出对神灵越虔诚,如果被献祭者是敌方国王或者是勇猛 的武士,献祭后他的身躯还会被切割成数块,由武士和首 领们享用。[2]129 这种血腥的仪式对于玛雅人来说十分重 要,他们认为这是对神灵的崇高赠礼,并因此也能得到死 亡者生前的能力和勇气。

除了祭祀以外,“球戏”也是表现玛雅人世界观的 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考古发现,玛雅遗迹中有许多“球场”。奇琴伊察就曾经拥有 13 座球场。这些球场呈大写 英文字母“I”形状,球场两侧有墙,垂直于地面的墙上 高处安放有石环。参加球戏的两支队伍均不得用手触碰 球,只可以使用前臂、膝盖和臀部击球。比赛用球是实心 橡胶球,所以较重,不能使用双手,想让球穿過石环还是 比较困难的。失败一方的队长将献出自己的头颅用来祭 祀神灵。所以球戏的象征意义非常重大,有的玛雅球戏 图中显示球戏中使用的不是橡胶球而是人头。现实中的 球戏比赛往往是由当地贵族一方获胜,然后砍下战俘组 成的失败一方队长的头颅,这与记载了玛雅创世神话的

《波波尔—乌》中描绘的神灵进行球戏的场景类似。在 玛雅人看来失败一方的队长也是光荣的,他们被杀死后 灵魂将直接升天。

玛雅人通过将祭祀神灵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祈求神灵的庇佑。与此同时,他们小心谨慎通过自然 界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来判断神灵心情的好坏,包括日食、 月食或者暴风和洪水等自然现象。玛雅的天文历法有很 高的成就,他们通过研究星体运行的轨迹和周期来制定 自己的历法。玛雅人采用两种历法,一种被称为“圣历 年”,作为玛雅的宗教历法,一年共有 260 天,每一天都 会安排宗教活动,都有与之对应的神灵轮流掌管。另外 一种被称为“太阳年”,每月 20 天,18 个月,外加 5 个

忌日,一年共 365 天,增加的 5 个忌日就是噩运降临的时 刻。他们坚信历史循环往复、一再重现;如果某日发生了 灾难,下次再到这一天就会发生同样的灾难。[2]104 所以 玛雅的贵族和祭司们会在噩运到来前祭祀神灵,祈求神 灵熄灭怒火。

通过祭祀和历法的制定,玛雅人形成了一种时刻生 活在神灵掌控下的世界观。他们的世界和生命由神灵塑 造,也可以被神灵摧毁终结。所以在一些很难对抗的灾 难发生时,放弃生命或者家园虽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 事情,但是必须顺从神灵的意志。不论是国王还是祭司, 都只能传达并且服从神灵的思想,如果违抗只能触怒神 灵,引发更多的灾难。这也许就是玛雅人始终坚信他们 的世界只是现存的世界,而不能永恒存在下去,神灵们也 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世界再次毁灭,就像已经逝去的 前三个世界一样。

三、玛雅人的世界观与玛雅文明的失落
  玛雅人形成的带有宿命色彩的世界观对玛雅文明的 发展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观影响。根据考古发现, 无论是前古典时期还是古典时期的玛雅城邦,衰落都是 在某一时间点前后突然开始的。他们衰落的客观因素 有很多,包括经济上人口增加,加重了土地负担,耗尽了 地区资源;军事上对外作战失败或者遭遇外族入侵;统治 集团内部出现分裂和内讧导致国家社会的崩溃;甚至是玛雅统治权中一项不可或缺的要素。[4] 但 是这种方式和阿兹特克帝国一样,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同时树立了许多像特拉斯卡拉一样,愿意同西班牙人联 盟对抗他们的敌人。[5]70 当国家的凝聚力和经济基础无 力支撑这个国家的社会系统时,神灵也就不再庇佑国王 和他的人民。所以无论是盛极一时的蒂卡尔,还是强大 的奇琴伊察和玛雅潘,他们的雄伟金字塔和精美神庙最 后都被遗弃在了森林之中。
  瑪雅人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里离开了他们建设了几 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国家中心,远走他处,在其他地方建立 新的家园。这样的过程从前古典时期到后古典时期,持 续了千年之久,最终玛雅人也从中美洲南部的危地马拉 迁往了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古玛雅文明失落之谜 至今仍旧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历史问题,但是透过玛雅人 形成的独特世界观,我们也许能理解,正是这种带有宿命

论色彩的世界观,使得玛雅人将“摧毁”和“重建”当 作了宇宙和生命的常态,使得玛雅文明的失落蒙上了一 层神秘的面纱。
  参考文献:

[1] 葛若琳 . 奥尔梅克文化述论 [D]. 天津 : 天津师范大学 ,2019. [2]( 美 ) 吉尔·鲁巴尔卡巴著 . 玛雅诸帝国 [M]. 郝名玮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19.

[3] 林被甸 . 探访“玛雅”——兼评 G. 孟席斯关于玛雅文化来 自中国影响的观点 [J]. 拉丁美洲研究 ,2006(1).

[4] 韩琦 . 玛雅文明的新诠释——读林恩·V. 福斯特的《探寻玛 雅文明》[J].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12(0).

[5]( 美 ) 芭芭拉·A·萨默维尔 . 阿兹特克帝国 [M]. 郝名玮译 . 北 京 : 商务印书馆 ,2019.

作者简介:薛振威(1991—),男,汉族,陕西西安人,单位 为厦门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为世 界史、国际关系史。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摘要:清代满汉女性服饰具有高度相似性,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审美心态的演变,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缠足发展成了一种社会默认的行为道德规范;在这种以小脚为美的审美心态的影响下,弓鞋、旗履成为满汉女性服饰的“标配”。具体的文化成因有五方面:经济的发展、政治政策的影响、社会财富的象征、病态的审美、小脚成为男性择偶的社会标准。透过对满汉女性足饰相似性的反思,可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审美标准的形成提
期刊
摘要:治理是一种要素的集聚,更是一种要素的联结。在传统乡村社会,稳定的伦理联结造就了长达数千年 的安宁、和谐的状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因素消解乡村社会的联结力量,造成乡村地区的“空心化”“原 子化”和“离散化”发展困境。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是克服哪一个现代性因子或离散性要素的问题,而 是如何构筑多元要素之间的联结问题。应对乡村社会的“碎片化”“离散化”和“原子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要 再造多
期刊
摘要:以哈尔滨市近郊城镇为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权责相互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可能形成合作共生的协同治理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方定规,一方守规”的主从关系,也不是“双方定规,双方守规” 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协商、互信、妥协但保持相对独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共生的关系中,合作不只是具体的行为,同时也是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状态,强调的是在协同治理中差异性互补的自然导向。同时通过权
期刊
摘要:为革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山东博兴县庞家镇引领农民再组织起来,打造集体经营“新时代版”,确立了“镇级主导,村支部抓总、引领群众唱主角”的路子,以民办民营为原则,组织部分有实力、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投资成立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庞家路径”,收到显著成效, 具有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性。但也存在农民入社情绪不高、土地流转难、利润空间有限、优质项目缺乏等问题,
期刊
摘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思维方式角度,反对杜林错误的哲学思维;从人的本质角度,驳斥杜林人 的平等观论述;从内容角度剖析了杜林“暴力是社会的不公正的起源”的荒谬性,批判了杜林形而上学唯心主 义的错误平等观,并阐述了正确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即: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平等的发展水平;消灭 阶级是实现全社会平等的根本途径;同时肯定资本主义平等观历史进步性。《反杜林论》为正确理解资本主义 平等观提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经历了近 40 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将经济蛋糕“做大”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是遵循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告别“一大二公三纯”计划经济模式,实现了“公”与“非公”两种经济制度的科学结合所导致的伟大成果。而“十九大”倡导的“推动人民共享经济红利和发展成果”的分配原则,即通过调整基本分配制度将经济蛋糕“切好”,让中国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继承
期刊
摘要: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通过分析民间慈善组织与其具有相关关系的四大主体即政府、社会爱心人士、贫困户、其他慈善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发现民间慈善组织参与扶贫过程存在资源相对匮乏、合作机制缺乏、社会认知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不高以及扶贫手段有限等问题,通过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加强宣传监督、改善帮扶模式可以维护扶贫网络的稳定,帮助民间慈善组织更好发展。  关键词:民间慈善组织;扶贫;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早期探索。“三三 制”首先使得边区各级政府有了广泛的代表性,有力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积极性;其次使边区政权决 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工作效率;第三,使许多优秀的人才投身边区各项建设。“三三制”为新 中国成立以后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处理人大、政协和政府各部门中的党外人士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经 验,是中
期刊
摘要:《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其社会治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社会重新收回国家权力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国家机器的破旧立新是社会治理的保障、维护人民利益是社会治理的目标。而通过“产生、罢免、待遇”三方面措施建立勤务员制度,能够防止各种可能的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能够长期保持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  关键词:《法兰西内战》;社会治理;巴黎公社 
期刊
摘要: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关系是一个很久以来存在的话题,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塑 造了三个人物形象,讲述了六个案件,这六个案件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国家法与习惯法之间的博弈与冲突。这 种冲突的背后,反映了在传统村寨中除了正式的国家法律外,还存在着传统习俗与权威的影响;显示了习惯法在 偏远地区处理矛盾纠纷的重要性;国家法在偏远地区渗透的艰难;基层法官在两者产生冲突时的处理困惑以及 在不违背
期刊